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章
你的伴侣是自恋者吗?

有时人们形容人如“野兽般”残忍,这样的比喻对野兽来说是极其不公正的,也是极其无礼的,因为没有哪种动物比人更残忍、更狡诈、更精明。

——陀思妥耶夫斯基

本书不是一本临床诊断手册,而是一本生存指南。对于从未谋过面的人,谁也不敢轻言诊断。你所能做的就是反思自恋之人带给你的感受,观察他们的行为模式,而本书就可以作为理解分析这些行为模式的实用蓝图。人们常常感受到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或病态自恋的人通常都是“刻薄”或“难相处”之人,却精于伪装自己——如俗话中所说的“披着羊皮的狼”。

上一章概述了自恋的起源和自恋的发展过程。我们已知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数日渐增多,因此你与自恋者陷入爱情的可能性越来越大。那么,你该如何区分一个单纯只是有魅力,但稍有点自我陶醉的人和一个善于利用他人、具有控制欲、完全缺乏同情心的自恋之人呢?你如何确定你所爱的人是不是自恋者呢?本章是这本书中篇幅最长的一章——或许也是最重要的一章——因为本章列举了自恋者最常见的性格特质以及在感情初期你应该警惕的危险信号。通过阅读本章,你能判断出自己的伴侣是否是一个自恋者,以及今后开始新的恋情时,应注意哪些方面才能避免再次与自恋者建立感情。

测试:你的伴侣是自恋之人吗?

请用“是”或“否”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你的伴侣对你的感受或他人的感受是否表现得冷漠无情?是否难以理解他人的感受?

2.你的伴侣在谈论他的生活、成就和工作时,是否夸大其词,喜欢自吹自擂(例如,他说人人都羡慕他的工作;他所拥有的一切均无人能比)?你的伴侣是否傲慢自大,自以为超群绝伦?

3.你的伴侣是否认为这个世界唯他独尊,因此各个方面都应享受优待(如,得到同事、服务人员、朋友,总之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优待)?得不到期望的优待时,他会生气吗?

4.你的伴侣是否会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利用他人和环境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5.你的伴侣是否易怒易躁——时常小题大做?

6.你的伴侣是否经常认为人们接近他的目的是利用他?

7.你的伴侣是否经常对他人吹毛求疵,但却容不得一点逆耳之言?

8.对于你结交的朋友、建立的人际关系、取得的成功和获得的机会,你的伴侣是否时常心生嫉妒?

9.你的伴侣做了不端之事后,是否毫无愧疚之意,甚至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做了坏事?

10.你的伴侣是否需要他人不断地赞美和认可,比如赞誉、奖励和荣耀,是否会为寻求这一切而不遗余力(例如,在社交媒体上不断炫耀自己的成就)?

11.你的伴侣是否经常撒谎,回避重要细节,信口雌黄?

12.你的伴侣是否精于表演?无论做什么都会哗众取宠,如举办的聚会、开的车、去过的地方以及生活的方式?

13.你的伴侣是否经常把自己的情绪投射到你身上(例如,他对你大喊大叫却指责你小肚鸡肠,或者自己生活混乱却指责你不忠不诚)?

14.你的伴侣是否贪得无厌,唯利是图?是否贪财贪利,不择手段?

15.你的伴侣否冷漠无情,麻木不仁?他是否会在你情绪激动时,对你漠不关心?

16.你的伴侣是否经常对你疑神疑鬼,缺乏信任,以至于你真觉得是自己“疯了”?

17.你的伴侣是否很少陪伴你,舍不得为你花钱?是否只有在对他有利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慷慨大方?

18.你的伴侣是否时常推卸责任,一有问题就归罪于他人?你的伴侣是否遇事只知道为自己辩护而不敢承担责任?

19.你的伴侣是否爱慕虚荣,只注重自己的外表(例如,自己的形象、衣着、配饰)?

20.你的伴侣是否有强烈的控制欲?是否总想控制你的一切?他对生活秩序、周围环境和日程安排的需求是否近乎顽固偏执?

21.你伴侣的情绪、行为和生活方式是否鬼神莫测且自相矛盾?你是否对未来经常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

22.你的伴侣是否为了达到个人目的,经常利用你和他人?为满足个人需要,他是否会不择手段利用你或他人的关系或时间而无视他人是否方便?

23.你的伴侣是否乐于看到别人的失败?是否会因他人,特别是比他强的人,生活、事业遭遇不顺而幸灾乐祸?

24.你的伴侣是否害怕独处?

25.与他人交往时,你的伴侣是否缺乏界限意识?与朋友和同事的关系超越界限时,即使得知你对此感到不悦,是否依然我行我素?

26.你的伴侣是否有过身体或精神出轨的情况?

27.你说话的时候,你的伴侣是否表现得爱搭不理的样子?你和他说话时,他是否总是哈欠连天,盯着手机,查看文件或做其他事?

28.当遇到压力或遭遇不顺时,你的伴侣是否变得异常脆弱或敏感?面对巨大压力时,他是否无力应对,并且脆弱不堪?

29.你的伴侣是否经常忽视或根本不注重基本的沟通礼仪和礼貌(例如,故意迟到,说话带刺,粗心大意,无视他人感受)?

30.你的伴侣是否经常通过光鲜的外表和迷人的魅力吸引别人的注意?是否擅长调情,经常与他人打情骂俏,通过社交媒体或短信与他人开一些媚俗的玩笑?

如果你有15个及以上问题的答案为“是”,说明你的伴侣很可能就是一个病态自恋者。如果有20个及以上问题的答案为“是”,那么基本可以肯定你的伴侣就是一个病态自恋者。当然,自恋者的这些问题各不相同,有些问题可能让你尤感痛苦。例如,你的答案中可能只有几个“是”,例如第26题,因为你的伴侣背叛过你。诚然,并非凡背叛者必是自恋者,但仅是这一种行为,就足以让你对你的伴侣永远失去信任(然而,对于伴侣不忠的人来说,背叛一定不是测试中唯一的“是”)。用这些问题诊断病态自恋时,有些问题所占的比重更大。主要有:第1题,自大自负问题;第2题,自命不凡问题;第4题,缺乏同理心问题;第10题,渴望认可和赞美问题;第13题,外向投射问题;第18题,逃避责任问题。这些问题的特点构成了自恋的核心,是造就自恋者肤浅人际关系的动因,也是他们无法形成深入且相互信任的亲密关系的根源。如果你的伴侣具备这些关键问题特征,那么应该也存在测试中涉及的其他问题。以上这些问题,没有哪个人的答案全是“否”——我们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其中一些问题——有可能,你的伴侣是一个甜蜜有同理心的人,但是碰巧他也喜欢将汽车或衣柜收拾得一尘不染。一片雪花不足以引发暴风雪,一个“是”不足以判定一个自恋之人。然而,肯定的答案越多,你和伴侣的感情就越具挑战性。

自恋者问题清单

我们将上述自恋者的问题特点进行了细化,以便更好地了解自恋者。根据自恋型人格障碍诊断标准、自恋理论著作和现有自恋量表,我们总结得出自恋特质“集锦”。该清单之后是对这些指标的综合描述,其来源于临床观察、自恋型人格障碍相关理论和已有知识。再次重申,本书不是诊断手册——本章旨在帮助你识别与自恋者相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特质和行为模式。一旦确定他存在这些特质和行为模式,那么下一步就要学习如何应对这类行为模式和具有这些特质的人。

如果你生活中的那个人存在清单中15种及以上情况,那么那个人很有可能就是一个自恋者(甚至可能是一个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他符合的特质越多,和这样的人维系健康持久的关系就越具挑战性。清单中涉及的特质与你前面所回答的问题息息相关,但更能迅速引起你的关注,以更具体的方式理解这些问题。

请注意:是人都会犯错,每个人都做过一些心怀愧疚之事。当你拿着这份清单检验你的伴侣或身边其他人时,要注意清单中所涉及的行为是否已“模式化”或典型化。我们中的许多人也会偶有自命不凡或善妒善嫉的情况,这属正常;但是这类情况如果呈现出持续性,那就有问题了。因为如果这些行为发生得过于频繁,便可以称之为行为模式。有时我们可能会适应清单中的某些行为模式。仔细查看清单中的内容,勾选出那些经常出现的行为模式,再继续向下阅读,熟悉每个行为的特征。阅读完对所有特质的描述之后,你可能需要重新查看列表并修改一些答案。不管怎样,首先,请勾选出最相关的选项(这些选项也与前面的测试相关)。

□缺乏同理心

□自大自负

□自命不凡

□操控他人

□易怒易躁

□疑神疑鬼

□极度敏感

□善妒善嫉

□缺乏愧疚感/缺乏自知之明

□渴求认可和赞美

□撒谎成性

□哗众取宠

□外向投射

□贪得无厌

□冷漠无情

□认知否定 (扭曲事实,好像“神经错乱”的那个人是你)

□吝啬小气

□逃避责任

□爱慕虚荣

□控制欲强

□难以预测

□频繁利用他人(或你)

□幸灾乐祸(落井下石)

□害怕独处

□界限不明

□不忠不诚

□不擅倾听

□脆弱不堪

□粗心大意

□迷人魅惑

如此之多的行为特质堆在一起,确实让人感到难以应对。时间久了,这些行为模式很有可能接连出现,而且有些是相互依赖的。现在我们将更具体地分解这些特质,以便更好地理解。我们将详细描述每一个特质,因为有的特质可能出现多种形式。此外,我们将详述每种行为的危险信号,帮助你尽早辨识这些行为模式,在未来的生活中设法避免。

缺乏同理心

她勉强能够维持生计,而他却对她的现状置若罔闻。在外人眼里,他们之间的关系只不过是“权宜关系”而已。他明知她在经济上已经捉襟见肘,却很少主动出钱帮助她,也不愿与她共度时光,因为这样他就不用为她的吃喝付钱了(然而,他对想要攀附的同事和利益方却异常慷慨大方)。他也会为别人花钱,但前提是别人对他的事业或追求有利。他总是很晚回家,而且一般都是在她吃完饭后才回家,这样他不仅不用给她买晚餐,还能在家享用她做的晚餐。一天晚上,他去她的单位看她,那天她过得特别不顺,正在处理一个雇员偷钱的事。她累得筋疲力尽,而他只是无所事事地坐在她的办公室里等她(尽管她没让他等),以这种方式“支持她”。为了照顾他的面子,她没有要求他离开,而是让他在办公室里等,然后独自去处理手头的事情。他指责她处理事情耽误了时间,还说她对工作的抱怨破坏了他一天的好心情(是他自己要来的)。下班后,他提议出去吃饭。吃饭时,他说:“你浪费了我一天的时间,所以这顿饭就应该由你来埋单。”本就劳累了一天,还背负着其他诸多压力,他竟然在这个时候说出这样的话来。她失望至极,愤然拿出钱包,掏出最后的50美元准备支付晚餐费用。此时的她,多希望他能理解她的难处,抢先付钱。然而,他没有。他靠在椅背上,假意感谢她的款待,还不忘提醒她,有他在她是多么幸运。

缺乏同理心可以说是自恋之人最重要的特征。缺乏同理心之人不会认同或认可他人的经历和感受。通常情况下,自恋之人根本不会关心或理解他人的感受,也不在乎自己的言行对他人产生的影响。他们往往不拘小节,言语尖酸刻薄,无视自己的言行对他人造成的痛苦。只要是他们没有感受到的,就都是不重要的或者无所谓的。要是他们不开心了,就认为所有人都应该和他们一样不开心;如果他们心情愉悦,而你却凄凄哀哀的,就会被扣上破坏心情的帽子(至于你的精神状态如何完全无所谓)。虽然他们从不主动理解他人,但却觊觎别人的理解。从情感方面而言,与他们共同生活永远只是一条单行道。

自恋之人缺乏同理心,他们所呈现的这面镜子,只能看到他们自己而看不到你。他们的行为,会让你感到自己被误解、被孤立,让你备感困惑。与这样的人确立恋爱关系,会让你感到自己如空气一般不存在。对他而言,只有需要用你时,你才有存在的意义。病态自恋者性格问题诸多,缺乏同理心是对一段感情最大的伤害。因为他缺乏同理心,无论你尝试用什么样的方式与他沟通都是徒劳之举,只会让你备受挫折。沟通不仅是建立在相互倾听的基础之上,更需要彼此的关心关爱。

自恋之人总是想当然地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对自己的事情或经历不是喋喋不休就是长篇大论,从不考虑是否占用他人时间,更不屑询问对方的感受。有趣的是,他们畅谈完自己关切的问题之后,当其他人分享问题时,他们就表现出极不耐烦的样子,睥睨一切。具体表现为:你能够耐心地听他们讲完他们的问题,并由衷地提出有用的反馈,表达自己的同情。但当你开始分享你的故事时,他们却哈欠连天,一会查看手机,一会收拾东西,东张西望,就是不理你。

危险信号:缺乏同理心

缺乏同理心最初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打哈欠,以及其他所有能表明你说话时他心不在焉的行为:查看手机,在你说话的时候东张西望而不是看着你,或者在你说话的时候打哈欠。人们很容易将他们的这些反应理解为疲劳、分心或忙碌所致。可这些借口根本站不住脚。如果从你们交往之初他就不懂得倾听,那他就永远不会倾听。注意观察他倾听的方式,这通常是早期评估他是否具有同理心最有用的工具之一。没有同理心,你的感情便如空中楼阁,缺乏坚实的基础。

自大自负

我爸爸无人不识,我们家在我们生活的城市可算是王室。我的新老板开宾利,住豪华别墅。他说我聪明能干,十分欣赏我的想法。这家伙在拉斯维加斯、纽约、圣地亚哥、波士顿和迈阿密都有自己的俱乐部——凭我和他的关系,半年内他就会让我来管理这些俱乐部。我可以接受从底层服务员做起,但我不打算一直留在那里。我打算给他们提个建议,让商界的顶级名人来做这个活动的头条新闻。我的老板是通过他哥哥认识我爸爸的,所以他肯定会让我把这件事做成。我是我们公司头脑最灵活最聪明的人。这次活动结束后,我的同事定会对我刮目相看,以后全国各地的项目都会交给我负责。谁让我见多识广呢!

