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我国棉花价格变动及因素分析

我国的棉花价格变动经历了流通体制改革前、改革后及近两年的变化等不同阶段,并具有不同的特点。

(一)流通体制改革前我国棉花价格变动特点

1.我国流通体制改革前棉花价格变化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78年,价格稳定期。国民经济实行高度计划管理,全国棉花统购统销,价格相对稳定在1800元/吨上下。

第二阶段:1979~1988年,调整期。国家先后7次调整棉花收购价格,其中4次上调,3次下调,但调整幅度都不大,其间价格在2600~3500元/吨区间波动,是我国棉花生产发展较快的时期。

第三阶段:1989~1998年度,价格上涨期。国家先后7次上调棉花收购价格,仅1994年就调整3次,价格由1989年的4700元/吨上调至14000元/吨,累计上调幅度达190%。其间国家主要依据粮棉比价关系制定棉花收购价格,由于粮食价格长期偏低,导致棉花收购价格也偏低,农民种棉积极性不高。

2.棉花价格运行的主要特点

我国流通体制改革前,棉花市场没有放开,棉花价格不是由市场供求竞争形成,而是由政府根据国内棉花的供需状况来确定。这种棉花价格的形成机制,最突出的特点是僵化,不能及时适应动态的市场行情,少则一年,多则几年价格不动。当棉花供不应求时,国家往往不能及时提高价格(如1992年、1993年),当棉花供过于求时,价格也不能及时下调(如1996年、1997年),“卖棉难”与“买棉难”交替出现,供不应求时收购环节抬级抬价,供过于求时压级压价,棉农面临的价格风险较大。

(二)流通体制改革后我国棉花价格变动特点

1.流通体制改革以来国内棉价的运行区间

自1999年起,我国出台了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政策,放开了棉花收购价格,棉花价格逐步由市场形成。从近30年来国内棉价走势图可以看出,流通体制改革以来,国内棉价的运行呈波动上升的趋势。2001~2009年度,国内棉花价格在20世纪90年代的价格波动区间内(年均价为14000元/吨左右)运行。2010年度以后,国内棉价突破之前20多年的运行区间,在18000元/吨以上运行(见表1-1、图1-1)。

表1-1 1980年度以来国内标准级棉收购成本与销售价格对照表

续表

注:1.2000年以前为皮辊棉收购价,2000年以后为锯齿棉收购价;

2.2012年度数据截至2013年1月底。

图1-1 1980年度以来国内新棉收购成本与销售价格比较图

2.流通体制改革以来国内棉价变动的主要特点

流通体制改革以来,国内棉花价格运行呈现价格波动幅度较大、期现货价格走势相关性提高、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国内棉价格在大部分时间内高于国际市场等特点。

一是价格波动幅度加大。以加入WTO后的棉花收购价格为例,2002~2005年的4年间,全国棉花平均收购价格分别为9568元/吨、14938元/吨、10906元/吨和13000元/吨。4年间棉花收购价格的同比波动分别是26.4%、59.9%、-31%和19.2%,每年的波动幅度均超过了19%。特别是2003年棉花收购价格同比上涨近60个百分点,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现象。2008~2011年的4年里,棉花平均收购价格再次出现大幅波动,3年里的收购价格同比涨幅分别为-17%、37%、68%和-26%。

二是期、现货价格相关性不断提高,但基差变化仍然较大。郑棉期货交易自2004年6月上市后的8年来,与现货价格的波动相关性呈不断增强的趋势。从对两者间的CORREL函数分析看,2004年上市交易的第一年,两者间月底均价的相关系数为0.53,2005~2007年在0.7~0.9区间内变化。2008~2012年两者月均价相关系数一直在0.9以上运行,两者间走势紧密相关(见表1-2、图1-2)。

表1-2 2004年以来国内期现货月度均价相关系数

图1-2 郑棉期货上市交易以来期现货价格及基差变化

从数据看,国内期现基差的年度平均值趋于稳定,但从期现价格的月度基差来看,当价格波动幅度较大时,基差水平也出现大幅放大的情况。2010年第四季度,期现基差的绝对值从正常水平的500元/吨快速放大到2000元/吨以上,在为市场创造投资机会的同时,套保企业也不得不面对不可忽视的风险。

