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最终成果是详细可行性研究报告(简称《报告》),故保证《报告》的编制质量,对投资者及其决策者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应切实做好编制前的准备工作,占有充分信息资料,进行科学分析比选论证,做到编制依据可靠、结构内容完整、《报告》文本格式规范、附图附表附件齐全,《报告》表述形式尽可能数字化、图表化,《报告》深度能满足投资决策和编制项目初步设计的需要。
一、《报告》编制工作程序
(一)签订委托协议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与委托单位,就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的范围、重点、深度要求、完成时间、费用预算和质量要求等交换意见,并签订委托协议,据以开展可行性研究各阶段的工作。
(二)组建项目工作组和专业工作组,确定项目经理(项目总负责人)
根据委托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工作量、内容、范围、技术难度、时间要求等组建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组和专业工作小组。一般工业项目和交通运输项目可分为市场组、工艺技术组、设备组、工程组、总图运输及公用工程组、环保组、技术经济组等专业小组。为使各专业组协调工作,保证《报告》总体质量,一般应由项目经理或总工程师和总经济师负责统筹协调。
(三)制定工作计划
内容包括研究工作的范围、重点、深度、进度安排、人员配置、费用预算及《报告》编制大纲,并与委托单位交换意见。
(四)调查研究、收集资料
各专业组根据《报告》编制大纲进行实地调查,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包括市场和社会调查,向行业主管部门调查,向项目所在地区调查,向项目涉及的有关企业、单位调查,收集项目建设、生产运营等各方面所必需的信息资料和数据。
(五)方案编制与优化
在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项目的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场址方案、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工程方案、原材料供应方案、总图布置与运输方案、公用工程与辅助工程方案、环境保护方案、组织机构设置方案、实施进度方案以及项目投资与资金筹措方案等,研究编制备选方案。进行方案论证、比选和优化后,提出推荐方案。
(六)项目评价
对推荐方案进行环境评价、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社会评价及风险分析,以判别项目的环境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行性和抗风险能力。当有关评价指标结论不足以支持项目方案成立时,应以原设计方案进行调整或重新设计。
(七)编写《报告》
项目可行性研究各专业方案,经过技术经济论证和优化之后,由各专业组分工编写。经项目经理(或项目总负责人)衔接协调综合汇总,提出《报告》初稿。
(八)与委托单位交换意见
《报告》初稿形成后,与委托单位交换意见,修改完善,形成正式《报告》。
图 4-1 为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般工作流程图。
图 4-1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般工作流程图
二、《报告》编制要求
(一)《报告》编制依据
1.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批复文件。
2.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行业部门发展规划,如江河流域开发治理规划、铁路公路路网规划、电力电网规划、森林开发规划等。
3.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
4.国家矿产储量委员会批准的矿产储量报告及矿产勘探最终报告。
5.有关机构发布的工程建设方面的标准、规范、定额。
6.中外合资、合作项目各方签订的协议书或意向书。
7.编制《报告》的委托合同。
8.其他有关依据资料。
(二)信息资料采集与应用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有大量的、准确的、可用的信息资料作为支持。一般工业项目在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应逐步收集积累整理分析:市场分析资料、自然资源条件资料、原材料燃料供应资料、工艺技术资料、场(厂)址条件资料、环境条件资料、财政税收资料、金融贸易资料等方面的信息资料,并用科学的方法对占有资料进行整理加工。信息资料收集与应用一般应达到如下要求:
1.充足性要求。占有的信息资料的广度和数量,应能满足各方案设计比选论证的需要。
2.可靠性要求。对占有的信息资料的来源和真伪进行辨识,以保证可行性研究报告准确可靠。
3.时效性要求。应对占有的信息资料发布的时间、时段进行辨识,以保证可行性研究报告,特别是有关预测结论的时效性。
(三)《报告》结构和内容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般应按以下结构和内容编写:
1.总论:
(1)项目提出的背景;
(2)项目概况;
(3)问题与建议。
2.市场预测:
(1)市场现状调查;
(2)产品供需预测;
