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愤怒的吴三桂

康熙是铁了心要撤藩,立即向兵部、吏部、户部发出指令,让他们做好撤藩的善后工作。

康熙的使者很快就到了云南,使者向吴三桂宣读了诏谕。诏谕首先歌颂吴三桂精忠报国,镇守边疆多年,为皇帝分担南方之忧;接着,诏谕又指出,自古帝王能够平定天下,无不是靠军队和武臣的功劳,一旦四海平定,帝王们必定要班师息兵,让百姓和士卒都休养生息,这样对皇帝对武将都有好处;平西王你年纪也大了,长年驻扎在蛮荒之地,想必也想过一种游山玩水诗情画意的生活,你不妨来北京陪皇帝,君臣偕乐,这样既可以让子孙后代永享王爵,又能国家安定,君臣和睦,多好啊!

吴三桂傻眼了,他被康熙的“真诚”震怒了:康熙你还当真了。康熙确实很认真,撤藩工作他做得细致入微,尽力满足三藩在物质上的需求。撤藩是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的,这些康熙都说没问题,康熙努力做到仁至义尽。

据说,撤藩令下来之后,吴三桂气得说不出话来,两眼无神,呆若木鸡。也能理解,一辈子不要命豁出去就换来这点家底,康熙要一下就拿走,搁谁谁郁闷。

吴三桂本来只想做个姿态,表示我忠于清廷,他满以为康熙会挽留他,让他继续镇守云南。没想到,康熙居然真的同意,弄假成真,不好收场啊!

吴三桂愤怒、无语、紧张、痛苦、郁闷……

碰到这种事情,没有人可以非常淡定的,但吴三桂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很快就冷静下来。他很清楚地看到,撤藩是关系到身家性命生死存亡的大事,如何应对,绝对不能冲动。

摆在吴三桂面前的路有两条:一、听从朝廷安排,响应撤藩政策;二、孤注一掷,起兵造反。听从朝廷安排会有什么结果呢?听从朝廷安排后,吴三桂还是一个王爷,还是一个有钱的大腕。但是,作为一个军人,他将失去自己的军队和军权。要知道,吴三桂所有荣华富贵的基础都在于手中的那支军队,他的一生是战争的一生,他能够混到今天,都是出生入死得来的。没有军队的吴三桂就没有安全感。

吴三桂费尽心机想逃脱兔死狗烹的历史定律,可惜规律就是规律,任凭吴三桂再狡猾,这一天还是来了。历史上,有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没有通过任何流血事件就解决了中央集权问题。就这点来说,宋太祖某种意义上可谓是少有的成功绕过兔死狗烹历史定律的人。

我们当然可以设想,吴三桂你交出兵权又有什么,子孙后代永享富贵不是一样好吗?

吴三桂绝对不傻,如果有谁能够保证交出兵权后一定能永享富贵,我想他还是会交出的。但历史是残酷的,更多的情况是交出兵权就可能沦为任人宰割的对象,甚至被灭族,更别说永享富贵。何况,吴三桂是降清的明末将领,康熙是清朝皇帝,两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要建立良好的信任很难。

吴三桂的部将也是极力主张造反的,他们说:“大王的军威举世第一,大王振臂一呼,天下必定云集响应,到时兵锋所指,可以迫使清军划地求和,学习刘邦的榜样,迫使清军交还世子和世孙。如果我们迁到辽东,他日朝廷一旦吹毛求疵,恐怕我们就只能引颈就戮了,起兵的话,反而可以保全自己。”

部将的这些建议也不是没有道理,甚至可以说是很有道理的。

吴三桂作出思考状,认真地分析了形势。吴三桂是一个非常自负的人,他觉得自己的军事才能和武功都是不可一世的,换句话说,有造反的实力。再加上云南的地形,东连贵州,北控川蜀之地,自己经营这么多年,资金雄厚,兵甲坚利。

再看看自己的军队,自己的亲军是老牌劲旅关宁铁骑,战斗力非常强,其他的士兵大多是从孙可望、李定国那里投顺过来的,这些人个个都是身经百战,一心追随自己。吴家军的战斗力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加上平时吴三桂很以自己的治军为自豪,“治军整严,号令肃然,屯守攻战之宜,无不毕具”。

部将们纷纷催促,大王,你还等什么,反啊!

