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四肢骨及其连结

上肢骨的连结以灵活为主,下肢骨的连结以坚实稳固为主。

一、上肢骨及其连结

(一)上肢骨

包括肩胛骨、锁骨、肱骨、尺骨、桡骨和手骨。

1.肩胛骨(scapula)贴于胸廓后外侧,为三角形的扁骨。分两面、三缘和三角。前面微凹陷,为肩胛下窝。后面有斜向外上高起的骨嵴,称为肩胛冈,肩胛冈把后面分成上、下两个窝,分别称为冈上窝和冈下窝,肩胛冈外侧端向前外侧伸展的一扁平突起,称为肩峰,是重要的骨性标志。上缘的外侧端有一弯曲的指状突起,称为喙突,其内侧有肩胛切迹。内侧缘较薄朝向脊柱,外侧缘较厚朝向腋窝。上角与第 2 肋相对。下角与第 7 肋同高,为临床计数肋骨序数的重要标志。外侧角粗大,有梨形微凹陷的关节面,称为关节盂(图3.16)。

图3.16 肩胛骨(右侧)

2.锁骨(clavicle)位于颈部和胸部之间,全长于皮下均可触及,是重要的骨性标志。锁骨呈“~”形,分两面、两端和一体。上面光滑,下面粗糙。内侧端粗大与胸骨柄相关节,称为胸骨端。外侧端扁平与肩胛骨的肩峰相关节,称为肩峰端。锁骨的内侧 2/3 凸向前,外侧 1/3 凸向后。锁骨是唯一与躯干骨构成关节的上肢骨(图3.17)。

3.肱骨(humerus)位于上臂,是典型的长骨,可分为两端和一体(图3.18)。

肱骨上端有半球形的关节面朝向上内侧,称为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相关节。头的周缘有环状浅沟称为解剖颈。上端外侧的突起,为大结节,前面较小的突起是小结节,两结节向下延伸的骨嵴分别称为大结节嵴和小结节嵴,大小结节嵴之间的纵沟,称为结节间沟,肱二头肌长头腱由此通过。肱骨上端与体相接处稍细,称为外科颈,此处较易发生骨折。

肱骨下端前后略扁,左右较宽并略卷曲向前,末端有两个关节面,内侧呈滑车状,称为肱骨滑车;外侧呈半球形,称为肱骨小头。在滑车的后上方有一深窝,称为鹰嘴窝,而前上方的浅窝为冠突窝。在下端的两侧各有一突起,分别称为内上髁和外上髁。内上髁后方的浅沟,称为尺神经沟,尺神经沿此沟浅行于皮下,易损伤。内、外上髁均为重要的骨性标志。

图3.17 锁骨

图3.18 肱骨

肱骨体外侧面中部有隆起的粗糙面,称为三角肌粗隆,为三角肌附着处。肱骨体后面的中部有一条由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称为桡神经沟,桡神经沿此沟经过,因而肱骨中段骨折时,容易损伤桡神经。

4.尺骨(ulna)尺骨位于前臂内侧,分两端和一体。上端粗大,下端细小,体为三棱柱状(图3.19)。尺骨上端有两个朝前的突起,上方较大的称为鹰嘴,下方较小的称为冠突,两者之间凹陷的关节面为滑车切迹,与肱骨滑车相关节。冠突的后外侧有凹陷关节面为桡切迹,与桡骨相关节。冠突前下的粗糙隆起称为尺骨粗隆。尺骨下端为圆形的尺骨头,其后内侧有向下的突起,称为尺骨茎突,为一骨性标志。

图3.19 尺骨和桡骨

5.桡骨(radius)位于前臂外侧,分两端和一体。上端细小,下端粗大,体为三棱柱状(图3.19)。

上端有圆柱形的桡骨头,头上面有关节凹与肱骨小头相关节。头的周缘为环状关节面,和尺骨桡切迹相关节。头下方为缩细的桡骨颈,其下前内侧有粗糙的突起称为桡骨粗隆,为肱二头肌腱附着处。

桡骨下端外侧向下的突起,称为桡骨茎突。内侧面有凹形关节面称为尺切迹,与尺骨头相关节。其下面有腕关节面与近侧列腕骨构成桡腕关节。桡骨下端突然变宽厚,骨质疏松,是力学上的薄弱点,受外力冲击时较易发生骨折。

6.手骨 由 8 块腕骨、5 根掌骨和 14 根指骨组成(图3.20)。

(1)腕骨(carpal bones):属短骨,排列成近侧和远侧两列,每列有 4 块。近侧列由外向内依次为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前三骨结合成卵圆形凸面,与桡骨下端相关节。远侧列由外侧向内侧依次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

