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特殊有利的地理条件和悠久深远的历史,留下了厚重的华夏文化,造就了丰富的文化古迹和特殊的文化氛围,使太原及其周围地区成为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区。根据《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关于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把旅游资源分为6大类74 种基本类型,太原市至少分布有 55 种基本类型。其中,地文景观有 5 种;水域风光有 3 种;生物景观有 3 种;古迹与古建筑有 28 种;消闲求知健身有 11 种;购物有 5 种。上述 55 种基本类型的旅游资源,具有许多突出的特点,并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艺术价值。概括起来,主要有下列方面:
(1)秀丽的自然风光及其与人文景观的巧妙结合,形成了许多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太原市东西北三面环山,汾河自北向南平缓地流过市区。“山势平吞沙漠境,河流曲绕晋阳城”的地理形势,形成了“西山叠翠”、“崛 红叶”、“汾河夕照”、“难老泉声”、“烈石寒泉”、“东湖夜月”和“平泉碧流”等重要的自然风光资源。在这优美自然风光的基础上,从西周起,经历代长时期的经营擘划,把人文景观同自然景观奇巧地结合起来,形成许多著名古老的风景名胜区。其中,最负盛名的是晋祠园林、天龙山风光名胜区,其次有崛 山风景区、柳林河风景区、龙山风景区和清泉寺等。特别是晋祠园林,有1500多年的历史,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蕴藏有极丰富的华夏文化,是三晋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既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又有重要的科学、艺术价值。
(2)古建筑与古文化紧密结合,形成了许多名胜古迹,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和科学技术价值。山西有“古建筑宝库”之称,太原则是山西古建筑的缩影,从太原就可以了解山西古建筑的全貌。据文物普查,太原市现存古代佛教、道教、儒教“三教”古建筑340 项,仅晋祠一个项目内就有古建筑 80 多处。各代石窟及造像 24处,各式砖、石塔 22座。在每个项目中,又有不等量的壁画、石幢、石碑、木雕、铁像、经藏等附属文物 4000余件,其中,最著名的古建筑群是晋祠园林古建筑群,单体建筑最负盛名的仍是晋祠的圣母殿和鱼沼飞梁,都是古建筑中最古老的实例和罕见的瑰宝。
古建筑多为古文化特别是宗教文化保存的载体,并共同形成重要的名胜古迹,如晋祠的古建筑同祠宇文化结合,形成了久负盛名的祠宇式大型古典园林;崇善寺古建筑同佛教文化紧密结合,形成了影响深远的佛教名刹;“凌宵双塔”古建筑同风水文化结合,成为“晋阳奇观”和太原的标志等等。此类景观的内涵十分丰富,具有多方面的价值,要从多角度开发,丰富观赏内容,提高景观的综合价值,使游客获得更多的文化信息和丰富的科学知识。
(3)地上文物与地下文物俱全,具有特别深远的历史价值。山西和太原均为我国的“地上文物宝库”,已为世人所共知,但地下文物之丰富,价值之重要却鲜为人知。在已发掘的地下文物中,最重要的是:“春秋晋卿赵氏大墓(简称春秋大墓)”和北齐娄睿墓。
春秋大墓位于太原市南郊金胜村,属于晋阳古城主要墓葬区,已发掘出历代墓葬500 余座,其中最大的一座是春秋大墓及车马坑。从墓中发掘的3000多件文物中,70 %是青铜器,其中最为珍贵的是青铜大牢九鼎一件和七鼎一件,是墓主人仅次于天子的诸候的标志。出土的“赵明之御戈”铭文,证明墓主人即当时名声显赫的晋国执政正卿赵简子——赵鞅。他的儿子赵襄子继位后参与“三家分晋”,建立赵国,定都晋阳,揭开了战国时代的序幕。
北齐娄睿墓位于南郊王郭村。娄睿为北齐“总领帝机”的宰辅重臣,是很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从墓中发掘出保存完好的文物870余件,其中有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彩陶佳作等罕见文物,还有我国首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发现的北齐大型壁画200多平方米,填补了美术史上南北朝时期的空白,其影响遍及国内外。从丰富多样的出土文物中,可以明显看出西域民族文化和佛教艺术的影响,反映了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4)雕塑与碑碣丛帖众多,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太原的历史悠久,文化艺术源远流长,雕塑、丛帖碑碣是三晋文化和并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亦为现代文化旅游的高品位景观。
太原的雕塑十分奇特、珍贵、形式多样。有世界上历史最早的“西山大佛”,有雕塑艺术水平极高的天龙山石窟石佛像,有世界罕见的黄土雕大佛,还有彩塑艺术珍品宋塑侍女像。“西山大佛”高 63米,虽比乐山大佛(高 71 米)低 8米,但比乐山大佛早 162年。比西方所称“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羊”大佛(高 53 米)高10米,历史早一个世纪。土堂净因寺大佛高 9 米,为一块黄土雕琢,是至今所闻唯一的土雕大佛;而晋祠43 尊宋塑侍女像,已是举世闻名的彩塑艺术珍品。
