有人问亚里士多德,受过教育的人与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的差别在哪里。亚里士多德回答说:“这就如同活着的人与死去的人之间的差别。”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生活就如同死去了,毫无意义。而受过教育的人,知书达理,生活得明明白白,当然有滋有味了。所以,人不可不学。要牢记知识就是财富,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这个道理。时刻保持学习的势头,永远都不要落后,不要被时代所抛弃,这样才会取得成功,才会开创人生的新局面。
投资市场的瞬息变化要求每个涉入股市的人不断地适应它,了解它,而适应的最好办法就要不断地学习。学习精神是投资者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取得投资的成功。
巴菲特从小就是一个具有眼光的天才。他认为投资是一门学问,一个人要想在投资市场上有所成就,就必须不断学习。学习别人的经验,学习新的理论,学习自己不懂的地方。只有这样,才会更好的避开股市的陷阱,降低投资的风险。因此,他明智地选择了格雷厄姆为师。
格雷厄姆给予巴菲特投资的思考基础一安全边际,并且协助巴菲特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以便于在市价的涨落中获利。他还从恩师格雷厄姆那里学到了许多投资理论和财务分析方面的知识。巴菲特还向费雪学习,在他阅读到费雪的著作一《普通股和不普通的利润》之后,他开始寻访作者的下落。
巴菲特表示:“当我见到费雪时,他本人给我的印象,正如他的思想给我的一样深刻。”费雪则给予巴菲特最新的、可行的方法学,使他能够判定出好的长期投资,以便获取更加丰盈的利润。
巴菲特经常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于具体的投资实践中。他20岁时,由于有扎实的保险业务基础知识,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做生意赚来的9000美元血汗钱投资到保险公司的股份上。果然,这笔投资获得了较好的回报。巴菲特不仅赚了钱,而且也积累了这项业务的投资经验,坚定了大展宏图的信心和决心。
大学毕业以后,立志干出一番事业的巴菲特在求知路上永不满足,仍是争分夺秒地继续研究学习。他忙完每天的本职工作之后,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大量阅读各种金融书刊。
巴菲特一有时间就一头扎进内布拉斯加州府林肯市的图书馆,认真地查阅各种保险业的文献及统计资料。细心的巴菲特不但学到了许多保险实际业务知识,还了解了全美国保险业的发展情况,并且从中发现了美国保险业中存在的许多未被人们注意的数据。这为他以后拓展保险业务提供了大量依据。
沃伦·巴菲特之所以成为举世闻名的20世纪最伟大的投资者,这与他在青少年时代的勤奋好学精神也是分不开的。巴菲特功成名就后没有忘记精心浇灌自己的园丁,他把格雷厄姆和费雪两位恩师看作是自己的“精神父亲”,并用爱戴和感激的口吻说:“我自己有85%像格雷厄姆,有15%像费雪。”
巴菲特是一位博采众家之长的人。他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和提高自己知识机会。
巴菲特的儿媳妇玛丽·巴菲特在《巴菲特原则》一书中写道:当我们剖析沃伦投资哲学时,你会看到他是:“部分的本·格雷厄姆。他学习格雷厄姆以企业前景为重点的投资哲学,及强调价格是选择投资的主要动因。”
“部分的菲利普·费雪。费雪是神话般的资产管理人,也是沃伦奉为卓越著作的作者。他的著作主要影响沃伦思想的是,只有最优异的企业经营与远景是唯一值得投资的商业价格,以及‘没有一个适当时间将最优秀企业脱手’的理论。”
“部分的劳伦斯·彭博。彭博是20世纪30年代的思想家及作家,他的‘消费独占型企业’是最佳投资价值的理论影响了巴菲特。”
“部分的约翰·布尔·威廉氏。威廉氏是20世纪30年代的数学家与财务哲学家,以及哈佛大学出版公司出版的《投资价值理论》的作者。”
“部分的罗德·肯尼士。肯尼士是有名的英国经济学家。沃伦吸取他‘着重组合概念’及‘认真研究某一领域虽重要但不可失之一偏’的理论。”
“部分的艾格·史密斯。史密斯是《长期投资股票》一书的作者。”
“最重要的是部分的查尔斯·慕格。慕格是一位法学家及一家财务公司主持人。他是沃伦的朋友及合伙人。他说服沃伦把焦点集中在精算购买优异企业的买价,而不是只单纯地跟随格拉罕式的买价论。”
“这是一群不墨守成规的人,他们在股票投资上的思想年限横跨100多年。”
从巴菲特儿媳妇的这些描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巴菲特并不是一夜之间变成投资天才的,他是持续不断地撷取各家思想精华,博采众家之长而不断积累来的。
世上有许多卓越成功之人,他们取得成功的原因大多是靠不断地学习得来的。他们中甚至有许多人资质不是太高,但却取得了别人无法企及的成就。所以,天生的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一个人应有的不断地学习的精神。如果你要有所成就,就不该让懒惰控制了你的精神,而是不断地学习积累,也许,你就是下一个巴菲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