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纪律严明,威风八面

道光三十年(1850年),道光走完了自己悲剧的一生。

而此时的起义领导人正聚集在一起商议起义事宜。就像一切新生事物一样,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气象,刚开始的时候也没有太多的争权夺利,甚至称得上纪律严明。

拜上帝会的信徒们欢聚一堂,庆典中,洪秀全再次确立了自己的地位,他是普照万方的“太阳”,杨秀清是“圣神风”,萧朝贵是“雨神”,冯云山是“云神”,韦昌辉是“雷神”,石达开是“电神”。总之,这些领导者全都不是凡人,而是“天神”下凡。

也就是在这次庆典上,洪秀全自称“太平真主”,他的军队称为太平军,正式打出反清大旗。说到太平这个词语我们实在太熟悉了,倒不在于这个词语反映了什么太平的愿望,而是因为它往往跟叛乱联系在一起。东汉的张角创立太平道,举起黄巾起义的大旗;现在洪秀全创立太平天国,意义也是一样的。

在起义的准备阶段,洪秀全发布了五项军纪:

一、绝对服从洪秀全的领导。

二、分立男营女营。

三、对百姓秋毫无犯。

四、所有教众的财产归公家所有。

五、大家齐心协力,打仗时不可以临阵退缩。

洪秀全都已经称王了,咸丰当然不能坐视他壮大,咸丰想起用老辣干练的林则徐。以林则徐的才干能力,镇压一批刚刚兴起的叛乱之众自然不是问题。然而,此时被贬伊犁的林则徐已是一个老者,当他接到圣旨的时候,心中感激皇恩浩荡。可惜,返京的路上他就病死了。

林则徐既死,咸丰便任命两江总督李星沅接替他。李星沅调动了六省的军队前去进剿,不过人数倒不多,总共才一万多人。咸丰还任命悍将向荣为广西提督,和广西巡抚周天爵一起配合李星沅剿匪。

咸丰元年(1851年)正月,双方在大湟江口和牛排岭发生激战,太平军多次搞伏击,击败向荣部队。后来,清军联合作战,逼退太平军。随后,太平军开始了战略转移,移师武宣和象州一带。二月二十八日,洪秀全抵达武宣东乡,在这里完成了太平天国的制度建设。

洪秀全自称天王,长子洪天贵为幼天王。洪秀全觉得儿子洪天贵的名字不够威风,于是在后面加了一个“福”字,变成了“洪天贵福”,成就了一个奇特的名字。

未来的继承人确定后,在冯云山的主持下,洪秀全把军队分为五支,分别为:中军、前军、后军、右军和左军。杨秀清担任中军主将,萧朝贵为前军主将,冯云山为后军主将,韦昌辉为右军主将,石达开为左军主将。洪秀全看过《三国演义》,深知军师的重要性,洪秀全一下拜了四个军师,还是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这四人。

冯云山在太平天国中的角色有点类似萧何,他按《周礼》为洪秀全设定了官僚机构和军事组织,至此,太平天国已经完全像一个小朝廷了。杨秀清成为这个朝廷的二把手,掌管一切军政要务,统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

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安排一定出自冯云山的头脑。冯云山文史功底比洪秀全强多了,他看到了杨秀清处理政务的能力,也了解表哥洪秀全是个什么样的人,这种安排完全是为了维护集团的利益。冯云山熟悉历史,他一直认为明朝和清朝的腐败是由于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当然,这个看法并不是冯云山读书时自己总结出来的,而是直接承袭了黄宗羲的思想。

冯云山也确实有萧何的心胸,所以他在为太平天国制定蓝图时完全站在集团的立场上,没有考虑自己的得失。本来,如果没有杨秀清和萧朝贵,冯云山稳坐第二把交椅,现在却要屈居在杨秀清之下,没有容人之量肯定是做不到的。在制度设计时,冯云山一心想“重回汉唐”,在他看来,汉唐制度开明,正是他理想的国家模板。

洪秀全对这种设计是否满意呢?从史料中看不出洪秀全有任何不满的地方,这可能跟洪秀全的知识水平有关,他看不到这种设计实际上不利于树立他至高无上的权威。洪秀全不但没有任何不高兴,反而非常开心,自己坐在最高的宝座上,吃喝玩乐,什么都不用操心,真是世间最美的事。等洪秀全意识到这一点时,他跟杨秀清的关系就像历史所揭示的那样,两个人中只能活一个。

看到太平天国已经有了国家的雏形,洪秀全高兴之下,一口气纳了二十一个妃子,提前享受当皇帝的感觉。

客观地说,太平天国这套制度在刚开始的时候还是管用的,人心划一,所有人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所有人都为着同一个目标奋斗。所有人都把自己的财产交出来,上缴到“圣库”之中。谁需要花钱就从“圣库”中领取,人人平等,大家同吃同住,天南地北皆兄弟。会众必须严格禁欲,连夫妻平常也不能会面,这么做是为了防止沉溺女色削弱军队的战斗力。如果发现男女私下约会,将处以极刑,连正常夫妻都不例外。年轻将领陈宗扬和妻子同房被发现,夫妻俩论律当斩首,杨秀清极力保他们,装着天父附体的样子,情愿为他们挨六十板子,才保住了他们的性命。

禁止男女交往很明显违背了人性,这个政策很难推行下去,第二年就被废去。

但不能不承认的是,这种军事化管理和财产制度确实能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在初期能让教众保持高昂的斗志。洪秀全为了表示和清廷对抗到底的决心,号召教众一起蓄发。此后,清政府称这些蓄发的起义者为“长毛”。 RtpkX2KCeNQ7SeUuiXC47lf13x0DRxGr7chFI9dcfmTnjEiHvQS0zzGOmBuK7V2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