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1 全球范围的回顾

3.1.1 流域的定义

流域,或者说一个集水区,是指一块向同一个地点排水的区域。这里说的排水,意指地表的水或地下水流向某一个水流系统或水体,水体可以是溪流、河流,也可以是湿地、湖泊或者海洋。一个流域内,土地和水之间互相影响,也可以说地质、降雨类型、坡度、土壤、植被覆盖和土地利用这些因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在一片土地上,水是各种生产的关键制约因素,其本身又时刻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3.1.2 流域管理途径

对各种有关自然资源问题(如土地退化、水资源保护、非点源污染等)的管理而言,流域可以作为一个管理单位。这样的以流域为单位进行管理的途径,也就是说流域途径,可以是一个不断协调完善的管理框架,在一个依据水文学界定的地理区域(流域)范围内,力图将公众的和私人的、集体的和个体的努力都集中于解决与土地和水相关的重要问题。

流域管理是一个在技术、社会和经济三方面同时发展的进程。在技术方面,它涉及到减少土壤侵蚀、提高植被覆盖和利用雨水资源;在社会经济方面,它涉及对流域内众多土地利用者的活动进行协调,因为这些土地利用者往往各有各的打算,相互之间还可能发生冲突。

在20 世纪80年代,流域管理基本上只关心技术方面,缺少对社会经济方面的关注,但是,社会经济上的复杂纠葛经常破坏了许多项目的效果,比如人们拒绝执行项目的技术计划,因为这些技术计划与他们的兴趣是相抵触的。现在,管理者们更多地关注了流域管理的社会经济方面。参与式方法让受到流域管理影响的农户和社区能够介入到流域管理中来,再形成关键性的决定。这样做的意图,是要将项目的环境目标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要求紧密结合起来。

3.1.3 流域的现实情况

农业生产用水占用了全球大约四分之三的淡水资源。如果地球人口总数像预期的那样在未来的 50 年内增加 65 %,那么50 年后,地球上大约70 %的人口将面临缺水的问题,而 16 %的人口更将会因为没有足够的水连基本的粮食需求都得不到满足。这就是国际上都重视流域管理的原因。

既然必须要在现有的土地上利用现有的淡水资源实现粮食产量的必要增长,流域发展的中心目标,就是要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能力,为占农村人口多数的穷人提供粮食安全保障和生计发展机会。

尽管人们期待灌溉是一种实现单位面积更高产量的农业生产方式,但是灌溉增加了对淡水资源的压力。灌溉农业其实只生产了全球粮食产量的大约三分之一,因此,需要有更大产量的粮食生产。提高雨养农业的生产效率既能增加粮食产量又减少了对淡水资源的需求,因此,同时增加雨养农业和灌溉农业的用水效率是极其重要的。

3.1.4 水政策和基础产业

流域管理者在为基础产业(如所有形式的农业、园艺、畜牧、渔业和林业)分配水资源的时候,面临一些关键的政策问题:

(1)除农业外,保持环境水流、水力发电、城市和工业等都需要水,水资源是有限的,但灌溉农业已经扩展到要与其他用水争夺有限的水资源的程度;

(2)如果不扩展灌溉农业,基础产业的产能就是有限的(包括出现粮食短缺);

(3)提高基础产业(包括雨养农业和灌溉农业)的产能,潜力不是在于提高单位投入的产量,追求产量的极限,而是在于改造低产农田,减少低于平均产量的生产,缩小产量之间的差距;

(4)有关水资源分配、粮食安全和粮食国际贸易的国家政策。

这些复杂的政策问题只能在宏观水平上应用综合的水资源管理的原则、途径、策略和技术(包括正在崭露头角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一些决策支持技术)来解决。在本次回顾中,不对流域管理的这一方面内容进行探讨。本次回顾重点针对流域管理的“微观水平”和“中观水平”,在这些层级上,社区资源管理和减贫是首要问题。

3.1.5 农业产品的水资源管理

要改善农业用水管理和农业生产,必须提高雨养农业和灌溉农业的用水效率(用更少的水生产出等量或更多的产品)。当然,保持或改善水质也是农业用水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在很多国家,增加粮食生产是最大的压力,而在其他一些国家,改善基础产业的结构(增加更多的基础产业),或者水质的保持和改善才是他们最重视的问题。改善基础产业结构和改善水质往往是与水土保持直接相关的。

除了进行规章制度的改革,为了保护基础产业和保障水资源供应,一些其他的干预手段和行动也是必需的:

(1)良好的自然资源管理,特别是控制水土流失;

(2)通过参与式农村发展减轻贫困;

(3)在支持参与式发展的技术方面加强能力。

3.1.6 流域管理的目标

对于很多负责河流管理的领导部门来说,流域管理基本上就是水资源管理的另外一种说法。有必要明确流域管理是以实现自然资源管理目标为本的,并将这些自然资源管理目标与流域管理的那些看起来更加突出的农村发展目标区分开来。

