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任务 1.3
动物基本体征检查

学习目标

·会动物整体状态的检查。

·会动物被毛皮肤的检查。

·会动物可视黏膜的检查。

·会测定动物的体温、脉搏、呼吸。

动物基本体征检查是对病畜进行临床检查的初步阶段。通过检查可以了解病畜全身基本状况,并可发现疾病的某些重要症状,为系统器官检查提供依据。动物基本体征检查主要以视诊、触诊、听诊等方法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整体状况;被毛和皮肤;可视黏膜;浅表淋巴结;体温、脉搏及呼吸数。

1.3.1 整体状况的检查

1)精神状态

(1)正常状态

健康动物表现为头耳灵活,两眼有神,反应迅速,动作灵活,毛、羽平顺而有光泽。

(2)病理状态

精神异常可表现为兴奋和抑制两个方面。

①抑制状态。一般表现为沉郁,如头低耳耷、眼睛半闭、多卧少立、呼唤不应、对刺激反应淡漠,甚至完全消失。重者可见昏睡甚至昏迷。常见于热性疾病、重症、病畜、某些脑病和中毒。

②兴奋状态。轻则左顾右盼,惊恐不安,竖耳刨地;重则不顾障碍前冲后退,狂躁不驯或挣扎脱缰。牛可哞叫或摇头乱跑;猪则有时伴有痉挛与癫痫样动作,严重时可见攀登饲槽,跳越障碍,甚至攻击人畜。常见于脑病或中毒。

(3)检查方法

通过视诊观察动物精神状态。

2)营养与体格发育

(1)营养

①正常状态。健康动物表现为营养良好,肌肉丰满,皮下脂肪充盈,被毛光泽,躯体圆满而骨骼棱角不显露。

②病理状态。营养不良的动物表现为消瘦,被毛蓬乱无光泽,骨骼表露明显,皮肤缺乏弹性,多同时伴有精神不振与躯体乏力。常见于消化不良、长期腹泻、代谢障碍和某些慢性传染病、寄生虫病。

检查方法:通常根据肌肉的丰满度、皮下脂肪的蓄积量、被毛的状态和光泽来判定。仔猪可与同窝猪相比较进行判定;大尾羊应根据其尾巴的丰满程度进行判定;鸡除根据羽毛状态外,还应触诊胸肌进行判定。

(2)发育

①正常状态。发育良好的动物,体躯发育与年龄相称,肌肉结实,体格强壮。强壮的体格,不仅生产性能良好,而且对疾病的抵抗力也强。

②病理状态。发育不良的动物,多表现为躯体瘦小,发育程度与年龄不相称;在幼畜阶段,常呈现出发育迟缓甚者发育停滞。一般可提示营养不良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慢性传染病、寄生虫病或长期消化紊乱)。

检查方法:根据骨骼与肌肉的发育程度及躯体的大小判定。为了确切地判定,可应用测量器械测定其体高、体长、体重等。

3)姿势与步态

(1)正常姿态

健康的动物,姿势自然,动作灵活而协调。各有其独特的站立和运步姿势。如:马多站立,轮流歇其后蹄,偶尔卧下;牛站立时常低头,食后喜四肢集于腹下而卧,起立时先起后肢,动作缓慢;羊、猪于食后好躺卧,生人接近时迅即起立、逃避。

(2)异常姿态

异常姿态包括异常站立姿态和异常躺卧姿态。

①异常站立姿态。

a.动物头颈平伸、肢体僵硬、四肢关节不能屈曲、尾根挺起、牙关紧闭等,呈木马样姿态。此乃破伤风的特征(图 1.43)。

图 1.43 马破伤风的姿势

b.动物四肢发生病痛时,站立姿势不自然,如单肢疼痛则患肢呈免重或提起;将四肢集于腹下而站常见于多肢的蹄部剧痛,如蹄叶炎;两后肢极力前伸见于两前肢疼痛,两前肢极力后送以减轻病肢的负重可提示两后肢疼痛;四肢常频频交替负重,站立困难,见于肢体的骨骼、关节或肌肉的带痛性疾病,如骨软症、风湿症等;若出现前肢刨地、后肢缆腹、回顾腹部或起卧翻滚,多是腹痛病的象征。

c.动物站立不稳,躯体失去平衡,如躯体歪斜、四肢叉开或依墙靠壁而立的特有姿态,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特别当病程侵害小脑之际表现尤为明显(图 1.44)。

d.畜禽异常站立姿势,如牛在站立时若经常保持前躯高位、后躯低位的姿势,则提示前胃及心包的创伤性病变。当中枢有偏位的局灶性或占位性病变时,可呈头颈歪斜的姿态,如牛的脑包虫病,仔猪伪狂犬病等。鸡呈两腿前后叉开站立姿态,见于马立克氏病(图 1.45)。

