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一把打开自我探索大门的钥匙

阿明的内心总是不断询问着“为何别人不理解我的与众不同”;阿丽经常抱怨丈夫不解风情,不懂得浪漫;小张经常在酒吧和朋友倾诉自己如何辛苦地履行丈夫的责任,却得不到妻子的理解;王总时常困扰于办公室所有的人都与自己过不去……

我们身处在社会环境中,总是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处理纷乱复杂的关系,因此也就总是会遇到上面提到的各种内心困惑,之后便需要用很长的时间去探索内心不理解问题之答案,可有些时候,却是越探索越迷惑。其实,当我们站在人格的角度去了解人们行为背后的动机、信念和情感的时候,一切的疑惑似乎可以一下子解开,内心也真的感受到了一份释怀的轻松,情绪就在这一瞬间得以宣泄了。

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却绝非易事。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心理学中的人格理论和研究受到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其研究过程以及结果需要用大量的数据以量化的分析表明。这就使得基于自然科学或者统计学方法的人格研究大量集中在行为特征方面。同时,对于行为背后的动机、信念和情感这些描述感觉的元素,又很难用逻辑的、具体的文字进行表达。这是人格学说本身在研究方法方面的不足所造成的。其二,人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产生内心困扰的时候,第一反应都是指向外部环境或人,也就是说,人们总是希望外在的环境以及身边的人可以发生改变,而很少真正地站在对方的立场去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更谈不上真正地去觉察自己内心所追寻的价值感与成就感的满足是什么了。即便是正在学习心理学或人格技术者,往往也希望能够应用这些技术去改变别人,对峙环境。而当我们只是一味地运用技术去改变他人和环境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内心的困惑以及不满更加强烈,甚至让自己陷入了事与愿违的恶性循环中。总结来说,由于人格学说研究方法本身的匮乏以及人们思维习惯的原因,导致我们总是被不理解的事情所困扰,并因为困扰产生情绪,由情绪阻碍我们内在自我价值的探索。

在多年应用心理学的研究工作以及全国各地人格技术工作坊的活动中我发现,人们对人格特质的探索热情与日俱增,这正好印证了心理学界曾经流行的一个假设:人们对“我是谁?”这个问题答案的探索热情是与生俱来的。通过对当今众多的工作坊以及书籍的研究发现,大部分人群对人格学说所研究的领域以及人格本身还存在着一些误区。最主要的表现在,第一,混淆人格与性格的概念。性格是针对人们一系列行为表现,以及行为本身在现象方面的意义进行的研究。也就是说,将一系列有共同行为特征的人进行归类,并以相同行为在现象上的意义为核心划分性格维度。比如著名的卡特尔十六种人格量表、DISC量表就属于性格研究的范畴。人格是研究人们行为背后的动机、信念和情感,并把相同的动机、信念和情感进行归类,从而划分人格维度,并以此作为帮助人们探索内在深层渴望与恐惧的有效工具。在人格与性格的比较中我们得出结论,人格是对人们在一系列相同行为以及行为现象意义背后所流露出来的不同感觉的研究和分析,是通过行为观察与性格评价技术,探索内在价值与成就取向的应用心理学技术。

人们对人格本身的误区还表现在人格研究技术本身所带来的心理暗示效应。虽然人格研究是针对人们行为背后的动机、信念和情感开展的,但最后仍旧需要用文字标签来定义人格维度,需要用大量的文字描述对人格维度的分析。这样一来就容易造成标签以及文字描述所带来的暗示效果。由于大多数人并不是心理学家或者是心理学专业人士,再加上上面提到的惯性思维的原因,导致人们很少愿意去觉察文字背后的感觉。这就让很多业余研究心理学或人格学的人们实际从事了性格研究的工作,给自己以及他人带来了困惑。

