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译者序

是不是只有逻辑学家才会进行逻辑思考?非也!对于任何能够思考的个体而言,往往无意识状态下的一个判断,就已经成就了一次有效的逻辑思维活动。比如,当你看到文森特·梵高的名画《翠鸟》,你会想到什么?恐怕即使之前不太熟悉翠鸟,看到它的长嘴和它的生活环境(水边),有些人也会冒出这样的想法:它擅长捕鱼!

翠鸟 文森特·梵高油画

从一幅图得到一个想法的思维过程,就是地地道道的逻辑思维过程。这个过程也叫 推理 过程。那么,这个推理在我们的头脑中是如何进行的呢?

如果我们把推理过程补齐,那它包括以下两个子推理:

(1) 这只翠鸟的鸟喙细长而锋利

喙细长而锋利的鸟都擅长捕猎活食

这只翠鸟擅长捕猎活食

(2) 这只翠鸟擅长捕猎活食

它生活在浅水边

浅水活食主要为鱼

这只翠鸟擅长捕鱼

(1)为推理的第一个子过程。翠鸟有一个非常醒目的特征,那就是它的喙细长而锋利,欣赏这幅画作的人都不会错过这个细节。结合关于鸟喙形状的常识,即“喙细长而锋利的鸟都擅长捕猎活食”,我们可以得出关于它猎食习性的结论——它擅长捕猎活食。然后,以这个结论作为前提做第二个子推理(2)。结合我们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这只翠鸟落在芦苇枝上观察猎物,此为浅水边,辅以“浅水活食主要为鱼”这一常识,最终可以得出这只翠鸟更具体的猎食习性——它擅长捕鱼。这两个子过程便属于 演绎推理 ,即从一般(所有喙细而长的鸟都擅长捕猎活食)推导出特殊(这只喙细长而锋利的翠鸟也擅长捕猎活食),这就是著名的“ 三段论 ”推理(第16~17章)。

在北京动物园鸣禽馆旁边就经常有翠鸟出没,那里总是有很多观鸟爱好者架着长枪短炮严阵以待。根据他们的观察,翠鸟无论大小雌雄,喙都长得像一把鱼叉,又细又尖。在那里,每天都会上演捕鱼大戏。因此,观鸟者基于对不同翠鸟个体的观察,认为翠鸟都擅长捕鱼!这就是我们的思维经常会做的另一种推理—— 归纳推理 (第11~14章)。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从(若干个)个例推导出一般性。

“翠鸟”的英文是“kingfisher”,翻译过来就是“捕鱼者之王”,它们在我国民间还有一个名字——鱼狗,这些似乎都说明,全世界关注过翠鸟的人们都有过这样的观察,做过这样的归纳推理。

既然推理无处不在,那么如何才能进行正确的推理呢?为了获得正确的结论,在这样的推理过程中我们还应该问很多问题,比如,如何从“翠鸟”正确抽象出关于翠鸟的“概念”?如何通过关于翠鸟的观察、假设,得到关于翠鸟的正确“判断”?如何从若干个相关的正确判断,进行正确的推理?等等。对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搭建起了逻辑学的基本框架。

逻辑学研究思维的 基本形式 ,包括 概念 判断 推理 (概念形成判断,判断组成推理),以及 基本规律 ,即什么样的推理是正确的推理。

这本《逻辑思维经典入门》就是系统讨论如何正确推理的一本书。我们尝试着画出了本书的结构导图(图0-1),从中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正确推理的相关内容。

在引言中,作者生动地讲述了推理和思维的关系,回答了为什么书名叫作《逻辑思维经典入门》、内容里却要通篇讨论“推理”这个问题。第1章最重要,作者阐释了推理的四个步骤(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和两种推理类型(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由此给出了全书的骨架。之后从第2章到第16章,作者一直在围绕这个骨架,逐一展开讨论,把“推理”抽丝剥茧,一步一步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在第17章中,作者还补充了前面没有提到的第三种推理——类比推理。基于前面提到的三种推理类型,作者在最后一章(第18章)列举了推理中常见的各种谬误,作为全书的总结。读者心里一旦有了这样一幅图,就比较容易理解本书的内容安排及其内部逻辑了。

至于文字撰写的方式,作者十分贴心。他尽量避免了逻辑本身令人望而却步的技术细节(只有三段论部分涉及一些),多采用哲学思辨的方式,用精简的文字介绍逻辑思维相关的基本知识点,探讨它们是什么、不是什么,学者们怎么说,以及我们能够得到什么样的结论。这个过程本身也展现了一种思辨。在翻译的过程中,为了让读者能够体会这种思辨的美,我也对原文做了很多处理,如注重知识体系讲述时前后的连贯性,在文中适当补充相应的隐藏知识[以()形式或者译者注的形式给出]。

图0-1 本书的结构

我深知逻辑之艰深,但也时常感动于它的简洁与优雅。我也是一名读者,最怕阅读充斥翻译腔的拗口译著。所以在翻译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一直在问自己,如果我是读者,会不会有良好的阅读体验?会不会忘记译者的存在,全身心投入在正确思维的旅程上?所以,除了以上对知识体系的处理,我们还做了其他一些无声的工作:(1)对于各章中出现的比较重要的概念,予以加粗,随时提醒读者作者的讨论重点与意图;(2)为书中出现的人物名称增加了译者脚注,介绍了人物身份、主要成就,读者只需向注脚处随意一瞥,便可扫平陌生名字对理解的障碍;(3)对于书中涉及原语言中隐含的文化背景,做了显性处理等。

虽然本书已经尽量翻译得通俗易读,但是它毕竟囊括了逻辑思维的基本体系,知识点较为密集。所以,与文化娱乐类书籍不同,仅仅依靠阅读恐怕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我建议每一位亲爱的读者阅读后要有意识地去实践。比如,阅读每一章的时候,做一做思维导图,帮助厘清思路;而每一章阅读之后,在日常思考与论证时,也要有意识地践行。唯有如此,才能读以致用、精进思维。

这次逻辑之旅对我来说是一次愉悦的体验,希望正在阅读此书的你也可以收获颇丰。在此,我想感谢协调翻译工作的魏宁、高瑞霞,感谢出版社的编辑为本书付梓所做出的努力。我还要感谢我的学生毋晟姚,她帮我通读了译文,就部分细节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满海霞 GugAs4oCBw7uEzgRKzbb33xCBb6qvCPBbSFaZep15PJBOuBTTTlROE+qLrq5BSQ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