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2 产品创新领域的应对
——MVP

21世纪初,产品创新领域提出了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可行产品)来面对VUCA时代,其中的思想源头是人们思维方式的迭代。

让我们回到欧洲中世纪的晚期,当时的人们就发现了“演绎”和“归纳”两种方法论的缺陷。

简言之,演绎都是基于既有的知识做推理的,从理论上讲,推出的知识都不是新知识,只是既有知识的变形表达,换个说法,就是没有信息增量。而归纳无法保证结论正确,即使你看到过一千只、一万只,甚至更多的天鹅都是白的,也无法给出结论——天鹅都是白的,这个结论可以轻易地被一只黑天鹅推翻。

幸运的是,到了中世纪晚期,有思想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方法论,我们不妨把它叫作“假设-演绎”。这种方法论的逻辑是,先提出一个假设,注意这个假设是待验证的“新知识”,然后去演绎它,再观察结果。如果结果符合假设,则认为假设暂时有效,即在发现反例之前先用着;如果结果与假设不符,则否定原有假设,提出新的假设,继续循环。

这样,人类的“知识大厦”就可以不断添砖加瓦,得到演化。我们心态上接受被否定,就可以不断进步。图3-1所示为演绎、归纳和假设-演绎逻辑。

图3-1 演绎、归纳和假设-演绎逻辑

后来,在很多领域中,都能看到这种方法论的应用。

比如,医学领域的诊疗循环,假设你去医院看病,医生先诊断,然后开药,一定会嘱咐一句“三天后来复查”,这就是要做“假设-演绎”方法论中的观察,要形成闭环。再如,军事领域中的包以德循环、管理领域中的戴明环[PDCA: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处理)],以及精益、敏捷的概念等都是这种方法论的应用。

这种方法论天生可以随机应变,而不是一条路走到黑。

而MVP就是产品人对“假设-演绎”方法论的应用。通过MVP方法不断完善产品,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每一次产出既是目的,也是手段。作为目的,创造了用户价值,满足了用户需求;作为手段,让我们获得反馈,知道下一次迭代应该做什么。这样,我们就把做产品从一次研发的“有限游戏”变成不断螺旋上升的“无限游戏”。 MdZwp7S1fmJmvAdOt1R+Jp8uFpPIUwdCOnRCjIG/ydpB6uS9HciY+ohaN8ijrOx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