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帝始祖

大凡谈及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国人都会首先想起“三皇五帝”。从现存的文献看,在战国时期就已存在大量关于三皇五帝的传说。但是,这些传说由于去古已远,加上后人伪造附益,存在很多矛盾、怪诞之处。到了汉武帝时期,太史公司马迁搜集、审订、整合了诸家观点,以黄帝为血缘始祖,依次叙述了颛顼、帝喾、尧、舜的开创文明之功,诸如部落战争、王位禅让、治理洪水、观测天文、推算历法、谱制乐舞等。太史公的这一文本成为后世中国人关于文明起源的最经典、最重要的历史记述。从史实的角度看,它保存了许多关于上古时期的历史信息,其中有不少内容得到了考古成果的印证;从思想的角度看,它不仅第一次完整、系统地论述了“天下一家”的起源,为大一统国家的合法性奠定了历史理论根基,而且塑造了中国人对“政统”的认同。而这一认同与对自孔子以降的“道统”的认同,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认同的两大支柱。此外,太史公笔下的五帝笼罩着儒家圣王的光芒,寄托了中国人对君主政体下执政者的美好理想,成为历代皇朝统治者追慕效法的榜样。

《史记·五帝本纪》(节选)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 [1] 。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 [2] ,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轩辕之时,神农氏 [3] 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 [4] ,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 [5] 最为暴,莫能伐。炎帝 [6] 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 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 [7] 。三战,然后得其志 [8]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 [9] ,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 [10] ,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注释】 [1]黄帝:传说中上古华夏部落联盟领袖,亦称“有熊氏”。目前最早记载黄帝的文献多为战国时期整理成书,诸如《五帝德》《帝系姓》《世本》等。黄帝在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人,有待进一步的考古与历史研究。[2]徇齐:徇,疾;齐,速。徇齐意为“思维敏捷”。[3]神农氏:传说中的古帝王名,因教人耕稼,故被称为“神农”。亦有观点认为神农氏为一氏族名,或者是炎帝。[4]享:觐见、来朝。[5]蚩尤:传说中的古代九黎部落领袖,传说发明了各种兵器,以好战著称。[6]炎帝:传说中的古代部落领袖,姜姓,一说为神农氏。[7]阪泉之野:一说位于旧河北涿鹿境内,今河北省怀来县,一说位于山西省运城盐池。[8]志:旗帜。[9]涿鹿之野:位于河北省怀来县。[10]平者去之:此句意为“对那些归顺者,则率兵离开,不予讨伐”。

东至于海,登丸山 [1] ,及岱宗 [2] 。西至于空桐,登鸡头 [3] 。南至于江,登熊、湘 [4] 。北逐荤粥 [5] ,合符釜山 [6] ,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获宝鼎,迎日推策 [7] 。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谷草木,淳化 [8] 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 [9] ,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 [10] ,故号黄帝。

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11]

【注释】 [1]丸山:今山东省临朐县东北,地处渤海之滨。[2]岱宗:泰山。[3]空桐、鸡头:山名,位于今甘肃、宁夏境内的六盘山脉。[4]江、熊、湘:“江”指长江,“熊”为今湖南益阳东北的熊耳山,“湘”为洞庭湖中的湘山。[5]荤粥:古代北方的部族名。有学者认为即猃狁和后来的匈奴。[6]釜山:位于今河北省怀来县东。[7]策:占卜用的蓍草。[8]淳化:道德所广及。[9]旁罗、水波:二者应为动词,但具体含义不明,至今尚无定论。[10]土德:战国时期阴阳五行学说认为有五德,分别为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土德。《吕氏春秋·应同》中记载“黄帝之时,天先现大蚓、大蝼,黄帝曰:‘土气盛。’土气盛,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11]得姓者十四人:《国语·晋语四》胥臣云:“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唯青阳与夷鼓同己姓。”

黄帝居于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 [1] 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 [2] ;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 [3] 。昌意娶蜀山氏 [4] 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 [5] 。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北至于幽陵 [6] ,南至于交阯 [7] ,西至于流沙 [8] ,东至于蟠木 [9] 。动静之物 [10] ,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 [11]

