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洋洋洒洒近三百年,三百年间怪事、奇事、惨事、恨事迭出,三百年年年都精彩,年年都有挥之不去的喜怒爱恨。整个清朝三百年,道不尽的风云爱恨。
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建立了后金,身后留下了无数的尸体,却最终倒在宁远城下,栽在“书生”袁崇焕手中,这是对一个暴力征服者的最大讽刺。随后,努尔哈赤诸子开始斗智斗勇,最后皇太极靠谋略成功上位。
皇太极穷其一生的精力都在与明朝对抗,不幸暴毙后,大清国的统治陷入危机,多尔衮与豪格之争最终便宜了顺治。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后,成为皇父摄政王,将全国军政大权操于一手,顺治完全被架空。此时,孝庄和顺治母子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危难关头,孝庄稳住多尔衮,终于使大清逃过这一劫。
顺治是个痴情天子,亲政后经常跟母亲孝庄闹不愉快,结果自己和董鄂妃双双早逝。康熙继位时年仅八岁,不过这是个早熟的孩子,也是个很有天赋的孩子,很早就懂得帝王之术。在别人还是懵懂少年时,他就已经像个猎人一样盯紧了鳌拜,除掉鳌拜之后,康熙终于有机会施展自己的雄才大略。
康熙神不知鬼不觉地除掉鳌拜,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荡平准噶尔,击退沙俄……
雍正在治国理念上最大限度地奉行韩非子的法家思想。乾隆是个自作聪明的皇帝,他继位后,废除雍正的严刑峻法思路,重新走康熙的路子。但乾隆并不懂康熙真正的治国精髓,结果变成了外用儒术、内用权术,所以清朝在乾隆时期开始走向衰落。
自乾隆后期,动乱纷起,尤其是白莲教起义几乎波及整个中国。到了嘉庆手中,国家元气已大伤,嘉庆虽然是个仁君,可惜终究没有先祖那份雄才。他虽然减缓了国家的衰败,但始终没能重振大清的雄风。到了道光手中,国家就更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被英国人欺负得够呛,国内的动乱更是风起云涌。
咸丰就更悲剧了,太平天国和天地会起义,全国天翻地覆。更糟的是英法联军来了,他连京城都保不住,年仅三十岁便郁郁而终。咸丰死后,朝政大权掌握在慈禧手中,国家每况愈下,虽然中途出现过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可惜终究是昙花一现。
清末虽然出现了曾国藩、左宗棠这样的中兴名臣,但亡局已定。最终,辛亥革命一声炮响,末代皇帝溥仪退位。
千古帝王,悠悠万事,功过自有百姓言,清朝这些事儿,就交给读者去慢慢品味吧!
李自成攻入北京后,崇祯上吊自杀。然而,李自成并不是当真命天子的料,他当上皇帝后,农民军迅速腐化,对城内的百姓烧杀抢掠,北京城失控。更要命的是,李自成集团的“二把手”刘宗敏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据为己有,远在山海关的吴三桂得知这个消息,对李自成恨得咬牙切齿,这才与多尔衮勾结,引清军入关灭“闯贼”。
山海关一战,李自成被清军和吴三桂打得一败涂地,再次沦为流寇。多尔衮入关后,趁机将中原的政权据为己有。吴三桂骑虎难下,只好委曲求全活在清廷的羽翼之下,并协助清军消灭国内的反清势力。
一代枭雄李自成最后在湖北的九宫山战死,李自成虽然被灭掉了,但是还有很多反清势力。譬如,逃亡到南方的南明政权,还有张献忠的大西政权等。南明政权虽然是由朱家子孙领导,但实际上已经腐朽不堪,这些人根本没有志向光复大明,不过想仗着朱家子孙的头衔过几天醉生梦死的生活罢了。
在南明政权中也出现过像史可法这样的英雄,可惜无力回天。
自从张献忠死后,大西政权出现了李定国这样的英雄,李定国有很出色的军事才能,但受到孙可望的排挤,导致军队最后发生分裂。大西军也没能逃脱灭亡的命运。
国内的反对势力肃清得差不多时,多尔衮开始着手收拾政权内部的反对派,他逼死豪格,打击亲顺治的大臣,将朝政大权全部集中在自己手中。孝庄和顺治母子犹如大海中的一叶孤舟,如果不小心惹怒多尔衮,随时都会翻船。
孝庄是一个很有政治智慧的女人,她陪伴多尔衮犹如陪伴一头猛虎,除了随时察言观色,还一路将多尔衮的头衔提到皇父的地步,这才避免多尔衮弑君自立的野心发作。
从顺治和孝庄的矛盾来看,孝庄与多尔衮的关系深深地刺伤了顺治幼小的心灵,最后董鄂妃早逝,顺治不久也患上天花,与董鄂妃做了一对短命鸳鸯。
顺治的一生是一个悲剧,由于长期生活在多尔衮的阴影之下,他变得身心扭曲,一直没能找到身心的平衡,最后出家未成,短命而逝。生在帝王家对他来说也许是一种不幸。
多尔衮耍手段之后,总算当上了摄政王,也就是大清国的实际领导人。可怜小顺治才六岁,就被迫离开慈母的怀抱,坐在冷冰冰的龙椅上,看着下面一帮衣冠楚楚的大臣发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