(3)价格预测;
(4)竞争力分析;
(5)市场风险分析。
3.资源条件评价:
(1)资源可利用量;
(2)资源品质情况;
(3)资源赋存条件;
(4)资源开发价值。
4.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1)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构成;
(2)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的比选;
(3)推荐的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4)技术改造项目与原有设施利用情况。
5.场址选择:
(1)场址现状;
(2)场址方案比选;
(3)推荐的场址方案;
(4)技术改造项目现有场址的利用情况。
6.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1)技术方案选择;
(2)主要设备方案选择;
(3)工程方案选择;
(4)技术改造项目改造前后的比较。
7.原材料燃料供应:
(1)主要原材料供应方案;
(2)燃料供应方案。
8.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
(1)总图布置方案;
(2)场内外运输方案;
(3)公用工程与辅助工程方案;
(4)技术改造项目现有公用辅助设施利用情况。
9.节能措施:
(1)节能措施;
(2)能耗指标分析。
10.节水措施:
(1)节水措施;
(2)水耗指标分析。
11.环境影响评价:
(1)环境条件调查;
(2)影响环境因素分析;
(3)环境保护措施。
12.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1)危险因素和危害程度分析;
(2)安全防范措施;
(3)卫生保健措施;
(4)消防设施。
13.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1)组织机构设置及其适应性分析;
(2)人力资源配置;
(3)员工培训。
14.项目实施进度:
(1)建设工期;
(2)实施进度安排;
(3)技术改造项目建设与生产的衔接。
15.投资估算:
(1)建设投资估算;
(2)流动资金估算;
(3)投资估算表。
16.融资方案:
(1)融资组织形式;
(2)资本金筹措;
(3)债务资金筹措;
(4)融资方案分析。
17.财务评价:
(1)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2)销售收入与成本费用估算;
(3)财务评价报表;
(4)盈利能力分析;
(5)偿债能力分析;
(6)不确定性分析;
(7)财务评价结论。
18.国民经济评价:
(1)影子价格及评价参数选取;
(2)效益费用范围与数值调整;
(3)国民经济评价报表;
(4)国民经济评价指标;
(5)国民经济评价结论。
19.社会评价:
(1)项目对社会影响分析;
(2)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3)社会风险分析;
(4)社会评价结论。
20.风险分析:
(1)项目主要风险识别;
(2)风险程度分析;
(3)防范风险对策。
21.研究结论与建议:
(1)推荐方案总体描述;
(2)推荐方案优缺点描述;
(3)主要对比方案;
(4)结论与建议。
(四)《报告》深度要求
1.《报告》应能充分反映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成果,内容齐全,结论明确,数据准确,论据充分,满足决策者定方案定项目的要求。
2.《报告》选用主要设备的规格、参数应能满足预订货的要求。引进技术设备的资料应能满足合同谈判的要求。
3.《报告》中的重大技术、经济方案,应有两个以上方案的比选。
4.《报告》中确定的主要工程技术数据,应能满足项目初步设计的要求。
5.《报告》构造的融资方案,应能满足银行等金融部门信贷决策的需要。
6.《报告》中应反映在可行性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某些方案的重大分歧及未被采纳的理由,以供委托单位与投资者权衡利弊进行决策。
7.《报告》应附有评估、决策(审批)所必需的合同、协议、意向书、政府批件等。
(五)《报告》编制单位及人员资质要求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质量取决于编制单位的资质和编写人员的素质。承担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单位和人员,应符合下列要求:
1.《报告》编制单位应具有经国家有关部门审批登记的资质等级证明。
2.编制单位应具有承担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能力和经验。
3.可行性研究人员应具有所从事专业的中级以上专业职称,并具有相关的知识、技能和工作经历。
4.《报告》编制单位及人员,应坚持独立、公正、科学、可靠的原则,实事求是,对提供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质量负完全责任。
(六)《报告》文本格式
1.《报告》文本排序:
(1)封面。项目名称、研究阶段、编制单位、出版年月,并加盖编制单位印章。
(2)封一。编制单位资格证书。如工程咨询资质证书、工程设计证书。
(3)封二。编制单位的项目负责人、技术管理负责人、法人代表名单。
(4)封三。编制人、校核人、审核人、审定人名单。
(5)目录。
(6)正文。
(7)附图、附表、附件。
2.《报告》文本的外形尺寸统一为A4(210mm×297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