帝颛顼生子曰穷蝉。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

【注释】 [1]西陵:古氏族名。[2]江水:今四川岷江。[3]若水:今四川雅砻江。[4]蜀山氏:古部族名,可能居住于今四川省西部。[5]桥山:位于今陕西省黄陵县。[6]幽陵:即幽州,今北京一带。[7]交阯:亦作交趾,今越南北部一带。[8]流沙:今内蒙古西部一带的沙漠。[9]蟠木:即扶桑木,代指最东方的古国。[10]动静之物:分别指动物和植物。[11]砥属:归属。

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自玄嚣与蟜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于颛顼为族子。

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 [1] ,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 [2] 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 [3] ,其德嶷嶷 [4] 。其动也时,其服也士 [5] 。帝喾溉执中而遍天下 [6] ,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 [7] 。娶娵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崩,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

【注释】 [1]顺天之义:义,宜。此句意为“顺应天地自然客观之所宜”。[2]财:通“材”。[3]郁郁:庄严肃穆之貌。[4]嶷嶷:崇高之貌。[5]其服也士:服,用。此句意为任用有德之人。[6]溉执中而遍天下:溉,同“概”,量粮食用的斗板,引申为平。遍,通辨,治理。此句意为“实行一种中正平和的政策,治理天下”。[7]放勋:即后来的尧。

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 [1] 。黄收纯衣 [2] ,彤车乘白马。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 [3] 。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乃命羲、和,敬顺昊天,数法 [4] 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5] 。分命 [6] 羲仲,居郁夷 [7] ,曰旸谷 [8] 。敬道 [9] 日出,便程东作 [10] 。日中,星鸟,以殷中春 [11] 。其民析 [12] ,鸟兽字微 [13] 。申命羲叔,居南交 [14] 。便程南为 [15] ,敬致 [16] 。日永,星火,以正中夏 [17] 。其民因 [18] ,鸟兽希革 [19] 。申命和仲,居西土,曰昧谷 [20] 。敬道日入,便程西成。夜中,星虚,以正中秋 [21] 。其民夷易 [22] ,鸟兽毛毨 [23] 。申命和叔,居北方,曰幽都。便在伏 [24] 物。日短,星昴 [25] ,以正中冬。其民燠 [26] ,鸟兽 [27] 毛。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信饬 [28] 百官,众功皆兴。

【注释】 [1]舒:放纵。[2]黄收纯衣:收,一种冠冕。纯,音缁,纯衣即黑衣。[3]便章百姓:便章,即辨章,辨别章明之意。百姓,指百官。此句意为“让百官各司其职,各就其位”。[4]数法:遵循、推算。[5]时:历法。[6]分命:分派、派遣。[7]郁夷:古代青州之地,今山东半岛地区。[8]旸谷:传说中的日出之地。[9]道:同导,引导。[10]便程东作:便通“辨”,辨明、分派。程,规定日期,定额。东作,春耕之事,按照阴阳五行学说,东方代表春天。[11]日中,星鸟,以殷中春:殷,正当、正值。此句意为“根据昼夜平分、朱鸟七宿出现在正南方,确定这一天为春分”。[12]析:分散,散布在田野上耕种。[13]鸟兽字微:字,同“孳”,分娩哺乳之意。微,同“尾”,交尾之意。另有观点认为“析”是东方的神名,“鸟兽字微”是东方风名的错写。[14]南交:交趾。[15]便程南为:此句意为“分配、督促夏天的农事”。按照阴阳五行的观点,南方代表夏天。[16]致:一种测定时历的活动。古人以土圭测日影,通过测量影子是否到足够的长度,来测定日月之行、寒暑之候。[17]日永,星火,以正中夏:此句意为“根据白天的时间最长以及心宿出现在正南方,确定这一天为夏至日”。[18]因:助耕。[19]鸟兽希革:希,通“稀”,稀少。革,变化之意。意为“鸟兽的毛开始变少”。另有观点认为“因”是南方神名,“鸟兽希革”是南方神名的错写。[20]昧谷:传说中的日落之地。[21]夜中,星虚,以正中秋:此句意为“根据夜晚与白昼等长,虚星处于正南,确定这一天为秋分”。[22]夷易:平和、快乐的样子。[23]毨:鸟兽之毛更生整理。也有观点认为,夷易是西方神名,鸟兽毛毨是西方风名。[24]伏:收拾、储藏活动。[25]昴:昴星,即北方七宿。[26]燠:暖,穿厚衣取暖。另有观点认为“燠”同“隩”,房屋,引申为“入室取暖”之意。[27] :细毛。[28]信饬:信,通“申”,申明条例。饬,约束,整顿。