三是国内外棉价联动性增强,国际价格波动较大。流通体制改革以来,随着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棉花进口国,国内外两个市场价格的联动性加强。2003~2012年,使用CORREL函数计算的反映国内标准级棉价格平均水平的国家棉花价格B指数(CNCotton B)和纽约棉花期货近月合约收盘价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5,呈高度正相关关系。同时,二者存在双向的因果互动关系。近十年来,“中国因素”经常成为纽约棉花期货市场的炒作题材,但从国家棉花价格B指数和纽约棉花期货近月合约收盘价偏差数据的测算看,2003年以来,国家棉花价格B指数的偏差系数为0.28,同期纽约棉花期货价格收盘价的偏差系数为0.45,美国国内棉花现货价格的偏差系数为0.46。国际市场期货价格及美国国内棉花价格的波动率较国内现货价格高60%(见图1-3)。

图1-3 外棉期货价格与国内进口棉均价走势对比

虽然中国在国际棉花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中国棉花国内的价格仍处于相对平稳或被动变化的局面。

四是国内棉价大部分时间内高于国际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净进口国,2003年度以来,国内棉花价格大部分时间内高于国际市场。进口棉月度均价仅在2008年初和2011年前三季度高于国内棉花价格。除此之外,在2011年之前的8年里,进口棉月度均价较国内价格平均高1307元/吨。2012年,内外棉价差明显增大,当年国内棉价较进口棉高4226元/吨,价差较2011年之前的平均水平扩大223%(见图1-4)。

图1-4 2003年度以来进口棉价格与国内棉价格走势对比及差异

(三)近两年我国棉花价格变动的特点

1.近两年国内棉花价格的变动情况

2008~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在经济形势、供需基本面和国内政策等因素影响下,国内棉花价格波动剧烈,其走势可分为三个阶段,如图1-5所示。

第一阶段,2009年1月~2011年3月,国内外棉价同步飙升。2009年和2010年,我国棉花产量连续两年分别下降14.9%和6.5%。加上中国纺织行业快速复苏,国内棉花供给趋于不足,拉动国内棉价一路上升。同时,中国因素引起全球市场信心增强,拉动同期国际棉价上涨。另外2010年世界主要产棉国均遭遇灾害天气,出现棉花全球性减产,国际游资趁势炒作,导致国内外棉价双双飙升,2011年3月国内外棉价达到本轮涨势峰值,当月国内棉花现货月均价为30732元/吨,国际市场棉花现货月均价按滑准税折人民币为38522元/吨。

图1-5 2009年以来国内外棉价月度数据走势

注:国内棉价和国际棉价分别用CC Index 328和Cotlook A两个棉花价格指数反映。Cotlook A棉花价格指数是反映国际棉花市场现货价格水平的指标,其基准质量标准相当于我国标准级棉花。Cotlook A指数已按滑准税折合成人民币。

数据来源:中国棉花协会网站。

第二阶段,2011年3月~2011年9月,国内外棉价快速下跌。在2010年棉花价格上涨的刺激下,2011年我国棉花生产呈现面积产量双增局面,2011年棉花产量为658.9万吨,同比增长10.5%。但随着欧债危机持续发酵,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国际市场对纺织品需求萎缩,用棉企业不堪承受高价棉花的压力,棉花需求减弱,加之国际游资撤离,使得高棉价不可持续。国内棉价从2011年3月份的高点月均价30732元/吨,到当年9月份跌至19731元/吨,跌幅超过35%;同期国际棉价的跌幅更大,从3月份按滑准税折月均价38522元/吨,到当年9月份跌至19474元/吨,跌幅约50%。

第三阶段,2011年9月至今,国内棉价企稳。为稳定棉花生产、经营者和用棉企业市场预期,保护棉农利益,保证市场供应,国家决定从2011年度开始实行棉花临时收储制度。在国内棉价一路下跌背景下,2011年9月,临时收储制度启动,收储价为标准级到库价19800元/吨。临时收储制度实行之前,国内棉价和国际棉价走势相同,偏差很小。临时收储制度实行以后,受政策托市保护,国内棉价止跌企稳,国际棉价继续下跌,国内棉价开始持续高于国际棉价。

