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项目建议和可行性研究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从1990年9月开始酝酿。1990年11月水利部主持了项目立项会议后,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会同山西、陕西、甘肃和内蒙古4省(区)政府按照立项会议要求组织大量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始立项准备。水利部于1991年初正式向国家计委提出项目建议申请,根据世界银行贷款的宗旨“扶贫和改善生态环境”,针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人民生活贫困”的特点,在项目建议中提出了“发展农业生产,促使群众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入黄泥沙”的项目总体目标,和“以小流域为单元、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分类指导、集中连片地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项目实施途径。

项目区的选择非常慎重。在确定项目区选择原则时,除了考虑水土流失类型、水土流失严重程度、贫困等的代表性之外,还综合考虑了当地的治理基础、党政领导重视程度、农民群众积极性、水保技术队伍状况等将影响项目实施效果的诸多因素。在四省(区)提交初步方案的基础上,经过世行代表团、水利部及相关部委专家对项目区的实地考察和反复比较与论证,最终确定了9条流域(片),涉及到四省(区)的22个县,总面积15559km 2 ,分布在黄土高塬沟壑区、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区和土石山区四种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

项目区确定后,水利部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来自各级水利、水保部门和机构的近千名科技人员到项目区进行实地调查,详细地了解项目区基本情况,在项目区广大科技工作者、地方干部和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下,科学论证黄土高原现行各种水土保持措施的适应性和应用基础条件,研究措施配置和布局,明确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在可行性研究成果的指导下,进行项目建设宏观规划和小流域规划设计。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二期世行贷款项目是一期项目的扩展和延续。在立项准备中,继续遵循世行贷款“扶贫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宗旨,提出了“基本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项目总体目标,更明确地将项目建设目标指向生态恢复和流域可持续发展。

二期项目区的选择借鉴了一期的经验。为保证贷款偿还,还考虑了所选项目区需具有发展区域经济的基础和条件,能通过项目建设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二期项目选择了陕、晋、甘、蒙4省(区)涉及37个县(旗)的12条流域(片),总面积19489km 2 ,分布在黄土高原沟壑区、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区三种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多数与一期项目区连片,有利于继续巩固项目一期的治理效益,加大治理规模,形成更大的规模效益。

二期项目规划继续沿用一期的主要治理措施,并根据二期项目区的特点、市场的变化和农民需求的变化对措施配置和布局进行了调整和完善。

两期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根据“扶贫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项目宗旨,借鉴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治理的经验,确定了“以小流域为单元,集中连片地开展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为流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项目建设方向,形成包括如下主要内容的项目建设框架:

(1)以基本农田、沟道拦蓄工程和林草植被建设为基本的治理措施,根据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的特点进行措施布局;

(2)以水土保持为原则,在小流域范围内因地制宜地配置农、林、牧业生产措施,形成具有水土保持特色的粮油、饲料、干鲜果品、禽畜等多元化产品生产的均衡产业结构;

(3)组织相关技术研发、技术成果推广和培训,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提高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4)落实相关的土地承包政策,建立“谁承包、谁治理、谁受益”的农户承包治理机制,充分调动农民贷款和投资、投劳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5)加强项目实施管理,建立监测评价体系、监督机制、采购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控制项目质量和保障项目资金使用安全。

二、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特点

以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经验成果为基础,结合本项目的特点,分析论证各种治理措施的适用范围、应用基础条件、规划原则、技术设计、实施方法、影响和效果等。

以梯田建设为例 。梯田具有拦蓄防蚀、保土保肥、利于灌溉、方便耕作、增强地力、提高单位面积农作物产量等作用。建成高产稳产的梯田,不仅对是水土保持坡面治理的主要措施和实现农民粮食自给的重要手段,也是将易于发生水土流失的坡耕地特别是25°以上的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的前提条件。因此,梯田建设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措施,科技工作者和农民群众通过长期的科研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梯田建设知识和经验。

结合项目区的实际情况,项目可行性研究对梯田建设进行了专项措施分析论证,论证成果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梯田建设的基础条件

(1)黄土高塬沟壑区或黄土丘陵沟壑区,有大量土层深厚的坡耕地;

(2)农民基本农田少、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人均粮食占有量低,有必要修筑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实现粮食自给;

(3)当地农民群众对梯田的水土保持和增产效益有足够的认识,有利用贷款完成一定数量的坡改梯工程的愿望;

(4)当地已落实相关土地承包政策,耕地产权明晰,农民有足够的信心贷款投资梯田建设;

(5)当地劳力充足,或有机械修筑梯田的设备和人员,有能力按规划的规模和进度完成梯田建设任务。

2.梯田规划原则

(1)根据当地人口增长的预测、粮食自给的需要和其他基本农田(如坝地、水地和河滩地)的建设情况,确定梯田建设的适度规模;

