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人工挖孔桩扩底地下水的处理

人工挖孔桩扩底具有单桩承载力较大,施工速度快,简单直观和经济效益好等特点,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弱点,尤其当场地内地下水丰富时,容易形成流泥、流砂,甚至坍塌,而且施工处理非常困难。

我公司在福州某综合楼的人工挖孔桩扩底施工中,持力层出现流砂、坍塌等现象,后采用“先封底,再扩头”的方法顺利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该综合楼为办公、仓库两用楼,拟建 6 层,占地面积为 810m 2 ,框架结构,基础采用人工挖孔桩扩底,持力层选择在残积层上,最大单桩荷载达 4500kN,根据钻探报告揭示,场地内地基土自上而下分别为:

1.杂填土。

2.塘泥:土层呈饱和流塑状,层厚为1.10 ~ 2.80 m。

3.坡积黏性土:含 10%~ 40%的石英砂,土层呈湿—可塑状态,厚 0.70~6.30m。

4.残积砾质轻砂质黏土:含石英角砾,呈湿—可塑状态,厚 8.40~12.50m。

图 1 所示为钻探孔揭示的典型地质柱状图。

图 1 典型地质柱状图

场地内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和风化土层孔隙裂隙水为主,具有承压性。

一、施工方法

该工程施工时正值雨季,地下水变化较大。工程开工后,成孔比较顺利,但进入残积层后,部分桩孔开始出现流砂和坍塌。扩底开始后,坍塌更严重,部分桩孔继续扩底很困难。造成桩孔扩底困难的原因分析如下。

1.残积层含砂量高,粘性差,在地下水浸泡或被扰动后,土体结构被破坏,土层易塌。

2.施工人员直接踩在土层上,不可避免地扰动土层,造成边清渣边产生新沉渣的恶性循环,使清渣难以进行,反而使土层暴露时间过长,加剧土层的坍塌。

3.扩底土方量相对较多,所费时间太长,也易引起土层坍塌。

鉴于以上原因,经研究决定采用“先封底、再扩头”的施工处理措施。其操作流程如下。

首先,当护壁至设计扩底顶部时,可继续向下护壁成孔,并至超过设计桩底标高 0.3~0.5m,然后清渣(此时清渣较容易)、抽水、浇灌 0.3m厚的混凝土。见图 2。

图 2 浇筑封底混凝土

其次,待封底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时,打掉相当于扩头高度的护壁。

应当注意:打掉护壁时需在封底混凝土面上保留 0.2m左右的护壁,如图 3 中l 2 所示,形成一个混凝土集水坑,以方便潜水泵抽水,应防止砂、水混杂,影响潜水泵正常工作。

最后,马上组织人员开挖。对于少数扩大头直径大、空间大的桩,可组织两个人同时开挖,中间不得间断,尽量节省扩底时间。然后抽水、清渣。浇灌混凝土的人员必须站在底部混凝土面上作业,尽量避免人为扰动土层。带泵作业,减少地下水对土层的浸泡,见图 4。

图 3 打掉封底混凝土上的护壁

图 4 桩扩大头处理

二、安全措施

地质条件复杂,施工中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为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和顺利完成施工任务,施工中应采取一系列的安全保护措施。

1.人员上、下井必须使用电动葫芦和钢丝绳,并应有自动卡紧保险装置,井口支架应安放牢固、稳定。

2.开挖出土需用不小于φ16 的坚韧麻绳提吊土箕,并需配有安全制动和吊钩装置。

3.坚持井下送风,以防有毒气体危害施工人员。

4.井下照明采用 12V的安全行灯,潜水泵等井下用电设备必须配置漏电保护器,并保证一机一个保护器。

5.保持井上、井下联络通畅。施工时应保证井口有人,并不得擅自离开。井下人员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终止作业,及时上报处理。

6.桩孔扩底过程中,相邻 5~8m内的桩不得进行混凝土浇灌。

三、技术分析

“先封底、再扩头”做法的优点:

1.减少人为扰动土层,减轻地下水对土层的浸泡。

操作人员站在混凝土面上作业,减少了人对土层的扰动,避免了边清渣边产生新的沉渣的恶性循环。同时,由于在底部形成混凝土集水坑,集水由潜水泵抽出,大大降低了地下水对土层的直接浸泡。

2.清渣相对比较容易,土方量也相对比较少,缩短了扩底时间,减少了土层暴露时间,降低了土层坍塌的可能。

这种做法的缺点:

1.需多砌筑 3m左右的护壁,共 3 节,并凿掉后再扩底,因此耗用工期相对要长一些。

2.因为需先封底 0.3~ 0.5m,所耗的混凝土量也相对多一些。

四、施工效果

利用这种施工方法,对坍塌严重、扩底困难的桩进行了扩底。

考虑到地层的复杂可能影响到成桩的质量,待工程竣工后,有关检测部门对桩基进行了随机抽检。其中动测 17 根,静试 3 根。动测结果:Ⅰ类桩 7 根,Ⅱ类桩 10 根,全部满足设计要求。

静载试验抽检桩编号分别为 11 # 、23 # 和 34 # 。其试验简况见表 1。为了检测两种方法施工的差异,分别选择了一根正常方法施工的桩(11 # )和两根“先封底、再扩头”的桩(23 # 、34 # )进行比较。其静载试验参数见表 2。

静载试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先封底,再扩头”法施工的桩均能满足设计要求,效果比较好。

该综合楼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从沉降观测和使用情况看,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试验桩的施工简况表 表 1

试验桩静载参数表 表 2

(唐庆华) CV4Su5Vry0i1PAQWrCdiFR58qW2qYoGeG7tvNiJLKuBRbRggNDd1HEU7F+p1+r8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