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左宗棠不爽李鸿章

鸦片战争后,中国就没少受到炮火的攻击。

1874年,日本悍然发兵我国台湾,清政府竟然被这样一个弹丸小国欺负,而且还要赔给日本一笔巨款。这场战争让清廷意识到中国海防的薄弱。以李鸿章为首的总理衙门呈上了一份奏折,强调必须加强海防,重点提出练兵、引进新式武器、多造船的策略。前任江苏巡抚丁日昌呈奏《海洋水师章程》,请求建立北洋、东洋、南洋三支海军。

李鸿章更是呈奏了一篇“万言书”——《筹议海防折》,条分缕析,说中国江海门户大开,敌人可以随便出入,这是非常危险的事,只有建立一支现代化的海军,才能确保江海门户的安全。如果李鸿章只是建议加强海防的话,倒不会引起太多的争执,关键的是他还说自古清廷一直重视西北的边防,但现在形势发生了改变,清政府应该更加重视海防。

李鸿章的意思是清政府应该把海防当成头等大事,至于西北边防相对没有那么重要,李鸿章还抱怨说西北即使平安无事,每年还耗费三百多万两银子,很不值。当时,新疆问题很严重,俄国军队已经侵入伊犁,左宗棠听说李鸿章建议暂缓西征,立即跳了起来。

左宗棠当时是陕甘总督,主持西北的防务,如果清廷采纳李鸿章的建议,必定削减西北的军费。左宗棠立即上了一道奏章:“海防固然重要,塞防也很重要,两者不可偏废,新疆一定要收复。”

清廷经过反复考量,接受了左宗棠的建议:海防与边防并重;一面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一面让李鸿章办理北洋海防事务,沈葆桢办理南洋海防事务。

当时清廷财政比较拮据,最后不得不放弃同时建立三支海军的打算,决定先打造北洋海军。李鸿章着手建立北洋海军后,建议朝廷购买外国战舰,清廷没办法,只好在国外购买了46艘战舰。此外,福州船政局和江南制造局也造了23艘小型舰船。

1885年10月,清廷成立总理海军事务衙门。1888年海军衙门制定了《北洋海军章程》,任命丁汝昌为北洋海军提督,留英的海军人才林泰曾、刘步蟾为总兵。除了北洋舰队之外,清廷也在陆续建立广东、福建、南洋三支舰队。 6+o4ZeWlL6BfiEUQZexHamihjRtMxbsDZBaDvUA53808Bp4k/GCext5G3YqHzUk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