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区域率先”的探索实践

在国家发展大局中,江苏综合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往往率先遭遇发展瓶颈、率先面临转型难题,有条件也有必要率先开展探索性实践,既推进自身发展,也为全国发展探路,“区域率先”贯穿于江苏小康社会建设全过程。

“苏南模式”:打造“宽裕生活”的现实样本

改革开放后,苏南地区敢为人先,闯出了一条以乡镇工业为突破口、以制造业强势崛起为重要内容、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显著标志的发展道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首次提出“苏南模式”概念,认为在苏南地区,城市工业、乡镇工业和农副业这三种不同层次的生产力浑然一体,构成了一个区域经济的大系统。生产力的发展带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让苏南成为人民群众较早实现宽裕型小康生活的先发地区。苏锡常是乡镇企业的发源地,也是缔造“苏南模式”的核心区。改革开放后,昔日在夹缝中生存的社队企业迎来发展机遇,顶住了一些人对其“三挤一冲击”(挤国营企业的原料、能源和市场,冲击国家计划)的责难,实现了快速发展。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达了四号文件,明确将社队企业更名为乡镇企业,并充分肯定了乡镇企业的积极作用。1988年,江苏乡镇企业总产值在全国率先突破千亿元大关,乡镇企业在全省工业中的比重从1984年的“三分天下有其一”,到1990年的“半壁江山”,再到1994年的“三分天下有其二”,成为“苏南模式”的强劲动力源。苏南乡镇企业植根于农业,扎根于农村和小城镇,形成了“以集体经济为主体,以工业企业为主,以市场调节为主”和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鲜明特征。在乡镇企业崛起之前,江苏出现过许多闻名全国的“高产穷队”。这些队稻麦双高产,亩产超吨粮,农民年人均收入却一直在百元上下徘徊。乡镇企业兴起后,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农民亦工亦农,白天进厂做工,早晚下田劳动,成为一支进厂不进城、离土不离乡的新型产业工人大军,工业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随着时代的发展,乡镇企业大浪淘沙,一批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市场搏击中成长壮大。“苏南模式”不断演进,向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方向转变,但其扎根本土、面向市场、务实进取、共富导向等特质始终得以保持,苏南地区也成为全国城乡一体化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人民群众通过勤劳致富,普遍较早过上了宽裕殷实的生活,成为展示小康社会建设成就的示范窗口。

无锡市堰桥“一包三改”纪念馆

区域现代化:率先探索现代化建设路径

从世界现代化的发展规律看,现代化不仅由先发国家逐步传递扩散到后发国家,而且在这些先发国家内部,其现代化也相对集中在一个区域,其起步和发力一般发生在一个国家自然、区位和人文条件相对优越的地带,形成一国现代化的核心区和力量中心,并逐步带动其他地区的现代化。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江苏发展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江苏省委根据中央对江苏发展的明确定位,进一步提出了“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江苏在全力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同时,适时开展区域现代化实践探索。2013年,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标志着中国第一个以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的区域规划正式颁布实施。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着力推进经济现代化、城乡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建成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城乡发展一体化先行区、开放合作引领区、富裕文明宜居区,推动苏南现代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积累经验、提供示范。党的十九大作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南京市江宁区、南京市江北新区、苏州市昆山市、苏州工业园区、无锡市江阴市、常州市溧阳市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各试点地区有力有序推进各项试点任务,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涵和指标设置上、在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中、在探索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和引领性发展的特色创造上都取得了较大突破,探索出十分宝贵的经验成果。江苏高起点布局区域现代化之路,为全国现代化提供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生动示范,完全符合现代化的区域规律性,成为江苏“为全国发展探路”的生动体现。

溧阳“1号公路”

“四化同步”:探索后发区域跨越追赶之路

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江苏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中央要求,顺应“四化同步”规律,积极谋划部署全省“四化同步”发展,在锐意探索、纵深推进中逐步形成了一条彰显时代特色、体现江苏特点、具有示范价值的“四化同步”之路。遵循新思想、践行新理念,江苏把创新作为实现“四化”的核心动力,积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不走“先污染、后治理”老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江苏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引导城镇化发展方式深层次变革,积极探索中央要求与江苏特征紧密结合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以省域为单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取得显著成效,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73.44%、67.3%,两者差距持续缩小,居全国前列,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遵循规律、顺势而为,江苏注重遵循“四化同步”规律,加速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良性互动,推进乡村振兴、农民住房改善、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开创区域发展新局面。直击痛点、精准施策,江苏聚焦民生痛点,实施苏北农房改善工程,扎实补齐苏北农村住房短板,尊重群众意愿,推进苏北地区农民群众按城镇化规律集中居住、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做好“下半篇”文章。江苏在历史上创造了以农村工业化带动城乡一体化为标志的“苏南模式”,目前苏南基本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四化同步”进入了高质量互动阶段。苏中苏北地区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期,信息化方兴未艾,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四化”中的每一“化”都既有一定基础,更有广阔空间。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改革系统集成,指出:“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前期重点是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中期重点在全面推进、积厚成势,现在要把着力点放到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来,巩固和深化这些年来我们在解决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政策性创新方面取得的改革成果。”进入集成改革新阶段,江苏省委、省政府明确宿迁市建设“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探索创造更多的“四化同步”经验做法,为苏北乃至全国同类地区提供更多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宿迁市落实省委、省政府20条特殊支撑政策,大力实施“179”工程,系统探索后发追赶区域现代化建设规律与路径。

宿迁三台山森林公园的衲田花海 vD6WvJ+J33z8KQ+YMSSw6nWX/3SDTe4/GiGBVYmoQJP3XLXBGAzPUn0YXxAXD4q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