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调整财政卫生经费政策,积极推动区域卫生规划工作

区域卫生规划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卫生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调控手段,是今后搞好卫生改革和发展的关键。为此,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要求,积极主动调整财政卫生经费政策,以促进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开展。

(一)在区域卫生规划原则的指导下,明确政府承担的经济责任,规范财政资金供给范围

国家财政对于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助政策今后要在区域卫生规划原则的指导下,根据对不同医疗卫生机构的分类,明确政府承担的经济责任,规范财政资金供给范围、标准和内容,有保、有放、有压,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政府在发展卫生事业中的职责,应是弥补市场缺陷,提供社会公益产品和服务。根据国际惯例,属于政府财政资金支持的主要有公共卫生、医学科研、卫生监督执法以及保证人们获得最基本的医疗需求等。因此,我们要改革目前对所有的公立卫生机构都给补助的政策,逐步取消对应由市场收费补偿的卫生机构的国家财政补助。

(二)要转变财政资金分配的指导思想,优化财政资金供应方式和结构,促进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今后财政资金的分配要体现区域卫生规划的指导思想,充分利用政府投入的杠杆作用,以提高区域内卫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现行对医疗机构采取按床位、人头的方式进行正常经费的补助方式有较大弊端,造成哪里的医院多,哪里的医院大,哪里的人员多,资金就流向哪里,客观上刺激了医疗机构、人员、床位的扩张,不仅造成了财政资金补偿效益低下,而且加剧了卫生资源的分布不合理。因此,要真正按照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积极探索改革财政卫生资金的供应方式,要以财政资金引导和促进整个社会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要按照区域内的服务人口,核定机构的床位、人员,以此核定基层卫生机构的正常性经费补助,做到该保的保住保好,更好地体现政府职能。在促进卫生资源的增量调整上,要充分体现卫生工作的战略重点和国家投入的导向作用。今后,卫生事业费的分配要向公共卫生、农村卫生、社区卫生以及贫困地区倾斜,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得到保障。财政对医疗机构的补助要逐步实现两个转移:即补助的对象,从补助供方——医疗机构为主,转向补助需方——医疗患者为主;补助的方式,从提供服务转向购买服务。

(三)促进医院内部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改革

在我国传统的办医模式和体制下,养了大量的机构,医疗机构的生存和发展的动力不强,有困难就找国家要,这是造成医疗机构人浮于事、运行低效率、缺乏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原因。针对以上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行医院运行机制的制度创新:

1.医院要实行减人增效政策,逐步成为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济主体,从后勤社会化开始,削减行政科室和人员,逐步精简冗员、提高效率。医疗机构分流出来的人员,可以充实到社区、基层、农村和卫生执法监督领域。

2.引入必要的竞争机制。市场经济的核心就是竞争机制,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是促进供方提高效率、质量和降低成本、价格的外在压力。对目前已经出现的医院竞争的势头,要因势利导,让医院围绕质量和效率开展竞争,对不符合社会需求又不能转变内部运行机制的医疗机构该淘汰的淘汰,该萎缩的萎缩,从而形成既有外在压力,又有内在动力和约束力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微观主体。

3.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加强经济核算。建立能够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生产力诸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扩大技术因素参与分配的比例。实行全员聘任制,竞争上岗,优胜劣汰。要加强成本核算,完善医院经济管理。

4.借鉴国际医疗机构改革的新经验。鼓励以价格较低非住院方式(当日手术、门诊手术中心)替代住院治疗的方式。探索医疗服务的垂直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为了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可实行横向联合或兼并,组建医疗集团(中心),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要实行医疗机构与护理机构及社区保健机构的联合,为病人提供医疗、手术、康复、护理等一系列的全程服务。

(作者单位 财政部社会保障司) MCghIOGbtPXHBWeCuIvA397Hjn/9xqvL3yPWHEDlRMaNxNrsHPhl5Sx65VTOBe3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