自大自负是指一种倾向于夸大自己的成就、才能、人际关系和社会经验的行为模式。莫须有的事情也能让自大自负的人说得和真的一样;他们生活在超现实的世界中,幻想着美好的一切。即使功未成名未就,他们也能描绘得有声有色。例如:“我认识一个人,他有个朋友是搞风险投资的亿万富翁,他要投资哪个项目我一清二楚。”他们言辞夸张,自吹自擂自己去过的地方、做过的事、认识的人。见过一个“名人”,就能编出上千个传奇故事。

自大自负的另一体现便是妄自尊大——坚信自己比任何人更尊贵、更重要,你也不例外。与自大自负之人在一起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即使他们什么都没做,也期望得到他人的赞扬和奉承;总的来说,他们即使一事无成、空有幻想,也要得到他人的认可(还是广泛的认可)。成功未至,他们已信心十足,并提前活在了成功的“现实”中。

如果他们真的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成功——升了官,发了财,出了名,那他们的这种自大自负也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他们会反复夸耀自己辉煌的成就、巨额的财富和非凡的经历。去他们家里做客,听他们炫耀,感觉就像是看了一场冗长无聊的表演秀。

当然,第一次与他们接触,听他们讲故事可能会比较有趣。他们是梦想家,思维灵活,见多“识”广,梦想远大,常常异想天开。他们想要的伴侣、朋友和同事都必须才貌双全,或赫赫有名,或腰缠万贯,否则难以维系他们对生活的幻想。但是时间久了,你就会心生反感,因为他口中的投资者基本不会出现,承诺的项目很难启动,介绍的书籍很少上市,他声称的“绝妙之事”基本不会发生。“建立在幻想中的幻想”在某种程度上终究要被现实生活所取代,而病态自恋者往往难以接受这种转变。

但这并没有将他们吓退,他们一如既往地高谈阔论着自己那些自负的幻想。幻想得不到实现,他们也会灰心沮丧,特别是当现实与其宏伟幻想脱节时,自恋者通常会愤怒、沮丧、闷闷不乐,朝他人发泄不满。他们迁怒于这个世界,责怪这个世界没有兑现他们在大脑中对自己做出的重大承诺。

自负之人总是过度认同名人、富人或其他知名人士的影响力。他们认为“重要的”关系比真实的关系更牢靠(仅仅是在酒吧有过一面之缘的名人或“有名”之人,在他们眼里就成了熟人,成为与人炫耀的谈资)。自恋之人自负地认为只有位高权重的人才能理解他们,与他们建立关系才能体现自己的“重要性”。此外,自大自负之人不仅善于高估自己的价值,同时还会低估他人的价值,常常贬低大多数普通人(尤其是他们的伴侣)所做的贡献或取得的成就。对于新交的“有地位的”朋友,他们会紧随其后,阿谀奉承,却对多年来一直支持他的朋友和家人们视而不见。

他们的思想中时刻都充斥着异想天开般的幻想和不切实际的标准。他们在自己梦想的世界里生活、呼吸,那个世界里的他们功成名就、富贵荣华,享受着豪宅、豪车和奢侈品。自大自负之人可能会因为过度购买昂贵的服装、饰品和其他成人玩具而陷入财务危机。为了成为俱乐部会员,为了请客吃饭、入住豪华酒店以及设法与“地位更高”的人接触,他们会不惜一掷千金。自大自负之人注重外表,会花大量时间打扮装饰自己以达到自己的审美要求,也会将自己对外表的要求强加于伴侣(本来看重的就是伴侣的外表)身上。

自大自负之人极具魅惑力,让你感觉“他比一切都重要”。当一切顺利时,他会给你带来美好的感觉;然而一旦他收起自己的魅惑力(他会的)时,你会感觉整个世界都变得暗淡无光。

危险信号:自大自负

这是一本关于感情的书,说到自大自负和感情时,当自恋者高谈爱情应该是“伟大的”或“理想的”时,这就是一种危险信号。恋爱初期,我们很容易被这种感情冲昏头脑;但童话中的理想主义往往就是现实中的海市蜃楼。当把感情看得“高于一切”时,这种关系往往就变得过于理想化,反而不真实了。没有人能够拥有神话般完美的爱情故事,现实生活中的感情终究充满失望和不满(“伟大的爱情故事”中不会涉及谁买卫生纸这样的事情,我们也很难想象罗密欧和朱丽叶因为洗碗机放哪而争吵的场景)。感情初期,人们很容易相信自己的爱情故事是伟大的,或者你的伴侣说你们拥有的是“伟大的爱情”。当你的伴侣向你抛出这个词的时候,你反倒要小心。在幻想中生活一天或许别有趣味,但爱情是一场漫长的长跑,并不是什么“异想天开”的童话故事,而是“真实的爱情故事”。

自命不凡

自命不凡可以用简单的七个字诠释:“你知道我是谁吗?”现在的小报,每天都充斥着这样的新闻:名人或商界大亨家的富二代在酒店、飞机或其他公共场所行为不端,还自命不凡地反问:“你知道我是谁吗?”

能说出这种话的人以及自命不凡的人不只是名流、大亨及其子女。世界上还有许多人,特别是病态自恋者,也喜欢炒作自己。写这本书时,我采访了一位女士,她说她和丈夫初次相遇时,她的丈夫自诩是一个天资卓越的音乐家,不能工作,她和其他人都应该支持他的艺术追求,因为他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他已年近55岁,从来没有真正“成功”过,却仍然在家白吃白住还要别人奉承他)。讽刺的是,他生活中的女人却功成名就。他一生从未工作过,但因为妻子的付出所以有房住,有跑车开,并以此粉饰着他那自命不凡的自我。他对此竟然享受得心安理得,因为他自认为自己理所应当得到这样的特殊待遇。另一位女士讲述了关于她那自恋丈夫的故事,他自己不工作,却让她加班赚钱,这样他们就能到各个城市享受奢华的假期,住豪华酒店套房,并在最好的餐厅点150美元一瓶的红酒。

自命不凡之人始终认为自己即使无劳无功也应该享受特殊待遇。自命不凡之人坚信他人都应唯他是尊,无条件满足他的一切要求,无论合理与否。自命不凡的人不会排队等候;总是期待各种各样特殊待遇;坚信最好的都应该属于自己;一旦受到冷遇,便抱怨不止;所有人都应该迎合他们的要求;认为规矩都是给别人定的,不适用于他们。但凡他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便会感到愤怒、沮丧,甚至不知所措。还记得引言中提到的约翰和瑞秋吗?他们在非洲度假时,约翰的表现与之丝毫不差。

我们的文化造就了自命不凡的风气。我们对那些位高权重、腰缠万贯或那些假定有权之人的追捧更是助长了这种风气的滋生蔓延。久而久之,如果一个人习惯于人们为取悦他而对其言听计从,那么他的自命不凡便成了理所当然。因此,并非所有自命不凡的人都是自恋者(我们将在本书后面的章节中探讨“获得性自恋”的概念)。有一些人可能会因为成长过程中所拥有的财富、特权和机遇慢慢朝着自命不凡的方向“爬行”。正因为如此,单凭自命不凡这一个特质,并不能说明某个人就是自恋者(尽管自恋者的确具备这一种令人不快的特质!)。

一个人的自命不凡能够在多种情况和场合中显现出来,但最为明显的情况是当他与服务行业人员(服务员、空姐、酒店职员、销售员、需要排队或等待情况下的服务员)打交道时。自恋之人是通过外界对待自己的方式来衡量自己的,期望得到他人明显可见的特殊待遇,比如头等舱座位、大酒店套房或者贵宾通道,以此来抚慰自己那脆弱的自尊。自恋者的自命不凡常常让自己的伴侣感到尴尬不已,因为自恋者经常在公共场合以极其恶劣的态度对无辜的服务人员肆意侮辱。许多人和我分享了他们的经历,他们总是跟在自恋伴侣的后面,为伴侣的自命不凡而引起的愤怒、伤害、紧张和恐惧向他人道歉。

自恋者的自命不凡不仅仅表现在对服务员或空姐的大喊大叫那么简单,还会损毁那些对你和你的家庭有影响的重要关系。例如,自命不凡的自恋者会想当然地认为,既然他有权享受特殊待遇,那么他的孩子也应该顺理成章地享受特殊待遇。这些人给学校老师和管理者带来无尽的麻烦,即使教师能够以专业人士的身份行事,不会因孩子父母的不良行为责难孩子,但他们的行为仍会给孩子和为孩子服务的教育工作者带来种种挑战。显然,在工作中或其他场合下,只要自恋者期望得到比他人更好的待遇时,就突显出了他们自命不凡的一面。

一个人的自命不凡也会影响到他在家庭或其他社会群体中的地位。对于自恋者而言,无论他人是否方便,都要求他人满足自己的意愿和需求。他们会要求家人们或亲密同事们因为他们的不便而改变计划,因为他们的迟到而等待,或者干脆因为他们而取消计划。有一个案例,一位父亲向来把自己的事业视为家里的重中之重,只要工作有需要,他就会毫不犹豫在临行前取消假期,完全不顾及家人的感受(他也不会让家人出去度假,而是全部留在家里陪他)。简言之,在自命不凡的人的世界里,遵循的是“要么唯我独尊,要么有多远走多远”。

自命不凡之人多为趋炎附势和傲慢无礼之人——嘲笑或鄙视那些“不务正业”的人:不懂穿衣打扮,没有豪车/豪宅/物质财富,工作不体面,血统不正,居住在普通居民区,等等。一看到那些他们眼中的“凡夫俗子”(大多数人),这些自命不凡的人就会不耐烦、鄙夷不屑,态度冷漠粗鲁。他们的这些态度行为给伴侣带来的是尴尬,给其他人带来的是无地自容。对于孩子而言,父母自命不凡的行为举止,要么让孩子感到羞愧,要么在耳濡目染中也学会自命不凡,最终成长为自命不凡的人,这对孩子来说,何尝不是一种伤害?

危险信号:自命不凡

交往初期,注意你的伴侣对待服务人员的态度;这有助于你及早确定你所交往的人是否是一个自恋之人。即使是因为缺乏安全感而表现出的哗众取宠行为,也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行为不端,就是有问题,至于原因无关紧要。观察他对待调酒师、职员、代客泊车员、餐厅服务员、门卫、前台职员的态度,如果你发现了他有自命不凡的情况,那很有可能就是他的一种普遍行为模式。对于那些“能为他所用的人”,他可能会表现得过于友好热情(甚至做一些让你感到不齿的事,如与餐馆女招待调情),然而一旦他的热情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特殊待遇时,态度立即变得冷漠粗鲁。

操控他人

在一次采访中,一位女士分享了自己的故事,结婚多年,最后竟然是儿子告诉她父亲有了婚外情,这才结束了这段漫长的婚姻。儿子对父亲的行为感到羞愧无比,通过写纸条的方式,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这位女士常年饱受感情上的冷暴力,丈夫出轨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她打电话给丈夫,告诉他她知道了他和情人的事(他当然否认了)。他搬回家全身心陪伴孩子(这时她已离开家)。15年中从未承担过父亲责任的他,开始照顾孩子,为他们做饭,定期给她打电话和发短信。她说她差点回心转意,因为他现在所做的一切——在家做饭、专心照顾孩子——正是她多年来一直期盼的,但一想到他多年来对她的冷遇,再加上出轨这一弥天大谎,她最终没有屈服。想想本书引言中讲述的约翰和瑞秋的故事吧。当瑞秋心生怀疑、踌躇担忧时,他却不断扭曲事实,最后当她表达自己的怀疑(有充分理由的怀疑)时,他竟让她感觉她才是那个“坏人”。

操控他人是自恋者武器库中的一把重要武器——也是马基雅维利主义黑暗三人格的主要部分。自恋者善于扭曲事实,制定规则,志在必得。令人沮丧的是,他们往往最终都能扭转局面,让你妥协,把你折磨得筋疲力竭。我反复在一些故事中发现,自恋者非常善于扭转对自己的不利处境(例如,他们会说“被父亲抛弃后,我的自尊受到了极大影响,所以你应该理解我为什么不能工作”),最终让伴侣稀里糊涂地屈服(例如,为了保护操纵欲极强的自恋伴侣,做两份工作以期能够拯救他)。

在如此精于操控他人的人面前,你会在不知不觉中落入他的陷阱,而且始终稀里糊涂。多年后,当你把生活中的点滴一一连起来后,就能清楚地感受到他对你的种种操纵,但由于我们大多数人生来并非愤世嫉俗之人,也不习惯于时时处处寻找蛛丝马迹,因此我们常常会忽视其间的迹象。自恋者常常是不达目的不罢休,因为他们没有同理心,也根本不在乎别人会为之付出什么代价。他们通过操控他人的手段,以满足自己最基本的需求:别人的关注、认可以及炫耀自己。他们志在必得,无人能挡。你也不例外。

