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2 项目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3.2.1 产品方案

产品方案(又称产品大纲)主要是指建设项目的主导产品、辅助产品或副产品及其生产能力的组合方案,包括产品品种、产量、规格、质量标准、工艺技术、材质、性能用途、价格等。产品方案研究需要在产品组合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确定主要产品、辅助产品、副产品的种类及其生产能力的组合,使其与技术、设备、原材料及燃料供应等方案协调一致。产品方案研究应考虑以下主要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和企业发展战略

产品方案应符合国家制定的产业发展政策、行业准入标准及优化经济结构需要,优先选择国家鼓励发展的产品。同时也要符合企业发展战略,使产品具有先进性或高附加值,有利于提高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2)市场需求和专业化协作

产品方案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目标市场来确定产品品种、数量、质量,产品方案应能适应市场多变的要求。同时还应从社会和区域的角度考察产品方案是否符合专业化协作要求,以及产品与上、下游产业链、产品链的衔接要求。

(3)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制约条件

对共生型资源开发或者在生产过程中有副产品的项目,在确定产品方案时,应考虑资源的综合利用,提出主导产品和辅助产品的组合方案。同时,应根据当地环境的要求和可能提供的环境容量来确定产品方案。

(4)原材料、燃料供应

产品方案应遵循行业对原材料、燃料供应的相关规定、规范,根据项目所采用的原材料、燃料的可得性及其数量、品质、供应的稳定性来确定产品方案。

(5)生产技术条件和运输装备存储条件

产品方案应与可能获得的技术装备水平相适应,产品生产技术来源应可靠、先进、适用。同时对生产、运输包装、存储有特殊要求的项目,确定产品方案时,应考虑满足这些要求的可能性。

(6)产品定位和产品竞争力

产品方案应确定合理的产品定位,确保产品的竞争力。产品定位主要指产品水平、档次、技术含量和主要服务对象。产品定位应优先考虑同类主流产品和主流技术。产品方案中确定的产品,以该产品所处导入期、上升期、成熟期为宜。同时还应关注产品的寿命期和后续产品的发展。对于某些技术进步快、技术含量高、市场变化大、产品寿命期短的高新技术项目,还应考虑后续第二代、第三代产品发展的可能性,以保持企业的生命力和产品竞争力。

3.2.2 技术来源

技术主要指产品的开发和制造技术,尤其是指核心技术。技术来源是制约项目建设成败的一个关键环节。技术来源的渠道和可靠度是研究产品方案重点关注的内容。技术来源渠道一般有技术引进、自主创新和合作研究开发。

对于中外合资、合作项目的技术引进,应在合营合同或技术合作合同中作出相应明确的、可操作性的技术转让具体条款约定。例如:提供合资企业生产产品的相关专利技术;提供生产产品改型、更新、发展的滚动技术;合理解决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合理确定技术转让费用和支付方式;承诺对中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参与设计、制造、研发等。

对于高新技术项目,不论国内独资或中外合资都应坚持以企业为主体,组建相应研发机构。只有具有自主开发能力,拥有品牌产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扩大市场份额。从当今市场经济发展趋势来看,掌握自主开发创新能力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是企业获得效益、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动力。

组建研发机构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有:自主开发的近期和远期目标任务、人才培育、开发能力以及形成能力的主要途径、主要设备仪器配置、研究人员拟占全企业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等。

3.2.3 建设规模

建设规模是指项目设定的在正常生产运营年份能达到的预期生产能力或供应服务能力。建设规模是在产品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工艺技术、原材料和能源供应、协作配套、项目投融资以及规模经济等研究而确定的。

(1)确定建设规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1)合理的经济规模。合理经济规模是指项目投入产出处于较优状态,资源和资金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并可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规模。拟建项目的建设规模应符合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规定的相关产业项目的经济规模标准,同时也可以根据技术装备水平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参考世界发达国家公认的经济规模,来确定拟建项目的建设规模。衡量经济规模合理性的指标通常有:单位产品投资;单位产品成本;劳动生产率;单位投资利润等。

2)市场需求对规模的影响。市场对拟建项目的产品品种、规格和数量的需求,从产出方向上制约项目建设规模。应根据市场调查和预测得出的产品市场容量、目标市场、可能占有的市场份额等结论,考虑拟建项目的建设规模。当产品市场需求变化快、品种规模多时,应采用中、小规模战略。当产品适应性强,市场需求量大,品种规格变化较小时,可以采用大、中规模战略。同时也要重视关联产品或附产品的受制因素对建设规模的影响。

