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深入研究积极谋划认真制定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新蓝图
——在“十二五”发展思路专题调研会上的讲话摘要

中共浙江省委书记 赵洪祝

(2010年9月15日)

一、认真分析“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时期。科学制定省委“十二五”规划《建议》,首先要认真分析和全面把握未来五年甚至更长一个时期的国内外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使省委“十二五”规划《建议》更加顺应时代潮流、更加符合中央要求、更加紧贴浙江实际。

从国际看,宏观环境继续发生深刻变化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发展模式快速转变。同时,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持续,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复苏的进程并不平坦。目前,世界经济下行的风险依然很大,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日趋突出,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些都增加了世界经济复苏的变数。展望未来五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们和平发展,但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我们必须冷静观察,沉着应对,不断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从国内看,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扎实的基础 。近两年,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有效应对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调控,国内需求不断扩大,经济结构转型加快,体制活力显著增强,综合国力大幅跃升。未来五年,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仍将快速发展,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国内资金供给充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完全有条件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从省内看,我们的主要任务还是加快推进转型升级 。“十一五”以来,全省上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积极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全面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坚持“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工作方针,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有望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但也要看到,我省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依然存在,产业层次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问题还十分突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仍然是“十二五”时期的主要任务。综合看,“十二五”时期我省将处于人均生产总值7000至10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产业结构将加快调整,城市化将深入推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具有强大的内生动力。同时,国务院《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出台和我省被列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为我省加快转型升级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政策条件。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始终保持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努力在经济转型升级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二、科学确定“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主线和目标要求

我省“十二五”发展必须紧扣转型升级。总的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继续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强自主创新,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改善民生,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率先实现转型升级重大突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关于“十二五”的发展目标,国务院在今年5月批复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已经明确:长三角地区到2015年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前我们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个目标结合浙江实际具体化。这里,有三个问题要重点研究。

第一,关于转型升级 。所谓转型升级,就是要改变过多依赖低端工业、过多依赖低成本劳动力、过多依赖资源环境的增长方式,重点是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加快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排放产业的发展,以增量促调整、促转型是重中之重。对于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不是简单地做减法,而是利用高新技术加快改造。从这个意义上讲,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排放的产业发展越快,转型升级就越快;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改造越快,转型升级就越快。我们绝对不能把转型升级与速度对立起来。

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速度,也是中央的明确要求。温家宝总理最近强调:“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实现充分就业、提高人民福祉就是一句空话。”《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长三角地区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2万元。2009年,我省人均GDP是4.46万元,预计今年能够达到5万元左右。要达到或接近人均GDP8.2万元这个目标,“十二五”时期应有怎样的年均增长率,请省有关部门好好研究,提出一个既积极又稳妥的明确目标。

第二,关于全面小康 。自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来,浙江的建设进程很快。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监测,2008年我省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已经达到87.8%,2009年预计在90%左右,今年预计可以达到92%左右。但国家统计局的标准是就全国而言的。作为长三角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应该更高一些。为此,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这是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从长三角规划看,“更高水平”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更高的人均GDP。长三角规划明确,2015年人均GDP达到8.2万元,其中核心区10万元。这是一个很高的目标,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达到。

——更高的城市化水平。长三角规划明确,2015年城镇化水平达到67%,其中核心区达到70%左右。我省今年城市化水平预计58.5%,要达到67%、70%的目标,需要我们加倍努力。

——更高的创新能力。长三角规划明确,到2015年,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升,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其中核心区达到3%。我省2009年这个比重只有1.7%,要达到2.5%这个目标,任务十分艰巨。

——更高的产业层次。长三角规划明确,要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强做优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到2015年,产业结构明显优化,服务业比重达到48%,其中核心区达到50%。我省2009年服务业比重为43.1%,要达到48%、50%的目标,难度很大。

——更高的社会发展水平。长三角规划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到2015年,率先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以上;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实现全民医保,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这些都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三,关于基本现代化 。全国看,从全面小康到基本现代化中间有30年的时间(2020年—2050年),但长三角只有5年(2015年—2020年)。5年的时间很短,我们不可能到201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再来谋划基本现代化的问题。因此,“十二五”规划必须展望到2020年,对基本现代化进行同步谋划。

按照这样的思路,我省“十二五”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率先实现转型升级重大突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主要目标是: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规模,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努力形成创新驱动、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协调发展形成新局面。主体功能区战略全面实施,海洋经济发展带形成规模,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新型城市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协同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加快形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进一步下降,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

——体制机制再创新优势。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达到新水平,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形成。

——社会和谐达到新境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就业创业更加充分,基本社会保障更加健全,人民受教育程度、文明素质、健康素质稳步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公共权力运行规范高效,人民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坚持率先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要把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中的战略支点作用,努力保持在全国的发展领先地位。

三、全面把握“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主要任务源于主题主线和目标要求,同时又要充分体现工作的连续性,体现中央和省委关于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还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大胆进行工作创新。概括起来,主要任务是9个方面。

1.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重点是加快建设粮食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生产组织方式创新,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二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重点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汽车、船舶、成套设备等装备制造业,择优发展钢铁、石化等基础性工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

2.统筹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 。首先要加快杭州、宁波、温州和金华—义乌四个都市区,充分发挥大都市大城市在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方面的战略平台作用。其次要积极推进县域城市化,鼓励和支持各地在加强县城建设的同时,大力培育和发展中心镇。第三要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农民转移转业,不断提高农民收入。

3.优化生产力布局 。全面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积极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一是充分发挥海域辽阔、海岛众多、海港优良的比较优势,加快建设覆盖杭州湾及温台沿海地区的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带。二是加快发展浙中地区,重点建设好浙中城市群,成为承接沿海发达地区、辐射浙西南欠发达地区的重要增长极。三是积极支持欠发达地区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努力成为富裕的生态屏障。

4.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加快构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一是要切实加强节能减排。二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绿色产品,扎实做好节地、节水、节材等各项工作。三是要进一步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实施一批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四是要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体系,研究制定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考评奖惩机制,不断提高各地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5.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 。建立健全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联动推进科技强省、教育强省、人才强省建设。一是全面加强科技创新,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标准化战略和品牌战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大力发展教育,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三是培养和集聚人才,加快打造爱才惜才、识才用才的良好环境。

6.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是切实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二是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自主创业政策,促进充分就业。三是加强社会保障,努力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目标。四是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重点是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五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7.不断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教育人民,用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浙江精神激励干部、鼓舞群众,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率先建成比较完备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精品、创出品牌、做大规模、形成优势,使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

8.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加强公共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全面保障人民权益。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大力发展基层民主,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工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形成人人学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9.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领域改革,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一是深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重点是联动推进国家级改革试点,深化省直部门、市县(市、区)多层次多主题的配套改革试点。二是深化企业改革,主要是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鼓励民营企业加强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加快转型为现代企业。三是深化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大力发展地方金融。四是深化城乡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农民转移和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五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简政放权”,促进公共权力规范运行。六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重点是做好企业化、规模化两篇文章,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七是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重点是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八是深化对外开放,积极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改善进出口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快“走出去”。九是深化国内合作与交流,推动“浙江经济”与“浙江人经济”的良性互动发展。 SS2KxUJ9l7MYK7i/WU9/ioPhL57jlccyizTjjXUBIwBbkiP0dmEO6e4TGNzZehc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