2.内外价差显著拉大是目前我国棉花价格的突出特点

棉花内外价差是指国内棉价与国际棉价之差额,国内外棉价存在一定的偏差本来是正常的,但是自2011年9月实施棉花临时收储制度以来,国内棉价与国际棉价的差额显著拉大,以致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棉花内外价差问题。2011年9月20日到2011年11月下旬,内外价差(按滑准税计算,下同)已经突破2000元/吨。2012年5月,内外价差突破3000元/吨,2012年9月至今,内外价差进一步拉大至超过4000元/吨,2012年12月价差又超过了4500元/吨,12月31日价差竟高达4864元/吨(如图1-6所示)。

追根溯源,棉花内外价差是我国棉花临时收储制度的托市效应、棉花进口配额限制和国际棉价持续走低三种因素共同影响下的产物。2011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发布通知,决定将过去临时收储皮棉的措施常态化、制度化,从当年起在13个棉花主产省区实行临时收储制度。2011年收储价为标准级皮棉到库价19800元/吨,敞开收购。2012年,考虑到粮棉比价和棉花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收储价定为标准级皮棉到库价20400元/吨,与上年相比每吨提高600元,仍为敞开收购。临时收储制度的实行发挥了明显的托市效应,2011年9月临时收储制度实行当月,国内棉价止跌企稳,其后一直稳定在19000元/吨上下,波动不大。而同期国际棉价持续下跌,一直跌到14000多元/吨才逐渐企稳。

图1-6 2011年9月以来棉花内外价差走势

注:根据CC Index 328和Cotlook A(按滑准税折合为人民币)计算。

数据来源:中国棉花协会网站。

(四)国内外棉花价格变动比较

1.国内外棉花价格波动率对比

我们测算了2002年度以来国内标准级棉(328级)价格、美国国内标准级棉(SLM级)均价和纽约棉花期货价格(近月合约收盘价)各年度的偏差系数。从统计学理论看,偏差系数越大,表明该指标的分散程度较高,对应的价格波动幅度越大(见表1-3)。

表1-3 2002年来中国与美国期现货价格偏差系数测算表

续表

从计算结果看,在2002~2011年的10个年度里,仅2004年、2009年两年里国内外价格波动幅度相当,其余的8个年度,国际市场的波动幅度大于国内。8个年度里,国际市场相应的偏差系数平均为0.12,国内棉价偏差系数平均为0.07,国际比国内市场大71%。

在国内外价格大幅波动的2003年度、2010年度和2011年度,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幅度明显大于国内市场。其中2003年度纽约期货近月合约偏离系数较国内现货高40%;2010年度纽约期货近月合约偏离系数较国内现货高61%;2011年度纽约期货近月合约偏离系数较国内现货高371%。可以看出,近年来,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幅度要高于国内市场,特别是在市场行情变化较大的年份,国际市场价格幅度明显大于国内市场,国际市场价格涨跌较为主动,国内市场价格变化相对被动。

2.国内外棉花价差的变化特点

从统计数据看,国内外棉价价差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在大部分时间内,国内棉花价格高于国际市场运行,这与中国净进口国的特点相适应。自2003年度以来的近10个年度里,代表国内标准级棉(328级)的CNCotton B指数较纽约棉花期货近月合约折人民币进口成本平均高2721元/吨。

由于国际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往往在市场价格下跌的过程中,内外棉价差较大,例如2012年5月份后,国内外棉价差拉大到5400元/吨水平。而在棉花价格的上升行情中,内外棉价差趋于缩小,在市场价格大幅上升的行情中,国际市场价格往往超过国内市场,国际棉价在高于国内市场的空间内运行,例如在2008年3月份和2011年2~6月份,内外棉价格一度出现倒挂的情况。

(五)影响我国棉花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般来讲,影响棉花价格变动的原因可分为内因与外因,内因主要是由供给(前期库存、当期生产量及进口)与需求(国内消费、出口及期末库存)等因素构成,外因主要是由宏观政策、替代品及国际市场等因素构成。我国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以来,国内棉花价格变动日益呈现出常态化、复杂化的趋势,影响我国棉花价格变动的原因也日益多重化、综合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棉花生产基础薄弱,生产流通成本高,组织化滞后于市场化进程,供需缺口大,导致棉花价格持续走高

