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向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迈进

在总体上达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水平之后,江苏开始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江苏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开放型经济,成功实现了两次战略转型,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新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中高收入国家和地区水平。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江苏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强大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十二五”期间,江苏经济总量连跨三个万亿元台阶,超过7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8.8万元,位居全国各省(区)首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跨四个千亿元台阶,突破8000亿元;创新型省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7%提升至2.55%;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三二一”的标志性转变,第三产业比重超过48%;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成效明显,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全面推开,城乡发展“六个一体化”深入实施,城镇化率达到66.5%;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日趋完善,综合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全面深化改革有力有序推进,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全方位开放布局全面展开,企业、城市、人才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开发园区载体功能不断增强,一般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达到43.8%,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一倍,2015年对外投资突破100亿美元;生态省建设深入推进,在全国率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逐步健全,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城乡居民收入五年分别增长66.8%、79.3%,与经济增长基本保持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为2.29∶1;民生“六大体系”建设和实事工程扎实推进,五年城镇新增就业681.6万人,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覆盖,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发展水平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全面完成人均年纯收入低于4000元低收入人口脱贫任务,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为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富有成效,社会信用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法治建设、平安建设水平保持全国领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绩效连续五年位居全国前列,社会安定有序、团结和谐、充满活力。

“强富美高”赋予全面小康新内涵

2014年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为我们勾画了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美好蓝图,全省上下紧扣这一定位,积极展开实践,赋予全面小康建设新的内涵。江苏提出,“十三五”时期要在推动“经济强”上取得重大进展,认真贯彻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理念,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创新驱动为主引擎,深入实施转型升级工程、科技创新工程、农业现代化工程,厚植实体经济发展优势,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在加快“百姓富”上创造更多成果,认真贯彻共享发展理念,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围绕“七个更”(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的目标,深入实施民生幸福工程,注重机会公平,扎实办好各项民生实事,推动民生建设迈上新台阶;在打造“环境美”上取得明显突破,认真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围绕打造自然环境之美、景观风貌之美、文化特色之美、城乡协调之美,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美丽宜居新江苏;在促进“社会文明程度高”上展现新的风貌,认真贯彻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理念,顺应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把建设文化强省摆上突出位置,把创新社会治理作为迫切任务,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工程、社会治理创新工程,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2017年,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在已经凝聚起强大力量、迈出坚实步伐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以新江苏定位引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确保如期全面建成,而且要高水平全面建成,建成一个贯彻新发展理念、体现“强富美高”要求、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经济发展更高质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居民收入、企业利润、财政收入“三个口袋”更加充实,现代产业新体系基本形成,创新型省份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有更满意的收入、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享受到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江苏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文化发展更加繁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文化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形成更多特色文化品牌;城乡区域更加协调,全省发展空间布局持续优化,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社会治理更加完善,法治江苏、平安江苏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社会既保持和谐稳定又充满旺盛活力。

牢记嘱托,探索高水平全面小康建设路径

江苏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小康社会质量和水平的要求,把握发展阶段特征的变化,始终把高质量要求贯穿于全面小康建设全过程。锚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目标,在全国率先实施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树立起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始终以极大的定力推进布局优化、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区域创新体系、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推动沿海发展、美丽江苏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等事关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任务作出系统部署,突破了一系列难题,办成了一系列大事,推进了一系列标志性事项,建成了一系列开放和创新平台,高质量成为江苏发展的激昂旋律。江苏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民生“八个更”(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顺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始终把补短板强弱项作为全面小康建设的重中之重。深刻认识到江苏不是经济好就一好百好,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持续打好“三大攻坚战”,整体推进民生社会建设,部署推进苏北农村住房条件集中改善,扎实推动全面小康补短板强弱项专项行动,持续排查解决教育、医疗、住房、环境、公共安全等领域突出民生问题,推动民生社会发展进入品质提升、迈向共同富裕的新阶段。江苏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要求,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始终把安全发展作为全面小康建设的前提。坚持以稳定、安全、生态、廉政为底线,坚定不移办好江苏的事,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面对中美贸易摩擦冲击,始终坚持变中求稳有“进”的信心、优化结构有“稳”的定力,多措并举、多方发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面对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始终坚持“可知可控、精准防控”,为全国防疫一盘棋作出了积极贡献,为我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恢复正增长发挥了重要“压舱石”作用。江苏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为全国发展探路的要求,着眼于回答好“下一步发展如何走”的重大命题,始终把现代化探索与全面小康建设相融合。以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为引领,在南京市江宁区、南京市江北新区、苏州市昆山市、苏州工业园区、无锡市江阴市、常州市溧阳市,聚焦不同领域,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同时,在全省面上对农业农村现代化、教育现代化、交通运输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领域展开探索,取得积极进展。

交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彩答卷

党的十九大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我国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环境,江苏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聚焦“高水平”和“全面性”,始终把高质量要求贯穿于全面小康建设全过程,把补短板强弱项作为全面小康建设的重中之重,把安全发展作为全面小康建设的前提,把现代化探索与全面小康建设相融合,扎扎实实迈好小康建设的每一步,到2020年底,交出了一份充分展现“强富美高”鲜明特质的全面小康答卷。小康江苏实现了经济发展从基础薄弱到速度领先,再到先走上高质量发展轨道的历史性转变。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连续12年居全国前列,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粮食年产量稳定在700亿斤以上,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国家战略纵深协同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高铁、机场、港口、过江通道等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省内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小康江苏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比较宽裕,再到追求生活品质的历史性转变。全省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教育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就业、医疗、养老等民生痛点问题正在加快解决,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实现度超过90%,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小康江苏实现了生态环境从严重透支到局部改善,再到全面好转的历史性转变。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全省普遍自觉,江海河湖联动发展格局不断优化,生态环境质量正在由局部好转向整体好转加快迈进,长江生态环境质量发生转折性变化,“水韵江苏”魅力彰显,高品位的美丽江苏正在逐步呈现。小康江苏实现了社会发展从活力不足到开放进步,再到治理高效、充满生机、文明向上的历史性转变。“三强三高”文化强省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群众文明素质不断提高,“文艺苏军”整体实力持续提升,在全国有影响的精品力作不断涌现,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社会领域改革持续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有力推进,地方立法监督质效持续提升,协商民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法治江苏、平安江苏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经过艰苦奋斗,“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871LH/VFUbxmaURFoWyh7aLfePOt7YMBswFXVYy3KMEiZBWp65VZZOl2nRuZeV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