(2)掌骨(metacarpal bones):由外侧向内侧依次称为第 1~5 掌骨。每块掌骨都可以分为底、体、头三部分。

(3)指骨(phalanges of finger):除拇指为两节外,其余各指均为三节指骨。由近侧到远侧分别称为近节、中节和远节指骨。

(二)上肢骨的连结

1.胸锁关节(sternoclavicular joint)(图3.21)由锁骨的胸骨端和胸骨柄的锁切迹构成。为上肢骨与躯干骨之间唯一相连的关节,关节囊内有关节盘。

图3.20 手骨(右侧、前面)

图3.21 胸锁关节

2.肩锁关节(acromioclavicular joint)由肩胛骨的肩峰和锁骨的肩峰端构成。

3.肩关节(shoulder joint)由肩胛骨的关节盂和肱骨头构成(图3.22)。

肩关节的特点:肱骨头大,有半球形的关节面,关节盂小而浅。关节盂周缘有关节盂唇,增加了关节盂的面积和深度,关节囊薄而松弛,但囊的上方、前方和后方有韧带加强或有肩周肌肉的肌腱编入关节囊的纤维层,从而增强了关节的稳固性,唯有囊的前下方缺少韧带和肌肉,最为薄弱,故肩关节脱位以前下方脱位最为常见。此外,关节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也起着稳固肩关节的作用。

图3.22 肩关节

肩关节是全身运动最灵活的关节,可做前屈、后伸、内收、外展、旋转和环转运动。

4.肘关节(elbow joint)由肱骨下端和桡、尺骨的上端构成的复关节,包括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桡尺近侧关节,它们共同包于一个关节囊内(图3.23)。

(1)肱尺关节:由肱骨滑车和尺骨滑车切迹构成。

(2)肱桡关节:由肱骨小头和桡骨头关节凹构成。

(3)桡尺近侧关节:由桡骨环状关节面和尺骨的桡切迹构成。

图3.23 肘关节

肘关节关节囊的前后壁薄而松弛,两侧有副韧带加强(桡侧副韧带和尺侧副韧带)。在桡骨环状关节面周围有桡骨环状韧带围绕,使桡骨头固定在尺骨上做旋转运动,幼儿的桡骨头尚未发育完全,环状韧带松弛,因此在肘关节伸直位猛力牵拉前臂时,常可发生桡骨头半脱位。

肘关节主要做屈、伸运动,其桡尺近侧关节与桡尺远侧关节联合可做旋内、旋外运动。

桡骨与尺骨除了借桡尺近侧关节和桡尺远侧关节(由桡骨的尺切迹、尺骨头及其下方的关节盘构成)相连结外,两骨之间还有纤维结缔组织构成的前臂骨间膜相连结。

5.手关节 手关节较多,包括桡腕关节、腕骨间关节、腕掌关节、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皆以相邻骨的名称命名(图3.24)。

图3.24 手关节(冠状切面)

桡腕关节较大,也简称为腕关节(wrist joint),由桡骨下端的腕关节面和尺骨头下方的关节盘形成关节窝,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共同组成关节头。关节囊松弛,两侧及前后均有韧带加强。桡腕关节可做屈、伸、内收、外展和环转运动。

二、下肢骨及其连结

(一)下肢骨

下肢骨包括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和足骨。

1.髋骨(hip bone)髋骨由 3 块骨融合而成,它的上端是髂骨,前下端是耻骨,后下端是坐骨。16 岁之前,三骨借软骨相连;约到 16 岁之后,软骨全部骨化,三骨的体融合处为一大而深的窝,称为髋臼。髋臼内有一半月形的关节面,与股骨头相关节,髋臼边缘缺损处称为髋臼切迹(图3.25)。

(1)髂骨(ilium):髂骨分髂骨体和髂骨翼两部分。髂骨体构成髋臼的上部,髂骨翼位于体的上方,其上缘较厚,称为髂嵴,髂嵴最高点平对第 4 腰椎棘突,是腰椎穿刺时确定穿刺部位的标志。髂嵴的前后突起,分别称为髂前上棘和髂后上棘,它们的下方各有一突起,分别称为髂前下棘和髂后下棘。髂嵴的前、中 1/3 处向外侧的突出称为髂结节,常作为骨髓穿刺的部位。髂骨翼的内面平滑稍凹,称为髂窝,其下界为弓状线,其后上方为耳状面,与骶骨构成骶髂关节。耳状面后方粗糙的隆起,称为髂粗隆,为韧带附着处。

图3.25 髋骨(左侧)

(2)坐骨(ischium):可分为坐骨体和坐骨支。坐骨体组成髋臼的后下部。体的后缘有一三角形突起,称为坐骨棘,坐骨棘的上、下分别是坐骨大切迹和坐骨小切迹。由体向后下方伸出一肥厚而粗糙的坐骨结节,由结节向前内上方延续为坐骨支。