目前我国棉花生产的基础设施依然薄弱,棉花综合机械化率低于小麦40%,机采率不足5%。“靠天收”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善,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此外,棉花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大型物流和配送中心及批发市场基础设施比较缺乏,物流技术水平落后,导致棉花生产流通成本持续升高。同时棉花生产组织方式比较落后,规模经营水平低,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主体发展较为迟缓,小农生产需要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市场,市场风险增加,生产不稳定性加大,引起价格持续上涨。加之,我国棉花供应与国内需求缺口长期存在,也拉动棉花价格保持在高位。由此,我国棉花价格存在着成本推动与需求拉动的双重力量,并成为棉花价格长期推高的基础。

2.极端天气事件多发重发,导致棉花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加大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农业生产遭遇的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如1999~2000年的大范围干旱、2006年的川渝高温干旱、2008年的南方罕见雨雪冰冻、2009年西南大旱、2010年极端高温和强降水、2011年华北黄淮秋冬连旱和长江中下游严重冬春连旱等都是几十年不遇的极端事件。气候条件异常变化对我国棉花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全球范围内棉花主要出口国因灾害减产导致国际棉花价格波动性加大,并向国内市场传导,造成国内棉花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加大。新世纪以来我国棉花价格的几次大波动,主要与国内棉花生产遭受气候灾害等不利条件有关。

3.我国棉产业对外开放程度大幅提高,国际棉花市场价格波动向国内传导影响加深

随着贸易全球化步伐加快和我国农业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棉产业的开放度大大增强,国内外棉花市场互动增加,价格联动性显著增强。目前,我国棉花的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的相关系数已高达0.95,表明我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联动性增强,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对国内棉花价格传导的影响加大。2011年我国棉花价格的大幅波动主要就与国际棉花价格的剧烈波动有直接关系。国际市场因素已成为我国流通体制改革后影响国内棉花价格波动加大的重要原因。

4.棉花的金融属性增强,投机力量冲击推动棉花价格波动增大

随着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棉花等部分重要农产品的金融属性日益增强,投机因素成为扰动棉花价格的重要力量。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为刺激经济增长超发货币,造成国内流动性过剩。在货币流动性充裕的背景下,随着各种中远期电子交易市场和农业金融衍生品的发展,部分重要农产品成为国内外资本炒作对象。近年来,国际棉花市场受投机炒作出现过几次典型的大幅上涨行情。一次是2008年,受农产品牛市的炒作题材影响,国际棉花价格从2007年5月的50美分/磅上涨至2008年3月最高时的89美分/磅,涨幅78%;另一次是2010年度,在全球棉花期末库存较低和主要经济体纷纷出台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大背景下,纽约棉花期货价格在2010年4月突破40多年来的运行区间上轨(80美分/磅),2011年3月初上涨至215美分/磅,涨幅达169%,刷新了历史纪录。我国自2009年度初期开始,郑棉期货市场持仓量快速增加,2010年9月以后继续大幅增加,投机资金涌入棉花期货市场,推动棉花价格出现暴涨行情。这表明,投机已成为棉花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

5.政府价格调控方式不够健全,加大棉花市场价格波动

为了保持国内棉花市场的平稳运行,防止棉花生产和价格的大起大落,2011年以来国家加强了对棉花价格的调控,一方面通过临时收储政策,按固定价格不限量收储国产新棉,稳定市场预期,避免价格大幅波动,防止棉花生产快速下降;另一方面通过启动储备棉出库销售,进口配额等政策保障纺织企业用棉需求。这些政策发挥了熨平市场波动,促进价格平稳运行和稳定国内棉花生产的积极作用。但在促进产业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升级,推动棉花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方面又难有大的作为。表明政府对市场经济和开放经济条件下棉花价格形成机制还缺乏深入了解,对价格调控的市场功能与政府职责认识还不够清晰,政府越位、错位调控现象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市场价格波动。

