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实行区域卫生规划是新时期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区域卫生规划就是在一个适宜的卫生发展区域内,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和充分利用卫生资源,使广大人民能够享有公平有效的卫生服务。区域卫生规划是国际卫生改革的先进思想。近几十年来,区域卫生规划的思想已经日益作为一种卫生发展和管理的科学模式在一些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得到重视和推行。北欧国家、英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以及我国的台湾省都对区域卫生规划工作予以了高度的重视,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因此,实行区域卫生规划也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大力倡导和推广。

在我国,区域卫生规划工作也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重视,近年来,全国不少地方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区域卫生规划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卫生事业发展的宏观指导依据,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只有不断提高对推动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才能统一思想,真正把区域卫生规划工作搞好。

(一)实行区域卫生规划是适应两个根本性转变,卫生事业发展走内涵为主、注重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内涵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过程之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市场经济的内在必然要求。目前每年近3000亿元的卫生费用以及巨大卫生存量资源,如何得到合理的调配和使用,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健康,是实行区域卫生规划的题中应有之义。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也要求企业减轻负担、公平竞争,逐步分离企业办社会的职能。原来由企业兴办的大量医疗卫生机构亟待调整布局和功能,纳入整个社会卫生服务系统,这也强烈呼唤着区域卫生规划的出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两个密不可分的方面。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求社会事业发展方式也必须转变。因此,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模式,也必然要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偏重数量扩张、外延发展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转向以内涵为主、注重质量结构和效益的集约型增长模式。

(二)实行区域卫生规划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体现政府对卫生事业发展宏观调控的要求

国内外的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由于卫生服务的特殊性,卫生事业的发展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机制,卫生资源也不可能依靠市场机制的调节就能达到优化配置。政府对于发展卫生事业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政府必须对卫生事业的发展、卫生资源的配置实行宏观调控,而区域卫生规划就是政府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卫生事业发展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和内容。应当指出的是,区域卫生规划和区域卫生发展的观念,根本不同于传统经济体制下的卫生计划模式和管理体制。

长期以来,卫生行政部门一方面要直接举办医疗机构,作为医疗机构利益的代言人;另一方面又要管理医疗机构,作为全体公民健康利益的代言人。因而一直处于一种矛盾的双重角色的冲突之中,不仅分散了精力,而且也造成了卫生资源利用的低效率和浪费,同时人民的健康需求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为了解决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自身角色上的冲突所带来的矛盾和问题,必须首先理顺卫生管理体制,实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转化,从“办”医院转向“管”医院,从“管脚下”转向“管天下”。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所代表的必须是全体人民的健康利益,而不是医疗机构的利益。与此同时,医疗机构要有步骤地与主管部门脱钩,不能再躺在政府身上“等、靠、要”,逐步在医疗机构之间形成公平竞争的环境,从而达到激活医疗机构的动力、提高医疗服务的提供效率,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目的。

(三)实行区域卫生规划是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很快,这对于保护人民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些年来,由于缺乏必要的宏观控制和行业管理,社会各方面纷纷投资办医,造成乱办医、滥办医,医疗机构设施重叠、条块交叉、盲目发展,卫生医疗机构、床位、人员数量膨胀过快。目前的卫生资源存在配置不合理,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从卫生服务资源的布局和结构来看,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了资源闲置浪费和不足并存的现象。从总体上看,全国80%的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而城市卫生资源的80%又集中在大医院,一些大城市的医院,医疗设备的拥有量已经接近或超过发达国家的整体水平,造成城市卫生资源相对过剩;与此同时,一些符合全体公众利益的预防保健、具有更大社会效益的基本医疗和涉及80%人口的农村卫生等方面的工作,却因筹资困难而发展缓慢,甚至有些已开展的工作都难以为继,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的部分农村居民,还处在缺医少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困难境地。令人担忧的是,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存在不断下降的趋势。据统计,全国县及县以上医院床位利用率,从1990年的80.9%下降到目前的61.7%。平均住院日仍徘徊在15天左右,大大高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的水平(见表1)。

表1 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平均住院日

资料来源:OECD DATABASE

这种重城轻乡、重医轻防、重高级次医疗轻社区初级卫生保健的情况,既不能适应疾病模式的变化需要,又不能向群众提供经济、高效、方便的服务,反而造成有限资源的浪费,使现有卫生资源不能产生应有的效益,加重了国家、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负担。

(四)实行区域卫生规划是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深入的迫切要求

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提出,1999年初在全国全面推开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年底基本建成。

随着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全面推开,卫生资源配置等深层次的问题日益摆上了议事日程,只有及时研究解决这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才能为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从全国各地的医改试点情况可以看出,实行医改以后,城市中的医疗机构和大型设备供过于求的矛盾更为突出。特别是由于实行了定点医疗以及个人帐户新的费用约束机制的建立,医患双方费用意识增强,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一些缺乏吸引病人能力的医疗机构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减少,特别是企业办医疗卫生机构的生存和去向成了问题。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对于解决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显得更为必要,更加迫切。 RA3Ck9eag3YnuVHrCHQW1CvWtKPP0hNCN+gSJ8XDLzl4tr/IRbLQunxKT5yNV/K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