危险信号:操控他人

当你感觉到被“愚弄”时,就要引起注意。虽然这样的时刻很难辨识,但感觉就像和骗子打交道一样。交往初期,他一般会先从情感上对你进行操控(“我的童年很不幸,所以请原谅我有时说的气话,那都是无心的”,或者“我承受的压力太大,所以才爆发了——我不是故意的”)以及经济上对你进行操控(花言巧语地让你承担大量经济责任,不知不觉中你为了维系彼此的感情,让伴侣开心而花掉许多钱;或者自恋者破天荒地给你送了一份礼物,此后就会不时地在你耳边提起)。留意这些行为模式,长年累月下来,他的操控行为会变本加厉,把你“逼疯”。

易怒易躁

无论是在我的采访中、临床工作中,还是在查阅病态自恋相关文献的过程中,都发现这一特征是自恋者最普遍的行为。几乎无一例外,愤怒是他们必然的行为。在我所听过的所有与自恋者有关的故事中,身体暴力、大喊大叫、扔东西、摔门、恐吓威胁以及离家出走等情况层出不穷。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生气和愤怒之间有什么区别。二者之间存在很大不同。生气是人类的一种正常情绪,是对特定情形或个人、对某种情况的内在感受,或是回忆已发生之事时的正常反应。生气是一种适应性反应,旨在保护我们,使我们能够在受到攻击或察觉到自己受到攻击时进行反击。生气是持续的,是对威胁环境的可控反应,而生气的另一个极端则是失控的愤怒。生气,如果表达得当,也是有益的——有助于我们发泄心中沮丧的情绪,促进相互之间的理解。但自恋者所表达的愤怒式生气就要另当别论了。我们可以用多种方式表达生气,可以用强硬、直接语气表达,也可以用间接的方式,比如挂断电话、怒气冲冲、拂袖而去,或者侮辱和骂人的方式。由于生气是建立在“感知”基础之上的,而自恋者敏感的自尊时时都能“感知”到侮辱和威胁,因此他们经常会“感知”到引发生气的情况。

愤怒则不同,愤怒是魔鬼。愤怒会让人失控,怒火急速上升,咄咄逼人,恶语相加,甚至暴力相对,让旁观者或受害者惶恐不安。虽然生气是对特定情况的正常反应,但愤怒是失控的生气,是对刺激夸大的反应。对于自恋的人来说,愤怒往往是内心沮丧的一种表现。当他们脆弱的自尊心受到威胁时,就会表现出愤怒。自尊受到威胁,让他们更加没有安全感,于是通过攻击他人维护自尊。我们大多数人的自尊没有那么脆弱,生气也是生完就完了;但对自恋者来说,所有的失望都非常有针对性并具有威胁性,会危及他们的内心深处。

愤怒有多种表现形式:除了身体暴力和乱扔东西以外,还表现为歇斯底里的尖叫,具有潜在危险的愤怒方式(中断联系、怒火中烧),愤然出走,摔门而去。他们的愤怒来得太快,让你措手不及,感到害怕。这种失控的情绪往往会打乱感情中的平衡。这种情绪让你感到不适,为了避免触发这种情绪,你不得不小心翼翼,甚至焦虑害怕,生怕戳到他愤怒的神经。病态自恋者会因为愤怒得到两个好处:一是能够快速发泄心中极端的愤怒;二是控制自己生活的世界,因为大多数人对他们往往都会“敬而远之”。人们常说,对待自恋者就要用特定的方式。

危险信号:易怒易躁

发现易怒易躁的危险信号,首先不仅要在恋爱初期观察对方是否有不得当的愤怒行为,还要观察那些触发他“愤怒”的明显诱因。从哪里开始观察呢?看他开车时的表现。是不是情绪容易激动?他是不是会随意插到其他车辆前面甚至辱骂那些司机?他是否会不保持车距?——是否还有更糟的行为?其他情况下——对服务员的服务不满意时,给同事或下属打电话或与家人在一起时——是否易躁易怒?恋爱初期,他们可能不会向新伴侣发泄愤怒,因此要观察他在其他情况下的情绪。愤怒是由内而发的,如果一个人易躁易怒,那么他会不分场合地展现出来。一个人不可能对某些人如狮子般暴躁,而对其他人如羔羊般温柔(这纯粹是浪漫幻想),有这种想法的人,往往会因愤怒的矛头没有指向他而对这种行为视而不见。相信我,你早晚会成为他愤怒的目标,只是目前时间未到。

疑神疑鬼

这不是那种“锡箔帽” 式妄想症或“联邦调查局在监视我”的疑神疑鬼;这是一种偏执式疑神疑鬼,表现为自恋者始终怀疑每个人都心术不正,每个人都想利用他们,每个人都嫉妒他们,也正因为这种疑神疑鬼,致使自恋者与人交往时动不动便言语不和甚至拳脚相向。他们总是在寻找可疑之处,讽刺的是,他们经常被“骗”,因为那些比他们更自大自负的骗子们总喜欢盯着他们(结果更强化了自恋者疑神疑鬼的心理)。一段时间后,人们就会对他们的疑神疑鬼感到厌烦,他们自己也变得难以相处,孤立无援(尤其是当生活不顺的时候)。这一特质再次说明了他们脆弱的本性,他们的世界中只有两类人:崇拜他们的人和试图毁灭他们的人——再无其他。

疑神疑鬼将会,也必然会影响你们之间的感情。自恋之人除了对其他人疑神疑鬼外,对你也不例外。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会怀疑你是否忠诚。从指责你不支持他和他的梦想开始,接着是怀疑你行为不轨,指责你给他丢脸了,怀疑你背叛他了。他总是会把各种相关不相关的事联想在一起,最终形成一幅你要迫害他的画面。如果他半天不接电话,那是因为他太忙,但是如果你15分钟内不接电话,那就是因为你有外遇或者你故意想让他不快。

危险信号:疑神疑鬼

现代化的设备——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就能“告诉”你,他是否有疑神疑鬼的毛病。

他会过度看护自己的手机,把手机密码保护得比核弹发射密码还要严密。他们会对你要去见谁,去过哪里刨根问底,甚至窥探你的手机或电脑。但是对自己的手机、短信和电子邮件却捂得严严实实。如果他像保护国家机密一样保护自己的手机,却不停地窥视你的手机,那么请注意——这可能就是自恋者疑神疑鬼心理的早期表现。这时你就要问问自己:你真的愿意生活在一个时刻被警察包围的环境中吗?

极度敏感

我喜欢和朋友们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调侃一下他们的糗事,比如车里太乱、穿得邋遢等。后来遇到了这个人,我也像往常一样拿一些小事和他开玩笑——比如他的手机啊,家里的东西什么的——可他却认为我是在针对他,闷闷不乐很生气的样子。慢慢地,我感觉我在他面前成了坏人,于是和他说话也变得小心翼翼。几年后,我和他在一起基本就不说话了,因为总担心一不小心说错什么,就会“伤害到他的自尊”。

自恋者虽然对待他人粗心大意,从不反省自己,但是对于别人的态度,却心细如发,异常敏感。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事,比如你对他们喜欢的餐馆说了一些稍带贬低的话,就会被他们视为一种人身攻击,是对他们的侮辱。他们认为别人做的每一件事都是针对他们,而且始终极度敏感、心思细腻。他们渴求尊重,但同时却要求他人宽宏大度。因此,自恋者就如“勘探者”一般——两眼只盯着别人的一举一动,耳朵听着别人的一言一语,想方设法地从中提取出对自己的批评或侮辱。对于一些模棱两可的事,他们总能按照自己的臆测解释为看不起他们啦,“针对”他们啦(例如,自恋者举办的生日聚会,如果有人迟到了,即使是因为孩子生病的缘故,也会被自恋者解读为对他的生日不重视)。

与疑神疑鬼的心理相似,极度敏感的人总是倾向于过度解读一切。如果你忘了打电话问他什么时候回家,他就会训斥你或批评你对他漠不关心。他给你发的电子邮件中只有三言两语,但如果你也以同样的方式回复说他缺乏热情,那么他就会说你无情无义。你不经意的微妙行为都会被他解读为对他的冒犯,这让你感觉自己好像生活在一个“玻璃动物园里” ——不敢轻易说话,即使真诚的建议也不敢提,生怕一不小心触犯到他的哪根敏感神经,最终自己还要收拾烂摊子。

危险信号:极度敏感

极度敏感的危险信号通常都是事后才会显现出来。感情初期,你可能感觉到他太敏感了,但转念一想,你可能又会怀疑是自己不够好。就这样反反复复,你变得越来越谨慎小心,不断进行自我审查。观察他是否对“小事”反应过激,注意他对待他人和小事的反应,都能从中洞察到他是否存在过度敏感的情况。在恋爱开始的几周和几个月,我们很容易错过这些线索,因为我们才刚开始了解一个人的行为模式和生活节奏,不易察觉到过度敏感的信号。

善妒善嫉

我为人真实诚恳,从不做背信弃义之事。和他在一起后,他把我所有的朋友都质疑了一遍,无论是老朋友还是新朋友,他总能感受到各种威胁。就连我事业蒸蒸日上,他也会嫉妒我所取得的成就。我犯了一个典型的错误:我误把他的嫉妒之火当作是对我“炽热的爱”。我以为是他“太喜欢我了”,怕失去我,并自作多情到受宠若惊的程度。

通常情况下,自恋者不懂调控自尊,因此内心脆弱。正因为内心脆弱,所以感觉身边处处是威胁。表面上自大自负,实则是在包裹自己脆弱的内心。由于他们总是依据他人的看法形成自我意识,因此他们也会用自己的标准评价别人,总喜欢把自己以及自己的地位、财富和生活与他人进行比较,以这种方式确定自己的价值感和自尊感(总而言之,自恋者是将自我意识外包于他人)。由于缺乏持续稳定的自我意识,很容易将他人视为一种威胁(当你过于依赖某物或某人时,很容易对其产生不满)。他们认为,如果他们被别人取代或被更优秀的人“替代”,就是对感情的终极背叛。再加上他们本性多疑,早晚有一天会指责你背叛他们。

由于缺乏洞察力,他们意识不到自己扭曲的自尊是内心脆弱的根本原因。事实上,他们不仅内心脆弱,同时一味渴求他人的认可。因此,他们容易与他人发生不正当关系,如婚外情和一夜情,从这样的关系中获得他人短暂的认可和仰慕;他们善于外向投射(稍后探讨),把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端行为投射到他人身上。嫉妒之心往往是用来检验你的伴侣是否出轨的试金石;如果有一天他突然指责你出轨,那么你可以肯定的是:即使他还没有真正出轨,一定已经开始了一些不正当关系,离出轨也不会太远了。他那满含嫉妒的指责犹如一剂“能使人吐露实情的灵药”,能助你洞察他的不良行为。

善妒善嫉,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对伴侣的不忠,但也有其他多种形式,如嫉妒同事晋升或搬入更好的办公室,嫉妒喜获新车或新房的朋友,嫉妒购买避暑别墅的兄弟姐妹。妒忌之心会消耗他们的内心,让他们变得对自己越来越不自信,这些不良的感觉往往会让他们陷入麻烦,伤害他们的伴侣(例如透支消费或出轨不忠),所以他们会渴求他人的认可来抵消这种不良感觉。自恋者往往嫉妒心强,同时又贪心不足,就像一个觊觎他人玩具的孩子,以是否拥有这些玩具来衡量自己和他人。

注意观察他是否嫉妒你所取得的成就。只要你落后于他,或者他比你强(经济上、事业上),你们便相安无事。一旦你取得了成功,无论哪方面的成功——事业或是学习上,涨工资了或是晋升了——可能一开始他也会为你的成就激动一会(因为你给他长了面子),但很快就会被他视为威胁。记住,他是一个已经落入自卑深渊之人;如果你功成名就,就有可能离开他,或者抢走了他一直渴求的风头。因为善妒善嫉之心,他会诋毁你,批评你,贬低你的成功。试想一下,当你想和一个人分享成功时却遭到他的斥责,将是何种感受。

危险信号:善妒善嫉

观察他是否会莫名其妙地指责你对他不忠,同时观察他是否觊觎别人的美好生活。通过采访和观察,我发现自恋者通常都会早早显现出善妒善嫉的本能。他们总是疑神疑鬼,问这问那,甚至偷窥你的电话记录、邮件以及社交媒体账户。多数情况下,他们会限制或禁止你与异性朋友过多接触。嫉妒之心常常被人们误解为爱情中的激情或浓厚的爱意。我采访过的对象均相信他们伴侣的这种行为体现的是对他们的“关心”,这就是他们为什么如此用心地关注那些可能成为“第三者”的人。除非你能在这段关系中正确地自我引导,否则这种“充满激情的”嫉妒往往是一个危险信号,预示着你将会遭受更强烈的控制和孤立行为。

缺乏愧疚感/缺乏自知之明

“对不起。没想到我的一夜情会伤害到你。我也不知道当时在想什么……”

开什么玩笑?

