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社会生活的镜子

前文曾作过介绍,《诗经》根据音乐形式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我们再从作品的作者和内容方面加以考察,风、雅、颂各自的特点也很突出。大体上国风的作者基本上是下层劳动者,如奴隶、农夫、士兵等,二雅和三颂多为公卿士大夫的作品。由于社会地位和生活境遇不同,这两类作者在描写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以及表现方式诸方面都有所不同。大致情况是:公卿士大夫的诗多与朝政有关,或追颂先王功德美政,或指斥当权佞臣,或宴会酬答,语言风格较为典雅工致;下层劳动者的诗多描写个人的生活感受,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语言风格清新质朴。不过,这只不过是大致情况,并非绝对,如小雅中亦有部分民歌,国风中也有士大夫的作品。

史诗是指从原始公社向奴隶社会过渡时代的文学作品,它以民族发展的历史为基本内容,部落首领或君主往往在史诗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他的功绩被加以突出渲染和夸张,具有英雄的地位和色彩。史诗是民族历史的宝贵资料,也是上古文学史的光辉篇章。史诗既不同于原始社会的神话传说,也不同于后世的抒情叙事诗,而具有独特的审美特色。中国上古有无如古希腊《荷马史诗》那样的皇皇巨著已不得而知,因而《诗经·大雅》中的五篇——《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作为仅存的民族史诗就显得异常珍贵。

《生民》歌颂的是周族的始祖后稷,他的母亲姜嫄踏上了上帝的脚拇指印而怀孕,生下了后稷。后稷生而神异,是个胞衣不破不裂的怪胎。姜嫄把他扔了,奇怪的事情接连出现:把他扔到小巷中,牛羊却来喂乳;把他扔到树林里,正巧碰上伐木人;把他扔到寒冰上,大鸟用翅膀暖护他。接下来诗篇描写后稷对农业的伟大贡献:播种五谷,除草,收获。《生民》诗表现了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转变,后稷便成为父系时代周族的第一个祖先。他不仅是氏族领袖,而且还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所以被后世尊为谷神。《生民》诗中对后稷的神异充满了崇敬,姜嫄“履帝武敏”而生下后稷,说明周民族神圣的血统。后稷逢难天佑的奇迹意味着周人的繁荣发达的未来。

《公刘》诗歌颂公刘率领周部族由邰迁豳的英雄事迹。公刘是后稷的曾孙,在周族发展壮大的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诗一开头便发出赞叹:“笃公刘!”肯定了他对周民族的笃诚。他“匪居匪康”,领导人民积聚粮食,准备迁徙。到豳地后,他更是不得安歇,察地势,测阴阳,整治田地,发展生产,因而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史记·周本纪》说:公刘振兴了后稷开创的基业,使人民“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度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周族的兴盛从公刘开始,所以人民歌颂他的功德。公刘在诗中是一位勤恳劳作的忠厚酋长形象,诗中对公刘表达的是敬重爱戴之情。

《绵》是歌颂古公亶父率领周族由豳迁岐,在岐下建国的事迹。《皇矣》叙述太王、王季的德行,描写文王伐密、伐崇的战绩。《大明》赞颂了武王伐商的胜利。

以上五首诗记述了周民族的发展史,歌颂了在民族发展史中起过重要作用、作出突出贡献的“民族英雄”,既是历史,也是颂歌,诗中洋溢着民族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史诗的作用是缅怀历史,昭示后代,其目的还是为现实政治服务,巩固周王朝的统治,这一点与公卿士大夫作“美刺”诗的目的是一致的。

《小雅》中更多的是批判政治的作品,其内容大多反映的是厉王、幽王时期由黑暗政治导致的社会动乱和民不聊生的现实,并由此发出感慨和批判。如《十月之交》,先写日食、月食、地震、山崩、河沸等巨大灾异,伴随灾异的还有“四国无政,不用其良”的乱政殃民,其原因正是周幽王的腐败和艳妃的蛊害。诗中不加避讳地列举了“皇父卿士,番维司徒”等人名加以谴责,哀叹自己的无辜遭灾。“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沓背憎,职竞由人。”百姓的灾难,不是上天的旨意,而在于腐败的统治者。再如《何草不黄》,也是讽刺周幽王征伐不息、视百姓如禽兽的昏政。“哀我征夫,独为匪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人不是野牛,也不是老虎,为何要在旷野上供人驱使呢?哀叹之中寓意着对黑暗政治的批判。这类诗都是现实性极强的政治诗,其“纪实”的特色更是一目了然。

