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5 方法论无法“包治百病”

M2V6P是一个方法论框架,它好比盖楼时的脚手架。

我们可以抬头看一下身边的各种高楼大厦,只要它们呈建成状态,你就看不到盖楼时无比重要的脚手架。我们知道,盖好的大楼不再需要脚手架,我们也不会怀疑脚手架对盖楼过程的重要性,但日常中看着一幢幢大楼,却很少会思考盖楼时到底用了哪些脚手架、应该怎么用这些脚手架。

虽然脚手架不可或缺,但笔者也希望你不要忽视方法论的局限性。

如果有人和你说有一个适用于所有场景的方法论,那么笔者会认为要么他是一个骗子,要么这个方法论就是一堆无法落地的废话。

只有卖药的人才会说自己的药包治百病,医生则会用“诊疗循环”方法给病人治病。

任何方法论都一定有它的适用场景,比如M2V6P框架,在开始就能确定需求且需求不变的场景下并不必要。如图3-2所示,如果一开始我们就知道用户要的是什么样的跑车,那么就按照图3-2中的上半部分把跑车做出来就好,显然就不用一步步做滑板车、自行车、摩托车了,特别是在用户自己就很专业的时候。

图3-2 根据用户需求做车

我们在做产品创新时,更是经常碰到下面的局面。

第一轮:

用户:我需要一个交通工具。

我们:能多说几句吗?说具体一点儿。

用户:我也不知道,不然你先做一个给我看看。

我们:看看,这个滑板车怎么样?

用户:嗯嗯,最好能方便地控制转向。

第二轮:

我们:加一个龙头把手,如何?

用户:要一直站着吗?挺累的,希望可以坐着。

第三轮:

我们:这个自行车能满足你吗?

用户:前进完全靠自己踩啊,能不能给点动力?

第四轮:

我们:嗨,摩托车,给油就走。

用户:偶尔还会带个人,坐起来得舒服点。

第五轮:

我们:客官,这是你要的敞篷跑车?

…………

这样做的关键就在于速度快、成本低,尽量用现成的方案和竞品做出一个“缝合怪”去刺激用户,让用户告诉我们应该怎么调整。

1982年,有人在乔布斯的办公室里问他做不做市场调研,他说:不,因为用户也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直到你把产品拿到他的面前,他才会跟你说“这不是我想要的”。

而在笔者看来,这就是乔布斯做调研的办法——先用产品去刺激用户,然后进行调整。那么,关键点就是如何降低每一轮产出物的成本。

乔布斯说的“不要听用户的”,笔者的理解是“用心听,不照做”。

而方法论另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要点是,其只能用来提高下限,却无法提高上限。在探索产品改进方向、新业务的时候,不少企业都希望有一套方法论来严格推导出最优选择,经过多年的尝试,笔者基本已经放弃了这个不切实际的幻想。

方法论只能告诉我们哪些方向是大概率要失败的,即方法论可以帮助我们避开“天坑”,做减法。具体一点,M2V6P方法论可以帮助我们更早发现错误,从而减少时间、人员、金钱的损失。这有点像很多伟大的球星,通过日常的刻苦训练增强体能,做好每一个基本动作,成功的概率就自然提升了。

因此,笔者会说:我作为产品创新顾问有点像“职业杀手”,任务是根据M2V6P把明显不靠谱的产品“杀死”在摇篮之中。我的任务完成后,产生的结果就是资源被释放,并且能够自然流向成功概率更高的地方。

提高下限可以利用方法论,那么突破上限该怎么做?

貌似运气、灵感、情怀这些更重要。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笔者在做咨询的时候,很关注现场讨论的气氛,大家的情绪也很重要。在聊到某些方向的时候,如果多数人眼里无光、心中没火,只关注数字计算,那么估计这些方向是成不了的。 7k6svH0lc5MI+/ei0NKYWhLq4DZM1EU5J6gdsIHUTqBvZhLKiS8KaNPMGlPoYv6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