(2)修筑梯田的地块地形稳定,土层深厚(2~3m以上),土质较好,坡度25°以下,距村较近;

(3)集中连片的梯田,配套修建田间道路和集雨节水灌溉设施,以便于机械耕作、产品运输和灌溉;

3.梯田技术设计标准

梯田防洪质量标准为5~10年一遇的24小时最大暴雨,一般减少径流90%、减少泥沙95%以上。

梯田的田块断面设计、规格设计、施工程序执行有关技术标准。

4.利用与管护

(1)土壤改良和选种适宜作物,结合新的农业技术,提高梯田的生产力,实现当年增产;

(2)汛前、雨后及时维护;

(3)重视田坎的养护维修及利用,在田坎上种植适宜的、经济价值高的树种或和草本植物。

造林专项措施论证则是一个注意汲取以往教训的例子。由于干旱的气候条件,人工乔、灌木林造林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治理的难点工程。通过分析以往项目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不高的原因,提出了包括建设中心苗圃、在各个环节保障苗木质量、技术指导造林整地、采用干旱造林技术、专业队伍承包造林和抚育等一系列新手段的造林措施。

三、配置的整合效益

由于流域众多相关机构和广大群众支持和参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提高了措施配置的合理性和适用性,提高了措施配置的整合效益。

通过综合分析和考量治理措施的多元效益、项目区优势资源条件、市场对产品的需求、群众的意愿、生产和管理的基础等因素,依据产品链形成相关措施的合理配置。

以草场建设和畜牧业发展为例。 实践证明草场建设是干旱地区生态建设的重要措施。人工种植和封育饲草,在发挥水土保持和生态效益的同时,为牲畜养殖提供饲料产品。基于大量饲料供应扩大禽畜养殖规模,向市场销售高价值的肉、奶、蛋产品,农民将获得比较高的经济收入。大规模的禽畜养殖还能使农民使用沼气能源成为可能,以及为农田、菜地、果园等提供大量有机肥料。

在项目区,群众普遍都有养畜的习惯和一定的养畜基本条件。在发展经济林果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如风沙区和部分黄土丘陵区),群众更是有扩大养畜规模的愿望,而市场对肉、奶产品的需求量一直很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基于草场建设在项目区扩大牲畜养殖是完全可行的。

为保证草场建设的质量,一方面需要各级政府制定草场管护政策,将草场的使用权和经营权落实到农户,长期(至少50年)不变,允许继承和转让,确保草场管理者的合法权利;另一方面,为保护林草植被起见,需要执行必要的禁牧、延迟放牧或轮牧等放牧制度。

通过草畜平衡计算,可以基本确定牲畜养殖的适度规模。在水土保持的原则条件下,需要在养殖品种、养殖方式和养殖技术上进行调整和改进:高塬区和丘陵区发展以牛为主的大家畜,控制羊的发展,降低羊的数量;减少山羊数量,增加绵羊和小尾寒羊的数量;兴建畜棚,将大牲畜、绵羊、小尾寒羊等由放牧改为舍饲;引进优良畜种;推广秸秆氨化饲料、青贮饲料、科学配方饲料等养畜技术以及促肥技术等,加强病虫害的防预。

项目的经济林果园建设也表现出了依据产品链的延伸合理配置治理措施的特点。考虑到项目区优越的土地和光热条件,适合利用大面积的塬面和坡面发展苹果、梨、枣、花椒等的种植,在获得水土保持效益的同时,干鲜果品的销售给农民带来稳定的经济收入。为提高产品附加值,还需根据实际需要建设果库或产品加工设施,通过延长鲜果上市周期或向市场提供加工产品获得更高的收入。

四、投资的概预算确定和还贷措施

参照黄土高原长期水土保持工作实际应用标准确定投资概算定额,预算建设投资;根据世行项目要求明确贷款支付与管理,明确贷款偿还措施与途径。

1.投资概算

项目主要投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质投入,主要包括项目建设所需的各种原材料、机械、设备等;另一类是劳务投入,即实施项目所需投入的人力资源。物质投入部分的单价根据各种物质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定价——建筑材料,如钢材、水泥等按国家关于建筑工程概算、预算方法定价;各类施工机械、科研仪器、管理设备等按各地市场价格定价;造林种草所需的各种籽种、苗木根据各地市场调查得出的价格定价;劳动力的价格根据各地市场价格并综合考虑当地乡村劳动力的状况确定。