(六)未来国内外棉花价格变动趋势

1.国际棉花价格走势

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及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际市场主要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向。从当前国内外主要的研究成果看,未来数年内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并不乐观,全球宏观经济复苏进程缓慢,流动性泛滥的金融市场环境难有明显改观,包括棉花在内的大宗商品仍将处于现实需求不足和全球流动性泛滥的双重影响之中,受到投机资金炒作的可能性较大。

从国际棉价运行周期的历史经验看,国际棉价在2011年度创出历史新高后,在未来5年可能再次出现一次峰值,但考虑到近两年全球期末库存水平较高,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较差,下一个峰值出现的时间可能会有所延迟。

从图1-7可以看出,目前全球棉花期货库存水平较高,期末库存消费比超过70%,无论是绝对值还是相对水平均刷新了历史最高纪录,明显高于1984年、1997年等期末库存消费比水平较高的年份。受期末库存水平较大影响,预计未来几年内国际棉花市场压力相对较大,棉花价格运行的同在周期可能较长。同时,未来一段时间内,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形势均不乐观,经济运行风险较大。作为全球纺织品消费的主体,经济形势不振必将减缓棉花消费的回升。

图1-7 近几十年来全球棉花期末库存水平变化情况

从近40年来全球棉花种植面积及单产变化情况看(见图1-8),预计未来一段时间里,全球棉花种植面积基本在3000万~3600万公顷范围内波动。随着转基因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在不考虑天气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全球棉花单产水平仍有望提高。预计未来5~10年内,得益于全球单产增长,全球棉花产量年均增幅在1.5%左右。同时,预计未来5~10年内全球棉花消费增长速度将处于低位运行。据美国农业部数据,在过去10年里,全球棉花消费同比增幅平均为1.2%,低于全球棉花生产增长幅度。

总体来看,未来5~10年国际棉花价格运行存在两种较大可能,一是回到2009年度以前的运行区间,但会在70~80美分/磅的较高区间内波动。二是继续在80美分/磅以上区间内运行。结合当前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和国际棉花市场供需格局,我们认为,未来5年内,全球棉花期货库存较为充裕,国际棉价围绕80美分上下平稳运行的可能性较大,但考虑到主要国家货币宽松政策在短期内对商品市场的影响,国际棉价可能主要在80美分/磅以上区间运行。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全球期末库存的消化,在未来5~10年内,全球棉价出现一次周期性峰值的可能性极大,价格的高点取决于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棉花生长期天气情况等因素。

图1-8 近40年来全球棉花种植面积及单产变化

2.国内棉花价格走势

从国内外价格的影响因素来看,未来一段时间内,棉花内外价差收窄面临很多制约,较大的内外价差仍将持续。

一方面,从国内生产源头来看,由于国内棉花生产成本高企,国内棉价下降的空间已经很小。棉花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农业生产资料投入成本和用工成本两大部分。在生产资料投入上,近年来,种子、地膜、农药、水费、化肥等重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很快,棉花种植所需的生产资料投入逐年攀高;在用工成本上,棉花是一种费工费时的作物,近年来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植棉的用工成本自然水涨船高,2011年全国植棉用工成本增长20%,今年新疆南疆手摘棉的用工成本甚至突破2300元/亩。棉花生产成本的“刚性”上升对国内棉价下降在一定时期形成了一种“刚性”制约。当前棉农植棉的经济效益相比粮食已经逐年降低,植棉意愿普遍不高,这种情况下棉价下降空间已经很小,否则必然导致植棉面积大幅减少,引起棉花生产剧烈波动。

另一方面,从国际市场棉花供需来看,未来全球棉花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不会改变,国际棉价总体上仍将保持低位。2011年,由于全球棉花产量增加,需求减弱,全球棉花市场供过于求,棉花库存消费比大增。2012年,全球棉花产量保持高位,库存进一步增加。业内预计2013年、2014年全球棉花市场仍是供大于求,国际棉价难改弱势震荡的局面。两方面因素综合来看,国内棉价难以下降,国际棉价难以上升,未来一段时间内较大的内外价差仍将持续。 a98XPNKhbkvfDjqDo3t4kttjXJ0f07E39mZPwF11BqcWgUc4Zuxn2MPTcg9/PWz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