尧曰:“谁可顺 [1] 此事?”放齐曰:“嗣子丹朱开明。”尧曰:“吁!顽凶,不用。”尧又曰:“谁可者?” 兜曰:“共工旁聚布功 [2] ,可用。”尧曰:“共工善言 [3] ,其用僻 [4] ,似恭漫天 [5] ,不可。”尧又曰:“嗟,四岳 [6] ,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 [7] ,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皆曰鲧可。尧曰:“鲧负命毁族 [8] ,不可。”岳曰:“异哉 [9] ,试不可用而已 [10] 。”尧于是听岳用鲧。九岁,功用不成。

【注释】 [1]顺:循,继承尧的大业。[2]旁聚布功:旁,同“溥”“普”。此句意为“广泛地聚集人力,兴办了许多事业”。[3]善言:指共工话说得好听,实则言行不一。[4]其用僻:用,行事。辟,邪辟。[5]似恭漫天:此句意为“看似恭敬,实则怠慢上天”。[6]四岳:四方诸侯之长。[7]怀山襄陵:怀,包围。襄,淹没。[8]负命毁族:负,违背。族,同僚。此句意为“违抗命令,伤害同僚”。[9]异哉:意为“您说的跟我了解的不一样啊”。也有说法认为“异”同“已”,意为“已无别人可用了”。还有观点认为“异哉”就是感叹语,无义。[10]试不可用而已:已,终止,停止鲧的职务。此句意为“先让鲧试一试,不行再罢免他”。

尧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 [1] 命,践朕位?”岳应曰:“鄙德忝帝位 [2] 。”尧曰:“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众皆言于尧曰:“有矜 [3] 在民间,曰虞舜。”尧曰:“然,朕闻之。其何如?”岳曰:“盲者子。父顽,母嚚,弟傲,能和以孝,烝烝 [4] 治,不至奸。”尧曰:“吾其试哉。”于是尧妻之二女 [5] ,观其德于二女。舜饬 [6] 下二女于妫汭 [7] ,如妇礼 [8] 。尧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 [9] ,五典能从。乃遍入 [10] 百官,百官时 [11] 序。宾于四门 [12] ,四门穆穆 [13] ,诸侯远方宾客皆敬。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尧以为圣,召舜曰:“女谋事至而言可绩,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让于德不怿 [14] 。正月上日 [15] ,舜受终 [16] 于文祖 [17] 。文祖者,尧大祖 [18] 也。

【注释】 [1]庸:用,听从。[2]鄙德忝帝位:鄙德,即“德鄙”,德行鄙陋之人。忝,辱没。[3]矜:同“鳏”,丧妻之人。[4]烝烝:温厚善良之貌。[5]二女:娥皇、女英。[6]饬:命令。[7]妫汭:妫水入黄河的河口处,即舜的老家。[8]如妇礼:此句意为“二女均能按照舜的要求,在舜的老家恪守妇礼”。[9]慎和五典:即谨慎地制定并实施关于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秩序的典则。[10]遍入:全面地考察管理。[11]时:是,因此。[12]宾于四门:让舜主管外交,接待四方来宾。[13]穆穆:心服喜悦的样子。[14]舜让于德不怿:让于德,意为“推说自己的德行不够”。不怿,不乐,因为感到自己的能力尚不足以接替尧的大位。[15]正月上日:初一元旦。[16]受终:本意为受禅,此处指从尧的那里接过摄行天子之政。[17]文祖:文祖之庙。按照推算,此处的文祖庙当为黄帝之庙。[18]大祖:太祖。

