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编者的话

经过切削、模造、电解和电化学加工或成型加工的零件,其加工表面必然呈现出各种不同类型的不规则状态,叠加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实际的复杂表面轮廓。它主要由尺寸的偏离、形状和位置误差的偏离,表面的微观几何形状误差和表面不规则的缺陷综合形成。对于零件的表面轮廓,除了控制其实际尺寸和实际形状、位置的偏离外,零件表面的表面粗糙度、表面波纹度及表面缺陷的控制是保证零件制造精度,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国际标准化组织在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了对表面粗糙度的科学研究和标准化工作,陆续对表面粗糙度的参数及参数值,符号及代号,术语及定义,测试方法和检测仪器等方面发布了国际标准。使世界各国对于表面粗糙度的术语、参数、评定方法和检测方法等有了统一的依据,在此基础上统一了表面波纹度术语和词汇以及表面缺陷的有关规定。

我国等效采用了国际标准,先后发布了18项国家标准,包括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术语、参数、符号、代号,标准方法及评定表面粗糙度的比较样块和有关测试仪器的规定,以及表面波纹度和表面缺陷等有关标准,基本形成了与国际统一的表面结构标准体系。但是,如何正确地给出零件的表面结构的参数和参数值,如何能准确地判断和评定表面结构,如何分离表面粗糙度和表面波纹度,如何判断表面缺陷拒收与否仍然是当前生产中常见的问题。

本书共分6章,涉及2003年底前发布的标准18项。本书除对各项标准进行介绍外,还根据国内外的科研成果、生产实践与贯标经验提供了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参数值的选用原则,各参数的应用范围,典型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参数值,各种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参数值及综合示例,以及轮廓法参数评定的规则和方法,滤波及滤波器,检验的简化程序等。

本书可供从事机械工程设计、制造、检验和标准化工作的技术人员及高等院校机械工程学科的师生学习和参考。书中不足之处,敬请读者不吝指正。

编 者
2004年1月 0TBEMyV1AhuZvA22MQAMOVEXGfQAB2N8gWvKiqI36cgtF+AmQpOGJxT/dyfWv0u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