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建设项目决策的目的与程序

决策是为达到某一目的,对若干可行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判断,从中选择较优方案的过程,是在权衡各种矛盾、各种因素相互影响后做出的选择、决定。

按照现代决策理论,决策过程可以分为四个相互联系的阶段:一是信息收集阶段。对决策的相关环境进行分析,收集相关信息,寻求决策条件。二是方案设计阶段。在梳理决策目标和条件的基础上,分析制定可能采取的若干行动方案。三是方案评价阶段。对所有可利用的方案进行评价,分析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并对方案排序。四是方案抉择阶段。决策者综合权衡各种方案的优劣,从中选择两个以上方案,经过技术、经济等方面的比较,择优决策。

1.1.1 项目决策的目的和任务

(1)建设项目决策的目的

投资建设项目决策的目的,是为达到预定的投资目标,经过对若干可行方案的分析、比较、判断,从中择优选择,最终做出是否投资建设项目的决定。

(2)建设项目决策的任务

1)确定投资目标。建设项目决策的目的就是要达到预定的投资目标,因此,确定投资目标是建设项目决策的前提。如果投资的目标不明确或不适应发展的需要,最终的决策也就不可能正确。确定投资目标,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投资目标首先必须服从于总体战略,能够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并获得经济效益;同时要符合国家、地区、部门或行业的中长期规划发展目标,符合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符合国家制定的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要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所要决策的各类问题,按问题的正反两个方面搜集数据,以便确定问题的边界,使决策的目标具体明确。同时,要有全局观念,即把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结合起来考虑,避免短视,忽视长远;也要防止过分超前,缺乏现实的支撑。

2)明确建设方案。按照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项目经济规模、外部建设条件以及国家相关技术经济政策的要求,考虑企业的目标市场定位和资源条件,确定项目的建设规模、主要建设内容、外部配套方案等。根据确定的目标,拟定多个可行方案。评价一个方案是否可行,要看它是否满足技术上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财务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要求。通过对各个方案可能产生效果的分析和比较,从中选择较优方案。

3)确定融资方案。出于资金实力的制约和分散投资风险的考虑,建设项目一般都会采取多种方式筹措建设资金。要对投资合作者、资本结构、资金筹措方式以及项目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进行估算,分析融资方式、来源和融资成本,设计合理的资金筹措方式,为项目的建设确定可靠的、低成本融资方案。

1.1.2 项目决策的作用和分类

(1)项目决策的作用

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作用,是按照规定的建设程序,根据投资方向、投资布局的战略构想,充分考虑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在广泛占有信息资料的基础上,对拟建项目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多种角度的综合分析评价,决定项目是否建设,在什么地方和时间建设,选择并确定项目建设的较优方案。

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对于项目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由于项目决策阶段应确定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工艺技术、投资规模、融资方案等关键事项,投资决策一旦有误、项目开始建设,将具有不可逆转性,已完成投资形成的实物工程量就难以改变,有可能导致工程废弃,造成损失,甚至导致项目的失败。

(2)项目决策的分类

1)决策的分类。决策有诸多分类方法。根据决策目标的数量、决策问题重复情况和决策问题面临条件的不同,主要有以下三种决策类型:

①单目标决策与多目标决策。单目标决策的特点是决策目标单一,一般是效益(产量、产值、利润等)最大,或支出(费用、时间等)最小;多目标决策是以达到两个以上目标进行择优的活动。在实际评价建设方案时,通常涉及多目标决策问题,常常要考虑多个指标。如一个公共项目,不仅要考虑项目的公共利益,还要考虑项目的建设投资、建设工期和经营成本等目标,而这些目标之间往往相互矛盾,这就需要根据目标的重要程度进行权衡,综合决策。

②常规型决策和非常规型决策。常规型决策是解决生产、建设管理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由于问题反复出现,企业为提高决策效率,制定了相应的程序、模型、参数或标准等,可以有章遵循;非常规型决策是要解决过去完全没有或仅部分出现过的问题,往往缺乏类似问题处理经验。决策范围和内容的层次越高,非常规型决策问题就越多。这要求决策者具有较强的洞察能力、创新意识、科学分析能力。

③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确定型决策面对的只有一个确定的状态,即发生或不发生是确定的;风险型决策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状态,各个状态出现的可能性或概率是可以知道的;不确定型决策则完全不知道各个状态出现的概率。因此,确定型决策相对容易作出,一般都会作出同样的选择。风险型决策大量存在于现实生活中,需要考虑决策者的风险偏好,决策结果因人而异。不确定型决策最为困难,需要因地制宜,因势而变,需要更大的胆识和更多的智慧。

2)建设项目决策的分类。按照投资建设项目不同决策者的角度,可将建设项目决策分为:

①企业投资项目决策。企业投资项目决策是指企业根据总体发展战略,自身资源条件、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以及项目产品所处生命周期中的作用,按照资源整合的需要,以获得经济、社会效益和提升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做出是否投资建设项目的决定。

