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策士”

何健在湖南发动政变的一大难点,是他在长沙没有直属部队。三十五军的两个主力师,叶琪师驻于岳阳,刘建绪师去了河南,他没有什么正当理由可以将这两个师进行调动。

经过和幕僚们一番商议,何健想了一招,他以武汉没有适当驻地为由,呈准将原驻汉阳的三十五军学生队移往长沙训练,待学生队迁到长沙后,再以学生队为基础,将学生队改为教导团。

除了准备以教导团作为发动政变的基本力量外,何健还另外委派一个叫余湘三的人赴湘进行策划。

余湘三是何健的同乡兼保定军校同期同学,此人乍看好似不务正业,平时最喜欢打牌,自称不愿做官,也不愿显露名声,只想做些闲散差事,“说说话,参谋参谋”。可是后者却正是其特长所在,即善于奔走策划,和余湘三接近的人都说他是“兵家而兼有策士才”。

身为湘人,何健素以“曾左彭胡事业”的继承者自命,很希望能够像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胡林翼等人那样,在帐下收罗一批谋臣能将。余湘三到三十五军不久,很快就得到了何健的赏识,被委任为中校参谋,派至汉阳学生队任军事教官。

虽然何健只是一个教官,但由于深得何健的信任,但凡学生队的经理人事问题,均须通过他才能获得何健的批准,学生队队长魏镇在工作也事事都要依靠他的支持,对之又敬又畏。

余湘三见何健如此器重他,便以知遇报之,对何健表现得忠心耿耿。两人平时接触密切,余湘三敢于“直言”,何健亦做出乐于接纳“忠言直谏”的样子,无论对方说的是对是错或是自己高兴与否,都不计较。

余湘三和何健的其它幕僚策士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敌视共产党和农运。学生队头一次举行总理纪念周,全体师生都要读总理遗嘱,余湘三对此极为反感,会后对魏镇说:“背孙大炮那一套,真叫活见鬼!”

学生队的政治教官是个国民党员,某次讲农民运动课,将几句他自己也不懂的条文翻来覆去地进行背诵。下课后,余湘三问他:“你左一个‘武装农民’,右一个‘农民武装’,究竟怎么一个武装法?”

那位教官被问得无辞以对,只好说:“上面规定这样讲,我有什么办法?”

余湘三尽管政治观点和倾向性明确,但他为人深沉内敛,并不轻易向他人表露其思想,只有何健、魏镇等与他接近的人,才知道他坚决主张反共,这也是何健派他和魏镇一起去湖南的一个重要原因。

余湘三、魏镇奔赴长沙的前两天,何健用小汽车将他们接到军部谈话,训示道:“你们到长沙以后,最要紧的是掌握住部队。要把自己部队的刺刀开口,免得军情紧急时措手不及;要特别注意留守处的安全,有什么风吹草动,你们要和留守处共存亡。这是你们的责任!”

魏镇第一次见何健以这样严肃和郑重的语气交待任务,感到有些紧张。余湘三从魏镇的表情中看出他对任务还不摸底,于是便在去长沙的路上,做了进一步解释。

余湘三告诉魏镇,三十五军在长沙的后方留守处储存有不少枪支弹药,还有些大炮和炮弹。现在湖南的农民协会和工人纠察队“凶得很”,何健恐怕“暴徒抢劫”,很不放心,但又不便抽调前方部队去保护,所以才在长沙成立教导团,借以保护留守处的安全。

余湘三还很得意地说,这样做“顺情合理,不露半点形迹。”

虽然余湘三没有直接向魏镇吐露政变计划,但所针对对象和言外之意已经昭然若揭,魏镇也终于知道他们到长沙究竟是去干什么的了。

1927年5月初,余、魏二人来到长沙,耳目所及,发现湖南工农运动名不虚传,声势比武汉更为壮大。

魏镇胆小,不免感到害怕和动摇,余湘三却显得更加坚决和迫不及待,有一次他同魏镇等人一起商量时,甚至说不惜豁出身家性命,也要同共产党拼到底。

此时教导团还未正式成立,这让何健感到还必须另找政变主力。 Gj4C08JlwsSmfylV2R56kRcfO217h9InpZClTnA0TtpVoDPoKUQy53gI687Iy9q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