(3)耻骨(pubis):可分为耻骨体、耻骨上支和耻骨下支。耻骨体构成髋臼的前下部。耻骨体与髂骨愈合处,骨面稍隆起,称为髂耻隆起。由此向前内伸出耻骨上支,再以锐角转折向后下,为耻骨下支,在转折处的内侧有耻骨联合面。耻骨上支上面有一条锐嵴称为耻骨梳,向前终于耻骨结节。自结节向内侧延伸到耻骨联合面上缘有一嵴,称为耻骨嵴。耻骨与坐骨共同围成闭孔。

2.股骨(femur)位于大腿,是人体最粗最长的长骨,约占人体身高的 1/4,可分为两端和一体(图3.26)。

图3.26 股骨

股骨上端伸向内上,末端呈球形,称为股骨头。其中部稍下为一小凹,称为股骨头凹。头外下方较细部分,称为股骨颈。颈与体交界处的外侧有粗糙的隆起,称为大转子,是下肢重要的骨性标志。内后侧的突起是小转子,两者在前面以转子间线相连,在后面以转子间嵴相连。

下端左、右膨大并向后弯曲,形成内侧髁和外侧髁,两髁之间的深窝为髁间窝,两髁的关节面在前方合成一个与髌骨相关节的部分,称为髌面。两髁侧面的上方有粗糙的隆起,分别称为内上髁和外上髁,是下肢的骨性标志。

股骨体后方有纵行的骨嵴,称为粗线,向上外延续为粗糙的突起,称为臀肌粗隆。

3.髌骨(patella)位于膝关节的前方,包藏于股四头肌腱中,参与膝关节构成(图3.27)。

图3.27 髌骨

4.胫骨(tibia)位于小腿内侧,与腓骨共同组成小腿骨(图3.28)。

胫骨分两端和一体。胫骨上端膨大,向内侧和外侧突出的部分称为内侧髁和外侧髁,每髁上面有微凹的关节面,与股骨相关节,两髁之间有向上的隆起,称为髁间隆起。上端与体相连处的前面有一粗糙的隆起,称为胫骨粗隆。外侧髁的后下面有腓关节面。

胫骨下端稍膨大,下面有关节面,内侧向内下有一突起称为内踝,是重要的体表标志。下端外侧有腓切迹,与腓骨相连。

胫骨体为三棱柱状。

图3.28 胫骨和腓骨

5.腓骨(fibula)位于小腿外侧偏后方(图3.28)。分两端和一体。上端稍膨大,称为腓骨头,是下肢的重要骨性标志,它与胫骨相关节,不参与膝关节,故不负重。下端膨大呈三角形,称为外踝,也是下肢的骨性标志。

胫骨、腓骨下端均参与踝关节的构成。

6.足骨 包括 7 块跗骨、5 根跖骨和 14 根趾骨(图3.29)。

(1)跗骨(tarsal bones):近侧列有距骨和其下方的跟骨。远侧列由内侧向外侧依次为内侧、中间、外侧楔骨和骰骨,在距骨和三块楔骨之间有一块舟骨。距骨与小腿骨下端构成距小腿关节。

(2)跖骨(metatarsal bones):由内向外依次为第1~5 跖骨,每块跖骨可分底、体、头三部分。

(3)趾骨(phalanges of toe):除 趾两节外,其余四趾都为三节趾骨,分别为近节、中节和远节趾骨,每节趾骨分为底、体、头三部分。

图3.29 足骨

(二)下肢骨的连结

1.骶髂关节(sacroiliac joint)由骶骨和髂骨的耳状面连结而成,几乎不能运动。

在骶髂关节的后下方,有两条骨盆的固有韧带:从骶骨和尾骨外侧缘连至坐骨结节的称为骶结节韧带;从骶、尾骨外缘连至坐骨棘的称为骶棘韧带。以上两韧带与坐骨大、小切迹分别围成坐骨大孔和坐骨小孔,有血管、神经通过(图3.30)。此外,髋骨的闭孔也被纤维组织的闭孔膜封闭,仅上部留有供血管、神经穿过的闭膜管。