②异常躺卧姿态。

a.强迫卧下姿势。见于四肢的骨骼、关节、肌肉的带痛性疾病,如骨软症、风湿症等。此时,经驱赶或由人抬助可勉强起立,但站立后可见因肢体疼痛而站立困难或全身肌肉震颤。母牛于产前、产后发生多提示骨软症。

b.机体高度瘦弱、衰竭时长期躺卧。见于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重度衰竭症等;有长期病史,一般不难识别。

图 1.44 牛站立姿势异常

图 1.45 鸡两腿前后叉开站立姿势

c.强迫躺卧,伴有昏迷特点。常见于脑、脑膜的重度疾病、中毒的后期、某些营养代谢紊乱性疾病。乳牛呈曲颈侧卧的同时伴有嗜睡或半昏迷状,常为生产瘫痪的表现(图1.46)。

图 1.46 牛生产瘫痪的姿势

d.犬坐样姿势,伴有后躯的感觉、反射功能障碍及粪、尿失禁,常提示脊髓横断性疾病。猪两后肢瘫痪而呈犬坐样姿势,可见于慢性仔猪白肌病、风湿症及骨软症;后肢瘫痪的同时,伴有后躯感觉、反射功能的失常及排粪、排尿机能紊乱,则为截瘫,可见腰扭伤造成的脊髓横断性病变。

(3)步态异常

病畜运动时呈现跛行,是四肢病的表现;步态不稳、四肢运步不协调或呈蹒跚、踉跄、摇摆似醉酒样,多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中毒、重病后期的垂危病畜。

检查方法:通过视诊,主要观察病畜行为表现的姿态特征。

1.3.2 被毛和皮肤的检查

1)被毛的检查

(1)正常状态

健康动物的被毛整洁、有光泽,禽类的羽毛平顺而光滑。

(2)病理变化

①被毛蓬乱而无光泽,或羽毛逆立,换毛(羽)迟缓,为营养不良之表现,可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的消化紊乱;营养物质不足、过劳及某些代谢紊乱性疾病。鸡的羽毛无光泽、蓬乱、逆立,可见于营养不良及消耗性疾病;肛门周围羽毛脱落并伴有出血,是鸡群中有啄肛恶癖的病鸡互相啄羽的结果。

②局限性脱毛。多为外寄生虫病或皮肤病。伴有剧烈痒感,动物经常在周围物体上摩擦或啃咬,甚至病变部皮肤出血、结痂或形成龟裂,可提示螨病。马尾根部脱毛并经常在周围物体上摩擦,宜考虑蛲虫症;猪见有大片的结痂、落屑,提示慢性猪丹毒,还应注意外寄生虫等。

③被毛被污染。病畜尾部及后肢被毛被粪便污染,是下痢的标志,见于各种类型的肠炎。被尿液及其分泌物污染,见于尿失禁及子宫疾病。

(3)检查方法

被毛的检查:通过视诊观察动物毛羽的清洁程度、光泽及脱落情况。

2)皮肤的检查

通过视诊和触诊,了解动物皮肤颜色、温度、湿度、弹性及疹疱等病变。

(1)皮肤的颜色

皮肤的颜色检查主要针对白色皮肤的动物,其他颜色的皮肤因有色素而不易观察。其皮色的改变可表现为苍白、黄染、发绀、潮红与出血斑点。

①皮肤苍白。可见于各型贫血,包括仔猪贫血以及营养不良、下痢、维生素缺乏症、某些寄生虫病等继发性贫血。

②皮肤黄染。可见于各种肝胆疾病;肝片吸虫、胆道蛔虫等寄生虫引起的胆道阻塞;新生仔畜溶血病、钩端螺旋体病、血液原虫病等溶血性疾病。

③发绀。皮肤呈蓝紫色,轻则以耳尖、鼻盘及四肢末端为明显,重则可遍及全身。可见于猪肺疫、气喘病、流行性感冒等严重的呼吸器官疾病;重度的心力衰竭;多种中毒病,尤以亚硝酸盐中毒最为明显。各种疾病的后期均可见全身皮肤明显发绀,以致全身皮肤的重度发绀,常为预后不良。