客户给我说这件事时,我感觉她的伴侣与其说是在道歉,不如说是他太缺乏自知之明。虽然他说了“对不起”一词,却没有意识到对伴侣随意的不忠会给对方带来多么深的痛苦,显然他没有悔悟之意,缺乏自知之明。综合来说:自恋之人不仅粗心大意,而且缺乏自知之明。

传统意义上说,缺乏愧疚感或缺乏自知之明不属于自恋型人格障碍定义的范畴,而是典型的心理变态行为(如黑暗三人格中的一部分)。然而,人们常常发现,他们对自己的言行所造成的伤害不仅缺乏自知之明,也没有悔恨或内疚之意。(如果他们连自己做错了什么都意识不到,又怎么可能会有内疚之意,所谓的道歉又怎么可能真诚?)自恋者对自己的言行给他人造成的心理影响和创伤不屑一顾,认为那是人际交往中必须付出的机会成本;他们只在乎自己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根本不会关注他人的需求,也不在乎他人是否受到伤害。我们大多数人(无论好坏)做错事了,都会渴望宽恕。如果自恋者能够不断迅速面对自己不良行为的后果,那他们还算有药可救,但由于我们善于原谅(尤其在恋爱初期)的本性会让他们心存侥幸,正因为这种侥幸心理的存在,病态自恋者是不会改变的。(有句话说:“是我创造了这个怪物。”其实,怪物不是你创造的;怪物本就存在。)

自恋者缺乏自知之明,似乎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言行给他人带来的影响,这一点的确令人寒心。他们缺乏监测自己的言行对他人造成影响的能力,这反映出他们的自私和无知。孩子冲母亲发脾气,很少会顾及母亲的感受。他们之所以缺乏自知之明,有多种可能:不善观察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与自己的内心世界脱节;对他人的感受缺乏同理心,极少面对自己的行为后果,也很少有人帮助他们矫正。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自恋者越来越缺乏自知之明,与这样的人相处,即使再深厚的感情,也难以持久(你的日常生活将处处受挫)。

一些人行为不善,甚至低俗恶劣,却没有丝毫悔悟之意,这不禁让人感到不寒而栗。一般来说,大多数人做错事后或伤害到他人后,都会有愧疚难过之感,这也是我们的神经系统运行的方式。而对自恋者来说,却要看问题的严重程度——只有对那些明显突出的不良行为,他们才会言不由衷地说声抱歉或虚情假意地道个歉。他们的这种行为模式也令人寒心,当你因为伴侣对你所做的事感到伤心苦恼时,他却不以为然,根本没当成什么大事,自以为一句道歉就可以把一切伤害一笔勾销。他的这种表现,反倒会让你感觉你才是这段感情中那个“失去理智”的人,你才是那个有问题的人,因为你总是把他眼里的“小题”大做一番。

危险信号:缺乏愧疚感/缺乏自知之明

这类危险信号不易发现,因为在感情初期,自恋之人一般会克制自己的不良言行(希望如此)。我们可以观察他的态度是否强势,对待诸如迟到这样的小事是否会主动道歉。

如果他们对这样的小事态度漠然,让你感到不安或不适,那就预示着他今后即使做错了事,也不会有任何愧疚感,甚至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不良。

渴求认可和赞美

他好像从来不会独处,什么时候都身处人群中。他的确工作出色,喜欢听别人夸赞他的优秀,只有在人群中他才能收获他人的赞美和崇拜。他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生活照片,精心挑选出那些“完美”的时刻。无论我如何夸赞他天资聪慧、优秀出众,如何全力支持他所做的一切,我都感觉对他来说,我的赞美根本满足不了他的需求。他无时无刻不需要他人的赞美,总是把自己的生活摆在大家面前,期许着人们的赞美之声。我想这就是他难以独处的原因吧——只要一睁开双眼,就要听到别人的赞美。

他人的赞美是自恋者的核心动力所在。没有外界的赞美,自恋者难以生存。他们害怕独处,即使独处也是深陷社交媒体的泥潭,他在社交媒体上既能够获得他人的赞美和认可,又无须做出任何回报。要想和这样的人相守一生,你就要做好心理准备,一辈子都要充当这个人的啦啦队队长,随时赞美他取得的成就和荣誉,每到关键时刻还不能忘记鼓励他。他升职了,换领带了,车停得好,乃至想起来给你回电话了,你都不能忘记夸赞他。这能不让人身心俱疲吗?

社交媒体充当了自恋者的航空母舰,是自恋者寻求赞美的有效平台,因为其无须费力就能得到认可和赞美。社交媒体俨然已如毒品一般让自恋者不能自拔,成为其获取赞美和认可的武器。有关社交媒体的研究表明:社交媒体与自恋行为有着高度的关联。在自恋者的世界中,社交媒体异常热闹,并将他从本应深入的“面对面”关系中拉出来,沉浸于肤浅的网络世界中,通过点击鼠标获取他人的认可。在社交媒体中,自恋者能够将自己伪装成梦寐以求的样子。多数人都会在社交媒体上塑造一个“虚假的自我”、一个“更优秀”的自我。一般人对于在社交媒体上伪装出的自己多少都会感到些许心虚,但对自恋者来说,由于缺乏良好的自我意识,不懂得调节自尊,社交媒体恰恰是他们为了获得认可而专注于肤浅表面和虚假自我的游乐场。

如果得不到他人的赞美和认可,自恋者的生活便变得空虚无味。他人的认可如氧气一样支撑着自恋者脆弱的自我。正因为如此,他们会想方设法获得他人认可,并积累大量肤浅的人际关系。一般情况下,建立深层关系需要彼此付出很多,而这是自恋者难以承受的(如果不付出,对方最终会因不满而离去),因此,对于自恋者而言,肤浅的关系更适合他们。恋爱开始的几周和几个月里,你或许很愿意表达你对伴侣的赞美和认可。但是时间久了,随着感情中激情的消退,两人成为生活伴侣,如果你那自恋伴侣仍然频繁向你索取赞美和认可的话,就会让你感到筋疲力尽,而他如果从你这里得不到他想要的,就会设法从别人那里获取。

危险信号:渴求认可和赞美

到了一定年龄后,还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你的自拍照或吃法国土司的照片,就显得十分做作了。如果你发现一个人会因为没有社交媒体就难以生存,会为了向他人分享照片而记录生活中的细节,会为了得到的“赞”的多少而心情起伏,那可能就是他寻求认可、赞美的晴雨表,也是他脆弱自尊的体现。通过对待社交媒体的态度,就能判断出自恋者是否具有渴求他人认可和赞美的特征。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个社交媒体爱好者都是自恋者。在社交媒体上展现自己是许多人共同的追求,特别是年轻人。相关研究明确显示,花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越多,具备自恋特质的分数就越高。但如果你的伴侣为人热情、懂得移情、机灵敏锐,恰好喜欢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法国吐司的照片,千万不要把他归到自恋者的行列中。但是你要注意,先观察他与你以及世界的互动情况,再考量他使用社交媒体的情况。请注意:恋情开始之初,自恋者往往会疯狂记录并分享你们在一起的各种经历,所以很容易蒙蔽你的双眼,使你也沦为追求赞美的一方。他去大峡谷,真的是被大峡谷壮丽的美景所陶醉,还是仅仅为了自拍?两者区别很大,你需要注意。

撒谎成性

他说话时经常有意无意地漏掉一些细节或者回避一些信息,在我的追问下,他才告诉我之前在酒吧和前女友会面的事。他特别善于遮遮掩掩,我若不是有凭有据,他不会说实话。他的手机上突然响起的一条短信就能拆穿他的谎言以及他编造的“合理”理由。我不是一个没事就爱查看男朋友手机的女孩,但是现在我已经到了一听到他手机响起“叮”的短信声,就感到恶心的地步。因为那“叮”的一声意味着又一个谎言。

自恋者总是撒谎成性。他们撒谎的本性符合我们所探讨过的自恋者行为模式——缺乏同理心、自命不凡、自大自负、缺乏自知之明、缺乏悔悟之心。谎言有一个功能:帮助说谎者“挽回面子”,摆脱困境,免受指责。有时我们也会撒谎,但通常都是一些无伤大雅、不会造成伤害的小谎(例如,因为睡过头晚起了15分钟,结果上班迟到了,却对老板谎称是因为堵车)。自恋者经常在多种场合下撒谎。他们经常撒一些无伤大体的谎言(如堵车)和一些于己有利的谎言——不仅如此,他们还非常精于撒谎。只要你没有同理心,也能成为一个高超的说谎者。

谎言的接受对象面对谎言时的心情是复杂的。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在面对他人,尤其是我们喜欢的或关心的人时,都会倾向于相信他们说的是实话。为了维系双方的关系,即使证据不足,我们也会选择对谎言视而不见。许多情况下,我们甚至可能会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例如,可能是我太多疑了,我不应该质疑他刚才说的话)。即使他们的话已经十分可疑,难以置信,为了维系两人的关系或者不让我们爱的人经受被怀疑的痛苦,我们也会选择无视已察觉到的谎言。我采访过的许多人都谈到,源源不断的谎言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使他们不断自我怀疑、猜疑心重,难以信任他人。瑞秋和约翰的故事告诉我们,说谎逐渐会成为一种日常,最后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别忘了,自恋者是靠他人的赞美和认可生存的。谎言只是他们武器库中的又一个工具,只要有益于维持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表面伪装——他们会捏造自己的成就,编造自己的机遇,篡改自己的所作所为。他们缺乏同理心又自命不凡,不会把自己的谎言看作是伤害他人的利器,而是作为“有权”伤害他人的正当理由。

危险信号:撒谎成性

撒谎的危险信号很容易识别,就像你看到2+2=5时,就要大胆质疑。一条经验法则是:他编造的故事越长、越混乱,虚构的可能性就越大。我们中的大多数人,特别是女性在感情初期,都会给撒谎的那一方第二次、第三次机会,并且一忍再忍。我们渴望维系彼此的感情(特别是那些经历过爱情长跑才走到一起的恋情)。新恋情中的“温情”让我们一再选择原谅。注意他说的话哪些地方不符合实际,哪些地方前后矛盾。如果对此熟视无睹,久而久之,谎言将对你造成心理伤害,影响你的人际关系和信任能力。

哗众取宠

他这辈子总共没上过几天班,而我却做着两份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买得起别墅,开得起新车,孩子才能上得起私立学校。虽然我们的经济并不富裕,他却要享受奢华的假期,喝150美元一瓶的葡萄酒,而自己一毛不拔。账单寄到家时,他看都不看,继续装着过得很奢华的样子。

游艇上的50岁生日派对,没完没了的自拍,社交媒体上的存在感。精美的节日贺卡,完美的伪装……如果那些照片会说话,它们可能会说,别看照片上面的笑容灿烂,实际上都虚有其表。自恋者是哗众取宠方面的专家,局外人只看到了他们完美的伪装,却没有看到伪装背后的不堪。如果他人质疑他们的伪装,又显得太不礼貌。在与自恋者的恋情中,完美的自拍照片以及在他人面前的炫耀就是他向人们展示你们完美爱情的方式(起码表面看起来是完美的)。但这总让你感觉自己生活在表演中,而不是现实生活中。当你需要他人的帮助时,很难得到他人的同情,因为他们看到的是你们完美的生活,怎么可能还需要他们的帮助?每个人都认为你的感情甜蜜美好,堪称完美,因此你所遭受的痛苦或不适,有时在别人眼里都是矫揉造作。

如今,向他人炫耀生活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攀比之风”空前盛行。在当今的数字化世界中,照片可以反复拍摄,直到“完美无瑕”。自恋者本就钟爱肤浅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更能茁壮成长。即使没有公共剧场,他们亦会不惜重金,为自己的虚荣举办盛大的演出。婚礼就是他们的一个大秀场。许多人告诉我,当回忆自己的婚礼时,就好像是一部“戏”——精心编剧,每一个细节都很完美——但是却没有结婚的感觉。而婚后的生活亦是如此,只是在作秀。约翰和瑞秋(在圣巴巴拉举办了完美的婚礼)婚后的一个又一个故事都说明婚礼越盛大,前奏越完美,婚后的生活离完美就越远。

危险信号:哗众取宠

注意他向你求爱时的表现。如果求爱现场感觉像一场表演,就很容易冲昏你的头脑。自恋者常常会策划一场声势宏大的求婚场面:豪华的餐馆、甜蜜的度假、精美的礼物,一样都不会少,公开炫耀到淋漓尽致的程度。如果他在这方面如此张扬,那么他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也相差不大。如果你感觉自己好像是扮演了戏剧中的一个角色,即使表面看着光鲜亮丽,但也请你退出舞台一分钟,认真问自己一个问题:这场大型演出是出于真心和爱意,还是纯粹是为了作秀?如果你发觉他虽然把场面设计得声势浩大,但是他本人却缺乏同理心、对他人漠不关心且尖酸刻薄,那你就要好好冷静冷静了。虽然莎士比亚说过,世界是一个舞台,我们都是演员,但也不尽然。生活的本质并不是舞台剧。

外向投射

有一个自恋的女人缺乏安全感,如果发现自己不是人群中最漂亮的那一个时,顿时就会怒火攻心。她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从失落到暴怒只在转瞬之间——一有压力就怒气冲天,甚至泪流满面。脆弱时需要他人不断地安慰。她的伴侣因被她这种过山车式剧变的情绪折磨得身心俱疲,几近崩溃边缘。当他无力在她情绪失控时再去安慰她时,她竟然说:“他太可悲了,情绪全部写在了脸上。总要别人以他为中心。如此情绪化,太可笑了。刚还怒气冲天呢,这会又哭哭啼啼的。真是可笑至极。”听她对他的描述,简直就像在高调描述自己的情绪一样。她自己并没有觉察到自己的问题,但是却将自己的情绪准确无误地投射到伴侣身上,真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明明自己正在做的事,却指责别人不应该做;明明是自己的缺点和恐惧,却说是别人的问题:这在心理学上称为“投射”现象。明明是自己出轨了,却指责自己的伴侣出轨。明明是自己情绪失控却指责伴侣不会控制情绪。投射是人的一种“防御”机制,一般是当一个人心理上受到威胁时表现出的一种无意识行为模式。自恋者心中的那个自我总是时刻监视着身边的世界,寻找各种可能的威胁,而且通常总能找到,于是便将自己的问题归咎于他人。

