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临床表现与并发症

一、临床表现

1.症状

大多数儿童肥胖症属于单纯性肥胖,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儿童,但最常见于婴儿期、青春前期和青春期。病因为饮食过量,活动过少,食欲佳,进食快,偏嗜肉类、甜食或油炸类食物,喜卧、懒动或由于各种其他原因造成的活动量少。部分肥胖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差,自卑怯懦,伴有不同程度的社交障碍。严重肥胖者易有疲乏感,活动后心悸气短或疼痛,因恐惧运动而活动量减少,形成恶性循环。

2.体征

(1)脂肪堆积 皮下脂肪厚,分布均匀,面颊、肩背部、胸腹及臀部脂肪堆积明显,四肢肥大。

(2)皮肤紫纹或白纹 腹部及大腿外侧可出现紫纹或白纹。

(3)黑棘皮病 表现为皮肤过度色素沉着、增厚并有皱纹,严重病例可出现皮肤小结,通常多见于颈部及腋窝,肘前区域、大腿内侧及腰部也可见。

(4)阴茎过小 男孩因为大腿会阴部脂肪过多,阴茎埋于脂肪组织中而表现为阴茎过小。

(5)骨骼异常 少数严重肥胖儿可出现扁平足和(或)膝内翻。

二、并发症

由于大部分儿童及青少年肥胖会延续至成人阶段,导致全身各系统的并发症,有些是在儿童期就已经有表现,而许多并发症可能有潜在的长期影响,以致延续至成人阶段成为不可逆的疾病。常见的有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甚至心理问题。

1.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

(1)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是胰岛素靶组织(肌肉、肝脏、脂肪组织和下丘脑)对正常水平的胰岛素敏感性不足的一种病理状态,为肥胖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等慢性疾病的共有特性。肥胖可降低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导致胰岛素抵抗,肥胖儿童即表现为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和血胰岛素水平增高,青春期生长发育阶段伴有正常的胰岛素抵抗增加。

(2)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组异质性疾病,是由遗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多基因遗传性复杂病,很多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证实了肥胖能增加T2DM发病风险,且向心性肥胖可导致该病的危险性增加。

2.心脑血管疾病

(1)高血压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节奏的加快,饮食营养结构水平得以提高,肥胖人群日益增加,已成为一种社会趋势,心血管疾病尤其是高血压的发病率随之增加,对人们的健康构成直接威胁。一方面,因交感神经系统高反应性,可使心率增快、血压变异度增大、血浆儿茶酚胺水平增高,以及末梢交感神经传导增强。另一方面,胰岛素抵抗可能也参与儿童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的发生机制;此外,血管结构及功能的改变可能也与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的发生有关。因此控制体重过快增长、减少脂肪摄入、增加运动、合理膳食是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2)动脉硬化 研究发现,动脉硬化始于儿童和青少年期并不断进展。儿童肥胖可能会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其他危险因素,包括血管内皮功能障碍、颈动脉内膜增厚、早期主动脉和冠状动脉脂纹及纤维性斑块的发生、动脉舒张能力下降以及左心房直径增大。这些发现进一步说明了动脉粥样硬化过程起始于幼年,并与肥胖、炎症、高血压及血脂异常有关。

3.呼吸系统疾病

(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指睡眠时上气道完全阻塞,病人虽仍进行呼吸动作,但气体流动停止;部分气道阻塞是指阻塞性低通气。本病可造成严重的心肺疾病,包括肺心病和肺动脉高压。研究发现,肥胖与本病的发生有密切联系,与健康群体相比,肥胖儿童及青少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率增加。

(2)哮喘 肥胖和哮喘是儿童常见病。目前,我国学龄儿童的肥胖率约为8.9%,儿童哮喘患病率约为3.3%。研究表明,全球范围内哮喘发病率及肥胖常出现同步增长现象。目前一致认为,哮喘和肥胖存在相互作用。哮喘儿童中,由于支气管痉挛或运动可能诱发哮喘发作,降低了患儿的运动能力;通过减肥降低患儿BMI可以达到改善肥胖患儿哮喘的治疗效果。

4.生殖系统疾病

性早熟属于一种异常的生长发育,会对儿童的生长潜能形成影响,可能影响儿童身高,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有研究显示,儿童肥胖,与生长潜能受损、肾上腺皮质功能提前出现、性早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机体中脂肪堆积过多会推动性早熟的出现,性早熟的前兆可以认为是脂肪的增加以及BMI的迅速上升。

5.心理问题

儿童和青少年本来就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快速发展期,心理问题是肥胖儿童最普遍的后果,其内容较为广泛,包括与人疏远、同伴之间关系不良、低自尊、厌恶自己的身体形象、焦虑及抑郁。这些心理障碍发生的风险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且女孩较男孩更易发生。肥胖是儿童时期受到羞辱与不合群的最常见原因。肥胖儿童和青少年会患有心理及社会调节障碍,还有可能受到歧视。 Q6ORc5MN/gyc9Hv5wmMTmCALr1HOFFVT/BgdKosWs+USNKZOeI8Ir/umXxKQJ/0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