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为根治淮河而斗争

(1950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社论)

今年全国多数河流,经过人民的大力修防,都已胜利渡过汛期,基本保证了地方安全与农业的丰收。惟有淮河流域则因洪水特大,仍然发生了严重的水灾。豫、皖境内淹地4000余万亩,受灾1300万人,这是人民经济的重大损失。

今年淮河流域所以发生这样重大的水灾,是因为洪水特大。淮河流域自然环境的特点,是流域以内的气候变化,大体一致,上、下游常常同时发生集中的暴雨。上、中游各支流在洪河口、三河尖、正阳关几个地点,像车辐一样汇流入淮。各支流的洪水往往同时盛涨,同时汇集,为淮河干流所不能承泄。而淮河下游入海的出路,又因过去黄河屡次夺淮,淮河下游已完全淤塞,洪水全部汇集在洪泽湖,再由高、宝、邵伯等湖,经运河流入长江。这不但使泄量受到限制,并且威胁着苏北的安全。这样一条上壅下塞的河流,本来容易发生水灾。又经过1938年国民党反动派在花园口掘堤,使黄河南泛,九年之间,黄河的浊流皆由淮河入江。由于黄河洪水的泛滥和淤垫,淮域水系更加紊乱,河道地形都有很大的变化,各支流河口受黄水的顶托倒灌,多数淤塞,于是造成十余年间“大雨大灾,小雨小灾”的现象。淮海战役之后,淮河流域已完全解放,去冬开始,人民政府已开始淮河的防洪工程。但由于淮河流域的河道地形已经变化,必须经过比较详细的勘测,才能从事根本的治理。所以,在当时一方面依照去年和1931年的洪水,进行了修复堤防和部分的疏浚,一方面开始查勘测量,以制订比较精确的计划。今年却又遇到数十年间未有的洪水。今年淮河流域雨量既大,并且降雨的时间比1931年更为集中。自6月26日至7月底,蚌埠降雨量537公厘,超过1931年111公厘;正阳关降雨量657公厘,超过1931年161公厘。蚌埠及其上游的水位,超过1931年7公寸至1公尺,河道堤防不能容泄,于是到处漫溢溃决。各支流和沿河低洼,因为排水不畅,也随地成灾。虽然经过豫、皖两省地方政府和水利机关全力抢救,减小一部分灾害,但是灾情仍然十分严重。

为了抢救淮河水灾,中央人民政府已先后拨出食粮2亿斤,盐1000万斤,煤52万吨,籽种贷款350亿元,进行紧急赈救。同时,根据毛主席的指示,从现在起,即开始进行淮河的根本治理。这个巨大的工程,已由中央水利部召开会议,研究制定了方针和计划,并已由政务院做出决定,要蓄泄兼筹,根本消除淮河的水患。依照这个决定,在淮河的上游,要兴建水库,推行水土保持,以拦蓄洪水和发展水利为长远目标。目前一方面要尽量利用山谷及洼地拦蓄洪水;一方面要在照顾中、下游居民的利益的原则下,进行适当的防洪与疏浚。在淮河的中游,是蓄泄并重,要按照最大洪水来量,一方面利用湖泊低洼,拦蓄干支流的洪水,一方面整理河道,承泄拦蓄以外的全部洪水。在淮河的下游,则要开辟入海水道,以利宣泄。同时巩固运河堤防,以策安全。洪泽湖仍然用以调节中、下游的水量。同时要在上、中游有重点地开辟沟洫,以防止内涝成灾,保证明春的麦收。

这一个工程的计划,是根据目前需要,并结合长远利益来制定的。既要立即缩小上、中游可能受灾的面积,同时也要照顾下游泄水道开辟的时间。最后目标则是既要消除水灾,又要照顾防旱与兴办水利这样长远的需要。这个工程的规模,仅土工一项,据粗略估计,1951年即须2亿公方以上,并且还需要举办一些技术性较高工程。所以这个工程实在是一个十分复杂而艰巨的工程,我们必须充分估计各种困难条件,大力进行组织与准备工作,以创造条件,克服困难。但是对于完成这个巨大的任务,我们也应该具有充足的信心。因为全国河流,经过今年的普遍修防以后,我们已经有条件集中全国的力量,有重点地进行工作。今后二三年内,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家建设工作中的首要目标之一。政府已决定拿出更大的力量,从事水利治本的工程。中央人民政府并已决定河南、皖北、苏北三个省区明年皆以治淮为中心工作。所以我们今年水利工作的条件远比去年好。在去年的基础上,我们今年完成了那样巨大的水利工程,在今年的基础上,我们一定能完成更大的任务。不过在工作进行当中,有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必须切实注意掌握。