吴三桂捻着胡须说:“本王的党羽门徒遍布全国各地,云南十镇的大帅、贵州提督李本深、四川总兵吴之茂、陕西提督王辅臣等,都是本王的心腹。本王若举兵,这些人个个会鞍前马后。”

部将们齐声说:“不错,反观清廷,出生入死的开国老将们纷纷谢幕,康熙小儿,乳臭未干,岂是大王的对手。只可惜,世子和世孙还在他们手上。”

吴三桂自信地说:“本王势力在这儿,何况应熊又娶了公主,料想康熙小儿不会杀掉应熊,最多用应熊来要挟我们。”

部将:“大王所言极是……”

吴三桂:“反!”

吴三桂虽然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造反专家”,但这次总觉得有点悬,便去求教谋士方光琛。方光琛也是一个牛哄哄的人,自比管仲、诸葛亮,这个人最擅长的是摆高人的架子,作秀功夫高明。方光琛的父亲以前是吴三桂的上司,两人是世交,与其说方光琛是吴三桂的幕僚,不如说是吴三桂的知交。

吴三桂第一天上门见方光琛,向他透露了自己谋反的心意,方光琛没有说话。吴三桂第二次上门明确表示自己要谋反,方光琛还是没说话。第三天,天色未明,吴三桂就登门造访,这时方光琛还睡在床上,吴三桂在他的床前焦急地询问谋反之事。方光琛觉得吴三桂反意已决,就坐了起来,给吴三桂分析形势。吴三桂立刻拜方光琛为军师。

随后,吴三桂派兵扼守云南关口,来往的行人,只许进,不许出。表面上,吴三桂听从朝廷安排,暗地里一再拖延时间。造反,能不能凝聚人心最关键,作为“造反专家”的吴三桂对此比谁都清楚。

为了确定部下是不是跟自己一条心,吴三桂积极挑起战士们的同仇敌忾之心。这些天,他忙着在各营里跟大家喝酒,每次酒过三巡,吴三桂总会慢慢地站起来,满目沧桑地扫视大家,然后长叹一声,悲凉地说:“老夫和诸君共事三十多年,今日天下太平了,我们反而没了用武之地。现在皇上坚持让我们迁到关外,以后就不会有这种喝酒的好机会了,来,大家多干几杯,不知何年何月何日才能再见面。”

说完之后,吴三桂一饮而尽,饮完之后,老泪纵横。在座的官兵们常年跟随吴三桂,在云南这块土地上吃香的喝辣的,他们的利益和吴三桂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吴三桂这么一说,群情激奋,纷纷起立,向吴三桂效忠:“我等愿听大王调遣,大王何日举兵?”

在整个造反过程中,造反的理由是非常关键的。吴三桂肯定不能说康熙让我撤藩,所以我要造反。谋士刘茂暇给吴三桂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理由:“明亡未久,人心思旧啊!大王最好立明朝后裔为皇帝,讨伐清廷。这么一来,相信天下人会纷纷响应大王的号召。”

应该说刘茂暇的意见是非常好的,无奈这时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提出反对意见的是吴三桂的首席军师方光琛,书呆子方光琛说道:“以前大王因为兵力不足,出关借兵,天下人还能够谅解。后来明朝永历皇帝逃亡缅甸,大王奋力追赶,把他杀了,这已经让天下人无法原谅了。眼前,大王的兵力完全可以收复河山,如果立明朝后裔的话,成功之后该怎么办呢?是学习张良炼丹云游,还是再杀一次明朝皇帝,让天下人的口水淹死?杀了一次故国皇帝,难道还想杀第二次?”

吴三桂一听,汗毛倒竖,觉得方光琛说得有道理,决定自立名号。在这次造反中,吴三桂一开始就错了,这似乎注定了这场造反的失败。 xZ+iVXCNGA55L36MGjHOlGRwNshqC8GN000XmwxUdZ3edvbVpFYyq64oKBRfeQ9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