④红色斑点及疹块。斑点由皮肤出血引起,出血点指压不褪色。皮肤小点状出血,好发于腹侧、股内、颈侧等部位,常为猪瘟、猪肺疫、急性副伤寒等败血症。皮肤有较大的充血性红色疹块或隆起呈丘疹块状,指压可褪色,见于猪丹毒。鸡冠、髯及耳垂蓝紫色可见于乏氧性缺氧、中毒及鸡新城疫与禽霍乱等。

(2)皮肤的温度

检查皮肤温度,可用手掌或手背触诊。全身性皮肤温度增高可见于热性疾病;局限性皮肤温度增高提示局部发炎。皮肤温度降低是体温过低的标志。可见于衰竭症及营养不良、大失血、重度贫血、严重的脑病及中毒。皮肤温度分布不均,表现为耳鼻发凉,肢梢冷感,乃重度循环障碍的结果,可见于心力衰竭及虚脱、休克之际。

(3)皮肤的湿度

皮肤湿度可通过观察及触诊检查。皮肤湿度受汗腺分泌状态的影响。外界温度过高或于使役、运动之后,偶见于惊恐、紧张之际,生理性汗分泌增加,否则,见于高热性病、热射病、日射病、剧烈疼痛性的疾病等;某些中毒病及有高度呼吸困难时,也可见汗腺分泌的增加。局限性的多汗,主要跟局部病变或神经机能失调有关。皮肤温度降低、末梢冷厥,伴有冷汗淋漓,为预后不良,可见于虚脱、休克或重度心力衰竭。

(4)皮肤的弹性

检查皮肤的弹性,用手将皮肤捏成皱褶并轻轻拉起,然后放开,根据皱褶恢复的速度判定。通常检查颈侧、肩前等部位。健康动物拉起放开后,皱褶很快恢复、平展。如果皮肤弹性降低,放手后恢复很慢,可见于机体的严重脱水、营养不良以及慢性皮肤病(如疥癣、湿疹等)。老龄动物的皮肤弹性减退,是正常状态。

(5)皮肤疹疱

动物被毛稀疏部位出现粟粒大小的红色斑疹,为湿疹样病变,见于湿疹以及仔猪副伤寒、中毒或过敏反应等。动物喂饲过量有感光物质的饲料后,经日光照晒,颈、背部皮肤充血、潮红、出现水疱、有灼热及痛感,可提示饲料疹。猪的皮肤有大块红色充血性丘疹,是猪丹毒的特征。动物躯干部呈现多数指尖大的扁平丘疹,伴有剧烈痒感,为荨麻疹,可见于某些饲料中毒及慢性消化紊乱等。反刍兽及猪的皮肤出现水疱,提示口蹄疫或传染性水疱病。动物皮肤出现豆粒大小的疹疱,则为痘疹的特征,见于痘病。

(6)皮肤的创伤与溃疡

皮肤的完整性受到破坏,表现出各种创伤及溃疡。一般性的创伤与溃疡,可见于普通的外科病。猪的体表部位有较大的坏死与溃烂,提示坏死杆菌病。

(7)检查方法

通过视诊和触诊,了解动物皮肤颜色、温度、湿度、弹性及疹疱等病变。

3)皮下组织的检查

(1)检查方法

发现皮下或体表有肿胀时,应注意肿胀部位的大小、形态,并触诊判定其内容物性状、硬度、湿度、移动性及敏感性等。

(2)病理变化

①大面积的弥散性肿胀。伴有局部的热、痛及明显的全身反应,见于蜂窝织炎,多发于四肢。

②皮下浮肿。触诊呈生面团样硬度且指压后留有指压痕,发于胸、腹下的大面积肿胀或阴囊与四肢末端的肿胀,一般局部无热、痛反应,多提示为皮下浮肿。见于重度贫血,高度的衰竭、肾炎或肾病等。

