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项目质量计划

一、项目质量计划的概念

项目质量计划是指确定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和如何达到这些质量目标所规定的必要的作业过程、专门的质量措施和资源等工作。它是质量策划的一项内容,在《ISO 8402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质量计划的定义是“针对特定的产品、项目或合同,规定专门的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的文件”。对工程行业而言,质量计划主要是针对特定的工程项目编制的规定专门的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的文件,其作用是,对外可作为针对特定工程项目的质量保证,对内作为针对特定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依据。

二、项目质量计划的编写依据

质量计划的编制应依据下列资料:

(1)合同中有关产品(或过程)的质量要求。

(2)与产品(或过程)有关的其他要求。

(3)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三、项目质量计划的编写要求

项目质量计划应由项目经理主持编制。质量计划作为对外质量保证和对内质量控制的依据文件,应体现工程项目从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到单位工程的过程控制,同时也要体现从资源投入到完成工程质量最终检验和试验的全过程控制。工程项目质量计划编写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质量目标。合同范围内的全部工程的所有使用功能符合设计(或更改)图纸要求。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质量达到既定的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合格率100%,其中专项达到:

1)所有隐蔽工程为业主质检部门验收合格。

2)卫生间不渗漏、地下室、地面不出现渗漏,所有门窗不渗漏雨水。

3)所有保温层、隔热层不出现冷热桥。

4)所有高级装饰达到有关设计规定。

5)所有的设备安装、调试符合有关验收规范。

6)特殊工程的目标。

7)工程交工后维修期为一年,其中屋面防水维修期为三年。

(2)管理职责。项目经理是本工程实施的最高负责人,对工程符合设计、验收规范、标准要求负责;对各阶段、各工号按期交工负责。项目经理委托项目质量副经理(或技术负责人)负责本工程质量计划和质量文件的实施及日常质量管理工作;当有更改时,负责更改后的质量文件活动的控制和管理。

1)对本工程的准备、施工、安装、交付和维修整个过程质量活动的控制、管理、监督、改进负责。

2)对进场材料、机械设备的合格性负责。

3)对分包工程质量的管理、监督、检查负责。

4)对设计和合同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和部位负责组织有关人员、分包商和用户按规定实施,指定专人进行相互联络,解决相互间接口发生的问题。

5)对施工图纸、技术资料、项目质量文件、记录的控制和管理负责。

项目生产副经理对工程进度负责,调配人力、物力保证按图纸和规范施工,协调同业主、分包商的关系,负责审核结果、整改措施和质量纠正措施和实施。

队长、工长、测量员、试验员、计量员在项目质量副经理的直接指导下,负责所管部位和分项施工全过程的质量,使其符合图纸和规范要求,有更改者符合更改要求,有特殊规定者符合特殊要求。

材料员、机械员对进场的材料、构件、机械设备进行质量验收或退货、索赔,有特殊要求的物资、构件、机械设备执行质量副经理的指令。对业主提供的物资和机械设备负责按合同规定进行验收;对分包商提供的物资和机械设备按合同规定进行验收。

(3)资源提供。规定项目经理部管理人员及操作工人的岗位任职标准及考核认定方法。规定项目人员流动时进出人员的管理程序。规定人员进场培训(包括供方队伍、临时工、新进场人员)的内容、考核、记录等。规定对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设备修订的操作方法和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并记录等。规定施工所需的临时设施(含临建、办公设备、住宿房屋等)、支持性服务手段、施工设备及通讯设备等。

(4)工程项目实现过程策划。规定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项目质量的编制要点及接口关系。规定重要施工过程的技术交底和质量策划要求。规定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新设备的策划要求。规定重要过程验收的准则或技艺评定方法。

(5)材料、机械、设备、劳务及试验等采购控制。由企业自行采购的工程材料、工程机械设备、施工机械设备、工具等,质量计划作如下规定:

1)对供方产品标准及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2)选择、评估、评价和控制供方的方法。

3)必要时对供方质量计划的要求及引用的质量计划。

4)采购的法规要求。

5)有可追溯性(追溯所考虑对象的历史、应用情况或所处场所的能力)要求时,要明确追溯内容的形成,记录、标志的主要方法。

6)需要的特殊质量保证证据。

(6)施工工艺过程的控制。对工程从合同签订到交付全过程的控制方法做出规定。对工程的总进度计划、分段进度计划、分包工程的进度计划、特殊部位进度计划、中间交付的进度计划等做出过程识别和管理规定。

规定工程实施全过程各阶段的控制方案、措施、方法及特别要求等。主要包括下列过程:

1)施工准备。

2)土石方工程施工。

3)基础和地下室施工。

4)主体工程施工。

5)设备安装。

6)装饰装修。

7)附属建筑施工。

8)分包工程施工。

9)冬、雨期施工。

10)特殊工程施工。

11)交付。

规定工程实施过程需用的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如工艺标准、操作规程、工法等),作为方案和措施必须遵循的办法。

