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编者的话

在机械零件的制造过程中,由于进行加工和装配,零件必然会产生形状和位置误差,也就是零件的实际形状和位置相对设计所要求的理想形状和位置会产生偏离,其偏离量即误差值的大小,决定了工件的几何精度,影响着产品的性能、噪声和寿命,决定着产品质量的高低。

形状和位置误差对产品的影响是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开始受到国际范围的重视,提出了必须由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公差带来控制工件的宏观几何误差,指出了仅由尺寸公差就可全面控制工件尺寸及几何误差是一种陈旧的观点。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提出在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方面对当时的机械工业及以后的技术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47年开始进行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国际标准化工作,就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术语和含义,图样上所表达的符号、代号及框格表示法,公差带形成与给定、未注公差值、最小条件判别准则以及检测原则、检测方案等制定了一系列国际标准。1980年之后又针对形状和位置公差与尺寸公差的相互关系发布了ISO 8015《基本的公差原则》及ISO 2692《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这两个标准确立了形状和位置公差与尺寸公差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与相关要求及它们的表示方法。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ISO经过多年的酝酿,成立了产品尺寸和几何技术规范与检验技术委员会(ISO/TC213),统一负责原极限与配合、技术制图和表面特征及其计量学有关的标准化工作,统称为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我国的形状和位置公差标准化工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全国产品尺寸和几何技术规范与检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后,按照采用国际标准的原则,对形位公差方面的标准进行了制定、修订和修改,使我国的标准体系开始向国际标准体系转变,加快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步伐。截止到2003年底,我国已发布了20余项国家标准和1项行业标准。上述标准的实施,使我国机械行业在产品设计、制造和检验各过程中,对工件几何误差的控制真正做到与国际接轨,增强了我国机电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信誉度。

本书共分14章,涉及2003年底前发布的19项形状和位置公差国家标准。书中除详尽而系统地介绍了各项形状和位置公差标准外,还根据我国的生产实践、科研成果与贯彻标准的经验,结合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与经验阐述了形状和位置公差各项目之间的关系,公差项目的应用与选择,公差值的应用与选择,形状和位置公差和尺寸公差之间基本原则和要求的选用,最小条件应用时应掌握的原则,形状和位置误差的控制与检测方法以及新、老标准的对比等,并且选择了12个行业中的典型零件作为综合示例加以说明。

本书可供从事机械工程设计、制造、检验和标准化工作的技术人员及高等院校机械工程学科的师生学习和参考。书中不足之处,敬请读者不吝指正。

编 者
2004年1月 RUZUdaPi1ndS4jOhSsF7F90tmYmobwOH6MVnEMJPerO1cAVfSIiImyyb3/+r3a+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