伴侣的投射心理,会让你备受折磨,因为明明是你没有做过的事(如果你真的做了,就要另当别论),他却总是冤枉你,指责你。自恋者的投射和指责不仅限于出轨和背叛行为,他们还会把内心的脆弱和自身的弱点投射到你身上(分明是他自己野心勃勃却会指责你有野心,分明是他自己总是失败反而指责你不够成功、赚钱太少)。

然而,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心理学家(即使我们是),面对别人对我们的指责或侮辱,我们一般很难联想到这是自恋者的“投射”行为,只能独自伤心,然后不了了之。不过,自恋者的投射行为倒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们。当别人向你抛出莫须有的指控,而这些指控并非你所为也并非你本性时,你可以反向思考,把这些名不副实的指责推到你的伴侣身上。他指责你所做的事,很有可能正是他正在做的事,或者当时的感受。

危险信号:外向投射

留意观察他无缘无故指责你的时候。此时,冷静一会,后退一步想一想。一开始你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因为他的指责显然是莫须有的。然而,一旦你能够意识到这是他的一种投射行为,你就有机会窥视他的思想、想法、情感、恐惧和行为。

贪得无厌

整体上说,他就像一个吝啬小气的孩子,不愿与任何人分享玩具。他的需要永无止境,时间久了,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如此贪心。我想可能就是为了得到而得到吧。

我们现在的文化崇尚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财富是人们用以炫耀和证明自己的最肤浅的方式。自恋之人往往过分关注金钱和资源,主要是因为在我们的文化(以及大多数文化)中,金钱就意味着地位、权力、人脉以及得到他人的最终认可——而这一切都是形成自恋的动因。因此,对金钱的追求和索取成为许多人获取他人赞美的简易途径,这也是肤浅的一种体现。在美国,大部分富豪都有自恋特质,因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本就鼓励这些特质的发展。我们的经济体系,从多方面来说,都是建立在贪得无厌、为谋求利益不惜任何代价、以财富积累评价业绩的基础之上。生活奢华、腰缠万贯不一定让人变坏。但是,觊觎物质财富,贬低那些“囊中羞涩”之人,用财富衡量他人和自己,为了金钱、财富和地位不择手段,这些贪婪的物欲就会触发一个人阴暗的一面。贪得无厌和自命不凡往往是紧密相关的——钱越多的人越自命不凡——而自命不凡的人都相信自己“应该”获得更多,而且不达目的不罢休。

显而易见的是,贪得无厌无益于感情的维系。如果你的伴侣一心只知追求名利与财富,全身心扑在实现这些目标和追求上,那必将有碍于你们彼此感情的健康发展,而你很可能也随之沦落到追逐物质的大军中(抑或迷失方向)。这种精于张扬作秀又贪得无厌的人,时间久了,总会让人感到厌烦,最终遭到他人的孤立和疏远。此外,一个内心贪婪的人更易嫉妒他人的财富,使其与朋友和伴侣之间的关系更像“激烈的竞争”关系,而不是合作配合的关系。

危险信号:贪得无厌

贪得无厌有什么危险信号?只需要看他对待金钱和财富的态度。他是否经常在他人面前炫耀作秀,是否总是滔滔不绝地谈论他所拥有的东西或想要的东西?是否不断提及他想要的豪车以及他所拥有的奢侈品?是否会侮辱或贬低比他财多权重(或者位轻言微)的人?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能暴露出他是否具有贪婪的本性。

冷漠无情

由于经济萧条我们破产了,她竟然拒绝出去工作,不愿为减轻家庭负担尽己之力。我多次向她解释我们的现状,最后建议卖掉现有的房子,换一个便宜一点的地方,这是目前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她听完,冷漠地看着我说:“你自己想办法吧。”她绝不可能放弃一向安逸的生活。我无奈得想哭,她却无所谓地走出了房间。

自恋者无不情感淡漠,冷酷无情。他们会大笑、会发脾气,但是对于生活中的基本情绪,如悲伤和快乐,却羞于表达。情感淡漠,缺乏同理心造就了他们不会在意他人的感受,更不懂得温暖他人。因而,他们总给人一种难以接近并且冷漠无情的感觉。冷漠无情会让人不安。人们常用来形容他们的形容词有“毫无热情”或“冷若冰霜”。这种特质很难让人接受,特别是当你需要他时,他的冷漠只会让你更加寒心。缺乏同理心,必然冷漠无情。我们大部人都有能力根据他人的情绪来调节自己的情感,就好像安装了一部自动调温器一样。如果他人难过了,我们会调整自动调温器,去安慰开导他。自恋之人不懂为他人调整情绪,除非深入他的内心让他自己感到难过,但这种情况对自恋者来说是鲜有发生的。此外,他们的身体中没有安装情感自动调温器,无法根据周围的温度调节自己的温度,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接入这种调温器。

你的伴侣若是一个冷漠无情之人,就意味着在生活中,特别是当你困难失意时,不要期望得到他的宽慰和温暖。我记得有个客户向我讲述的经历。她的母亲生病了,没多久就去世了。就在她悲痛欲绝之时,她的伴侣问她的第一个问题竟然是:“我们什么时候去五金店买东西?”另一位女士谈到她祖母刚刚去世,守灵会那天她还沉浸在痛苦之中,可她的伴侣冷冷地说他要忙工作,没时间去守灵。我们在经历困难情绪低落,伴侣却对我们不闻不问时,最能敏锐地体会这种冷漠情感。

争吵时也能显现自恋之人的冷酷无情。当一个人情绪激动,发泄自己的情绪时,自恋者却无动于衷——或者以冷漠、不屑的方式回应。此时,你可能会感觉头晕目眩——其实是感觉自己“快疯了”——对方冷漠的态度,让你更难调控自己的情绪。伴侣的冷漠无情让你始终处于困惑之中,最终可能导致你为了获得他的些许温暖和关爱而对他言听计从。我观察到,许多人为了能擦出自恋型伴侣关爱的火花,坚持了几十年,但结果全是徒劳,还将自己折磨得身心俱疲。

危险信号:冷漠无情

冷漠无情的危险信号一般在感情初期不易察觉,有些人虽然一开始注意到了对方的冷漠,却将之误读为他的腼腆(请注意,不要轻易为腼腆之人贴上冷漠无情的标签)。腼腆的人始终腼腆,而冷漠无情之人面对他人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时,往往更加冷淡和漠然。此外,不感兴趣和不愿交谈等行为模式可能是日后他冷漠无情的前兆。如果你感觉在感情初期,就需要你来温暖他,那就要注意了。如果空气中弥漫着他的冷漠无情,那么这种冷漠无情将是不可能改变的。

认知否定(好像“神经错乱”的那个人是你)

19世纪30年代上映了一部电影,名叫《煤气灯下》,一个丈夫为了把妻子逼疯,不断把家里的煤气灯调暗。当妻子问他为什么把灯调暗时,他却否认说灯没有调暗。不久之后,她真的“疯了”。

认知否定可以说是一种情感虐待,表现在否认一个人的经历,郑重其事地称“从未发生过”“你太敏感了”或“没什么大不了的”。认知否定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潜入的,最终让你感觉自己快要疯了。“认知否定”常见的手段有:打断话题或直接拒绝(例如,“我不想再听到这样的话”)、制造矛盾(例如,说你记错了某件事)和转移注意力(例如,当你提到某件关于你和他的事情时,他会把话题转移到几年前你说过的话,或者把这件事歪曲成是你的朋友们针对他的阴谋)。他还会对你的情绪表现出不屑一顾(“这么小的事情也值得你生气?”),并否认确实发生过的事(“我从没做过这样的事”)。

认知否定会给你带来难以想象的伤害,你会因此感到困惑、受到孤立,最终质疑自己的现实生活。你开始对自己生活中的一切产生怀疑,久而久之,似乎你生命中唯一真实的就剩你那自恋型伴侣了。认知否定最终致使你不断自我怀疑、疑神疑鬼、绝望至极。你会发现,长期以来自己不知不觉中一直在向他道歉,生活不像以前那样轻松快乐了。简单来说,认知否定属于一种情感虐待,循序渐进、由内而外地吞噬你,让你感到孤立和困惑,以至于不知如何寻求帮助。

最终,由于认知否定,你不再与人沟通。沟通的概念是建立在双方懂得倾听并真诚以待的基础之上的。有句至理名言:感情靠“沟通”,如果沟通不了,那就是你的错。不断遭受认知否定会让你备受挫折,以至于精神失常。当瑞秋对自己的生活越来越感到不安时,约翰的回答却让她觉得是自己“疯了”,因为他总是否认她分明有确凿证据的事实。

危险信号:认知否定

当你所肯定的事遭到否定时,就是认知否定的危险信号。坚持立场无须一定要争个是非黑白。如果在感情初期你就发现了这一危险信号,请退一步冷静思考,但凡是爱你的人都不会否认你的感受。如果你不知不觉中开始猜东疑西,怀疑自己,那就是受到认知否定影响的早期迹象。请记住,自恋者尊崇的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理念,更是这方面的大师——只要对己有利,否定你的现实又何妨。

吝啬小气

他对我说“和我在一起是你的福气,不知有多少女人想和我在一起”,这便成了他不愿为我花钱的理由。他省吃俭用是为了买他自己想要的东西(一辆老式摩托车),因此不能因为我而乱花钱。当他破天荒花钱为我买了一样东西后,就会无数次提醒我他给我买过东西,以至于我再也不想接受他的任何东西。就因为一个礼物,要听他对我说一千遍这个礼物的价格;给我买个东西或带我旅行一趟就要听他说一千遍他对我有多好,委实不值得。

自恋者生活的世界里,只会对自己有益有利的人慷慨。他之所以会对他人慷慨,也是为了自己的面子上好看,或者作为以后可利用的武器(例如,“我都带你去度假了,所以以后你没有权利对我生气”)。我经常调侃说这是他们花的“封口费”——我把钱花在你身上了,你就要闭嘴。他们视金钱为武器——无论是区区1美元还是10亿美元——以为有钱就可以对他人颐指气使。只要他们打开了钱包,把钱花在了他人身上,就期望得到他人无尽的感激。这也是他们经常对孩子们使用的伎俩,不能陪伴或说到不能做到时,就花钱给孩子买玩具、奢侈品或出钱让他们度假,以求安宁。这种做法定会让孩子们感到困惑不已,对成年人来说更是难以接受。

我们讨论了两种类型的“吝啬小气”,而且它们时常共存。有些人是真的无法慷慨大方。他们花钱是有目的的,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在求爱阶段通常表现得慷慨大方,但是一旦得到你,就会收起钱包。这类人就是彻头彻尾的吝啬,只对自己慷慨大方,对别人吝啬小气。这是有目的地花钱——只对有益于自己今后发展的事花钱。

还有一种吝啬小气是把钱和礼物作为武器:花了钱(这会让他们表面看起来比较慷慨),然后不厌其烦地提醒你“给你花过钱了”(也就是“封口费”)。早知要付出如此大的代价,你可能真后悔当初接受他们的“慷慨”了。他们不只对金钱“吝啬小气”,同样还对他们的空间、厨房里的食物、他们的财富、他们的时间、他们去机场接你的意愿吝啬——他们的吝啬无所不包。

危险信号:吝啬小气

观察他们慷慨的程度(抑或根本无慷慨而言):金钱方面、精神方面、时间方面和空间方面。如果你发现他存在不断提醒你花了多少钱,故意炫耀自己有多么慷慨的行为,或者就是单纯地吝啬小气,你就要谨慎了。注意他是否只对你在礼物或金钱方面慷慨,但是在精神或时间方面却吝啬小气。傻瓜都会打开钱包给你买礼物,请你吃晚餐;但是在你需要时,能够陪着你,支持你,哪怕只是静静聆听,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逃避责任

自恋者就像聚四氟乙烯 ,什么都不粘。他们不会承担任何责任,也不会因为任何事而承担责任。在推卸责任方面,他们是大师级人物,无论是撒谎、欺骗还是偷窃,他们都能将自己的责任推得干干净净。他们能编造出复杂的借口,还能自圆其说。当真面目被揭穿时,他们又会大呼自己是受害者,假心假意地向你道歉。一个从不为任何事——言语、行为、感情——承担责任的人,就算能够维持一段感情,也是极具挑战的。就连学龄前的儿童弄坏了蜡笔或丢了玩具,我们都要求他们承担相应的责任。要求一个成年人承担责任又怎会过分?但是,由于自恋者无法区分责任和责备的界限,他们索性两者都不要。我们经常看到当名人或公众人物出现过失时,就会邀请一位经验丰富的公关,向大家发表一篇苍白无力的道歉,敷衍了事。与其如此敷衍地“承担责任”,还不如直接否认。

总的来说,他们通常以“否认”作为为自己争辩的手段——要么干脆否认,要么迂回否认——以避免承担责任。这可能是自恋者操纵欲望强、撒谎成性和缺乏同理心的综合表现。有时,即使我们被他人的不当行为或错误所刺痛,但是如果这个人敢于承担责任,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慰藉,许多人都能表现出豁达大度。但请不要对自恋者抱有这种幻想,那是浪费时间。你那自恋伴侣是不可能真心承担责任的,抱有幻想只会把你自己折磨得筋疲力尽。

危险信号:逃避责任

注意观察,他是否对自己的言行守信——无论大事小事。人无完人,孰能无过。理想情况下,我们应该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如果你发现他的行为有问题,但是他拒绝承认,你就要注意观察他的这一行为模式。注意听他所分享的生活故事。他是否对过去的错误或失误负责?在他所分享的故事中,他是否一副把自己描述得无可指摘、十全十美的样子?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他是否总是怪罪于他人?留心观察他是否凡事都持有一种“他人皆浊,唯他独清”的态度。

