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制订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的对策措施

(一)确立规划意识,加强政府领导

要推动区域卫生规划工作,首先各级政府及其管理部门应真正从政府职能转变和大卫生观念出发,认识和理解区域卫生规划的重要意义,明确区域卫生规划是政府的责任和行为。各级政府要把区域卫生规划工作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切实加强对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领导。要通过政策导向、舆论影响使社会各方面改变传统的卫生计划管理思想,按新的区域卫生规划模式,以广大群众的卫生需求为中心配置卫生资源;改变片面注重投入数量与规模的发展观念,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原则控制盲目投入;改变以往重医轻防的配置思想,按照协调发展思想,增强对薄弱环节和领域的投入。

(二)强化全行业管理

要打破长期以来按隶属关系和行政手段形成的条块分割、布局不合理的卫生管理体制和卫生服务结构,实现全行业管理。各区域人民政府要对区域内的全部卫生资源,无论其归属,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调配、统一监督、统一管理。卫生行政部门应通过实施区域卫生规划逐步减少对医疗卫生单位的直接管理和干预,实现由微观向宏观、由部门向行业、由卫生机构管理向社会管理的过渡。

实现卫生全行业管理并不意味着卫生事业由卫生部门一家来办,鼓励社会各部门、各方面兴办卫生事业仍是今后一定时期内卫生发展的政策,需要强调的是统一规划和管理。区域卫生规划要将辖区内的全部卫生资源统筹纳入,明确不同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的任务,按需求进行布局。但是在一个区域内政府可能只设立一部分医疗卫生机构,为广大群众提供基本卫生服务,根据社会多层次的卫生需求,让出一部分市场,允许不同所有制类别或不同部门单位的机构发展。政府按照区域卫生规划,严格市场准入,所有的医疗卫生机构都必须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和监督。

对于目前存在的企业医疗机构,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逐步实行社会化。首先,企业可以保留必要的卫生所(室),其主要功能是预防保健、工伤处理、计划生育、健康教育等,把企业的小伤小病留在基层,但规模不宜过大;其次,对于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企业医院,企业有能力继续举办的,可以向社会开放,企业不愿意举办、政府愿意接受的,可以转入卫生系统;有的医院则可以通过股份制或其它形式,适应社会需要,走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路子;对于不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医院应促其萎缩,逐步取消。

(三)明确政府的经济责任,理顺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

政府不应再对全部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经济责任,而应根据机构的不同性质和工作特点,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实行不同的经济补偿方式。防疫、妇幼保健、监督执法和健康教育等社会公共服务机构的主要补偿渠道应是国家财政;医疗机构的主要补偿渠道应是收费补偿。根据不同情况可以将医疗机构划分为公办和非公办两种类型。非公办医疗机构主要是由非政府机构或私人举办的,其运行根据市场医疗需求,依法经营、自负盈亏,国家财政不予补助;公办医疗机构主要是政府举办的以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为主的各级各类医院,属于非盈利的社会公益事业单位,国家财政区别医院的不同情况给予必要的补助,但是补助的方式,不再是单纯按床位、人数来进行,要考虑区域内服务人口和服务的项目,以引导资金的合理流向。

完善卫生服务价格管理机制。对医院的补偿和医疗服务定价可以采取两种策略。一种是医院按成本定价,政府对医疗保险给予资助,医院通过服务收费得到补偿;另一种是政府对医院实行拨款,医院实行扣除政府拨款的成本定价,实行低于成本的收费政策。今后应区别地区和不同类型的医院,采取不同的策略。根据不同类别医院规模、服务水平和技术水平,分类测算医院及服务项目的社会平均成本,作为合理定价的技术依据。适当拉开各类医院价格档次,逐步理顺比价关系,合理分流病人。

(四)调整资源结构,发展薄弱环节

从总体上看,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和设施已经具有一定规模,而且一些地区配置效益低下和有限资源浪费的情况还比较严重,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存量资源的调整,严格控制新增资源。新增卫生资源必须按照区域卫生规划进行安排。

卫生资源的结构调整是实施区域卫生规划的核心。资源结构调整应是发展中的动态调整,是一个较长期的渐进过程。要抓住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有利时机,积极稳妥地推进。在资源调整方向上,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选择可行的机制,使资源结构与卫生服务模式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多层次卫生服务需求相适应。包括城乡结构的调整、医疗与防保结构的调整、卫生人力结构的调整等。

要明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构建分工合理、功能明确、层次清晰的卫生服务体系。对于医疗机构而言,大型综合性医院及一部分专科医院应定位在诊疗疑难病症、开展教学科研和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上。现有的区级、街道医院,也要按照区域卫生规划的合理布局原则,有的向社区卫生服务转变,有的继续承担诊疗任务,对于明显过剩的,要予以坚决调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整个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主要直接面向社区群体,深入家庭,送医上门,提供医、防、保、康和宣教咨询等综合服务。长期以来社区卫生服务基本上是空白,引导卫生资源向下、向社区流动,应是今后城市卫生资源结构调整的重点,它为深化医疗机构的改革、医疗机构人员的分流提供了广阔的出路,还是控制医疗费用的根本性措施。

还要通过横向调整,使资源结构向预防保健倾斜。预防保健是广大公众受益,又最符合成本效益的卫生服务,是急需加强的薄弱环节。在资源调整中,要强化预防保健工作。要重视纵向调整,使资源向农村倾斜。要重点完善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根据所承担的功能和任务,确定布局和规模,切实满足大多数人最基本的卫生需求,建立广大人民群众能负担得起的新型多元化服务网络。

(五)改革卫生系统内部运行机制

在传统的办医模式和体制下,国家养了大量的机构和人员,医疗机构自我生存和发展的动机不强,有困难就找国家,造成医疗机构普遍存在人浮于事、运行低效率、缺乏活力的状况。实施区域卫生规划,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外在的生存竞争压力和激励机制促使其优化内部结构,激活效率。医疗机构的优劣不应由国家评定,而要让市场认可,要让医院围绕质量和效率开展竞争,对不符合社会需求又不能转变内部运行机制的医疗机构,该淘汰的淘汰,该萎缩的萎缩,有的还可以走联合、改制、改组等路子,从而形成既有外在压力、又有内在动力和约束力,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微观主体。 lwZ9yGXs59rULTaP5zAsDteXNNWIoDqH2pT4vyfyFS2fMXTUVG3TGeKFpTl5zKO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