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力量大似天

1927年3月21日上午,中共江浙区委秘书夏之栩像往常一样,前去参加区委每天召开的碰头会。路上她碰到了自己的爱人、同去开会的区委组织部长赵世炎,赵世炎兴冲冲地对她说:“快点走,有好消息!”

果然,在随后的会议上,区委书记罗亦农宣布:北伐军已于前一天晚上进抵龙华,上海工人今天要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配合北伐军夺取上海!

大家听了都振奋不已,散会后,立即分头回去布置行动。

分手时,赵世炎特意提醒夏之栩,让她赶快回宿舍去一趟,通知“夏娘娘”(夏之栩的母亲):“我们今晚都不能回去,战斗何时结束何时回家,免得她老人家记挂!”

说完,赵世炎就直奔闸北总指挥部。在即将开始的武装起义中,他必须在前线直接指挥作战。

提起赵世炎,早期赴欧学习的共产党人几乎没有不佩服的。聂荣臻由衷地说:“我们都很崇拜他。”蔡畅称赞:“世炎和恩来全身都是聪明。”邓小平则指出旅欧时期革命组织的领导者,第一是赵世炎,第二才是周恩来。事实上,赵世炎在法国时任少共(即中国少年共产党)总书记,地位确实在周恩来之上。

不能不承认,人的天分是有差别的。比如一起到莫斯科留学,给予同样的时间,有的人只能说几句日常用的俄语,俄语演说和讲课也听不懂,而有的人却能将俄语说到和苏联人一样溜。

赵世炎属于后者。有一年他随李大钊出席苏联大使馆召开的纪念会,会上有好几位不同国籍的外国友人登台讲话,赵世炎即席上场,一连担任了俄、英、法三种语言的翻译!

当时做翻译不是事先拟好翻译稿,照稿宣读,而是人家讲一段,要紧接着翻一段。赵世炎边听边记,不但翻译用辞清楚,而且语调生动有力,听起来他好象不是在为别人翻译,倒像是自己在做报告。与会者目睹此景,无不为赵世炎的才华所惊叹。 OzigeSvDtPVIILksPC48Dlfe+89gJpwPwTuKqs6E6xBTgFB8t7mEy/B5ChTTd8/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