爱慕虚荣

他极其注重自己的外表。正是风流倜傥的外表吸引了我,也吸引了那些他想要得到关注的诸多女性。纵然我们分手后,他的容颜稍有褪色,但凭借他那玉树临风的外貌、超凡的魅力,走到哪都有人愿意为他埋单。他每天都会抽出时间锻炼身体,好吃好喝,绝不亏待自己。而我却像个疯子,为了生活四处奔波,拖着孩子一起工作,而他只需负责照顾好自己。他从不会出手帮我一把,不仅如此,万一我们妨碍他“例行的公事”,他便气愤不已。有趣的是,他不光要求自己外表光鲜,还要求他的房子看着光鲜,他所有的一切都要看着光鲜。

看一看我们杂志架上的杂志、电视广告或社交媒体,你会发现虚荣已成为一种全国性消遣。病态自恋根植于对外表和生活方式的虚荣追求。他们不惜花费大量时间追求光鲜的外表、年轻的状态、各种名牌、名流住地、先进设备、最好的伪装。病态自恋者对肤浅的追求正好落入爱慕虚荣的陷阱。爱慕虚荣耗时费资,感情初期你可能感觉虚荣之人比较迷人,甚至有吸引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这种虚荣定会削弱你们的感情。

虚荣心和“哗众取宠”心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虚荣心促使人们自我夸耀,进而开始在人前作秀。归根结底,虚荣之人只重外表而轻内涵。此外,自恋者痴迷于虚荣,只对美丽的事物感兴趣。由于自恋者并非重义负责之人,因此易借虚荣之名,在经济方面和个人作风方面犯错。而你也很容易被他的虚荣所感染,甚至认为如果不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万人瞩目,就会被人们遗忘。

危险信号:爱慕虚荣

观察他的仪容仪表。求爱时,就连孔雀都会特意展开自己美丽的羽毛。但是如果你发现他把大量时间花在镜子前、健身房、自拍和梳妆打扮上,而忽略有意义的事情时,你就要注意了。此外,他会把自己的虚荣心投射到别人身上,对你的外貌也有所“期望”。我采访过的一位女士,她告诉我,她丈夫在看电视时很少和她说话,好不容易开口时,往往都是指着电视节目里一个穿比基尼的女性,问她为什么不能像电视里的那个人一样把自己打扮得性感一些。把自己的虚荣心投射到他人身上,会让他有一种客观化的感觉。我采访了几位女性,她们的丈夫始终要求她们保持完美身材(不惜让她们隆胸等)。这些女性因此受到了巨大伤害,最终意识到在这段感情中,丈夫其实只是把她们当成了一个养眼的花瓶而不是一个值得关爱的人。看到漂亮的东西,我们很容易眼花缭乱,但切记千万不要成为他爱慕虚荣的牺牲品。虚荣是不会长久的。

过度控制

“就连花瓶里的花没有按照他的要求‘摆放’,他都会批评我。”

这是自恋者的另一个标志性症状,不仅表现为对生活规矩的要求和控制,更表现为对作为伴侣的你的过度控制。最令人沮丧的是,你的另一半虽然牢牢控制着你,但对你的生活却漠不关心。如认知否定一样,他对你的控制也是循序渐进的。很多时候,一开始我们很容易把自恋者的控制欲误解为他对你的激情或关注——谁不喜欢爱的关注?你可能会这样说服自己:“他爱我,所以才不停地问我在哪里”,抑或“她只是爱我爱得太热烈——所以总是给我发短信”。

控制欲也是感情中的一种虐待;过度控制可以使一个人达到唯他是从的程度,自恋者往往通过控制的手段来孤立那个唯他是从的人。一个人发现自己在感情中处于被控制的地位,常常会产生羞愧感。在感情上受到控制或强迫,会让别人感到可笑或者为你担忧,因此你也不愿和亲密的朋友或家人谈论此事。

感情中的控制欲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就是伴侣随时监控你的行踪,时不时地和你联系以确认你在哪里或和谁在一起,窥视你的电子邮件和短信,审视你的穿着,对你的职业和人生决策指手画脚,根本不考虑你个人的意见。所有重大事情,事关孩子啊、娱乐啊和重大物品购买啊,都必须由他来决定。过度控制有时也以一种自相矛盾的方式表现出来,你的伴侣经常不回家,对你漠不关心,但仍然对家庭规矩、日程安排、用餐时间和日常事务严格要求。当瑞秋搬来和约翰一起住时,发现自己时时处处受到约束,房子里的一切都要按照约翰的要求呈现,甚至为一件破毛衣该不该扔而焦虑。在如此过度的控制之下生活,怎能不让人身心俱疲?

自恋者对身边的环境也有强烈的控制欲,一切都要按照他的要求有序进行,主要体现在其对一个家庭的管理。自恋者对于自己的个人物品、周围环境和所开汽车有着近乎强迫症式的要求。换句话说,一切必须符合他们的要求。自恋者绝对控制自己所需的时间和空间,无视是否会损害他人的利益。这种控制几乎达到强迫程度,因此与自恋者生活在一起,让人如履薄冰。这种环境下的家庭,不可能抚养出心理健康的孩子。采访中,有些人谈到自己自恋型的伴侣甚至要求孩子们始终保持安静,衣着必须干净整洁,不能在家里的公共区域玩玩具,房间必须井井有条。如今,采访中的一些孩子已经长大了,成年后的他们普遍焦虑不安,家里对规矩的无休止要求至今让他们感到紧张不已。

自恋者倾向于用这种模式控制身边的外部世界。别忘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严重匮乏,自尊心脆弱,必须依赖于世界的认可。因此,他们会通过从外部控制他人的方式来控制自己内心的混乱。由于自尊心脆弱,他们总担心你会愚弄他(例如背叛),或者担心如果不控制你,就会失去你(这也反映了他们自大自负、力图控制一切的心理)。

危险信号:过度控制

他是否经常问你:和谁在一起,在干什么,在哪里,为什么在那里,什么时候回家?恋爱初期,你可能很容易把这些问题理解为是他对你的在意和谄媚。回忆一下:凡是做决定时,他是否都征求过你的意见?他偶尔也会带你去餐馆吃个大餐或周末给你准备个惊喜,让你轻易就忘记他带给你的烦恼,但如果你感觉这段感情像是精心策划的而不是油然而生的,那么那些让你惊喜和激动的时刻,你都将要为之付出代价。此外,注意观察他是否对规矩的需求已达到强迫症的程度。要求房子干净整齐固然没有什么错,但如果他对规矩的要求达到了无理的程度,同时伴随着命令的语气、强硬的态度、暴躁的脾气或者只考虑事情本身而忽视他人的感受,那么你就要透过现象深入地看到本质。上车前,你的伴侣是否会粗鲁地质问你鞋子是否干净?用错浴室里的毛巾,你的伴侣是否会斥责你?把严格的规矩、僵化的要求和过分清洁置于一切之上,这就是明显的危险信号。

不可预测

如果生活中充满不可预测,那我们的生活便充满挑战性,就像生活在雷区一样,随时都有踩到地雷的危险。即使我们的伴侣不是自恋者,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意想不到的事——汽车突然爆胎、孩子生病、偶遇暴风雪——都会让我们感到压力重重。由于自恋者是从外部调节自己的情绪(需要获得外界的认可),因此他们情绪的好坏是由身边事是否如他们的意以及是否得到他人的认可决定的。如果一切皆能如他们所愿,他们心情好,那么他周围的人这一天也能过得舒心。一旦事情未能如他们所愿,那就意味着这一天对他们身边的人来说将是充满挑战的一天。这与他们缺乏同理心有关,也让他们身边人的生活充满不确定性。

当今社会,显然所有人的生活都充满不确定性,只是程度大小不同而已。收到好消息时,我们都会兴高采烈;问题层出不穷时,我们都会生气暴躁。但我们与自恋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我们的认同感不会改变。通常情况下,人们都会反复进行自我监督,接受他人的反馈,关注他人的反应,考虑他人的感受,征询他人的意见。例如,刚刚度过了极具挑战性的一天,你就会选择独自冷静几分钟或几个小时,而不是把火气撒到别人身上。自恋者的不可预测性首先是由于他们深受外界的影响,需要依赖外界的认可来认识自己。此外,他们也不会反思自己的反应会给别人带来什么样的感受(或者说他们根本不在乎)。这是一种典型的“先斩后奏”的心态。

自恋者性格缺乏可预测性,情绪通常变化无常,有时几个小时之中甚至几分钟之内,就能从扬扬得意突然变得冷酷狂躁。可悲的是,由于他们渴求的是他认为“重要”的人的认可,善于贬低自己的伴侣,所以你的认可对他们来说根本不够。自恋是一种自我调节障碍,由于自恋者不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因此导致他们的不可预测。许多自恋者的伴侣往往因为永远无法安抚或激励他们而备感受挫。因此,你的伴侣并不是唯一渴求外界认可的人,你也成了渴求外界认可的人了。(我听多个人说过,他们开始害怕自恋伴侣的老板,不是因为老板和自恋者之间的接触,而是因为老板对待自恋者的行为直接决定了当天家庭生活的基调。)许多自恋者的伴侣都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焦虑,甚至无法调节自己的情绪,感觉自己的生活一片混乱——而且无力改善,因为他们无法安抚和安慰伴侣的情绪,也无法振作他们的精神。有趣的是,由于自恋者从不担责,将所有问题都归咎于他人(如“聚四氟乙烯”),并将自己的情绪投射于他人身上(如上所述),当他们情绪失控时,反而会责怪你不可靠、前后矛盾。

自恋者的不可预测不仅体现在情绪上的变化莫测,还体现在计划和行为方面的变化无常。同样,缺乏同理心意味着他们不会考虑他们在计划和行为中的这种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他们这种反复无常的行为难免让生活在身边的人感到恼火,左右为难,甚至付出高昂代价。

危险信号:不可预测

早晨你离开时,你的伴侣还像可爱的小狗一样欢喜雀跃;而下班回来后,就变得如丧家之犬一般气急败坏,见人就咬。这时你就要注意了。等你意识到伴侣的不可预测才是你们感情中唯一可预测的事情时,一切就太晚了。看看电影《化身博士》 中的杰基尔&海德先生,把室友折磨得身心俱疲。仔细想一想,你是否真的想要这种过山车式的生活。

频繁利用他人(或你)

“频繁利用他人”有一个专业术语:“人际剥削”。简言之,由于自恋者只顾满足自己的需求,特别是外在需求,因此他们会把他人当作满足个人需求的工具。人际剥削的方式多种多样:通过亲戚朋友的关系获得音乐会的贵宾座位,让你找熟人免费使用她的度假屋,给一个多年都不曾联系的老朋友打电话让他为竞选捐款,等等。在自恋者的世界里,其他人的存在就是功能各异的工具——用于满足他需求的工具。

作为病态自恋者的伴侣,人际剥削也会发生在你身上。作为他的伴侣,你就是一个终极道具,你存在的意义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他的需要而服务。由于感情初期不了解自恋者的这一特点,你可能会觉得有点失去自我——因为只有当你为他所用时,你才有价值。通常他首先会对你阿谀奉承一番,然后交给你一个让你左右为难的任务,或者让你向别人提出一些难以启齿的要求。你的感觉就像是他手里拿着一根线操控着你。在提出非分请求时,他一点难为情的感觉都没有,甚至连句像“我知道这个请求有点不合适,不知道有没有可能……”或者“我们乐意为这个座位/房子/人情买单,非常感谢您愿意这么做”这样的客套话都没有。这不是赤裸裸的剥削,又是什么?剥削的本质就是剥削,不是合作。当你感觉受到伴侣剥削,或者被迫去做他让你做的事时,你将是何等痛苦。

危险信号:频繁利用他人(或你)

他是否经常让你帮忙,如果你拒绝,他是否会责备你?让你因没有帮到他而感到羞愧?注意观察:你伴侣的情绪变化是否与你能否满足他的需要有关?他是否请你帮忙时,对你笑脸相迎,不需要你时就冷若冰霜?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发生,或者他在提出剥削性要求时几乎不考虑他人感受,那么他的这种行为模式将会持续存在,不断置你于左右为难的境地。

幸灾乐祸(落井下石)

“Schaedenfraude”一词在德语中是指“一项糟糕的运动”的意思,其实,这个单词还另有他意。具体来说,是指因别人的不幸而感到兴高采烈,因别人的悲痛或失败而欢欣鼓舞。这是自恋者的一个特质,由此可知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多么令人毛骨悚然。

由于自恋者本身善忌他人,因此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别人也会对他们产生妒忌之意。他们不会从别人的成功中得到快乐,尤其是当自己的生活不如意时(也是源于他们脆弱的自尊),更忍受不了别人的成功。对自己的伴侣,他们的这种行为更是变本加厉;他们基本不会为伴侣的成功产生任何热情,一定要表现出热情时,要么是勉为其难,要么是缺乏真情。我与许多伴侣是自恋者的人交谈过,他们都提到,如果好事发生在他们身上时,自恋型伴侣不会为他们感到一丝欣慰,反倒是当他们遇事不顺时,伴侣们一个个表现得幸灾乐祸。