③皮下气肿。发生肿胀,边缘轮廓不清,触诊有捻发音,由气体窜入皮下引起,见于厌气性细菌感染病理过程中。

④脓肿、血肿、淋巴外渗。均呈现局限性(圆形)肿胀,触诊有明显的波动感。区别三者宜行穿刺并抽取内容物检查。

⑤疝。腹壁或脐部、阴囊部的触诊呈波动感的肿物,听诊时局部有肠蠕动音,考虑有疝症。

⑥肿瘤。腹壁或脐部、阴囊部的触诊呈香肠样质地,无游离性,考虑肿瘤(图 1.47)。

图 1.47 犬乳腺肿瘤

1.3.3 可视黏膜的检查

可视黏膜是指肉眼能看到的或借助简单器械可观察到的黏膜,如眼结膜,口腔、阴道等部位的黏膜。检查可视黏膜时,主要观察颜色变化,尤其是眼结膜的颜色变化。同时注意温度、湿度、有无出血等。结膜的颜色变化,可反映局部的病变,并可推断全身的循环状态及血液某些成分的改变,在疾病诊断与预后的判定方面,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1)正常状态

健康动物的可视黏膜湿润,有光泽,眼睑无肿胀、眼角无分泌物。随动物种类不同稍有差别,马呈淡红色;牛的颜色较马稍淡,呈淡粉红色,水牛颜色较深;猪、羊呈粉红色;犬呈淡红色。

2)病理变化

结膜颜色的改变,可表现为潮红、苍白、发绀或黄染。

(1)潮红

潮红是结合膜下毛细血管充血的征象。单眼的潮红,可能是局部的结膜炎、角膜炎所致。双侧性弥漫性潮红,多标志全身的循环状态,见于各种发热性疾病、胃肠炎、重症腹痛、中毒性疾病等;如小血管充盈特别明显而呈树枝状,则称树枝状充血,多为血液循环或心机能障碍的结果,可见于脑炎、日射病、热射病及伴有血液循环障碍的一些疾病。

(2)苍白

苍白是贫血的征象。结膜色淡,甚至呈灰白色。如迅速发生苍白,同时伴有急性失血的全身及系统的相应症状变化,可见于大失血及内出血。如逐渐发生苍白,并伴有全身营养衰竭的体征,可见于慢性失血、营养不良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过程中。溶血性贫血如梨形虫病、附红细胞体病,则在苍白的同时常带不同程度的黄染。

(3)黄染

结膜被黄染,是机体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血液中胆红素含量增加,沉着在皮肤及黏膜组织上,可见于肝病(如肝炎)、胆道阻塞或被其周围的肿物压迫及某些中毒等。

(4)发绀

发绀即可视黏膜呈蓝紫色,是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相对增多或形成大量变性血红蛋白的结果,可见于缺氧(如各型肺炎、胸膜炎)、循环障碍(如心脏衰弱与心力衰竭)及某些毒物中毒、饲料中毒(如亚硝酸盐中毒等)或药物中毒。

(5)出血

结膜上呈现出血点或出血斑,是出血性素质的特征,可见于马的血斑病及梨形虫病等。急性或亚急性马传染性贫血时,出血更为明显。

3)检查方法

(1)马属动物

检查马的眼结膜时,检查者立于马头一侧,一只手持缰绳,另一只手食指第一指节置于上眼睑中央的边缘处,拇指放于下眼睑,其余三指屈曲并放于眼眶上面作为支点,食指向眼窝略加压力,拇指则同时拨开下眼睑,即可使结膜露出而检视之。

(2)牛

检查牛的巩膜时,主要观察巩膜的颜色及其血管情况,检查时可一只手握牛角,另一只手握住其鼻中隔并用力扭转其头部,即可使巩膜露出;也可用两手握牛角并向一侧扭转,使牛头偏向侧方;欲检查牛的眼结膜时,可用大拇指将下眼睑拨开观察(图1.48)。

图 1.48 牛的眼结膜检查

(3)小动物

检查羊、猪等小动物的眼结膜时,可用两手拇指分别打开其上、下眼睑。

4)注意事项

①在判定眼结合膜颜色变化时,应在自然光线下进行。

②要注意两眼对照,并注意区别是由眼的局限性疾病引起的,还是由全身性或其他疾病引起的。

③结膜受压迫或摩擦时易引起充血,因此不宜反复进行检查。

1.3.4 浅表淋巴结的检查

浅表淋巴结的检查,在诊断某些传染病上有很重大的意义。临床检查中应予以注意的淋巴结主要有下颌淋巴结、耳下及咽喉周围的淋巴结、颈部淋巴结、肩前及膝壁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乳房淋巴结等。