丛帖碑碣是并州文化的重要宝藏,主要收藏于双塔寺、晋祠、碑林公园、儿童公园、清真寺和纯阳宫等处。其中最为珍贵的是《晋祠之铭并序》唐碑、《宝贤堂集古法帖》、《古宝贤堂法帖》、《崇德庐帖》以及傅山墨迹《太原殷帖》和傅山书法碑林。
贞观宝翰《晋祠之铭并序》为唐太宗御书御制,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行书碑;现存于双塔寺碑廊的晋阳名帖《宝贤堂集古法帖》和《古宝贤堂法帖》共 200 余块,其间荟萃了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等十余个朝代,包含了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苏东坡、黄庭坚、朱熹、唐寅、傅山等 120多位书法大家的真、草、隶、篆各种书体的墨迹宝翰。太原丛帖与晋阳大地的地上、地下碑碣、墓志溶汇一起,成为三晋文化中特有的品类和宝贵遗产,是文化旅游者渴望的文化资源。
(5)山地边缘环境幽静,气候宜人,是舒适的度假避暑胜地。太原市沿西山的浅山丘陵地区,山峦起伏,林木葱郁,气候温和,为夏日度假避暑创造了良好环境。这些地区海拔一般在1000—1400 米左右,夏季不明显,7、8 月间平均气温多在22℃以下,最适于度假和避暑,其中以晋祠、天龙山和柳林河的环境最好。晋祠介于山地气候和平川气候之间,解放后已建设了许多疗养院,山西省接待贵宾的晋祠宾馆也建在这里;天龙山位于晋祠西部的山区,幽静清凉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人文景观构成了优美的避暑环境,是太原地区建设度假避暑区的最佳区域。远在北齐时代,这里就建有皇帝避暑的行宫,在现代条件下,可以建设成为更高级的旅游度假胜地;柳林河的自然环境也极为幽静,在明代就是晋王府避暑打猎的旅游胜地,由于其距太原城区较近,可发展为市民节假日短期休闲避暑的好去处。此外,在汾河水库亦可发展休闲、垂钓等游乐项目。
太原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决定于市辖区域内旅游资源的状况,而且也决定于周边辐射区域旅游资源的状况。为全面地估计太原未来旅游业的发展,必须把市域内旅游资源同周边辐射旅游区域的旅游资源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为太原旅游业发展战略决策提供依据。对上述两部分区域及其旅游资源,我们暂且统称为“太原旅游区”旅游资源。
综合评价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分层次确立评价指标的权重,予以综合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景观资源的艺术特色、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景观的地域组合与环境容量,景观的自然环境、人为环境、文化环境和经营管理环境;景点的交通通信及其同旅游中心的距离,景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景点异同性等。将上述指标制成综合评价表予以评价。这种评价是以太原为中心和出发点对所列景点进行的资源评价,所以距太原较远的景点,其旅游区位指标评价要低一些。见表1、表 2。
根据表中的评分,总分达到 66分(满分的 2/3),同时景源价值超过限分1/2,即达到 24 分者为一级旅游资源;总分为50分(满分的 1/2)至 65 分,同时景源价值超过限分 1/3,即 16 分至 23分者为二级旅游资源;其余为三级旅游资源。
一级旅游资源有13 个景区或景点,其中属于太原市域范围内的有 5 个,即晋祠——天龙山、崇善寺(含文庙——省博物馆、纯阳宫)、双塔寺、清泉湖和督军府旧址;属于周边辐射旅游区域的有 8个,即五台山、壶口瀑布、平遥古城、玄中寺、杏花村汾洒厂、乔家——渠家大院、北武当山和庞泉沟自然保护区。
二级旅游资源有8 个景区或景点,属于太原市域范围内的3 个,即龙山、崛 山——柳林河和牛驼寨陵园;属于周边辐射旅游区域的 5 个,即禹王洞、奇村——顿村、阎锡山故居、卦山和大寨。
三级旅游资源有 3 个景点,均分布在周边辐射旅游区域,即孔祥熙宅第、刘胡兰纪念馆和武则天庙。
一级旅游资源为国际旅游重点开发资源,分布在市域内的由太原市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开发投资,强化管理服务,加大促销力度,大力发展国际旅游,同时抓好国内旅游,使其尽快成为国际、国内旅游热点;分布在市域外的是太原市重点协作的景点,共同形成重要的旅游网络,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二级旅游资源是为国内旅游重点开发资源,对市域内的景点要适当增加资金投入,加强管理服务,做好宣传促销工作;要充分发挥县区、集体、个体投资开发的积极性,从多方面促进旅游业较快地发展。
三级旅游资源为非重点开发资源,亦非市域内旅游景点,但对已建设好的刘胡兰纪念馆,要做为太原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好太原市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主义传统教育旅游活动。
表 1 太原旅游区旅游
资源分项评价表
表2 太原旅游区旅游资源综合评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