《小雅·采薇》是宣王时期的作品,诗中写士兵奉命出征,抵抗北方 狁的入侵,生活极其艰苦,既“载饥载渴”,又“不遑启居”。最后一章写士兵还乡路上饱尝饥渴,痛定思痛的一段哀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这一章声情悽惋,感慨万端,显出何等的沉痛。“昔我”四句被晋人谢玄视为《三百篇》中最好的诗,清人王夫之以为它妙在“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士兵出征时心里是愁苦的,可眼前的杨柳在春风中徐徐飘荡,这是美好的季节,士兵却在这时被迫出征,所以加倍显得愁苦。士兵还乡回家,心情是愉快的,可眼前是一派雨雪交加,这是用苦景反衬乐情,描绘出士兵为急于回家不顾雨雪赶路的情景,加倍显得心情愉快。

《小雅》中的其他作品,如写田猎的《车攻》,写畜牧的《无羊》,写建筑的《斯干》,写宴饮的《宾之初筵》,都是“纪实”性的诗篇。《大田》《甫田》《信南山》等农事诗,也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与公卿士大夫关注朝政的特点相对比,民间诗歌的作者更关注的是个人的切身生活和感情。如《豳风·七月》叙述了农民一年四季的劳动过程和劳动生活的各个方面,农民要种田、蚕桑、绩麻、织染、制衣、打猎、酿酒、修房建房、藏冰,诗中在记述他们劳作时还展现了他们的感情世界。

《诗经》中一些描写劳动场景的短诗,很富生活情趣,如《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简单的节奏,明快流畅,让人感到劳动的欢乐。清代的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对此诗有一段分析颇为精彩:

读者试平心静气,涵泳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

《周南》中的《葛覃》《卷耳》等篇也属于此类作品。

然而农民的生活并非都如《芣苢》诗那般富有田园牧歌情调,有些诗篇则记下了他们的痛苦、悲愁和愤怒。《豳风·七月》诗中就有“无衣无褐,何以卒岁”的悲苦。《豳风·东山》是描写因战争徭役而使得妻离子散田园荒芜的诗篇。“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服役到东山去,很久很久不能回到家园,“果臝之实”挂在房檐上没人管,屋里潮虫满地跑,门前蜘蛛结满了网,田地成了鹿群出没之地,一派荒凉破败,诗人心中充满了悲凉。

战争徭役不仅给服役的男人带来痛苦,苦守在家的妇女同样度日如年。《王风·君子于役》描写一位因丈夫久役,而怀念亲人的妇女:

君子于役,丈夫服役去远方,

不知其期,不知归期有多长,

曷至哉?哪天才能回家乡?

鸡栖于埘,鸡儿上窠,

日之夕矣,夕阳落山,

羊牛下来。牛羊下山冈。

君子于役,丈夫服役去远方,

如之何勿思。对此景物怎不想!

鸡回窝巢,牛羊归栏,亲人却服役远方不能回家,思妇的悲苦之情由黄昏的景象引发,情因景生,反映了服役制度带给人民的痛苦。

《国风》中描写恋爱婚姻题材的诗篇数量最多。朱熹曾感叹道:“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 (《诗集传序》) 这些作品有写热烈爱恋之情,有写刻骨相思之愁,有写苦涩失恋之苦,有新婚宴尔的欢乐,也有不幸弃妇的哀怨。这些诗大多数是当事者率真大胆的表白,感情诚挚、朴素、热烈,风格清新自然。

周代的礼制风俗对青年男女的情爱虽有所限制,但为了繁衍后代,增加人口,在一定时间内还鼓励青年男女自由交往。《周礼·地官·媒氏》记载:“中(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于是青年男女在阳春三月,走出家门,结伴游乐,自由择配。《郑风·溱洧》即描写了这种情景:

溱与洧,清清溱水和洧水,

方涣涣兮。三月冰融泛青波。

士与女,青年男女去春游,

方秉 兮。手捧兰花笑呵呵。

女曰观乎,女的说:“看看去。”

士曰既且。男的说:“已去过。”

且往观乎,再去一次又何妨?