1)正常状态

马常检查下颌淋巴结;牛常检查下颌、肩前、膝壁、乳房上淋巴结等,猪正常时不易摸到,一般可检查腹股沟淋巴结。

2)病理变化

淋巴结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肿胀,有时可呈现化脓。

(1)急性肿胀

急性肿胀表现为淋巴结明显肿大,表面光滑,局部有明显的热、痛反应。可见于周围组织、器官的急性感染,或某些急性传染病。

(2)慢性肿胀

慢性肿胀表现为淋巴结肿胀、有硬结、表面不平,无热痛,多与周围组织粘连,难以活动。可见于各淋巴结的周围组织、器官的慢性感染及炎症,马主要提示鼻疽,牛主要见于结核病。

(3)淋巴结化脓

淋巴结化脓表现为在肿胀、热感、呈疼痛反应的同时,触诊有明显的波动。如配合进行穿刺,则可吸出脓性内容物。可提示伪结核病、链球菌病等。

3)检查方法

检查浅表淋巴结,可用视诊,主要是触诊(图 1.49)。必要时可配合应用穿刺检查法。视诊、触诊检查时,主要注意浅表淋巴结的位置、大小、形状、硬度及表面状态、敏感性及可动性(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图 1.49 牛肩前淋巴结检查方法

1.3.5 体温、脉搏及呼吸数的测定

体温、脉搏及呼吸数,是动物生命活动的三大重要生理指标。健康动物,三大指标除受外界气候及运动、使役等环境条件暂时性影响外,变动常在一个恒定的范围内。动物患病,受病原因素的影响,常出现不同程度和形式的变化。因此,临床上测定这些指标,对诊断疾病和分析病程有重要的意义。

1)体温

(1)各种动物的正常体温值

各种动物正常体温值如表 1.3 所示。

表 1.3 各种动物的正常体温值

(2)体温测定部位

各种家畜测直肠温度,禽在翼下测温。

(3)体温测定方法

将体温计的水银柱甩至 35 ℃以下,用酒精棉球擦拭消毒,并涂润滑剂。一手提起动物尾巴,另一手将体温计徐徐捻转插入直肠,然后放下尾巴,将体温计上的夹子夹于臀部毛发上。经 3~5 min后,取出体温计,读数即可(图 1.50、图 1.51)。

(4)注意事项

①为了防止有过大的误差,测温前对体温计进行检查、验定,用前应甩下体温计的水银柱;对门诊病畜,应使其适当休息并安静后再测定。

②注意保护人、畜安全,对凶猛病畜进行必要的保定。

③体温计的插入深度要适宜(一般大动物约插入体温计长度的 2 /3;小动物则不宜过深)。

图 1.50 犬测体温(找肛门孔)

图 1.51 犬测体温(无夹子)

④每日对病畜定时进行测温,并逐日记录,绘成体温曲线表。

⑤进行灌肠、直检的病畜应在处置前测温;直肠有多量宿粪的病畜,为防止把体温计插入粪球中,出现误差,应排出积粪后再测定。

⑥遇有直肠炎、频繁下痢或肛门松弛的患畜,对母畜可测阴道温度代替(测得值加上0.3 ℃ )。

(5)病理变化

健康动物的体温一日内有变动,晨温较低,午后稍高,温差变动在 1 ℃以内。

①体温升高。不同的疾病体温升高的程度不一样,有的仅升高 0.5~1 ℃,如局部炎症、消化不良等;而有的则升高很多,达 2~3 ℃,甚至 3 ℃以上,如急性传染病、脓毒败血症等。从发热的特点上看,不同疾病也有很大差异。有的病畜高温持续不退,日温差很小,在0.5~1 ℃,称为稽留热,可见于大叶性肺炎、猪瘟、猪丹毒等;有的病畜呈弛张热,即体温升高后,日温差较大,在 1~2 ℃或 2 ℃以上,主要见于小叶性肺炎、化脓性疾病、败血症等。也有病畜在持续数天的发热后,出现无热期,如此以一定间隔期反复交替出现发热的现象,称为间歇热,典型的间歇热可见于血孢子虫病及马传染性贫血。