②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是指政府有关投资管理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实现经济调节、满足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公共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对政府投资的项目从社会公平、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按照符合政府投资的范围和政府投资的目标,作出是否投资建设项目的决定。

③金融机构贷款决策。金融机构贷款决策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遵循“独立审贷、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原则,依据申请贷款的项目法人单位信用水平、经营管理能力和还贷能力以及项目盈利能力,作出是否贷款的决定。

1.1.3 项目决策原则

(1)建设项目决策理念

1)科学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贯彻落实到建设项目决策和建设的全过程。要求建设项目决策必须“在继续注重提高投资效益、规避投资风险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必须继续从提高投资效益、规避投资风险的角度出发,贯彻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更加注重对市场的深入分析、技术方案的先进适用性评价和产业、产品结构的优化;二是必须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全面关注投资建设对所涉及人群的生活、生产、教育、发展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三是必须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投资建设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所产生的影响;四是必须从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综合评价投资建设对城乡、区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的影响;五是必须从可持续的角度出发,统筹考虑投资建设中资源、能源的节约与综合利用以及生态环境承载力等因素,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2)系统分析。建设项目决策涉及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众多因素,决策目标也可能包括财务、经济、社会等诸多目标,必须系统、全面、客观地分析建设项目的各种有利因素、影响,制约条件和不利影响,权衡建设项目的得与失,理性地作出决策。

3)动态优化。建设项目决策是对建设目标、内容、方案等,从技术和经济相结合的角度进行多方案的综合分析论证过程,是从投资机会研究到初步可行性研究,再到可行性研究,项目方案逐步优化、决策分析不断深入的过程。由于建设项目决策是个动态过程,要注意新情况的出现,要及时、全面、准确地获取新的信息,必要时作出追踪决策分析。

同时,要从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的角度来考虑,不仅要分析建设项目的建设投资,还要考虑项目运营期的维护成本,并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进行费用效益现金流量分析,使得寿命周期最经济。

(2)建设项目决策的原则

1)市场和效益原则。无论是企业投资项目还是政府投资项目都必须从市场需要出发,在确定科学和安全的前提下,讲求投资效益,这是项目决策的基本原则。企业投资项目是为了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能力,获取经济效益,并创造社会效益;政府投资项目主要追求的是社会效益,满足社会需求,为公共利益服务,而不是单纯追求经济效益。

2)科学决策原则。包括:

①方法科学。必须用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方法和程序,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运用多种专业知识,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最终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和意见,使分析结论准确可靠。决策方法主要包括:一是依靠决策者的经验、学识和逻辑推理能力进行综合判断决策的经验判断法。有些复杂的项目,总会有一些因素不能量化,不能直接进行定量分析,只能通过文字描述、对比,进行定性分析。二是在系统分析、线性分析、统筹方法等数学手段基础上的定量分析决策方法。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可以使评价结论更加严密与准确。三是通过多轮试验及检验,从中选择可用方法的试验决策法。对于一些重大决策问题,尤其是对于缺乏经验的新问题,通过选择少数典型单位或部分环节做试点,然后总结经验作为最后评价的依据,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②依据充分。决策要掌握大量的信息,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充分了解项目的建设条件、技术发展趋势和市场环境状况,使决策有科学的依据。主要依据有:全国和项目所在省市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关产业规划、基础设施发展等规划;相关产业、土地、环保、资源利用、税收、投资政策等;国家颁布的有关技术、经济、工程方面的规范、标准、定额等;国家颁布的有关项目评价的基本参数和指标。

③数据资料可靠。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立场,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事实,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注重数据分析,保证分析结论真实可靠。包括:拟建项目场址(线位)的自然、地理、气象、水文、地质、社会、经济等基础数据资料,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资料;合资、合作项目各方签订的协议书或意向书;与拟建项目有关的各种市场信息资料或社会公众诉求等。

3)民主决策原则。包括:

①独立咨询机构参与。决策者委托咨询机构对项目进行独立的调查、分析、研究和评价,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以帮助决策者正确决策。对于政府投资项目,按照投资建设项目“先评估,后决策”的制度,即政府在决策前先委托符合资质要求、入选的咨询机构对项目进行论证,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对于企业投资项目,为了降低投资风险,通常也聘请独立咨询机构提供投资决策咨询服务。

②专家论证。为了提高决策的质量,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的投资决策,都应该聘请项目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分析论证,以优化和完善建设方案。

③公众参与。对于政府投资项目和企业投资的重大项目,特别是关系社会公共利益的建设项目,政府将采取多种公众参与形式,广泛征求各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使决策符合社会公众的利益。

4)风险责任原则。按照投资体制改革的目标,“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强调建设项目决策的责任制度。对采用直接投资和资本金注入方式的政府投资项目,由政府进行投资决策。

企业投资项目由企业进行投资决策。项目的市场、建设方案、资金来源和技术方案等均由企业自主决策、自担风险。政府仅对企业投资的重大项目和限制类项目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角度,按照核准程序及事权划分进行核准。

