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的应对策略包括风险回避、风险自留、风险控制、风险转移。
风险回避是指在完成项目风险分析与评价后,如果发现项目风险发生的概率很高,而且可能的损失也很大,又没有其他有效的对策来降低风险时,应采取放弃项目、放弃原有计划或改变目标等方法,使其不发生或不再发展,从而避免可能产生的潜在损失。例如,某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表明,虽然从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指标看是可行的,但敏感性分析的结论是对投资额、产品价格、经营成本均很敏感,这意味着该项目的风险很大,因而决定不投资建造该工程。在面临灾难性风险时,采用回避风险的方式处置风险是比较有效的。但是在有时,放弃承担风险就意味着可能放弃某些机会。因此,某些情况下的风险回避是一种消极的风险处理方式。
通常,当遇到下列情形时,应考虑风险回避的策略:
(1)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很大且后果损失也很大的项目;
(2)发生损失的概率并不大,但当风险事件发生后产生的损失是灾难性的、无法弥补的。
风险自留是指项目风险保留在风险管理主体内部,通过采取内部控制措施等来化解风险或者对这些保留下来的项目风险不采取任何措施。风险自留与其他风险对策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改变项目风险的客观性质,即既不改变项目风险的发生概率,也不改变项目风险潜在损失的严重性。
风险自留可分为非计划性风险自留和计划性风险自留两种。
(1)非计划性风险自留。由于风险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项目某些风险的存在,或者不曾有意识地采取有效措施,以致风险发生后只好保留在风险管理主体内部。这样的风险自留就是非计划性的和被动的。导致非计划性风险自留的主要原因有:缺乏风险意识、风险识别失误、风险分析与评价失误、风险决策延误、风险决策实施延误等。
(2)计划性风险自留。计划性风险自留是主动的、有意识的、有计划的选择,是风险管理人员在经过正确的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后制定的风险应对策略。风险自留绝不可能单独运用,而应与其他风险对策结合使用。
风险控制是一种主动、积极的风险对策。风险控制工作可分为预防损失和减少损失两个方面。预防损失措施的主要作用在于降低或消除(通常只能做到降低)损失发生的概率,而减少损失措施的作用在于降低损失的严重性或遏制损失的进一步发展,使损失最小化。一般来说,风险控制方案都应当是预防损失措施和减少损失措施的有机结合。
当有些风险无法回避、必须直接面对,而以自身的承受能力又无法有效地承担时,风险转移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选择。适当、合理的风险转移是合法的、正当的,是一种高水平管理的体现。风险转移主要包括非保险转移和保险转移两大类。
(1)非保险转移。非保险转移又称为合同转移,因为这种风险转移一般是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将项目风险转移给非保险人的对方当事人。项目风险最常见的非保险转移有三种情况,即:业主将合同责任和风险转移给对方当事人;承包商进行项目分包;第三方担保,如业主付款担保、承包商履约担保、预付款担保、分包商付款担保、工资支付担保等。
(2)保险转移。保险转移通常直接称为工程保险。通过购买保险,业主或承包商作为投保人将本应由自己承担的项目风险(包括第三方责任)转移给保险公司,从而使自己免受风险损失。
需要说明的是,保险并不能转移工程项目的所有风险,一方面是因为存在不可保风险,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有些风险不宜保险。因此,对于工程项目风险,应将保险转移与风险回避、损失控制和风险自留结合起来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