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章
土和灰土挤密桩法

土和灰土桩挤密法是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的地基加固方法,是由桩间挤密土和填夯的桩共同组成的复合地基。

土和灰土桩挤密成孔时,桩孔位置原有土体被强制侧向挤压,使桩周一定范围内的土层密实度提高。在相邻桩孔挤密区交界处挤密效果相互叠加,且桩距越小叠加效果越显著。合理的相邻桩孔中心距约为 2~3 倍桩的直径。

土的含水量和干密度对挤密效果影响较大。当含水量较低时,由于土呈坚硬状态,塑性小,有效挤密区变小;当含水量过高时,由于挤压引起超孔隙水压力,使土体向外围移动而难以挤密,并且孔壁附近的土受到扰动使强度降低,拔管时桩孔容易出现缩颈等情况;当土的含水量接近最优含水量时,土呈塑性状态,此时的挤密效果最佳。土的干密度越大,有效挤密范围越大;反之,则有效挤密区越小,挤密效果较差。

土和灰土挤密桩是用石灰和土按2∶8或3∶7的体积比例拌和,并在桩孔内夯实加密后形成的桩。这种材料在化学性能上具有气硬性和水硬性,由于石灰内带正电荷钙离子与带负电荷粘土颗粒相互吸附,形成胶体凝聚,并随灰土龄期增长,土体固化作用提高,使灰土逐渐增加强度。在力学性能上,它可达到挤密地基效果,提高地基承载力,消除湿陷性,沉降均匀和沉降量减小。

当地基土的含水量大于23 %及其饱和度大于0.65时,由于成孔质量不好,拔管后容易缩颈,以及打管时容易对邻近已回填的桩体造成破坏,不宜采用土和灰土桩挤密法。

当以消除地基的湿陷性为主要目的时,宜选用土桩;当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或水稳性为主要目的时,宜选用灰土桩。处理深度宜为 5~15m。

对重要工程或在缺乏经验的地区,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在现场选点进行试验。如土性基本相同,试验可在一处进行;如土性差异明显,应在不同地段分别进行试验。

国外在30年代就开始采用土或灰土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我国50年代中期在西北黄土地区开始试验,70 年代初在黄土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土和灰土桩挤密法处理地基,有以下特点:

(1)土和灰土桩挤密法是横向挤密,但可同样达到所要求加密处理后的最大干密度的密度指标。

(2)与土垫层相比,无需开挖回填,因而节约了开挖和回填土方的工作量,比换填法缩短工期约一半。

(3)由于不受开挖和回填的限制,处理深度可达 15m。

(4)由于填入桩孔的材料均属就地取材,因而通常比其他处理湿陷性黄土和人工填土的造价为低。

挤密桩法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新填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以及含水率较大的软弱地基。经处理后,持力层范围内土的变形减少,承载力可提高1~2.5倍,并可消除填土及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同时施工设备简单。可节省大量挖土,降低工程造价。 MVrcsfQX1w12LftIqqR79f4vyQR/sEHBNDojsMPAiWYcIwKn3lHk+lM8mxUha//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