于是帝尧老,命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舜乃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1] 。遂类 [2] 于上帝,禋于六宗 [3] ,望 [4] 于山川,辩 [5] 于群神。揖五瑞 [6] ,择吉月日,见四岳诸牧 [7] ,班瑞 [8] 。岁 [9] 二月,东巡狩 [10] ,至于岱宗,祡 [11] ,望秩于山川 [12] 。遂见东方君长,合时月正日 [13] ,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为挚 [14] ,如五器,卒乃复 [15] 。五月,南巡狩;八月,西巡狩;十一月,北巡狩:皆如初。归,至于祖祢庙 [16] ,用特牛礼 [17] 。五岁一巡狩,群后四朝 [18] 。遍告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19] 。肇十有二州,决川 [20] 。象以典刑 [21] ,流宥五刑 [22] ,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 [23] 。眚烖过,赦 [24] ;怙终贼 [25] ,刑。钦 [26] 哉,钦哉,惟刑之静哉 [27]

【注释】 [1]七政: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2]类:一种敬天的祭祀。[3]禋于六宗:禋,一种洁净身心以敬神的祭祀。六宗,一说为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一说为四时、寒暑、日、月、星、水旱;一说为天、地、春、夏、秋、冬。[4]望:遥望山川而敬神的祭祀。[5]辩:同“遍”,祭祀名。[6]揖五瑞:揖,同“辑”,敛起。五瑞,即“五玉”,公、侯、伯、子、男所持的珪璧。[7]诸牧:各地区的地方长官。[8]班瑞:班,颁布。此句意为“将收敛上来的珪璧分发给各个地区的长官”。[9]岁:汉代经学家马融认为这一年是舜受命后的第五年。[10]巡守:古代统治者视察地方的巡视活动。[11]祡:亦作“柴”,祭祀名,将祭品放在柴上烧。[12]望秩于山川:按照等级秩序,祭祀山川。秩,次序,等级。[13]合时月正日:合、正均为协调、统一之意。[14]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为挚:五礼,吉、凶、宾、军、嘉五种礼。五玉,珪、璧、琮、璜、璋五种玉制礼器。三帛,三种不同颜色的丝织品。二生,两种活物,指大雁和羊羔。一死,一种死物,指死雉。挚,见面礼。[15]如五器,卒乃复:马融认为“五器”即为上文提到的五玉,用完后即归还。[16]祖祢庙:帝王家的宗庙。[17]特牛礼:献上一头成年公牛的祭祀。[18]五岁一巡狩,群后四朝:后,同“王”,指各地诸侯。此句意为“五年之中,舜出巡一次,在外会见诸侯;其余四年,均为各地诸侯进京朝见天子”。[19]遍告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庸,效用,功绩。此句意为“天子具体、严肃地提出守土治民的要求,公开地考核他们守土治民的成效,以不同的车马服饰来奖励他们守土治民的功绩”。[20]肇十有二州,决川:此句意为“开始将天下划分为十二州:冀州、幽州、并州、青州、营州、兖州、徐州、扬州、豫州、荆州、雍州、梁州,疏通河道”。[21]象以典刑:此四字颇为难解。旧说释读此句为“详其罪罚,依法用其常刑,使罪各当刑,不越法”。近说释读此句为“将五刑用图像画出来,以告百姓”。[22]流宥五刑:宥,宽。此句意为“用流放之法宽五刑”。[23]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此句意为“官员犯错,用鞭刑;学生犯错,用板子打;有些罪可以用贵金属赎免”。[24]眚烖过,赦:眚,过失。烖,同“灾”,犯罪。此句意为“因为过失而犯罪的,赦免之”。[25]怙终贼:怙恶不悛、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26]钦:敬业,兢兢业业之貌。[27]惟刑之静哉:静,深思熟虑。此句意为“执法一定要慎重啊”。

兜进言共工,尧曰不可而试之工师,共工果淫辟 [1] 。四岳举鲧治鸿水,尧以为不可,岳强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三苗 [2] 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 [3] 北狄;放 兜于崇山 [4] ,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 [5] ,以变西戎;殛 [6] 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四罪 [7] 而天下咸服。

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尧辟位 [8] 凡二十八年而崩。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 [9] 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 [10] ;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尧崩,三年之丧毕,舜让辟丹朱于南河之南。诸侯朝觐者不之 [11] 丹朱而之舜,狱讼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丹朱而讴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是为帝舜。