由于项目是一个综合性的水土保持项目,每个单项的概算定额都不相同。沟道工程,如小水库、治沟骨干坝、淤地坝、谷坊、沟头防护、小提灌、水窖、涝池等按单项工程设计并计算,根据单项工程所需的建设材料、机械、柴油、劳动力等的用量确定单项工程的定额;坡面工程如梯田、水浇地等根据单位面积工程量所需的材料、机械、柴油、劳动力等的用量计算定额;水土保持产品贮藏加工工程,根据单项工程规模、耗材、耗资计算定额;植物措施,如造林、种草根据种植密度及整地要求,计算所需的籽种、苗木、材料、机械、柴油、劳动力等的用量,然后确定其单位面积造价;培训、监测评价涉及的建筑物是根据建筑面积和建筑要求,按国家规定的各类定额要求进行概算;科研、监测评价所需的各种仪器设备,按各地项目计划要求确定。

2.贷款支付

设备材料中的国际招标采购部分费用、车辆购置费用以及国外考察培训费用全部由世行支付;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措施建设费用,根据世行的要求,采用报帐支付形式由世行按比例支付。在项目实施期内,各省(区)每半年统计一次工程进度与工程量,统一向世行报帐。

3.贷款管理

由财政部向世界银行统一贷款,转贷给甘肃、陕西、山西和内蒙古四省(区)人民政府,四省(区)财政根据各自的情况进行转贷。

世界银行贷款到达各省(区)后,由省(区)财政厅在本省(区)内选定银行设立项目特别账户,并将外汇兑换成人民币,省(区)内均以人民币单一货币进行转贷;四省(区)财政厅根据省(区)项目办提交的项目完成情况,将贷款转贷至地(盟、市)财政;地(盟)财政根据地(盟、市)项目办提供的项目完成情况,将转贷到县(旗、市、区)财政。

对农民及农村集体的项目信贷,主要由县(旗、市、区)人民政府、财政和项目办根据各乡(镇)项目完成情况,按照信贷协定要求和合同条款进行贷款的发放;县级项目办和乡(镇)人民政府根据项目的特点和要求,进一步完善管理办法,负责贷款的兑现与回收。

在项目实施期内,各地(盟、市)、县(旗、市、区)项目办需按时编制工程进度报告,表明所完成的工程数量、单价、所需的材料、设备及国内外考察培训等的单项费用及总费用,每半年向世界银行报送一次,年终报送年度进展报告和下年度项目执行计划。

4.贷款偿还

贷款的偿还原则上由各级政府与项目区群众共同承担,政府承诺、项目受益人负责偿还。还贷途径包括:

(1)项目区各级政府从因项目实施而增加的税收中提取部分用于还贷。

(2)受益农户从项目实施后获得的经济收入中偿还所贷的款项。

(3)项目区各级政府从拍卖、租赁项目治理措施使用权所得的经费中提取部分用于偿还贷款。

(4)地方各级政府通过提前回收贷款,建立还贷基金,投入到具有更大增值效益的项目所得的收入,从中提取部分用于还贷。

还贷保证措施包括:

1)四省(区)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正式作出了还贷承诺。

2)地方各级在制定项目实施规划的同时,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还贷方案,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利用各种途径进行还贷提出了明确的数量、时间要求,并进行严密的可行性论证。

3)各级项目机构对项目实施进行各种有效的技术服务,通过提高质量标准、增加技术含量、配套增产措施等手段,保证充分发挥出项目治理措施的预期效益,为顺利还贷打好基础。

4)层层签定转贷合同,直至项目的最终受益农户,明确还贷责任,用法律的手段来保证还贷。

五、世行的支持

世行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提供了大力的支持。世行根据中方工作的情况,组织专家进行项目区界定、项目措施评价,项目预评估、项目评估。世行的每一程序都要求中方对项目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补充和完善。

项目的任务、措施、目标、资金、各年度完成的任务量、项目的组织体系、管理运行方式都是世行与国家政府和有关部门协商、讨论及谈判确定的,并在“贷款协定”、“项目协议”和项目的评估报告中做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国内政府部门对项目涉及的内容都做了相应的承诺,项目实施受法律的保护和制约。

由于项目可行性研究能客观实际地考虑项目区农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需求、重视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以流域生态恢复为目的的众多水土保持建设措施提升到流域经济发展的层面加以分析、论证和合理配置,通过措施的整合产生效益的整合,创造水土保持和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局面。这样的项目建设思维赋予了水土保持建设新的意义,体现了综合治理能力的提高——人们不再拘泥于单一的水土流失治理目标,而是站在新的高度,科学统筹整个流域系统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状况的变革和发展。

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由于基础数据资料翔实、分析论证充分、规划设计科学措施布局合理,编制的可行研究报告质量很高,得到了世行方面的高度评价,将其作为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范本向世界其他同类项目宣传推广。 hhr6RqssH31w9XkZjk7GIVKjvUGSlJvgeDQEY7stjfBdmDS6KIDT8eEr1qR4fP7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