第一,必须加强组织领导与准备工作。由于这一个工程规模十分巨大,关系豫、皖、苏三省区的群众利益,政务院已经决定成立治淮委员会及三省治淮指挥部,以加强统一领导。但是因为工程浩大,需要干部的数量极多,尤其是时间迫促,淮河水利工程总局原有的技术干部数量不足,许多勘测调查工作急需进行,所以干部的调集配备,还是很大的问题。除去华东和中南水利部,淮河水利总局和豫、皖、苏三省区,要调配现有干部,尽先进行迫切需要的工作以外,对于如何征调必需的干部,如何补充训练低级的技术干部,也应迅速准备。被指定调派干部协助治淮工作的各省区部门,也必须认识淮河水灾的严重,治淮是国家急切需要的重点工作之一,选派优秀干部,积极支持这一工作。经过今年的水利春修工程,各级干部对于进行水利工程,已有一部分经验。但是对于这样大规模的工程,仍感经验不足。工程要经过具体测量,民工要有很好的组织,划分工段,验方发粮,和民工食宿卫生的准备,都要根据今年的经验,积极筹备,细密组织。举办这样大的工程,工粮准备也是很大的事情。除去豫、皖、苏三省区要积极筹划以外,有关部门也应协助解决。

第二,上、中、下游工程,要互相照顾,互相配合。一道河流的治理,必须上、下游统筹兼顾。淮河的治理,关系三个省区的利益。上、中游的蓄洪排洪,与下游泄水道的扩充,更必须互相关顾。这一种精神,政务院的决定已经强调指出,作为整个治淮计划的方针。在水利部召开的治淮会议中,又根据这一精神,对上、中、下游各项工程的规模大小,先后缓急,拟定了共同的方案与步骤,由治淮委员会统一掌握。但是因为这一个工程的规模过大,为了以工代赈,有些工程要先期进行,所以这种互相配合的精神,还必须传达到三省区内各级政府和地方群众,作为共同遵守的原则。由地方政府领导进行的工程,也一定要根据总的原则,有计划、有领导,才不致乱挖乱堵,紊乱了整个的计划。上游的山地蓄水库,要多选地址,加速兴办,因为这是永久性的水利工程,防洪防旱都有利益。上、中游湖泊洼地的蓄洪工程,也必须认真进行,因为这是上游水库和下游入海水道完成以前,缩小灾区的唯一关键,必须牺牲少数湖泊低洼,才能免除大部地区的泛滥。过去皖北一带的情况是有雨则生水灾,无雨则生旱灾。过去,有些地方为了眼前利益,往往“与湖争田”,这是十分错误的。当然,沿淮各个湖泊经过多年淤垫,蓄水容量已大为减少;但是就根治淮河的计划来说,为永久免除水旱之灾起见,即使下游入海水道完成以后,还需要保留一定数量的湖泊,以供吐纳蓄泄之用,才是最合理最经济的办法。下游入海水道的开辟,是一个关系长久利益的工程,选线设计,均须慎重。尤其是淮河洪水的行水时间较长,新河道必须开挖河槽并修筑堤防,才能保证安全。因之土方工程数量浩大,再加迁移居民等工作,绝非一年所能完成。所以政务院决定,入海水道1951年先完成第一期工程,1952年汛期放水,淮河明年仍暂以入江水道为泄水尾闾。并规定洪泽湖入江最高泄量以8500秒公方为度,比今年最大洪水时期提高了2000秒公方的流量。从各方面来看,这个决定是完全正确的。一方面可以避免仓促开辟几百公里的新河道,准备不足,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入江泄量提高,也充分照顾了上、中游泄水的要求。万一遇到江淮并涨,宣泄困难,当然也还需要再开归海坝,以保运堤的安全。可是这是非常偶然的事情。我们应该在汛期以前修整里下河入海的港道及有关的涵洞闸坝,并在里下河地区多种早稻,以求有计划地缩小这种万一可能发生的灾害。

第三,工程与救灾相结合问题。根据今年施工的经验,工程与救灾要相结合,又要有区别。全部工程除去技术性较高的工程以外都要实行以工代赈。但是以工代赈,一定要以工程为主,必须保证完成工程的数量与质量。凡不能参加工程的灾民,应该另外进行救济,这又是以工代赈和救济之间必要的区别。若是不能掌握这个原则,则容易造成混乱,使工程与救灾两个任务都不能很好地完成。去年冬修和今年春修工程中,有些地方对于灾民的组织很不细密,没有劳动力的也往往一齐上堤,因而影响了工程的进度和工作效率,工粮也有很大的浪费。对于不能劳动的灾民来说,因为他们的工作效率低,其所得工粮往往尚不够吃,也谈不上救济。反之,有的地区因为劳力整齐,组织细密,民工所得,除解决了自身问题外,有些并可养活家属。这些经验教训必须记取。在领导思想上,如果不以工程为主,则很容易形成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倾向,使水利工程不能发生应有的效能。所以今后在施工当中,各级负责干部必须深切体认并善于掌握工程与救济互相结合又互相区别的原则。

淮河的水灾是一个历史性的灾害。但是到了人民政权手中,我们不但要根本消灭这个历史性的灾害,并且即将开始长期的兴利工程。豫、皖、苏三省的干部与群众,应积极地动员起来,在治淮委员会统一领导之下,为完成这个伟大的治淮任务而斗争。

(本文原载于《治淮汇刊》第1辑) F26n0qyNe+awwzfpuhcbJKQsy972nkKjjs529PjbO/ZDR6P9bpbvWfO6csFFSUl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