②体温降低。体温降低是指体温降至常温以下。低体温可见于老龄、重度营养不良、严重贫血的病畜(如衰竭症、仔猪低血糖症等),也可见于某些脑病及中毒、频繁下痢的病畜,大失血、内脏破裂(如肝破裂)以及多种疾病的濒死期。有明显的低体温,同时伴有发绀、末梢冷厥、高度沉郁或昏迷、心脏微弱与脉搏不感于手,多提示预后不良。

2)脉搏数测定

(1)各种动物脉搏正常值

健康动物的脉搏次数如表 1.4 所示。

表 1.4 健康动物的脉搏次数

续表

(2)检查部位

马测颌外动脉;牛测尾动脉(距尾根 10 cm左右处);猪、羊、犬和猫测股内动脉。

(3)检查方法

用指腹轻触脉管仔细感觉并数搏动次数(图 1.52)。如牛脉搏测定时,检查者站在牛的正后方,左手抬起牛尾,右手拇指放于牛尾根部的背面,用食指、中指在距尾根 10 cm左右处尾的腹面检查,记数并记录。

图 1.52 牛脉搏触诊

(4)检查脉搏时的注意事项

①测定时,动物应处于安静状态。

②一般应检测 1 min;必要时可测半分钟再用半分钟的脉搏乘以 2;如动物不安静,操作时误差大,宜测2~3 min再平均。

③当动脉脉搏过于微弱不感于手时,可测心跳次数代替。

(5)脉搏数的病理变化

①脉搏数增多。引起脉搏数增多的病理因素,主要有所有的发热性疾病、心脏病、呼吸器官疾病、各型贫血或失血性疾病(包括因频繁下痢而引起严重失水,致血液浓缩时)、伴有剧烈疼痛的疾病、某些毒物中毒或药物的影响等。

②脉搏数减少。可见于颅内压升高的疾病、胆血症、某些植物中毒等。脉搏次数的显著减少,亦可提示预后不良。

3)呼吸数测定

(1)各种动物呼吸数正常值

健康动物的呼吸数如表 1.5 所示。

表 1.5 健康动物的呼吸数

注:呼吸数的生理变动,一般幼畜比成年畜多;母畜妊娠期可增多。

(2)测定方法

检查者站于离家畜一定的距离处,观察家畜腹部的起伏运动、鼻翼的煽动、肛门的收凸运动;检查者也可通过将手放于家畜的鼻孔上感知呼吸气流或放于腹部感知起伏运动来测定每分钟的呼吸次数,记录。

(3)呼吸数测定时的注意事项

①宜在动物休息、安静时测定。一般应计测 2 min的次数来求平均值。

②观察动物鼻翼的活动或以手放于其鼻前感知气流的测定方法不够准确,应注意。必要时可以听诊肺部呼吸音的次数代替。

(4)病理变化

①呼吸数增多。呼吸数增多常见于发热性疾病、心脏疾病、贫血、呼吸气管疾病及剧烈疼痛性疾病、某些中毒,如亚硝酸盐中毒引起的血红蛋白变性等。

②呼吸数减少。临床上比较少见,可见于某些脑病、尿毒症等。呼吸次数的显著减少并伴有呼吸类型与节律的改变,常提示预后不良。

体温、脉搏、呼吸数等生理指标的测定,是临床诊疗工作的重要常规内容,对任何病例,都应认真地实施。而且要随病程的经过,每天定时测定,并仔细记录,可能的话,应绘制体温、脉搏和呼吸数的曲线表。一般说来,体温、脉搏、呼吸数的相关变化,常是并行一致的,如体温升高,脉搏、呼吸数也随之增加;而体温下降,则脉搏、呼吸数多随之减少。在病程经过中,见体温及脉搏、呼吸数曲线逐渐上升,一般可反映病情的加剧;而三者的曲线逐渐平行地下降以至达到或接近正常,则说明病势的逐渐好转与恢复。体温与脉搏曲线的相互逆行变化(曲线表上的交叉),多为预后不良的征兆。 APkAvOgA9J9Lwy9EXb2Cf6+fl37tBO9vgw0Yxu/sotiHt3wu/QxzZ+PPn5n6WqS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