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智除鳌拜

在换地一事上,鳌拜做得太过分了,他绕过一切,独断专行。不要说其他那些大臣的态度他不在乎,就是孝庄的脸色他也不看看,至于康熙反对诛杀三大臣,他更是当作耳边风。

从这以后,鳌拜的气焰非常嚣张,俨然成了四大辅臣中执牛耳者。索尼年老体迈,看着鳌拜一天比一天跋扈,心里非常忧虑。索尼当然无意和鳌拜争权,只是这样下去,他感觉国家危机重重。所以,在临死前他做了一个明智的决定。

康熙六年(1667年)三月,康熙十四岁,索尼动员三辅臣和自己一起奏请康熙亲政。康熙以年龄尚幼为借口,让四大辅臣继续辅政。六月,索尼病逝,幸运的是索尼是四大辅臣中唯一一个善终的人。七月,康熙把索尼等人请求皇帝摄政的奏折给孝庄看,征询孝庄的意见。得到孝庄同意后,康熙决定择日亲政。

康熙亲政后并没有完全收回辅臣的权力,倒不是康熙不想收回,而是鳌拜不愿放弃手中权力,再三请求:“皇上您日理万机,有那么多事情要处理,微臣怎么能不为皇上分忧呢?”

鳌拜等人仍然以辅臣身份处理军国大事,只是定期要到乾清门向康熙汇报。康熙亲政就这么变成了夹生饭,康熙心里肯定是不舒服的。

在康熙眼里,鳌拜就是个“黑山老妖”,自己的旨意大多无法执行,这个老妖完全按照他自己的意志行事,还公然宣称是圣旨。

苏克萨哈看到鳌拜的所作所为,知道机会来了,现在向鳌拜摊牌,就表明自己是支持新皇帝的。然而,苏克萨哈没料到,小皇帝后面有一个高人,投机并不能挽救他,相反,康熙可以利用他的死,除掉鳌拜,一箭双雕。

苏克萨哈突然变得强硬,以前在鳌拜面前他很低调,现在拒绝和鳌拜联名上奏,还说:“教导主子,大家如果有什么看法的话,可以自行上奏,没必要一起。”

鳌拜一听,感觉不对劲,他这分明是要跟我分庭抗礼,莫非他得到了小皇帝的支持?

苏克萨哈很清楚,自己和鳌拜的矛盾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为了保全性命,他向康熙提出:“请皇上允许臣去为先帝守灵,这样臣才能有一线生机,保全性命,也可以报答先皇的遗恩。”

鳌拜知道这事后,立即以“辅臣称旨”的名义,质问苏克萨哈:“又没人逼你,在这里怎么就不能安生?守灵怎么就可以活命?”

苏克萨哈的死期来临了,康熙却没有伸出援助之手,不知道是不敢伸,还是不愿伸。

鳌拜与同党班布尔善等人,在遏必隆家的马圈内密谋,给苏克萨哈罗列出二十四条罪状,将苏克萨哈和他的儿子查克旦凌迟处死,其他子女兄弟等全部处斩,家产籍没,连苏克萨哈的族人和前锋侍卫等都处斩。

最奇怪的是在处死苏克萨哈的判决书上,康熙是签过字的,并不是一无所知或者完全被鳌拜排除在外。康熙后来回顾此事时说:“朕亲政之初,鳌拜告发苏克萨哈,并交给王公大臣审议,王公大臣们都畏惧鳌拜和遏必隆的权势,全都叩请朕杀掉苏克萨哈,朕一时精神恍惚,但朕不忍心凌迟处死苏克萨哈,所以降旨绞死……现在想来,后悔莫及。”

这事让人深思,苏克萨哈是不是完全死于鳌拜之手?显然不是,康熙显然对苏克萨哈也没有什么好感,鳌拜除掉苏克萨哈,康熙就可以名正言顺地除掉鳌拜。

整死苏克萨哈后,鳌拜更加跋扈。四个辅臣死掉了两个,只剩下遏必隆和鳌拜,本来遏必隆在鳌拜之前,上朝的时候遏必隆向来是在鳌拜的右边。今非昔比了,遏必隆是个聪明人,他觉得再这样下去,搞不好下一个被整的是自己。

一天上朝时,遏必隆故意后退几步,卑躬屈膝地对鳌拜说:“我怎么好上座,大人先请吧!”鳌拜听了,哈哈大笑,也不谦虚,昂首阔步走进大殿。从此以后,鳌拜面前尽是溜须拍马之人,这也让他的覆灭成为一桩无法避免的事情。没有人提醒他:其实,鳌拜你很危险,树大招风,康熙随时会对你出手。

马屁精们将鳌拜吹捧为“圣人”,康熙迫于压力,给鳌拜的爵位也一再累加。康熙六年,授鳌拜一等公,第二年,加鳌拜太师头衔。

一时之间,鳌拜成了朝中炙手可热的人物。此时的他,春风得意,翻云覆雨,谁也不敢不给他面子。很多人依附鳌拜,其中包括兵部尚书噶褚哈和吏部尚书阿思哈。没过多久,鳌拜的党羽就把持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各个部门的实权。这样一来,朝廷里的很多文武官员都是鳌拜一手提拔起来的,许多重要事情,鳌拜等人先是在家里私下商议。

鳌拜根据个人喜恶任用官员,把自己的亲戚朋友塞到各个部门里。对于那些不服自己的人,鳌拜不是撤职就是赶尽杀绝。譬如蒙古都统俄讷、拉哈达和宜里布等人仅仅是在议政时不肯附和鳌拜就被撤职。内大臣费扬古跟鳌拜有一些老纠葛,鳌拜将他处死,还杀了费扬古的两个儿子,并将费扬古的家产收为己有。