九型人格学说则是近些年来公认的比较有效的分析行为背后的动机、信念和情感的一门身心灵科学。其核心是应用人格评价技术,结合人性哲学等人本主义理论,通过观察、倾听、发问、体悟四个阶段(有些类似中医中的望、闻、问、切),把握人们内心的深层渴望与恐惧,从而找到有效理解并对质他人和环境的方法。这里,出现了九型人格学说的一个关键核心,即“深层渴望与深层恐惧”。深层渴望,是人们行为背后所要满足的内在价值感和成就感;深层恐惧,是人们行为背后所要规避的匮乏感与挫败感。身心灵学科认为,人们的一切行为都源自两种情绪,一种是爱,即九型人格中的深层渴望;一种是恐惧,即九型人格中的深层恐惧。但我们在现实中并不能时刻清楚区分这两种情绪所主导的行为,因为我们总是被外界的各种现实价值(如财富、头衔、地位等)影响着,从而产生事与愿违的内心困扰。通过九型人格技术,我们可以真正透过行为去觉察自己内在的深层渴望及困扰自己的深层恐惧究竟是什么。当一切都在自我内心得到解答的时候,我们才真正站在了对方的立场理解和接纳他们。那些原本存在的对人的困惑,如为什么他乐观我消极、他动力十足我懒懒散散、他浪漫我现实、他充满爱心我霸气十足等等,才能够得到最本质的解答。换句话说,只有当我们同时关注到自己内在的深层渴望与恐惧的时候,我们才能够发现价值感与成就感的本质来源,并始终专注在这份本质价值上,持续地收获成功的喜悦。然而,柏拉图曾经说过,“人们无法通过任何一种形式习得诸如爱、喜悦、感恩、价值感、勇气等这些本质价值,人们只能在生活中忆起这些本质价值”!九型人格可以说是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探索并回忆这些本质价值的途径,这途径就是,通过对深层渴望与恐惧的探索,不断觉察自我内在的成就与价值感来源,并专注于不断满足深层渴望的行为中。

九型人格学说结合深层渴望与恐惧,将人格划分为九类。但朋友们需要注意的是,这九类并不是简单地将渴望与恐惧区分开,并让大家追寻渴望、规避恐惧,而是了解渴望与恐惧并存这一概念,如:

1号人格,渴望事事完美(深层渴望),是为了对抗内在的自卑情结(深层恐惧)。

2号人格,渴望一切被关爱(深层渴望),是为了对抗内在的无价值感(深层恐惧)。

3号人格,渴望成功后的鲜花掌声(深层渴望),是为了对抗内在的平庸感(深层恐惧)。

4号人格,渴望与众不同的人生(深层渴望),是为了对抗内在的不被理解(深层恐惧)。

5号人格,渴望了解一切知识(深层渴望),是为了对抗内在的孤独感(深层恐惧)。

6号人格,渴望安全感(深层渴望)是为了对抗内在的虚荣(深层恐惧)。

7号人格,渴望新鲜刺激(深层渴望),是为了对抗内在的焦虑(深层恐惧)。

8号人格,渴望一切尽在掌握中(深层渴望),是为了对抗内在的脆弱(深层恐惧);

9号人格,渴望和谐(深层渴望),是为了对抗内在的迷茫(深层恐惧)。

如上所述,人们的每一个行为都是深层渴望与深层恐惧同时存在。本书将尽可能在分别阐述每一种人格的深层渴望与恐惧时,用大量实际生活、工作案例,帮助读者体悟渴望与恐惧相互依存的关系,并通过对人格对治方法的阐述,让读者在学习九型人格学说的同时,掌握九型人格在自我身心灵发展、职场生存、人际关系处理、情感婚姻发展等方面的实践功夫。当然,本书仍旧不能避免文字标签以及文字描述带给读者的暗示效应,我们希望每一位阅读本书的读者能够静下心来,从案例以及插画师精心为大家描绘的画幅中,细细体悟文字背后传达的指引行为的动机、信念和情感。

学习九型人格,不在于对峙他人,而在于觉察自我、了解自我、发展自我,并以此体谅他人、接纳他人、支持他人,从而实现共赢的效果。毕竟,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当然,本书还会有一些不足与未尽完善之处,还望读者谅解与指正,以帮助我在今后予以完善,毕竟“我是谁?我的人生将怎样?”的答案需要朋友们一起用生命探索!

感谢我的父母赋予我生命,并能够让我用生命与朋友们分享喜悦。

感谢我的妻子给予我无私的爱与支持,让我有勇气在应用心理学研究的道路上坚持。

感谢我的朋友们为我提供写作素材以及无私地分享案例。

感谢我生命中出现的每个人,因为你们的存在让我每天都生活在喜悦中。

最后,感谢正在阅读本书的您,正是您的耐心让这本书能够在更多人的手中传递,让更多人拥有这把开启探索内在自我大门的钥匙!

祝您阅读愉快!

黄信景
2010年于北京快乐心理工作坊 kMwQ2n7T9vzArL4SRl+NFL/iTowElQWShezsVZHC/+0wwFWM5he+HvrIQk5d19y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