【注释】 [1]淫辟:骄纵,邪恶。[2]三苗:居住于长江中游一带的古代部族。[3]变:同化,治理。[4]崇山:具体地望不明,可能位于衡山以南。[5]三危:三危山,位于今甘肃敦煌。[6]殛:诛杀,在此意为“流放”。[7]四罪:意为“四个人都获罪而受到惩罚”。[8]辟位:让位,退居二线。[9]权:变通。[10]病:不满,责备。[11]之:前往。

虞舜者 [1] ,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

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 [2]

舜,冀州 [3] 之人也。舜耕历山 [4] ,渔雷泽 [5] ,陶河滨 [6] ,作什器于寿丘 [7] ,就时于负夏 [8] 。舜父瞽叟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适 [9] 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

【注释】 [1]虞舜:虞,国名,位于今山西平陆县。舜,谥号。[2]匪有解:匪,非,没有。解,通“懈”,懈怠。[3]冀州:今山西地区。[4]历山:一说位于山西蒲州,一说位于浙江余姚,一说位于山东菏泽。[5]雷泽:位于今山东省鄄城县东南。[6]河滨:黄河之滨。[7]作什器于寿丘:什器,各种生活劳动用品。寿丘,位于今山东曲阜。[8]就时于负夏:就时,指逐时射利之事,即经商。负夏,位于今河南淇县。[9]顺适:顺从。

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 [1] ,使九男 [2] 与处以观其外 [3] 。舜居妫汭,内行 [4] 弥谨。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 [5] ,甚有妇道。尧九男皆益笃。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 [6] ;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 [7] ;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 [8] 。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尧乃赐舜 [9] ,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瞽叟尚复欲杀之,使舜上涂廪 [10] ,瞽叟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扞 [11] 而下,去 [12] ,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 [13] 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瞽叟、象喜,以舜为已死。象曰:“本谋 [14] 者象。”象与其父母分 [15] ,于是曰:“舜妻尧二女,与琴,象取之。牛羊仓廪予父母。”象乃止舜宫居,鼓其琴。舜往见之。象鄂不怿 [16] ,曰:“我思舜正郁陶 [17] !”舜曰:“然,尔其庶矣! [18] ”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于是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

【注释】 [1]以观其内:观察其处理家庭内部的情况。[2]九男:尧的九个儿子。[3]以观其外:观察其处理外部事务的情况。[4]内行:在家族内的表现和处理问题的能力。[5]亲戚:这里指舜的父母。[6]让畔:在田界问题上互相礼让。[7]让居:让出房子给别人居住。[8]苦窳:粗劣、易坏。[9] 衣:细葛布做的衣服。[10]涂廪:爬到仓廪顶上涂抹泥浆。[11]以两笠自扞:扞,同“捍”,保护。此句意为“一手拿个斗笠,以保护自己”。[12]去:逃走。[13]匿空:密道。[14]本谋:主谋。[15]分:瓜分舜的遗产。[16]鄂不怿:鄂,通“愕”,吃惊。不怿,不高兴,尴尬之貌。[17]郁陶:伤心之貌。[18]然,尔其庶矣:庶,庶几,可以。此句意为“是的,你对我的兄弟情谊确是不错的”。

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谓之“八恺” [1] 。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谓之“八元”。此十六族者,世济 [2] 其美,不陨 [3] 其名。至于尧,尧未能举。舜举八恺,使主后土 [4] ,以揆百事,莫不时序。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

昔帝鸿氏 [5] 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少暤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 [6] ,天下谓之梼杌。此三族世忧之。至于尧,尧未能去。缙云氏 [7] 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天下恶之,比之三凶 [8] 。舜宾于四门,乃流四凶族,迁于四裔,以御螭魅 [9] ,于是四门辟,言毋凶人也 [10]

