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面对任何形态的空间
“光”永远是苏喻哲最觉得好奇和感动的存在
在这个西向采光的办公室里
他以不刻意诠释的态度
让“光”自由呈现它对空间的影响
坐落位置:台湾台北市敦化南路
面积:139平方米
主要材料:花岗石、玻璃、枫木皮、油漆
设计:苏喻哲、刘振坤
摄影:陈智元(大砚国际建筑事务所)
采访:陈昭华
这是设计者自己的建筑事务所设计,最初目标拟供3年的扩充计划所用,规划上以预留成长为前提。因为这是从事创作活动的场所,所以设计表现的主要意图,是希望置身其中的每个使用者,都可以感觉到空间和自己的工作贴切融合,同以“创作”为信念的互动关系。
同时,基于常有业主到事务所参观洽谈或开会,设计的另一课题就是让空间本身清楚传达该设计组织的特色和主张——包括对光、对素材的诠释、对大环境的回应等。
不管面对任何形态的空间,“光”永远是苏喻哲最觉得好奇和感动的存在。在这个西向采光的办公室里,他以不刻意诠释的态度,让“光”自由呈现它对空间的影响。原来阳台垂直窗框的窗和小模距的窗,均改装平接玻璃或大片玻璃,使整个空间除玄关外,主体区域皆享有充分的光线,以及光线与时俱变的诗意氛围。
为使139平方米的空间不觉局促,各功能性区域之间不做完全隔绝的固定隔间,而以从入口开始一道斜走的矮墙为轴,呼应上端设计并行的钢梁,形成界定空间的主要元素。斜墙以东是玄关、接待区,以西是开放式工作区;斜墙端点则止于个别工作室的前方,而在延长线上又出现同样墙的断片,穿入工作室内,暗示斜墙的延续,也是借材质本身表现延续性而非段落性的空间特质。
由于楼不高,楼板至天花板之间不作任何高度的修饰,原有结构体的管线皆外露。工作区域内,电话和事务用品皆垂直挂置在侧墙上,以留下最干净和最大可能的绘图用桌面。
此案在某些立面细节的处理上,如石墙贯穿玻璃、扶手贯穿玻璃、石头和铁衔接等等,不仅以材质的结合方式暗示空间的穿透性和延续性,更有趣的是,这些细节的设计,都是和不同施工者分别进行的实验,手艺固见参差,对品质要求标准也各自不同,互有长短。对设计者而言,尝试过程较之结果,尤多体会和收获。
图左是个别制图室,穿过玻璃的墙板,恰在斜墙延长线上,象征空间的延续性。
从走道看入口,斜走的石墙和上端并行的钢梁,成为定义空间的主要元素。
从会议室看制图室,穿过玻璃的扶手,是以不占空间的线条作为界定空间的工具。
制图室墙立面图。
黄昏光景。
办公室玻璃墙立面图。
黄昏光景。
家具隔间平面图。
从会议室看斜墙两侧空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