3)资源供应及其他外部建设条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能源、水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各类原材料及燃料供应、动力供应,交通运输、通信、建筑材料、施工能力等,都可能对建设规模产生影响。

4)生产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及其来源。生产技术与主要设备的制造水平,与建设规模相关。确定建设规模,要研究该类产品生产技术的先进性和可得性。按照先进而不可得的技术确定建设规模是不现实的,按照没有工业化的技术确定建设规模也是不可取的。

5)资金的供应量。结合资金的可得性,量力而行考虑建设规模。

6)环境容量。建设项目生产期间排出的污染物不仅要达标排放,而且排出污染物总量要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给出的总量控制范围内。因此,建设规模的确定,既要考虑当地环境的承受能力,还要考虑企业污染物控制总量。

7)社会因素和政策法规。产业政策、投资政策、民族关系、军事国防等,都是考虑建设规模的重要因素。

8)行业因素。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项目,在确定建设规模时应考虑与行业相关的特殊因素。如水利水电项目,应考虑水资源量、可开发利用量、地质条件、建设条件、库区生态影响、占用土地以及移民安置条件等。煤炭、金属与非金属矿山、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应考虑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要求和资源可采储量、赋存条件等。铁路、公路项目,应根据拟建项目影响区域内一定时期运输量的需要预测,以及该项目在综合运输系统和本运输系统中的作用确定线路等级、线路长度和运输能力。

9)改扩建与技术改造项目。依托老企业进行改扩建与技术改造的项目应充分研究拟建项目规模与企业现有规模的关系。拟建项目规模属于外延型还是外延内涵复合型,以及利用现有场地、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的可能性和依托程度等因素来确定建设规模。

(2)建设规模的合理性分析

研究建设规模时,应对其进行合理性分析。

1)符合产业政策和行业特点。为了使国民经济有序发展,节约有限的资源,国家和行业制定了某些重要产品的生产经济规模标准和鼓励发展、限制发展和禁止发展产业(含规模)目录。建设规模的确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的产业政策要求。

2)收益合理性。建设规模的变动引起收益的变动。研究建设规模时,应分析不同规模对收益引起的变动程度,分析收益的合理性。

3)资源利用的合理性。主要应考虑资源利用的可靠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4)外部条件的适应性和匹配性。项目的建设规模应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各种资源供应能满足建设规模的要求,并且稳定可靠、价格合理。

5)对于技术改造项目,建设规模的确定应与现有装置有效结合和匹配,应立足于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充分考虑原有装备和设施的有效利用,以求最佳生产能力的配置。

(3)确定建设规模的方法

1)经验法。经验法是指根据国内外同类或类似项目的经验数据,考虑建设规模的制约和决定因素,确定拟建项目建设规模的一种方法。在实践中,此法应用最为普遍。

在确定拟建项目建设规模前,首先应找出与该项目相同或类似的项目,特别是要找出几个规模不同的项目,并计算出各不同规模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利润率和投资回收期等;然后综合考虑制约和决定该项目拟建规模的各种因素,确定一个适当的规模。

【例3-1】 拟建一个生产某电子产品的项目,同类项目的生产规模是年产40万台、60万台、100万台、200万台、300万台和400万台。通过调查并计算,已知各种规模项目的投资和财务内部收益率数据如表3-1 所示:

表3-1 各种规模项目的投资和财务内部收益率

从表3-1可以看出,年产300万台的规模是最佳生产规模,但需要的投资比较大,约为27000万元人民币。通过对影响规模的各种制约与决定因素进行研究,除资金供给和市场需求因素外,其他方面都是可以适应的。若该拟建项目可能筹措到的资金只有15600万元人民币,只适应年产100万台的生产规模。另外,从市场需求情况看,若该项目可能的市场份额在100万~150万台之间,也只能选择年产100万台的规模。

2)“生存技术”法。用“生存技术”确定最佳生产规模的方法由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乔治·施蒂格勒提出。他认为,由于企业拥有的资源质量不同,所以相异的规模也可能同样经济,在现实中,一个企业的活力和发展压力并不仅仅甚至不是主要取决于生产方面的成本条件,而是在于企业能否通过合理观察数据,灵活地适应技术和市场变化的能力,这时存活能力非常重要。最佳规模是一个范围非常大的领域,即多种规模都是最佳的。“生存技术”法的实质是:凡是在长期竞争中得以生存的规模都是最佳规模,工厂规模和技术复杂程度是决定生产规模的主要因素。