【注释】 [1]八恺:同“八元”一样,意为“八个和善之人。”[2]世济:世,世世代代。济,达到,成就。[3]陨:陨落,贬损祖先的名望。[4]使主后土:此句意为“让他们管理大地上的诸事(例如农耕、水利之类)”。[5]帝鸿氏:黄帝。[6]话言:善言。[7]缙云氏:姜姓,炎帝苗裔。[8]比之三凶:此句意为“与混沌、穷奇、梼杌类似”。[9]迁于四裔,以御螭魅:此句意为“将他们流放至四方边缘之地,以抵御那里为害中原的妖魔鬼怪”。[10]四门辟,言毋凶人也:辟,大开。此句意为“四门都大开着,而没有穷凶极恶之人”。

舜入于大麓 [1] ,烈风雷雨不迷,尧乃知舜之足授天下。尧老,使舜摄行天子政,巡狩。舜得举用事二十年,而尧使摄政。摄政八年而尧崩。三年丧毕,让丹朱,天下归舜。而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 [2] 自尧时而皆举用,未有分职。于是舜乃至于文祖,谋于四岳,辟四门,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牧论帝德,行厚德,远佞人,则蛮夷率服。舜谓四岳曰:“有能奋庸美尧之事 [3] 者,使居官相事 [4] ?”皆曰:“伯 [5] 禹为司空 [6] ,可美帝功。”舜曰:“嗟,然!禹,汝平水土,维是勉哉 [7] 。”禹拜稽首,让于稷、契与皋陶。舜曰:“然,往矣。”舜曰:“弃,黎民始饥,汝后稷播时百谷。”舜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驯,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宽。”舜曰:“皋陶,蛮夷猾夏 [8] ,寇贼奸轨 [9] ,汝作士 [10] ,五刑有服 [11] ,五服三就 [12] ;五流有度 [13] ,五度三居 [14] :维明能信 [15] 。”舜曰:“谁能驯予工 [16] ?”皆曰垂可。于是以垂为共工 [17] 。舜曰:“谁能驯予上下草木鸟兽?”皆曰益可。于是以益为朕虞 [18] 。益拜稽首,让于诸臣朱虎、熊罴。舜曰:“往矣,汝谐 [19] 。”遂以朱虎、熊罴为佐。舜曰:“嗟!四岳,有能典朕三礼?”皆曰伯夷可。舜曰:“嗟!伯夷,以汝为秩宗 [20] ,夙夜维敬,直哉维静絜 [21] 。”伯夷让夔、龙。舜曰:“然。以夔为典乐,教稚子 [22] ,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毋虐,简而毋傲 [23] ;诗言意,歌长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能谐,毋相夺伦,神人以和 [24] 。”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 [25] 舞。”舜曰:“龙,朕畏忌谗说殄伪 [26] ,振惊 [27] 朕众,命汝为纳言 [28] ,夙夜出入朕命 [29] ,惟信。”舜曰:“嗟!女二十有二人 [30] ,敬哉,惟时相天事。”三岁一考功 [31] ,三考绌陟 [32] ,远近众功咸兴。分北三苗 [33]

