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强富美高”的鲜明特质

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是引领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总目标总定位,随着实践要求与时俱进、丰富发展,贯穿于江苏全面小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用“强富美高”勾勒的新江苏发展蓝图,建立在江苏发展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小康江苏也已取得重大进展的基础之上,既是体现“高水平”“全面性”的小康样态,也是遵循现代化规律、具备现代化内涵的未来图景。江苏完成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标志着“强富美高”新江苏取得重大的阶段性进展,小康江苏实现圆满收官。在小康中国的全景图中,“强富美高”成为锦绣江苏最具标识度的鲜明特质。

打造质态领先的经济标识,“强”的潜力加速激发

“经济强”,就是要强在创新能力上、强在质量效益上、强在经济结构上、强在企业活力上、强在特色优势上。以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显著提升为标志,转方式、调结构取得重大进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干部分,创新驱动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市场主体充满旺盛活力,整个区域经济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江苏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入实施转型升级工程和科技创新工程,推动江苏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形成了一批体现“经济强”特质的鲜明标识。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进入国家实验室战略布局,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等落户江苏,实现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江苏“零”的突破;突破科技产业“两张皮”难题,创新生态显著优化,丰富的科教资源不断激活、实验室沉淀的科技成果有效转化、世界高端创新要素加速集聚;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成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和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以培育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为主抓手,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30条优势产业链整合效应不断显现;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从产业生力军变为主力军,形成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和全国规模最大的制造业集群;纳米科技、超级计算、生物医药、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发展水平居国际前列,高铁齿轮传动系统核心零部件、航空级钛合金材料、高标准轴承钢等基础材料、零部件和工艺取得突破;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众多“隐形冠军”成为“国之重器”的关键力量,制造大省加速向制造强省转型;开放型经济走在全国前列,集成电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船舶及海工设备、工程机械、医药等产业出口规模居全国前列,外贸企业加速从贴牌代工向构建自主品牌转变,品牌企业占全省出口的比重超过10%;“轨道上的江苏”实现重大突破,徐宿淮盐、连淮扬镇、盐通、沪苏通一期等铁路建成通车,“三纵四横”铁路主骨架基本形成,2020年末全省高铁运营里程从“十二五”末的全国第14位跃升至全国前3位。

打造普惠可及的民生标识,“富”的成色愈发饱满

“百姓富”,就是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多更公平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物质生活富足、精神生活丰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江苏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要求,自觉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追求,千方百计加快富民步伐,下大力气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切实帮扶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让百姓得到更多实惠,确保全省人民在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形成了一批体现“百姓富”特质的鲜明标识。积极拓宽居民增收渠道,江苏人的钱袋子更鼓了,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尊重群众意愿,实打实解决好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全面进步,持续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实现度超过90%;就业容量不断扩大,就业结构同步优化,“十三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达145万人,占全国十分之一以上;实现省域教育总体现代化,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结构更加优化、教育公平有效保障,教育现代化向更高水平迈进,江苏学子拥有更多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居住品质提升,人居环境舒适,逐步由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迈进,苏北30多万户农民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实施城乡危房改造13万户,改造城镇老旧小区8700多个、惠及居民240多万户;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全覆盖,医疗卫生水平明显提高,居民健康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养老、托幼、体育、助残等各项民生事业长足发展;平安江苏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达99.2%,社会治理成效更加彰显。

盐城市大丰区恒北村

打造魅力彰显的生态标识,“美”的气韵日益可感

“环境美”,就是要拥有自然环境之美、景观特色之美、文化交融之美、城乡协调之美。有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努力实现城市融入自然,现代融入村庄,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江苏的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传统之美与现代之美交相辉映,让诗画美景展现在江苏大地,让江苏人民拥有美好的生活家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江苏认真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以优化空间布局为基础,以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支撑,以美丽宜居城市和美丽田园乡村建设为主抓手,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美丽宜居新江苏,形成了一批体现“环境美”特质的鲜明标识。“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持续深化,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力推进,生态环境质量由局部好转向整体好转迈进。实施长江“十年禁渔”,建立长江绿色生态廊道,一轴水美、岸美、环境美的生态画卷渐次展开,多处江段屡现江豚逐浪生动景象。沿江地区“砸笼换绿”“腾笼换鸟”,绿色生态经济带转型步伐加快,南通五山地区滨江片区水清岸绿、大江奔流。黄海湿地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填补我国滨海湿地类型遗产空白,沿海地区呈现“生态绿+海洋蓝”的人海和谐壮美画卷。江淮生态经济区打造江苏永续发展的“绿心地带”,展现出可与江南水乡相媲美的江淮水乡美景。以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和人美为内涵,创建让城市更向往的美丽田园乡村。

南通市五山地区滨江片区

打造富有底蕴的文明标识,“高”的境界持续攀升

“社会文明程度高”,就是要有共同精神家园、良好社会风尚、广泛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秩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公民素质高、社会风尚好、文化软实力强,公平正义得到保障,尊法守法成为习惯,诚信友善蔚为风气,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江苏顺应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把建设文化强省摆上突出位置,把创新社会治理作为迫切任务,用文化润泽文明,用道德涵养文明,用治理保障文明,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形成了一批体现“社会文明程度高”特质的鲜明标识。发挥人文底蕴深厚、人力资源富集、社会治理有力有序等优势,大力构筑思想文化引领高地、道德风尚建设高地、文艺精品创作高地,全面提升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三强三高”文化强省建设迈上了新台阶、实现了新跨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深入推进,全社会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加强,江苏大地上孕育的革命精神广泛弘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凝聚向上向善正能量,全面提升公民素养,凡人善举、大爱奉献蔚然成风,人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率先建成“省有四馆、市有三馆、县有两馆、乡有一站、村有一室”的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率先实现“三馆一站”无障碍零门槛进入,率先实现农家书屋行政村全覆盖,公共文化资源更多惠及广大群众;紧紧抓住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这一重大契机,着力深化拓展志愿服务工作,志愿服务事业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广为传播,公民文明素养、社会文明程度同步提升,人文江苏的时代底蕴愈加醇厚。

南京博物院 WFFq4Mq9tQnq3bRHGqdzyl4vbvc7GTbYDWbw1Q1/qPRQdgFLAUX40ny0aHjG3tA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