图3.30 骨盆的连结

2.耻骨联合(pubic symphysis)由两侧耻骨联合面借纤维软骨构成的耻骨间盘连结而成,孕妇在分娩时耻骨联合可轻度分离,以利胎儿娩出。

3.骨盆(pelvis)由骶骨、尾骨和左右髋骨以及其间的骨连结构成,具有承托、保护盆腔脏器和传导重力的作用(图3.31)。

图3.31 骨盆

骨盆由界线分为大骨盆和小骨盆。界线是由骶骨岬经两侧的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至耻骨联合上缘连成的环形线。界线以上为大骨盆,以下为小骨盆。小骨盆有上、下两口,上口由界线围成,下口高低不平,略呈菱形,由尾骨尖、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坐骨支、耻骨下支和耻骨联合下缘共同围成。两侧的坐骨支、耻骨下支和耻骨联合下缘所成的夹角称为耻骨下角。骨盆上、下口之间的腔称为骨盆腔。

从青春期开始,骨盆出现性别差异。女性骨盆的形态特点与妊娠和分娩功能有密切关系。两性骨盆主要差别如表 3.1 所示。

表 3.1 骨盆的性别差异

4.髋关节(hip joint)髋关节由髋臼和股骨头构成(图3.32)。

图3.32 髋关节

髋关节的特点:髋臼的周缘有肥厚的髋臼唇,以增加髋臼的深度,使股骨头几乎全部纳入髋臼内,增加关节的稳固性。髋臼切迹处有髋臼横韧带架于其上,股骨头韧带由此起始,止于股骨头凹,其内有营养血管入股骨头。关节囊紧张而坚韧,上端附着于髋臼周缘,下端附着于股骨颈,股骨颈前面全包在关节囊内,股骨颈后面的外 1/3 却露在囊外,所以临床上的股骨颈骨折可分囊内和囊外骨折,关节囊壁有韧带加强,其中以前面的髂股韧带最为强厚,该韧带向上附着于髂前下棘,向下呈扇形展开附着于转子间线,可防止髋关节过度后伸,对维持人体直立姿势起重要作用,关节囊后下方较薄弱,所以股骨头容易向下方脱位。

髋关节可做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

5.膝关节(knee joint)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以及髌骨共同构成(图3.33)。

图3.33 膝关节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结构最为复杂的关节。其关节囊宽阔而松弛,囊的前壁自上而下有股四头肌腱、髌骨和髌韧带加强,两侧分别有胫侧副韧带和腓侧副韧带加强。

在膝关节囊内(图3.34),有前、后交叉韧带连在股骨与胫骨之间,前、后交叉韧带十分强韧,牢固地将股骨、胫骨连在一起,并防止胫骨向前、后移位。

图3.34 膝关节的囊内结构

膝关节囊内有两个纤维软骨板,称为半月板。内侧半月板较大,呈“C”形;外侧半月板较小,近“O”形,半月板周缘厚而内缘薄,下面平上面凹。半月板不仅增加了关节窝的深度,有利于关节的稳固,还可缓冲压力,吸收震荡,增加关节的灵活性。

膝关节主要可做屈、伸运动,当膝关节处于半屈位时,还可作轻度的旋内和旋外运动。

知识拓展

由于半月板可随膝关节运动而移位,因此在急剧强烈运动时可造成损伤。如踢足球时,急剧伸小腿并做强力旋转时,已移位的半月板尚未及时前移,即被上、下关节面挤压,造成半月板挤伤或破裂。

6.小腿骨的连结 包括上端由胫骨的腓关节面和腓骨头构成的胫腓关节,小腿骨间膜和下端胫、腓骨之间的胫腓韧带联合。

7.足骨连结 包括距小腿关节、跗骨间关节、跗跖关节、跖趾关节以及足趾间关节(图3.35)。其中,距小腿关节(talocrural joint)(又名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和距骨滑车构成。关节囊前后松弛,两侧有韧带加强。由于外侧韧带较薄弱,足猛然过度内翻时,易发生扭伤。

距小腿关节为单轴关节,能做屈、伸运动,其中脚尖向上为伸位,又称为背屈;反之,脚尖向下为屈位,又称为跖屈。此外,在踝关节跖屈时,还可做轻度的侧方运动。

图3.35 足骨连结(额切)

知识拓展

足弓(arches of foot)由跗骨、跖骨以及足底的韧带和肌腱共同组成一个凸向上方的弓形,称为足弓。足弓可分为纵弓和横弓两部分。足弓可使重力从踝关节经距骨向前、后分散到跖骨头和跟骨,从而保证了人体直立时足底呈三角架着地支撑的稳定性,且具有弹性,可缓冲行走跳跃时的震荡。同时,还可保护足底血管、神经免受压迫。足弓的维持,除靠各骨间的连结和足底的韧带、肌肉以外,还靠从小腿到足底的长肌腱的张力。当这些结构先天发育不良或受到损伤时,足弓便会塌陷,从而形成扁平足(图3.36)。

图3.36 足弓 xPwmx9+QkUagPN3epq5T5xqB7Sa0pyOoG6SJaOJ04hKfrrGVUM76MmF4203ZBYM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