【注释】 [1]大麓:深山。[2]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禹,鲧之子,治水有功,事迹详见《夏本纪》。皋陶,执掌刑狱之官。契,执掌教化之官,是殷人祖先。后稷,执掌农事之官,周人祖先。伯夷,执掌礼仪之官,与周初饿死首阳山的伯夷同名。夔,执掌音乐的官。龙,谏官。倕,主管建筑的官。益,也称“伯益”“伯翳”“大业”,秦人祖先。彭祖,不知何官,战国文献中多称其为长寿之人。[3]奋庸美尧之事:奋庸,努力工作。美,光大。[4]使居官相事:相,辅佐。此句意为“使其官居首辅,以辅佐我政事”。[5]伯:对诸侯的尊称。[6]司空:即司工,主管工程水利之事。[7]维是勉哉:此句意为“对此可要尽心竭力啊”。[8]猾夏:猾,侵扰。夏,指相对四夷的中原华夏之地。[9]寇贼奸轨:四种罪行。寇,群行攻劫。贼,杀人。轨同宄,奸与宄都是犯罪之意,在外曰奸,在内曰宄。[10]士:司法之官。[11]五刑有服:五刑,墨(脸上刺字)、劓(割掉鼻子)、刖(砍去小腿)、宫(割去生殖器)、大辟(死刑)之刑。服,从也,意为“量刑合适”。[12]五服三就:此句意为“对于犯了五种罪行的人,要在合适的地方行刑”。[13]五流有度:此句意为“五刑如果改为流放,则其远近也要有相应的里程”。[14]五度三居:此句意为“五种不同程度的流放,流放至远近不同的地区”。[15]维明能信:此句意为“只有执法严明,才能取信于民”。[16]驯予工:驯,管理。工,工匠。[17]共工:官职名,管理工匠之官。[18]朕虞:朕似为衍字。虞,管理山林畜牧之官。[19]谐:合适。[20]秩宗:官名,主管朝廷的尊卑次序以及郊庙的祭祀之事。[21]直哉维静絜:静,清。絜,明。意为“正直而清明”。[22]稚子:即“胄子”,帝王公侯之长子。[23]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毋虐,简而毋傲:此句意为“正直而色温和,宽厚而又谦敬,性情刚正而不凌人,态度简约而不傲慢”。[24]诗言意,歌长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能谐,毋相夺伦,神人以和:此句意为“诗是表达思想情感的,歌声长短高低要根据语句拉长的需要,音调要合乎吟唱的音律,音律要谐和五声。八种乐器的音调能够调和,不失去相互间的次序,让神和人听了都感到和谐”。[25]率:相继,相依。[26]殄伪:即“殄为”,不讲道德信义的行为。[27]振惊:即“震惊”,让百姓耸动,陷入混乱。[28]纳言:官名,负责上言下达,下言上传。[29]出入朕命:此句意为“向我报告群臣的情况,对外传达我的命令”。[30]二十二人:上文从禹到彭祖十人,加上十二牧,共二十二人。[31]考功:考察官员的功绩。[32]三考绌陟:绌,通“黜”,降职,免官。陟,升官。此句意为“通过三次考核,以确定官员的升降”。[33]分北三苗:此句疑为衍文,或错简。

此二十二人咸成厥功:皋陶为大理 [1] ,平,民各伏得其实;伯夷主礼,上下咸让;垂主工师,百工致功;益主虞,山泽辟;弃主稷,百谷时茂;契主司徒,百姓亲和;龙主宾客,远人至;十二牧行而九州莫敢辟 [2] 违;唯禹之功为大,披 [3] 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 [4] 九州,各以其职来贡,不失厥宜。方五千里,至于荒服 [5] 。南抚交阯、北发 [6] ,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发、息慎,东长、鸟夷,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于是禹乃兴《九招》 [7] 之乐,致异物,凤皇来翔。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 [8] 之野。葬于江南九疑 [9] ,是为零陵 [10] 。舜之践帝位,载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 [11] 唯谨,如子道。封弟象为诸侯。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 [12] 荐禹于天。十七年而崩。三年丧毕,禹亦乃让舜子,如舜让尧子。诸侯归之,然后禹践天子位。尧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服其服,礼乐如之。以客见天子,天子弗臣,示不敢专也 [13]

【注释】 [1]大理:官名,执掌司法。[2]辟:邪恶。[3]披:同“劈”,劈开。[4]定:划定。[5]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当时的华夏地理范围。荒服,距离国都最远的区域。根据《尚书·禹贡》,以王畿为中心向外辐射,五百里甸服,再向外五百里侯服,再向外五百里绥服,再向外五百里要服,再向外五百里荒服。[6]北发:即“北户”,指生活于今广东、广西境内北回归线以南地区的人。他们的窗户都是向北开的。[7]《九招》:即《九韶》之乐。[8]苍梧:汉代郡名,今广西梧州市。[9]九疑:即九嶷山,位于湖南省宁远县南。[10]零陵:汉代郡名,今广西兴安县北。九嶷山位于苍梧郡和零陵郡之间。[11]夔夔:虔敬之貌。[12]豫:通“预”,预先。[13]天子弗臣,示不敢专也:此句意为“天子不敢将他们两家当作臣子看,不敢专行天下之政(深意为不敢管到他们两家)”。

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契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 LXKfRN6OiPaxc8derKFSVJfgCr1sU5jsK5GjI7L/OD8MBPMbctRz9+0p5YSLzLp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