洧之外,洧水之滨河岸旁,

且乐。多么宽敞又欢乐。

维士与女,啊,姑娘和小伙子,

伊其相谑,他们正相互戏笑,

赠之以勺药。相赠芍药红似火。

溱水、洧水之畔,男女青年结伴踏青,嬉戏调笑,气氛热烈,又互赠香草表达爱情。对诗中所表现的内容,后世卫道士们大加斥责,如郑玄说:男女“相与戏谑,行夫妇之事……按士女至于相谑,此即淫风流行也”。郑氏用封建礼教作为批评的标准,自然显得荒谬可笑。殊不知,千百年前,这种男女情爱不仅不受指责,反而受到礼制风俗的促进,《周礼》的记载即为明证。《溱洧》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民俗图画。

此类作品还有许多,如《邶风·静女》描写男女约会的情景:

静女其姝,文静姑娘多漂亮,

俟我于城隅。等我约会角楼上。

爱而不见,故意隐藏不露面,

搔首踟蹰。抓耳挠腮又彷徨。

漂亮的姑娘故意躲藏起来,逗得情郎焦躁不安,抓耳挠腮,一个细节动作,把人物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也烘托出爱情的热烈。

婚姻是爱情的升华,爱情真挚使婚姻美满,《周南·关雎》写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美满:

参差荇菜,参差不齐的荇菜花,

左右采之。左手右手齐采摘它。

窈窕淑女,对那娴静的美姑娘,

琴瑟友之。弹琴鼓瑟来取悦她。

参差荇菜,参差不齐的荇菜花,

左右芼之。左手右手齐采摘它。

窈窕淑女,对那娴静的美姑娘,

钟鼓乐之。鸣起钟鼓来愉悦她。

有情人终成眷属,姑娘娶进门,弹琴奏瑟,敲钟打鼓,既表达了对姑娘的爱情,也表达了自己欢乐的心情。后世常用“琴瑟”“钟鼓”表达婚姻美满。

《郑风·女曰鸡鸣》采用对话、联句形式表现了一对新婚夫妇和睦融洽的家庭生活及情投意合的感情。

(对话:)

女曰鸡鸣,女子说:鸡叫了。

士曰昧旦。男子说:天才亮一半。

子兴视夜,你且下床看看天,

明星有烂。启明星儿光闪闪。

将翱将翔,鸟儿快要飞出林,

弋凫与雁。我该去打些野鸭和大雁。

(女子说:)

弋言加之,你射下野鸭和大雁,

与子宜之。我为你烹调成佳肴。

宜言饮酒,有了佳肴好下酒,

与子偕老。与你白头活到老。

琴瑟在御,你弹琴来我鼓瑟,

莫不静好。声音和谐又美好。

(男子说:)

知子之来之,知你关心体贴我,

杂佩以赠之。送你佩饰答你爱。

知子之顺之,知你温顺喜欢我,

杂佩以问之。送你佩饰表心意。

知子之好之,知你爱我是真情,

杂佩以报之。送你佩饰表同心。

全诗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一对农家夫妇普通的对话,几近白描,却透露出二人深挚的感情,似淡实浓,我们不能不惊叹诗人善于捕捉生活、表现生活的艺术才能。

并非所有的婚姻都是美满的。《诗经》真实反映了当时妇女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的低下,对女子所遭受到的不幸表示深切同情。《卫风·氓》是这类诗的代表。

《氓》诗以女子口吻叙写她不幸的婚姻生活。男子为追求女子,花言巧语,软硬兼施,终于骗得了女子的痴情。但结婚以后女子渐渐失去年轻的鲜亮后,男子便露出了丑恶的本相:

三岁为妇,和你结婚已多年,

靡室劳矣。家里的活我一人担。

夙兴夜寐,起早睡迟勤劳作,

靡有朝矣。日日夜夜数不完。

言既遂矣,家中生活渐已安,

至于暴矣。你却对我更凶残。

女子为了家庭辛苦劳作,失去了青春,男子却薄情寡义,将女子休弃。夫家的打击已使人痛苦,娘家兄长的“咥笑”更使人伤心。她悔,她恨,发出沉痛的感叹:

于嗟女兮,姑娘们啊,

无与士耽。对男子千万不要太痴情。

士之耽兮,男子痴情,

犹可说也。尚可解脱。

女之耽兮,女子痴情,

不可说也。难以解脱。

女主人公的沉痛追悔,如泣如诉,感人肺腑。

《国风》中的作品大多写自身事,写身边事,读来真切感人,同时也使我们对当时的时代风貌和生活状况有了深入的了解。 /FTl6bgFTidBKx+18eTsNq8Y5VDMt7EmPOr5Fo+jhgxkl15V0HnSJHkqx0DPOYC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