如果你和一个自恋者生活在一起,他不仅不会因为你的成功而为你感到快乐,反而会贬低或嘲笑你所取得的成就,甚至可能从你的失败或蒙受的损失中获得可耻的满足感,这不禁让人感到伤感和寒心。这种行为模式将对长期的感情生活带来致命的损害。我采访过的许多人说,在多年甚至几十年的感情生活中,自己从没有因为成功而受到伴侣的称赞,得到的反而是他的贬低和侮辱。在这段感情中,他们的自尊因此受到极大伤害。久而久之,他们从一个对未来充满信心,满怀期许的人变成了一个自我怀疑、灰心丧气,甚至绝望不已的人。讽刺的是,他们总能从他人那里——朋友、家人、同事——得到鼓励和支持。由于始终得不到自恋伴侣的支持,他们的生活就是一场漫长的求得伴侣认可的过程(有朝一日他们终会发现,他们永远也得不到伴侣的认可)。

危险信号:幸灾乐祸

观察你的伴侣听到有关你的或他人的好消息时有什么样的反应,他表现得欢喜雀跃,还是苦涩尴尬?恋爱初期,自恋者还能对你的好消息有所回应,然而等到你们在一起久了,他的这种热情自然就会消退。注意观察:听到别人成功了,他有什么样的反应——喜悦,支持,还是轻蔑?当你和他分享你的成就时,他是会鼓励你(无论大小),还是把你赶走甚至贬低你?对于别人的不幸,他是否会感到幸灾乐祸?他喜欢看到别人的失败吗?这些行为模式一般在你们早期的交往中就能显现出来,因为自恋之人嫉妒他人和侮辱他人的心理根深蒂固。谨记,别人的成功,特别是你的成功,往往被他们视为威胁。

害怕独处

被问及为什么成名如此重要时,他说:“这样我就不会感到孤单了。”

自恋者通常都害怕独处。别忘了,他们内心总是渴求别人的赞美,所以独处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挑战。他们要么和一大群人在一起,要么一对一两个人,要么和家人在一起,要么在工作单位和同事在一起,总之独处绝不是他们的强项。如果找不到可以共处的人,他们就活跃在社交媒体上。对大多数人来说,独处意味着独立思考问题,这是健康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但是如果你的自我意识浅薄,需要依靠别人获得自尊,那么独处就意味着空虚。这不同于常规外向性格——有些人就喜欢热闹的生活,但是无法忍受独处就有问题了。

自恋者的这种特质有时会导致感情出现问题,在你需要休息时,他却需要你的陪伴;或者,为了寻求他人肤浅的认可,总是约一大群人或参加大型聚会。如果你们双方都喜欢人多热闹的社交方式,自恋者的这一特质就不会成为你们感情中的问题。虽然你可以通过不同方式满足自己的需求,但可能更习惯于自己的社交或互动节奏。

危险信号:害怕独处

他是否很少独处?他独自一人时,是否不停地打电话以填补独处的时间和空间?他是否总是和别人在一起?由于他不停地用短信、即时消息和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帖子与他人互动,所以他的手机总是不停地嗡嗡振动、叮铃铃作响?如果他喜欢“和别人在一起”或讨厌“独处”的迹象很明显,你就要注意。就害怕独处本身而言,不足以构成自恋,但若与其他特点结合起来,就是一个危险信号,这也能解释你们的感情生活中为什么出现了如此多问题。例如,有时我们的生活中需要我们静心在家,如育儿期间,但如果此时他还要求“出去和朋友聚聚”,就会引发问题。

界限不明

他的身边总是不乏女性朋友,巧合的是,她们大多数都是单身,对他充满了崇拜之意,而他却很少把我介绍给她们。一开始,我以为是因为他比较酷,深受女人的青睐,有良好的女人缘,所以我也努力地成为一个酷女孩,并尊重他作为一个男人的友谊。慢慢地,他们之间的友谊就有些超乎寻常了,频繁在社交媒体上互发一些不合时宜的内容,不分时段地互发短信、互打电话。后来我们感情破裂,最终分手。我们谈了多年恋爱,但有一天我遇到了他的一个女性朋友,她却说:“我都不知道他有女朋友。”

界限是保持良性人际关系必不可少的条件。界限反映出了秩序、文化、尊重和得体,以及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社会规则。界限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例如,一个男人一旦确定了严肃的感情关系,就不能再与其他女性朋友打情骂俏。界限通常是隐性的,感情中的双方都心知肚明。开始一段感情后,就要与新老朋友和家人保持适当的界限,这是对感情信任、尊重和珍视的体现。

界限不仅适用于爱情关系,还适用于与同事、家人甚至陌生人之间建立的关系。你不可能(也不应该)走到一个陌生人面前,张口就问他们的性取向。度蜜月时就不适合邀请父母同去。懂得保持界限也是一种技能——大多数人都能够把握。当你已确定恋爱关系后,再给其他人发媚俗、调情类的短信就不合适;即使曾经有过,此时也应该立即停止。多数情况下,新建的感情关系中,界限的重构并非易事,有赖于成熟而睿智的沟通。恋爱中人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认为界限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因此感情常会受到伤害。

自恋者通常都不懂设定界限。由于他们是通过他人来调节自己的自尊,所以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会设法维系所有的关系,而且时常越界,只因越界的那一刻能给他们带来美好的感觉。此外由于他们缺乏同理心,既不会反思自己的越界行为给作为伴侣的你带来的伤害,更不懂得善待作为感情中另一方的你。

危险信号:界限不明

有了现代技术,人际关系中的越界行为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家常便饭。前男友或前女友,或者过于多情的同事不断发来的短信或电子邮件,或在社交媒体中发布的不合时宜的帖子或评论,这一切都说明在人际关系中界限出了问题。自恋者如此依赖社交媒体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你可以在恋情初期尽早了解到他们在交友过程中的模糊界限。而问题在于,当你提出对他和朋友之间界限不清的担忧时,自恋者通常都会选择无视(“他们只是朋友”),同时还会嘲笑你思想传统,让你感觉自己是一个清教徒式的傻瓜,或是一个“思想保守”的人。如果你的直觉告诉你他有问题,那可能就有问题。在智能手机时代,人与人之间能够一天24小时保持联系,因此相互的交往也很容易越界。注意那些深夜传来的短信声,那可能是界限模糊铃声,也可能就是越界行为的警钟。

不忠不诚

他将他的另一段感情隐瞒了多年。一个家人最终告诉我这件事后,我搬了出去。结婚20年,我为他生了3个孩子,从未得到过他的关爱,同时我还兼职3份工作以支持他和他的“艺术”。得知并确认他出轨后,我才算从这段感情中解脱出来。我打电话质问他时,他却说:“还不是因为你总是不在我身边。”

自恋者通常都不忠不诚。对于婚姻中的不忠,我常将自恋作为主要推测因素之一。虽然并非所有的不忠都是自恋造成的,但绝大多数自恋者都对婚姻不忠(如上面的故事所示,他们会把对婚姻的不忠归咎于你的“过错”)。对婚姻的不忠不诚有多种形式,精神上的不忠或肉体上的不忠(通常两者兼有)。主要表现为:婚姻关系以外的精神和肉体同时出轨,精神出轨肉体还未出轨,或者简单的一夜情(或者一系列的一夜情!)。一般来说,自恋者肉体出轨的情况多于精神出轨。

不忠不诚是交友界限不清问题的延伸。缺乏同理心、自命不凡、自大自负、渴求满足私愿的特点,都是对婚姻不忠不诚的主要动因。他们对他人的赞美渴求和寻求新鲜感的欲望之强烈,使他们难以做到对感情的忠诚——婚外情能够满足自恋之人对刺激、恭维和自大心理的需求。缺乏同理心,导致他们什么样的“蛋糕”都想分得一份;一边维系着与你稳定的婚姻关系,一边在外面寻花问柳。这难道不是卑鄙之举吗?

伦理道德对自恋者不起作用,他们能把有失道德风化的问题扭曲成伟大的爱情故事,因为他们自以为自己“与众不同”,理应“活得滋润”。他们生活在幻想中的世界里,无论是一夜情还是长期婚外情在他们眼里都是理所当然的。由于他们没有同理心,所以当他们对伴侣不忠时,并不会像思想健康的人那样,在思想上与道德作斗争。他们的不忠不诚表现为:经常出没于成人娱乐场所(例如,在约翰和瑞秋故事中那个小插曲)、商务旅行期间的一夜情或长期婚外情。

许多人一生都走不出伴侣不忠留下的阴影。对婚姻不忠是严重的失信行为,如果反复遭遇,会导致严重的心理后果,如抑郁、焦虑和健康问题。人会犯错吗?当然。一次出轨不足以判断为自恋。但与长期存在的交友界限不清及上述其他行为模式结合起来看,对感情的不忠就是病态自恋的重要体现。一般来说,一个人的不忠不诚也说明这个人粗心大意、刻薄草率。如果婚姻中出现了不忠,起码是一个警钟,警示婚姻即将走到尽头。

危险信号:不忠不诚

如果在恋爱初期,你就察觉到了他的这种行为模式,或者他的行为强烈暗示了这种模式,请你冷静思考。如果他承认过去有出轨行为,请你更要冷静。

这种情况下,自恋者都会说“我吸取教训了,再也不会重蹈覆辙了”,但是请注意,有一次就会有无数次,而且会在你眼皮底下再次发生。最后,注意观察他是否存在交友越界的行为:是否与过去相爱的人仍保持着密切关系,本该陪伴你的时间却与他人独处,以及他在社交媒体上的言行暧昧。不要落入“酷女孩”的窠臼中。如果你感觉不适,就要说出来。如果他依然我行我素,你就需要重新评估你们的感情。

不擅倾听

看电视时,他总是把声音开得很大。一开始,我还会和他说说话,只是不知道电视声音那么大,他有没有听见我说的话。唯一一次我确定他听见了我在和他说话,是他嫌我声音太大吵得他听不见电视的声音,斥责我不要那么大声说话的时候。我们最激烈的争吵起因都是:我跟他说话的时候,总以为他在听,但是几天或几周后,他却说我“从来没跟他说过”,一句话直接把我气疯了。后来我才意识到他从来就没有认真听过我所说的话——多年来他一直屏蔽着我的声音。

对于心理学家而言,“听到”和“听见”是有区别的。“听见”是指直接的听力,是一种神经心理学现象——一种对声音的感知能力,能以文字和语言的方式解读这些声音。我们要说的不是这种能力。显然,自恋者具备“听见”的能力,而且对他们来说重要的事,他们是能“听见”也能“听到”的。我们多数人都想当然地认为,当我们说话时,对方都在听,但对于自恋者而言,情况就不同了。

在与自恋者的爱情初期,如果假定你说话时他会认真倾听,可能会给你带来极大的困惑。因为你以为他在听,但是当他否认你说过的事时(可能最初他根本就没有听),你自然会感到困惑不已,感觉是自己“疯了”,同时感觉如此孤立无援。独角戏式的对话,说了却没人听到,或者别人只对你侃侃而谈,却没兴趣听你说,这类交谈都会让人感到寡然无味。最终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受控的发声板,让你发声时你才能发声。这个比喻常用来形容与自恋者的感情:只有在需要你时,你才有存在的意义(就像工具箱里的工具,用得着时才有用)。谁会听锤子或螺丝刀说的话?这些东西只有用的时候才会拿出来,不用的时候就只能静静躺在工具箱里。

危险信号:不擅倾听

注意感情初期你们的交谈情况。自恋者在恋爱初期可能会“扮演”成一个能言善道的人。他们总能提出有趣的问题,你也愿意回答。但是,他们的回应通常反映出他们根本没有听你说话,因为话题总是回到他们身上。他们可能会假意倾听,但做出的回应却显示出他们要么没有听到你说了什么,要么根本不在乎你说了什么。如果你和他的对话更像两条“平行线”——是两个人的独舞而不是共跳的华尔兹——你就要注意自己的心声了。没人愿意把生命浪费在白费口舌上。

内心脆弱

他一直傲慢自大,但是有一天他的“艺术”受到了批评,立刻就变得伤心低沉,整天心神恍惚。几天过去了,都没有从伤心失落中走出来。可悲的是,恰恰在这样的时候,我仿佛又看到当初我爱上的那个可爱的男孩。

了解了自恋者的一长串特质之后,内心脆弱似乎与自恋者的其他特质有些格格不入。由于大多数自恋者既自大又自负,当生活不如他们所愿时,就会表现得异常脆弱。如遭遇诸如失业之类的重创后,自恋者很难重新振作。这种情况下,他们不光是表面看着脆弱,内心也是真的脆弱。这种行为模式会让很多人畏惧——尤其是作为伴侣的你。当他们遇到困难或有失颜面之事后,他们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好像是一个你觉得需要你帮助或安抚的人。一旦你习惯了他们的冷漠无情、傲慢自大,突然看到他们脆弱可怜的样子,可能会让你备感困惑。只是他们这种脆弱的样子是不会持久的。一旦黑暗时光过去,你那个沉浸于自我、控制欲强的伴侣就又回来了。

危险信号:内心脆弱

这可能是感情初期最难识别的特质之一,因为很难说他什么时候会表现出脆弱的一面。大多数处于新恋情中的人,都不会严厉指责一个遭受批评或得到坏消息时表现出脆弱的人。感情初期,注意观察你的伴侣遇到问题时,特别是受到指责时所做出的反应。如果你发现你那看似“自信”的伴侣面对批评或挫折时,表现出伤感、脆弱,需要他人安慰,把这样的情况记录下来。不得不说这一特质确实不易辨识,因为几乎所有人在面对批评指责时,都会变得脆弱或沮丧。当生活不如意时,你的伴侣是否很快就从一个自大自负的人变成一个灰心丧气、脆弱不堪的人?如果是,那就是一个重要信号。如果你最初遇到的自恋者正值他的脆弱期,那么等到他变回自负自大时,会让你更加困惑。一开始,你可能会把他的这种脆弱的行为模式误读为他对你的依赖和需要。遗憾的是,内心脆弱的危险信号通常只能逆向理解。