从根本上来说,流域管理的目标是恢复和维持生态系统,提高自然资源的生产力,改善流域内的所有居民的生活,以及改善生物多样性和乡镇社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在这个意义上,流域发展项目的成功可以通过以下一些常用的标准来评估。

(1)流域对降雨有能力进行合理的处理,使得降雨不会对自然资源基础或人类生活造成破坏或带来危害(包括对可持续的农业和社会经济基础设施)。流域的水文容量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流域特征(外形、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等)和降雨类型来衡量的。通过这两个因素可以确定每一次降雨的侵蚀力(降雨量X降雨速度)和在一些复杂的情况之下流域能否经受得住降雨的考验(如百年一遇的大雨往往会对管理最好的流域也造成破坏,特别是如果流域高处的坡地很陡峭而且面积大,而低处的坡地是平缓的而且狭窄)。

(2)有效地利用降雨来维持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城乡人口的生活。水的生产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多少降雨能否被截留成为土壤中的水分、地表水和地下水,并通过控制径流和土壤侵蚀(如通过大坝以及正确的土地利用)成为可管理的,以及能否通过减少泥沙沉积和控制点源污染保持良好的水质。

(3)有效地利用光合作用:这种生产能力主要是取决于流域内地表植被覆盖的程度和类型,并可以通过地表植被覆盖最大化和选择怎样的农业生产系统(包括林业、农用林业或牧业)得到有效管理。

(4)土壤维持生物圈的能力:这主要是取决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干扰引起土壤侵蚀的程度。这些人类活动包括所有形式的基础产业(如农业、畜牧业、林业和矿业)、第二产业和服务行业(如加工、制造、零售等)、城市化和大众消费,包括工农业投入和产生副产品及废品造成污染。管理土壤的生物容量,主要是通过采用因地制宜的土地利用方式来控制土壤侵蚀和土壤肥力下降,循环利用土壤营养,保持土壤健康和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如使用堆肥、轻度耕作和控制放牧等)。

以上这些常用标准表明了流域管理的复杂性、综合性和整体性。流域管理活动必需覆盖大范围的学科(如水文学、生态学、工程学、林学和农学等),同时还包括那些与高度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管理相关的学科(如社会学、公共管理学等)。

由于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历史的原因,人类往往密集地定居在河流的下游地区,必然受到上游地区自然资源管理失策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水供应越来越少、越来越多发生的旱灾和洪灾带来泥沙沉积和破坏蓄水、灌溉和其他重要基础设施。因此流域发展活动主要是关注位于水流源头的上游地区。

3.1.7 流域发展

河流或“流域”的上游部分地区通常是地形崎岖、位置偏僻、很难进入同时也最不发达的地方。生活在这些地区的主要是农村贫困人口,包括少数民族。这些贫穷的人们困守在很小的社区里艰难地维持着他们的生计,接触不到市场和一些基础性服务,包括发达的下游地区能拥有的经济和社会基础设施(如公路、运输、干净的水供应、基础教育和医疗以及贸易市场和信贷等)。

但是,这些农民是当地真正的自然资源管理者,他们的土地利用和其他资源管理的长期行为直接地影响到流域的绝大部分。为了实现上述的流域管理的目标,就必须要以一种与流域管理相一致的态度支持当地实现乡村发展和减轻农民贫困。

在流域管理的概念里,流域发展就是乡村发展。为了实现乡村发展和自然资源管理的双重目标,必须要与当地资源管理者共同来实施流域发展进程。流域发展必须和农民及其农村社区紧密协作。如果要使流域发展进程制度化,能持续、被复制和推广到其他流域,和各乡镇及全县的合作也是必需的。

幸运的是,对水体、光照和土壤资源的合理管理,不仅能够改善个体农户的生计状况,还能通过贡献于整个流域的管理并为下游社区带来福利。

同时幸运的是,由于流域的自然层次(大量零级流域相连形成一个小的亚流域,大量的亚流域相连形成一个支流流域,依次类推)的存在,在发展管理中,流域的各个层次将各尽其责。

如果一个自然村是一个零级或微流域(如5hm 2 的范围),自然村的村民们就可以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对这个微型流域进行设计并实施有效的管理。类似的,由几个自然村组成的“大组”可以设计和实施亚流域(10~15hm 2 ,包含很多的微流域)范围的小规模的流域发展活动(如检查水坝或小规模的灌溉改革)。

这种将流域级别与自然资源管理活动和管理责任结合起来的方式还能够通过村级继续上推到乡镇级和县级,使得每一个级别都有与之相应的流域发展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如果是更复杂的活动(如建设主体大坝、大型的灌溉系统),在初期需要有明显的技术支持,但在一般情况下,通过“手把手”的培训和学习,当地社区的能力就能迅速地提高,能够自觉完成对乡村发展的管理,并能进一步去帮助其他社区的村民们应用相同的途径、策略和技术创造相似的成果。 L7uMkRtqCkZLkk6JyabQmBbFfxcoAgEcrdEEYTdb2Cz7dAtg3Snuf6YNXVJirTk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