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幕后高人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都认为康熙亲政之初,孝庄在背后遥控指挥。在许多人眼里,孝庄就是一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如来佛,康熙的主观能动性根本就没有凸显出来。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很难解释康熙后来的作为——那时孝庄已经死去了多年,康熙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既打败噶尔丹,又让俄罗斯服服帖帖。在康熙时代,清朝的版图达到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

由此可见,即使康熙在十几岁的时候,也是有自己独立思维的,绝对不是任何人的傀儡,既不是鳌拜的傀儡,也不是孝庄的傀儡。所以,康熙和孝庄的关系事实上没有后人想象得那么温情:一对感情深厚的祖孙。由于处在权力的高位上,两人的关系事实上是非常微妙的。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康熙智擒鳌拜这事情是在孝庄的授意下进行的,还是康熙“自作主张”的。

要解开这个谜并不容易,只能根据史料发现蛛丝马迹。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里收有一份《康熙帝钦定鳌拜等十二条罪状谕》,里面的日期是“康熙八年五月十二日”,但是《清圣祖实录》里面记载康熙捉拿鳌拜的时间为“康熙八年五月戊申”,也就是五月十六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说明康熙捉拿鳌拜的时间比史书记载提前了五天,史书记载的这天实际上并不是擒拿鳌拜的时间,而是向王公大臣宣布鳌拜罪状的时间。

中间这五天,康熙在干啥呢?为什么他没有立即向朝臣宣布鳌拜的罪状?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这个问题直接牵涉到康熙和孝庄的关系。

这五天的时间里,康熙就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忐忑不安,惶惶不可终日。为啥?因为捉拿鳌拜这事完全是他自己的主张,所以现在他正在等慈宁宫那边的态度。

康熙为啥事先不请示孝庄?因为他认为孝庄不会支持自己,一个是怕自己把事情办砸,另外以孝庄的性格也不会同意做这么出格的事情。四个辅政大臣是孝庄亲自选定的,康熙亲政后,孝庄又挽留辅政大臣。康熙曾经就亲政的事情亲自询问过孝庄,孝庄以一个长者的眼光说道:“钱粮、刑罚这些事,事关重大,你又不太了解,如果出错了,恐怕后果不堪设想。”

毫无疑问,四大辅臣把事情搞得也挺乱的,尤其是鳌拜,但是孝庄一直坚持稳定局面逻辑,不想把问题进一步弄复杂。

一般人认为孝庄对康熙非常信任,康熙也对孝庄很信任。事实上,真是这样吗?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孝庄对于这个孙子能否管理一个庞大的帝国是心存怀疑的,这种怀疑非常正常,搁谁谁都怀疑,一个少年能够管理一个庞大的帝国吗?我们看看历史上那么多昏君暴君就知道了,那些人大多是成年人,结果把国家治理得一塌糊涂,而康熙还未成年呢!

当然,孝庄最担心的还是康熙身上有顺治的影子。可以说,顺治已经给孝庄造成了心理阴影,偏偏康熙身上有很多顺治的影子,比如喜欢汉文化,父子俩都有叛逆倾向。所不同的是,康熙似乎比顺治更沉稳、更细心,也更现实,但是他们父子在精神层面是相通的。孝庄对顺治更多的是否定,而康熙对顺治却更多的是认同,他觉得当时很多人没理解父亲,父亲虽然脾气暴躁,其实是一个天才的管理者,高瞻远瞩,秉性真纯。

所以,康熙亲政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为顺治“平反”,他想告诉世人,我老爸是被人抹黑了,没有宣传说的那么差劲。他为顺治修建了“孝陵神功圣德碑”,通过歌颂顺治含蓄地表达了对孝庄当年崇尚满洲贬低汉人的不满。

这些做法毫无疑问让孝庄很担心康熙变成下一个顺治,这可能就是孝庄为什么让辅臣继续辅政的原因。孝庄已经六十多岁了,她不想再承受折磨,不想再有任何风浪,此时的她又如何能够理解胸怀天下雄才大略的康熙呢?换句话说,孝庄只想守着一亩三分地,别出乱子就行,而康熙却想独步历史,成为开疆拓土的千古帝王。

从历史的记载来看,顺治身上的那些叛逆和敏感,康熙都继承了。但是更可怕的是,康熙比他父亲多了沉着、勇气和城府,俨然是一个经过改良修复的升级版顺治。

鳌拜擅权康熙早就看不下去了,如果不尽快拿下鳌拜,他感觉朝政会越来越混乱,自己的权力也会面临着诸多不稳定因素。既然不能请示孝庄,那就来个先斩后奏。

擒拿鳌拜之后,康熙最担心的莫过于孝庄的态度。如果孝庄不同意这事的话,康熙估计也只能乖乖地放了,除非他敢进一步软禁太皇太后——康熙不是没有这个胆子的。康熙的聪明之处在于:他知道木已成舟后,孝庄如果否定他,事情就不好收场,顺水推舟是人的正常本能。当然,康熙也做了最坏的打算,大不了和祖母翻脸,自己单干,让祖母出局。一个花季少年能有这么惊人的权谋和敢作敢当的勇气,确实让人震惊,让人佩服,也让人心底发寒,然而这正是帝王的本色。

应该说,顺治的一生都投身于对孝庄的叛逆,但顺治至死都没有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最终这个任务被他的儿子康熙完成了。可以相信,顺治九泉之下还是会瞑目的。

结果出来了,康熙胜利了,孝庄妥协了。孝庄虽然妥协了,但提出不要把斗争扩大化,尽量避免引起动荡。这一点,康熙欣然接受。

扳倒鳌拜,康熙的人生之路就顺畅得多。然而,这件事的意义还不止于此,康熙不光打倒了权臣,还结束了孝庄幕后操纵国政的局面。从此,大清朝康熙一个人说了算。

康熙成为权力竞争的最大赢家,而在对待祖母孝庄上面,始终表现得特别孝顺,甚至看起来似乎有些过了头。孝庄外出疗养,一向亲政的康熙也会陪同前往,不离左右;甚至连自己的儿子夭折、皇后生病,康熙也瞒着不告诉祖母,只是用心陪着祖母。

康熙这么做或许是为了弥补孝庄对自己的不满,一个权力熏天的女人突然之间没有了权力,肯定会有失落感的。康熙坚持这么做只是为了告诉祖母:人走了,茶还是热的,没有权力,亲情还是有的。

后来的二十多年里,康熙隔几天就向祖母请安一次,孝庄感动之余分明也觉得这孩子还防着自己,怕大臣跟自己走得过近,分了他的权。不过,孝庄其实不是一个权力欲望特别强的女人,到了晚年,她也只想好好过日子,犯不着跟孙子去争权。

从此以后,康熙开始逐步实现自己心中的宏伟蓝图。 EZLXqKJSc5uPZ5FdvqkXt0wpo6wrczKP6EkXGWMm1OtJvvmJ22Tqmh1YhoLygdq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