粗心大意

他会邀请同事或欣赏的人一起共进晚餐,而他们去的那家餐馆正是我渴望已久的地方;他会在出差结束时顺便在外度个周末,但从不邀请我,也不提前告诉我,等我接到电话时他已经在海边享受日光浴了。我也说不清,他究竟是健忘呢,还是粗鲁呢,抑或就是单纯地愚蠢。我不知告诉过他多少次,我因此而感到伤心,他每次都会认真道歉,然后继续明知故犯。就像电影《土拨鼠之日》 里演的那样。

自恋者和精神病患者之间的关键区别在于,精神病患者伤害他人是出于无情,而自恋者伤害他人常常是出于粗心大意。显然,自恋者的粗心大意是缘于他们的自命不凡和缺乏同理心,但同时粗心也意味着缺乏关爱之心和“自我反省”的意识。懂得眷顾他人的人通常都会向前看,顾及自己的行为对他人产生的影响;有时他可能也会粗心大意,但他会反省,从中吸取教训。

粗心大意主要体现在忽视他人的感受。不回复你的信息,不解决你的问题,或者只是对你视而不见,这些虽然都是小问题,但是积累多了就是大问题。一次次的粗心大意如一个个沉重的砝码般累积起来,有时这种粗心大意带来的伤害比故意伤害更深刻。他的粗心大意是对你的存在或经历的否定。

自恋者的粗心大意可能是最令人困惑和最具破坏性的行为模式,因为粗心反映了一个人极度缺乏对他人的关心。粗心大意是一种习惯、一种欺凌他人的行为模式,而且很难改正。他们留下的烂摊子,总是由他人(包括你)来清理。感情的维系需要相互关心关爱,粗心大意只会慢慢侵蚀感情的灵魂。无休无止的粗心大意加道歉,这样的恶性循环早晚让人厌烦。

危险信号:粗心大意

约会迟到,不回电话,忘记履约,同时进行两个活动。恋爱初期就如此不体贴,足以看出他粗心大意行为模式的端倪。他有爱心吗?他交流时思想明确吗?他会预测你的反应或者询问你对某事的感受吗?粗心大意是成长早期形成的一种行为模式,粗心大意之人总会为自己辩解,将问题归结为心神不定、工作繁忙或误会误解。粗心大意会逐渐显现出来,相处的时间越久,越明显。应把自恋者的粗心大意作为一种内部警报系统,帮助你做好心理准备,因为这样的感情终将让你失望透顶。

性感魅惑

他其实也没那么帅,也没那么性感,但是身上有一种非凡的气质。一开始他对我展现出性感魅惑的样子时,我以为他只会对我这样。但是时间久了,我发现他就是个性感魅惑的人,对谁都会施展他的性感魅惑。见到一个女人,他就对她挑眉弄眼、搔首弄姿——无论是面对面还是在社交媒体上,甚至发短信时都不失时机地卖弄风情。我因此和他吵过架,他才稍加收敛。有时我看到他在聚会上和别的女人打情骂俏,就好像我不存在似的,这让我感到深恶痛绝。后来我意识到这其实是他的本事,他只是充分利用了而已。

著名心理学家希欧多尔·米隆将自恋型人格障碍分为多个亚型,其中一种称为“多情”亚型,特征表现为性感魅惑,有强烈的表现欲。许多自恋者(不分男女)把自己的性感魅惑当作工具一样进行利用——以达目的和引人注目。由于他们在交友过程中界限不清,又热衷成为他人关注的焦点,因此经常会施展自己的魅惑力,与他人过度调情。他们对外貌、虚荣和肤浅事物的追求都是形成这种行为模式的根源。恰恰正是他们的性感魅惑和强烈表现欲(“自我炫耀”)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就男人而言,主要表现在炫耀他帅气的脸庞和性感的身体,言语中带有暗示性;就女人来说,主要是通过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卖弄性感的身姿引起他人的注意。这种行为也必然能引起人们的注意,甚至兴奋,对于人们来说非常具有诱惑力。

危险信号:性感魅惑

他的衣着打扮大方得体还是华丽性感?注意观察他在穿着、言语和行为中是否具有暗示性或挑逗性。他性感魅惑的行为一般都是你在事后经过反思才能意识到的,因为恋爱期间,我们都会刻意打扮自己,展现自己最美的一面。

因此注意他平时的着装风格和各类场合中的表现。他是否存在言行和着装不合时宜的情况(例如,在孩子学校举办的活动中,或者严肃场合,穿着暴露或不得体的衣服)?恋爱中,人们通常是期待(和享受)由性感和调情带来的乐趣,但是当你的伴侣将性感魅惑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与他人过度调情、超越界限时,你就需要引起重视。

自恋也有千差万别

与所有“描述性标签”一样,“自恋”一词难以概括和捕捉到每个个体及其经历的细微差别。自恋人格与自恋型人格障碍看似一样,实则有差异。通过对自恋理论研究、临床诊断和实证研究发现,自恋又可分为多种亚型——这些亚型的“特质”其实就是前面所介绍的那些特质。

以下是最常见的“模式”。这些模式看似多变,甚至完全不同。这也是你遇到了两个病态自恋者,他们的行为以及带给你的感受都不相同的原因。每一种亚型都有一些关键特质,可以帮助你确定你身边是否有某种特定类型的自恋者。由于篇幅有限,在此无法将每一种关键特质都呈现出来,因此我的笔墨主要集中在自恋者最典型的特质方面。

黑暗三人格型自恋者

这类自恋者普遍刻薄寡情。他们不仅不遵守道德和伦理规范,甚至有可能违反法律规范。这类人既危险又可怕。他们没有羞耻之心、愧疚之情,和他们在一起就是一种苦难,更何况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的伴侣,有多痛苦就更不言而喻了。不幸的是,“黑暗三人格型自恋者”往往非常成功,他们违反法律或道德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渎职(例如,伯尼·麦道夫)、性丑闻以及残忍无情。他们表面呈现的成功、权力和财富往往一开始很容易吸引异性,然而,当他们的感情结束时,早已将伴侣的内心伤得千疮百孔。黑暗三人格型自恋者为人们敲响了警钟,告诫人们如果经不住财富和权力的诱惑,就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主要特质

自大自负、自命不凡、操控他人、零同理心、易怒易躁、疑神疑鬼、无愧疚感、嫉妒心强、渴求认可、撒谎成性、冷漠无情、逃避责任、爱慕虚荣、控制欲强、不可预测、利用他人、界限不清、不忠不诚、不善倾听、粗心大意、性感魅惑。

控制型自恋者

自恋者通常受天性所控,但也有许多自恋者是自由的。控制型自恋者是指始终力图控制他人的自恋者,只扫自家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缺乏同理心和关爱之心。他们会把这种高度控制的角色带入工作中,期望所有的一切和每个人都“平安无事”。他们一旦得权,就是暴君或典型的“工作狂”。他们对单位的规定、职员的衣着以及公众形象都有严格要求。强大的控制欲和对规矩的过度要求让人有种备受强迫的感觉。他们这种病态控制欲也会给孩子带来伤害,要求孩子们在各方面都要做到完美极致,既要心怀大志还要出类拔萃,却从不会给予家长应有的支持、热情、关注或同理心。有意思的是,控制型自恋者一般不太可能出轨,因为他们太执念于“事情应有的样子”。如果对婚姻忠诚是他们道德理念的一部分,他们可能就不会出轨。

恋爱初期,控制型自恋者常会让自己的伴侣感到困惑,因为凡事他们总是“过度投入”。他们会热切关注你的一切:穿着、工作或行踪,给你提出各种意见——如果他们有资源,就会按照他们的意愿来“打造”你。这感觉就像《卖花女》或《窈窕淑女》 里的女主角一样跟着新欢一起买衣服、珠宝和饰品(而且很容易陷入《风月俏佳人》 般的幻想,成为某人的装扮娃娃)。我们的生活和媒体从文化上强化了对这种形式的关注,因此在情感初期,常被理解为浪漫和激情的体现。随着感情的深入,这种过度关注就演变成随时需要知道你和谁在一起,你在哪里,以及对性生活、交友和生活方式的要求——而且都要以他们的日程安排为基础——慢慢你会发现自己的生活不像“风月俏佳人”,而更像一部“恐怖大片”。这是一种潜移默化且令人窒息的行为,他们从表面上看似乎非常关注“细节”(但很少真正听你说话),待你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道具时,就很难抽身而出。

主要特质

自大自负、自命不凡、操控他人、零同理心、易躁易怒、疑神疑鬼、极度敏感、善妒善嫉、渴求认可、哗众取宠、爱慕虚荣、控制欲强、不可预测、害怕独处、不善倾听。

脆弱型自恋者

这是一个有趣的群体,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最具挑战性的群体,因为乍一看,这类人不像典型的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艾尔莎·朗宁斯坦(Elsa Ronningstam)是哈佛医学院麦克莱恩医院 的心理医生及临床副教授[著有《识别和解读自恋人格》( Identify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一书],是研究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国际权威专家之一。她很专业地划分出一个自恋亚群,称为“羞怯型自恋者”,其是指在人际交往和职业发展中存在障碍的自恋者。通常情况下,他们看起来有点害怯,不喜社交,与他们所从事的职业特征不相符。他们通常更加敏感、更加脆弱,不善社交,害怕出丑。这类自恋者常处于自我批评之中,害怕失败。同时,他们又对来自他人的批评异常敏感。由于他们生性害羞,怯于与他人主动沟通,因而时常感到孤单——渴望与其他人建立联系。

如果他们的人格特征仅此而已,那么令人厌恶的自恋人格又从何而见呢?他们既不自大自负,也不自命不凡——并不具备自恋者明显的特质。实际上,他们往往认识肤浅、冷淡漠然,嫉妒心强、不善交际、不懂照顾他人。他们虽然没有给人留下“尖酸刻薄”或不友善的印象,但是他们依然缺乏同理心,不懂识别他人的需要,也不知如何回应他人。

羞怯型自恋者的行为模式很难辨识。即使经验丰富的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医生可能也需要观察一段时间才能做出诊断(这种类型的自恋与抑郁症极其相似)。如果你的伴侣属于羞怯型自恋者,一开始你可能难以识别,但是时间久了,就会发现他表现出的绝对孤僻、淡漠以及鲜于与人交际的行为模式。他可能经常表现得灰心丧气,偶尔会对积极的反馈做出回应,但总的来说,经常自我批评、心神不宁或垂头丧气。他们就像一堆厚厚的乌云,笼罩着你的生活。

主要特质

时而缺乏同理性、极度敏感、外向投射、冷漠无情,时而妒忌心强、脆弱不堪、粗心大意。

疏忽型自恋者

自恋的所有亚型都具有这种特征(除了控制型自恋者,但是控制型自恋者可能也会疏忽你的愿望和抱负)。疏忽型自恋者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本加厉。他们喜欢结交新朋友,感受新体验,但是很快就会厌烦。感情之初,他们可能还比较投入,然而一旦拥有,感到乏味了,又会寻找新的目标。他们不忠不诚,粗心大意,独享其乐(甚至做出一些越界行为或其他不当行为),被你发现后假意道歉,暂且顾及你的感受,有选择性地告诉你一些你不在时他们所做的事。

由于他不能(也不想)维持恋爱初期时的那种投入,一旦开始对感情疏忽大意,对伴侣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他们喜怒无常,时而对你大献殷勤,时而在外寻欢作乐。如果你的伴侣是这样一个人,你会发现,他经常出差,而且一走就是一周,把你和孩子留在家里;回来后紧接着就和朋友出去打高尔夫球。这就是自恋者粗心大意又令人沮丧的行为模式。从这种模式中可以看出,对于自恋的他而言,你不过是生活中的一个物体,只有在你有用或能带给他快乐时才会想起你,一旦有更有趣的新鲜事物出现,就会把你抛到脑后。你能从这样的模式中感受到认知否定和外向投射,所以当你指责他的所作所为时,他要么采取自我防卫的策略,把你描绘成神经质,要么自我检讨或者自我批评,说自己如何不够好,如何配不上你(这是他们屡试不爽的伎俩,让你感受到他们的脆弱,反过来需要你的安慰)。

主要特征

自命不凡、缺乏同理心、渴求认可、撒谎成性、外向投射、认知否定、冷漠无情、吝啬小气、逃避责任、不可预测、利用他人、不善倾听、粗心大意。

自恋可表现出复杂的特征和行为模式。如你所见,有些特质单独出现并不能说明什么,但同时具有多种特征,就极具挑战性了。希望通过阅读本章,你对自恋者最常见的特质、行为模式能有清晰的认识。注意,如果你的伴侣符合清单中的15条及以上特征,那么说明你的伴侣很有可能就是一名自恋者。或许你很久以前就意识到他有些“不太对劲”,并已经在感情中挣扎过一段时间。如果你的伴侣真的是一个自恋者,你一定想不明白自己当初是如何爱上这个人的。不要自责。每天都有无数聪明且成功的人陷入与自恋者的恋情。为什么?因为自恋者天生就具有迷人的气质,自带光环。从表面上看,他们通常就是屋子里那个“最佳恋爱对象”。我们将在下一章中探讨那些最初吸引你的诱人特质,帮助你清楚地了解自己对哪些类型的性格缺乏抵抗力。了解了自恋者的这些特征如此引人着迷的原因,你就能更好地处理目前的感情,或者避免再次被这些特质和行为模式所捕获。 zNfdeiFn/B0P2IbtwSOqJxDZLBQpP010DfRrrcbUHRRC55XjDcu7SZsRzCX6Jdi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