规定对隐蔽工程、特殊工程进行控制、检查、鉴定验收、中间交付的方法。

规定工程实施过程需要使用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工具的技术和工作条件,运行方案,操作人员上岗条件和资格等内容,作为对施工机械设备的控制方式。

规定对各分包单位项目上的工作表现及其工作质量进行评估的方法、评估结果送交有关部门、对分包单位的管理办法等,以此控制分包单位。

(7)搬运、贮存、包装、成品保护和交付过程的控制。规定工程实施过程在形成的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半成品、成品保护方案、措施、交接方式等内容,作为保护半成品、成品的准则。规定工程期间交付、竣工交付、工程的收尾、维护、验评、后续工作处理的方案、措施,作为管理的控制方式。规定重要材料及工程设备的包装防护的方案及方法。

(8)安装和调试的过程控制。对于工程水、电、暖、电讯、通风、机械设备等的安装、检测、调试、验评、交付、不合格的处置等内容规定方案、措施、方式。由于这些工作同土建施工交叉配合较多,因此对于交叉接口程序、验证哪些特性、交接验收、检测、试验设备要求、特殊要求等内容要做明确规定,以便各方面实施时遵循。

(9)检验、试验和测量的过程控制。规定材料、构件、施工条件、结构形式在什么条件、什么时间必须进行检验、试验、复验,以验证是否符合质量和设计要求,如钢材进场必须进行型号、钢种、炉号、批量等内容的检验,不清楚时要进行取样试验或复验。

1)规定施工现场必须设立试验室(室、员)配置相应的试验设备,完善试验条件,规定试验人员资格和试验内容;对于特定要求要规定试验程序及对程序过程进行控制的措施。

2)当企业和现场条件不能满足所需各项试验要求时,要规定委托上级试验或外单位试验的方案和措施。当有合同要求的专业试验时,应规定有关的试验方案和措施。

3)对于需要进行状态检验和试验的内容,必须规定每个检验试验点所需检验、试验的特性、所采用程序、验收准则、必须的专用工具、技术人员资格、标识方式、记录等要求。例如结构的荷载试验等。

4)当有业主亲自参加见证或试验的过程或部位时,要规定该过程或部位的所在地,见证或试验时间,如何按规定进行检验试验,前后接口部位的要求等内容。例如屋面、卫生间的渗漏试验。

5)当有当地政府部门要求进行或亲临的试验、检验过程或部位时,要规定该过程或部位在何处、何时、如何按规定由第三方进行检验和试验。例如搅拌站空气粉尘含量测定、防火设施验收、压力容器使用验收,污水排放标准测定等。

6)对于施工安全设施、用电设施、施工机械设备安装、使用、拆卸等,要规定专门安全技术方案、措施、使用的检查验收标准等内容。

7)要编制现场计量网络图、明确工艺计量、检测计量、经营计量的网络、计量器具的配备方案、检测数据的控制管理和计量人员的资格。

8)编制控制测量、施工测量的方案,制定测量仪器配置,人员资格、测量记录控制、标识确认、纠正、管理等措施。

9)要编制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和项目检查验收、交付验评的方案,作为交验时进行控制的依据。

(10)检验、试验、测量设备的过程控制。规定要在本工程项目上使用所有检验、试验、测量和计量设备的控制和管理制度,包括:

1)设备的标识方法。

2)设备校准的方法。

3)标明、记录设备准状态的方法。

4)明确哪些记录需要保存,以便一旦发现设备失准时,便确定以前的测试结果是否有效。

(11)不合格品的控制。要编制工种、分项、分部工程不合格产品出现的方案、措施,以及防止与合格之间发生混淆的标识和隔离措施。规定哪些范围不允许出现不合格;明确一旦出现不合格哪些允许修补返工,哪些必须推倒重来,哪些必须局部更改设计或降级处理。

编制控制质量事故发生的措施及一旦发生后的处置措施。

规定当分项分部和单位工程不符合设计图纸(更改)和规范要求时,项目和企业各方面对这种情况的处理有如下职权:①质量监督检查部门有权提出返工修补处理、降级处理或做不合格品处理;②质量监督检查部门以图纸(更改)、技术资料、检测记录为依据用书面形式向以下各方发出通知:当分项分部项目工程不合格时通知项目质量副经理和生产副经理;当分项工程不合格时通知项目经理;当单位工程不合格时通知项目经理和公司生产经理。

对于上述返工修补处理、降级处理或不合格的处理,接受通知方有权接受和拒绝这些要求:当通知方和接收通知方意见不能调解时,则上级质量监督检查部门、公司质量主管负责人,乃至经理裁决;若仍不能解决时申请由当地政府质量监督部门裁决。

四、项目质量计划的编写内容

编写质量计划时应确定下列内容:

(1)质量目标和要求。

(2)质量管理组织和职责。

(3)所需的过程、文件和资源。

(4)产品(或过程)所要求的评审、验证、确认、监视、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接收准则。

(5)记录的要求。

(6)所采取的措施。 pHmMzsYch21HAYlXJhPO5mp9GzRn1657uvZCdNJ+mmU28FAckjpbKCkoxadKnJc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