3)规模效果曲线法。规模效果曲线法是通过不断扩大拟定的建设规模,研究项目的销售收入与成本曲线随之变化的情况,来确定项目最适宜的建设规模的一种方法。

从图3-1看出, Qa到Qb是规模经济区,在这个区域内, Qb不但是规模经济的临界点,也是最佳经济规模点,因为这点上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从理论上讲,应当以Qb作为拟建项目的建设规模,但在实际中,往往受到其他制约因素影响,最佳经济规模达不到这个规模,一般小于Q b 。 Qa是第一个盈亏平衡点,不能选择这样的规模。因此,在选择拟建项目的建设规模时,首先应当确定规模经济区,然后在这个区间内,根据制约和决定建设规模的诸多因素,选择离点Qb最近的规模。

图3-1 规模效果曲线图

4)分步法。分步法也叫“逼近法”,其特点是先确定起始建设规模作为所选规模的下限,再确定最大建设规模作为所选规模的上限,然后在上下限之间,拟定若干个有价值方案,通过比较,选出最合理的建设规模。具体步骤如下:

①第一步,确定起始生产规模。起始生产规模也就是项目盈亏平衡时的最小经济规模。根据项目产品的性质,有以下三种确定起始生产规模的方法:

第一种:若项目产品在国内销售,且无法用进口品替代,则项目的起始生产规模主要受技术和设备的制约。在一般情况下,若选择较小的生产规模,其生产技术往往比较落后,经济效益差,一方面会造成规模不经济,另一方面在一些生产部门,可供使用的加工工艺和设备已按一定的生产能力标准化,若将生产能力较大的标准化设备用于较小的生产规模,会造成设备能力的限制和成本费用的上升。在这种情况下确定起始生产规模时,可利用规模效果曲线,对可供选择的工艺和设备进行分析,选定其中不至于出现亏损的工艺和设备,将其生产能力作为起始生产规模,如图3-1的规模效果曲线图中的Qa点。

第二种:如果项目产品可以用进口替代,则应将生产成本费用与进口成本进行比较,确定起始生产规模,项目单位产品成本费用与单位进口产品成本的比较示意图如图3-2所示。在图3-2中,假定进口产品的口岸价格比较稳定,这样,单位进口产品成本是一条比较稳定的水平线,而项目单位产品成本费用则随着该项目生产规模的扩大而有所变化。在产量为M 1 到M 2 之间,该项目生产是合算的;当生产规模小于M 1 时,其生产成本费用高于进口成本,所以M 1 是拟建项目的起始生产规模。

第三种:如果项目产品可以出口,则应将项目产品成本费用与换汇收入进行比较,确定起始生产规模。项目单位产品生产成本费用与单位产品换汇收入的比较如图3-3 所示。在图3-3 中,假定国际市场变化比较稳定,这样,单位产品换汇收入是一条稳定的水平线,而项目单位产品成本费用则随着该项目生产规模的扩大而有所变化。项目生产规模在M 1 至M 2 之间,该项目生产规模是合算的;当项目生产规模小于M 1 时,单位产品成本费用大于单位产品换汇收入,出口是不合算的。所以, M 1 是拟建项目的起始生产规模。确定起始生产规模后,以其作为确定拟建项目生产规模的下限,然后再确定最大生产规模。

图3-2 进口替代产品项目经济规模

图3-3 出口产品项目经济规模

②第二步,确定最大生产规模。在现实经济活动中,项目生产规模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这就需要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对项目生产规模的限制作用,特别是要对制约项目生产规模的瓶颈因素进行分析。在一定的投资条件下,某个因素对项目生产规模的大小可能起决定性的作用,即成为项目生产规模的瓶颈,通过对瓶颈因素的分析,可以确定在可行条件下的最大生产规模,作为所选生产规模的上限。

③第三步,确定合理生产规模。起始生产规模与最大生产规模确定以后,就确定了拟建项目生产规模的上限和下限,可在此之间拟定若干不同规模的比较方案。在拟定比较方案时,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设备能力,可以在最小和最大规模之间,选择具有不同能力的设备或者对设备进行不同能力的组合,以拟定出不同的生产规模方案,然后计算不同生产规模方案的成本费用和效益,之后再对成本费用和效益进行比较。其中成本费用最低、效益最好的方案应为最终确定的拟建项目的生产规模。 fz1SLsniTHMBY0qenQyRkFNA2vgCKznJC5M7DpB8EGs4I+9Meowog17yUymZDnj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