可以说,鳌拜基本上架空了康熙。

权力可以将一个人腐化。鳌拜之前并不是这么一个欺君罔上的人,现在鳌拜是横在康熙面前的拦路虎,不仅擅权独断,而且行止粗暴,就像一个无法无天的屠夫;在朝堂之上也不遵守礼仪,康熙在他眼里就是一个黄毛小子,他动不动就在康熙面前对大臣破口大骂。康熙曾经非常愤怒地回忆说:“鳌拜这个人,在朕的面前都不知收敛,稍有不合他意的地方,便在大堂之上辱骂大臣。作为一个臣子,鳌拜在朕的面前理应心平气和地说话,可是他经常发怒,在朝堂上大吼……用人方面,完全自作主张,撇开朕……”

纵观鳌拜的所作所为,康熙除掉鳌拜只是早晚的事情。

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十六岁,亲政不满两年,用现在的话说还是一个花季少年。但是这个花季少年绝对没有心思去谈情说爱,卿卿我我,他的面前有一头巨大的老虎,他必须打掉这个老虎。不管是为自己,还是为大清江山,或者是为祖母,他都不能逃避,他唯一的选择就是打掉这个老虎。

一个花季少年能制服得了一头大老虎吗?何况这个鳌拜远比老虎要凶,这个任务看起来简直是不可能的。

这个世界有很多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它们都需要人去面对,一旦你勇敢去面对,就会发现它或许没有想象中那么艰巨。

鳌拜是三朝元老,在权力场和战场上混了这么多年,早已培植了一大批党羽;鳌拜的势力渗透到大清中央的各个部门里,可以说是盘根错节、根深叶茂。如果稍有不慎,小皇帝可能打虎不成反被老虎吃掉。

康熙非常认真地思考了这件事,认为不能通过斗争的方式拿下鳌拜,因为斗争有个过程,一旦开始等于是向鳌拜发布讯号:我要办你,而这么做的结果很可能引火烧身。对于鳌拜,只能采取非正常手段,先通过非正常手段把鳌拜制服,然后再通过正常手段除掉鳌拜。

花季少年就能有如此城府,怪不得长大后变成康熙大帝。

康熙是一个非常有耐性的猎人,为了麻痹鳌拜,他韬光养晦,装成是酷爱玩耍的少年,整天和侍卫们练习摔跤,甚至在朝堂上都耍着玩。鳌拜一看,康熙这小子贪玩得很,根本无心从政,鳌拜心里放松了不少,对康熙也不再戒备,经常在宫里进进出出,不再有任何戒备。

一天,鳌拜照例昂首挺胸目中无人地走进朝堂上奏,康熙突然做了一个手势,一群埋伏好的侍卫一拥而上,将鳌拜七手八脚地套牢。鳌拜还没明白发生了什么事,这些身手敏捷的侍卫就将他捆绑起来。

这种戏剧性的事情简直就像是出自文学作品中,但真真切切在历史上发生过。

很显然,这是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活动。索尼的儿子索额图就参与了这件事。索额图当时已经是吏部侍郎,为了配合康熙擒拿鳌拜,居然进宫做了侍卫。索额图因为擒拿鳌拜有功,一个月后升任为大学士。

说鳌拜对康熙的行为毫无觉察也不对,宫中到底有鳌拜的眼线,鳌拜不可能不了解康熙的动向,不过他万万没想到康熙敢在大殿上擒拿自己;加之当时朝中全是自己的势力,鳌拜实在没想到康熙的胆子居然这么大,竟敢擒拿自己。

接下来的问题是:鳌拜号称满洲第一勇士,这些个侍卫真能制服得了他?就算人手众多,鳌拜又猝不及防,被制服了,那为什么鳌拜被抓后,他的党羽没有谋反?

事情还得从鳌拜的性格说起。鳌拜这个人作威作福已是不争的事实,但他根本就没有谋反的举动。鳌拜是异姓臣子,依据满族传统,奴才对主子必须保持高度忠诚。鳌拜从小就生活在家法严厉等级森严的满族社会里,奴才和主子的思想特别根深蒂固,骨子里是不敢谋反的。

当然这只是我的判断,鳌拜表面上是一头老虎,骨子里却并非如此。

鳌拜被抓了之后,也没有争辩,所有罪名都承认了,说明鳌拜骨子里还是认康熙这个主子的。这时,鳌拜为了保全性命,突然揭开衣服,袒露身体,露出身上的累累伤痕。鳌拜说:“这是我以前为了救你的祖父留下的伤痕,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康熙一看,触动很大,最终免鳌拜一死,判处“无期徒刑”,鳌拜的儿子也免死。

鳌拜被捕后,遏必隆和一等侍卫阿南达等也被抓了。经过详细调查,并没有发现遏必隆有结党的痕迹,但遏必隆明知鳌拜结党作恶,却不进行弹劾阻止,被革去爵位,一等公的爵位传给儿子。鳌拜的一些党羽比鳌拜的下场还惨,内大臣兼大学士班布尔善、鳌拜的弟弟穆里玛和侄子塞本得以及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吏部侍郎等人,全部处死。

对于一些趋炎附势、巴结鳌拜的小人,康熙选择从轻发落,教导训诫一番之后,继续做官。 Q8bF+q6B9o6CAfO6rVl6yAkVZvQm3gqvTtdfu6RqggoHBuSvJjeia557rRFwSxD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