5)可持续发展原则。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国策。根据投资体制改革改进投资宏观调控方式,对投资建设项目要求建立科学的行业准入制度,规范重点行业的环保标准、安全标准、能源消耗标准和产品技术、质量标准,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在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政府投资项目审批中,对环境生态保护、土地利用和项目节能等必须先行办理行政许可手续。可持续发展原则已成为投资项目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投资主管部门审批的前置条件。

1.1.4 项目决策程序

2004年7月,国务院决定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批准颁发《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该《决定》作为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打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中的投资管理模式,将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新格局。

(1)投资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

投资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改革政府对企业投资的管理制度,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职能,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建立投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拓展项目融资渠道,发展多种融资方式;培育规范的投资中介服务组织,加强行业自律,促进公平竞争;健全投资宏观调控体系,改进调控方式,完善调控手段;加快投资领域的立法进程,最终建立起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资体制。

(2)建设项目决策程序和内容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要改进既有投资项目的决策规则和程序,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对于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政府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对于政府投资项目,采用直接投资和资本注入方式的,从投资决策角度只审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

1)企业投资项目决策(核准)程序和内容。企业投资项目决策,特别是投资规模较大的大型项目的投资决策,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应按照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权责划分,经经理层讨论后,报决策层进行审定,特别重大的投资决策还要报股东大会讨论通过。

有的企业投资项目,是由项目的发起人及其他投资人出资,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项目公司,由出资人或其授权机构对项目进行投资决策。

对企业投资项目,政府仅对《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内的重大项目和限制类项目从维护公共利益角度进行核准,其他的项目无论规模大小,均改为备案制。项目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资金来源和产品技术方案等均由企业自主决策、自担风险,并依法办理环境保护、土地利用、资源利用、安全生产、城市规划等许可手续和减免税确认手续。

企业投资建设实行核准制的项目,仅需向政府提交项目申请报告,不再经过批准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开工报告的程序。政府对企业提交的项目申请报告,主要从维护经济安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优化重大布局、保障公共利益、防止出现垄断等方面进行核准。对于外商投资项目,政府还要从市场准入、资本项目管理等方面进行核准;对于《目录》以外的企业投资项目,实行备案制,除国家另有规定外,由企业按照属地原则向地方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备案。

对于企业投资建设实行政府核准制的项目,一般是在企业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后,根据可行性研究的基本意见和结论,委托具备相应工程咨询资格的机构编制项目申请报告,按照事权划分,分别报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进行核准。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项目,其项目申请报告应有具备甲级工程咨询资格的机构编制。

项目申报单位在向项目核准机关报送申请报告时,需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附送城市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水利、节能等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审批意见和金融机构项目贷款承诺。

项目核准机关在受理核准申请后,如有需要,应委托经过符合资质要求、入选的咨询中介机构进行评估。企业投资项目决策(核准)程序见图1-1。

2)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审批)程序和内容。对于政府投资项目,仍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决策。这类建设项目,必须先列入行业、部门或区域发展规划,由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审批项目建议书,审查决定项目是否立项;再经过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决定项目是否决策建设。

根据投资体制改革有关完善政府投资体制、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合理界定政府投资的范围,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包括加强公益性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推进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按照投资事权划分,中央政府投资除本级政权等建设外,主要安排跨地区、跨流域以及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有重大影响的项目。

为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提高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政府投资项目一般都要经过符合资质要求入选的咨询中介机构的评估论证。特别重大的项目还应实行专家评议制度;逐步实行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度,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对于政府投资项目,采用直接投资和资本金注入方式的,政府投资主管部门从投资决策角度只审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除特殊情况外,不再审批开工报告,同时应严格政府投资项目的初步设计、概算审批工作;采用投资补助、转贷和贷款贴息方式的,只审批资金申请报告。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审批)的程序见图1-2。

(3)建设项目决策的责任

项目审批(核准)决策相关单位的职责:

1)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对项目的审批(核准)以及向国务院提出审批(核准)的审查意见承担责任,着重对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发展建设规划和产业政策,是否维护了经济安全和公众利益,资源开发利用和重大布局是否合理,是否有效防止出现垄断等责任。

2)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项目是否符合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要求,是否符合环境功能区划,拟采取的环保措施能否有效治理环境污染和防止生态破坏等负责。

3)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项目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家供地政策,项目拟用地规模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和控制要求,补充耕地方案是否可行等责任,对土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是否合理负责。

4)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对项目是否符合城市规划要求、选址是否合理等负责。

5)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对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发展建设规划以及行业管理的有关规定负责。

6)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对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负责。

7)金融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申请贷款的项目独立审贷,对贷款风险负责。

图1-1 企业投资项目决策(核准)程序

图1-2 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审批)程序

8)咨询机构:对咨询评估结论负责。

9)项目(法人)单位:对项目的申报程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申报材料是否真实、是否按照经审批或核准的建设内容进行建设负责,并承担投资项目的资金来源、技术方案、市场前景、经济效益等方面的风险。 CMIxObz5xJjwE6TYAVCXecgfCFgY7P7xy8Y3UC/Ea1l1lRDHYmYjOhhtFsQONQ3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