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任务 1.2
临床基本检查方法与建立诊断

学习目标

·会临床基本检查方法。

·会临床检查的基本程序。

·会建立诊断并书写病历。

1.2.1 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

为了发现和收集作为诊断根据的症状及资料,需对病畜进行客观的检查。以诊断为目的,应用于临床实际的各种检查方法,称为临床检查法。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主要有问诊、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这些方法简单、易行,能较为准确、直接地判断病理变化,可在任何场所对任何动物进行。所以,应用较为广泛。

1)问诊

在检查病畜前,向畜主或饲养管理人员调查,获取病史资料的过程,即为问诊。通过问诊可了解病畜或畜群发病现状和历史。

(1)问诊的方法

问诊一般在着手检查病畜之前进行,也可以边检查边进行,以便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发病情况及经过。问诊采用交谈和启发式询问等方法进行(图 1.36)。

(2)问诊的主要内容

问诊的主要内容包括现病史、既往病史、饲养管理和使役情况等。

①现病史。了解病畜发病时间、主要临床表现、发病数及死亡情况、发病的经过及治疗情况、可能的病因和畜群情况等。重点询问发病后主要症状出现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和程度,缓解或加剧的因素;近期是否引入种畜,引入地点及其疾病流行情况;畜群中同种家畜有无类似疾病发生;附近畜牧场有无疾病流行;是否经过治疗,用过什么药物,疗效如何。这些资料对提示疾病的性质和部位、推断疾病的发展和演变情况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诊断疾病和以后用药提供参考。

②既往病史。了解病畜过去的健康情况,包括曾患过的疾病、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情况,特别是有无与现病有密切关系的疾病。同时应了解病畜所在畜群、畜牧场过去的患病情况,是否发生过类似疾病,其经过及转归如何;本地区及邻近畜牧场、农户有无常发性疾病及地方性疾病。这些资料,对分析现病与以往疾病的关系,以及判定是否存在常发性传染病和地方病有重要意义。

③饲养管理和使役情况。应该详细询问饲养管理、生产性能和使役情况。主要了解日粮组成及饲料品质、饲养制度、饲料调制、使役情况、畜舍卫生和防疫制度、繁殖方式和配种制度、环境条件等因素。这些资料对消化系统疾病、营养代谢病、中毒病、生殖系统疾病、遗传病等的诊断及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3)问诊的技巧与注意事项

①语言要通俗,态度要和蔼。问诊时语言应通俗易懂,尽量避免使用有特定意义的兽医专业术语,如铁锈色鼻液、里急后重、潜血等,并尽可能用当地语言提问,以便取得畜主的较好配合。

②在问诊内容上既要有重点,又要全面。问诊的内容十分广泛,不可能对畜主询问上面所述的全部内容,应根据病畜的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选择和增减,抓住重点,切合实际。在问诊的顺序上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可以先问诊后检查,也可以边检查边问诊,还可在检查结束后补充。注意提问的系统性和目的性,从而获得全面、准确可信的病史资料。

③对问诊所得资料不要简单地肯定或否定,应结合现症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诊断的线索。如果病史资料与临床检查结果不符,则应重新检查,也可有针对性地向畜主再次询问。

问诊是一门艺术,兽医人员想要较好地掌握问诊的方法与技巧,除了要有牢固的兽医知识,还必须结合实际反复训练。

2)视诊

用肉眼或借助器械通过观察病畜的异常表现来诊断疾病的方法,即为视诊。用肉眼直接观察的称为直接视诊;借用器械的称为间接视诊,指用各种内窥镜(腹腔镜、膀胱镜、胃镜、鼻喉镜等)进行的检查。视诊时,一般先不要靠近病畜,也不宜进行保定,以免惊扰,应尽量使动物取自然的姿势(图 1.37)。

图 1.36 问诊

图 1.37 视诊

(1)应用范围

①外貌(体格、发育、营养及躯体结构等)的观察。

②精神状态、姿势、运动与行为的观察。

③被毛、皮肤及体表病变的观察。

④可视黏膜及与外界直通的体腔的观察。

⑤某些生理活动情况,如呼吸动作,采食、咀嚼、吞咽、反刍与嗳气活动,排尿与排粪动作等的观察。

⑥病畜排泄物、分泌物及其他病理产物的数量、性状与混有物等的观察。

(2)视诊的程序和方法

一般来说是先群体后个体,先整体后局部,逐渐缩小诊断范围。意思就是,对群居家畜来说,要先观察整个群体,发现其中的患病个体;对于单个病畜进行视诊时,首先要整体观察,然后再对发病部位认真、仔细地检查。具体的方法是:检查者先站在距病畜一定距离(一般为 1.5~2.0 m)的地方,观察其整体状况,然后从前到后、从左到右地边走边看,观察病畜的头、颈、胸、腹、脊椎、四肢。当行至病畜的正后方时,应注意尾、肛门及会阴部;并对照观察两侧胸、腹部是否有异常。若发现异常,再走近病畜,仔细检查。站立视诊过后,还要进行运步视诊。

(3)注意事项

①对初来的门诊病畜,应让其稍事休息、呼吸平稳,并先适应一下新的环境后再进行检查。

②最好在自然光照的场所进行。

③收集症状要客观全面,不要单纯根据视诊所见症状就确立诊断,要结合其他方法检查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

④视诊方法虽然简单,但对初学者来说,要想具有一定的发现症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就必须加强实践锻炼。

3)触诊

用手(手指、手掌、手背或拳)或简单器械,对组织器官进行触压、感觉,以判定病变部位的大小、形状、硬度、温度、敏感性、移动性等,称为触诊。

(1)应用范围

①动物的体表状态检查。如判断皮肤表面的温度、湿度,皮肤与皮下组织的质地、弹性及硬度,浅在淋巴结及局部病变(肿物)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其内容性状、硬度、可动性及疼痛反应等。

②感知某些器官、组织生理性或病理性的冲动。如心搏动强度、频率及节律;瘤胃蠕动次数及力量强度;检查浅在动脉的脉搏,判定其频率、性质及节律等变化。

③感知腹壁的紧张度及敏感性,还可通过软腹壁进行深部触诊,感知腹腔状态,胃、肠的内容物与性状;反刍兽的瘤胃、瓣胃与真胃的状态和内容物性状;肝、脾的边缘及硬度;肾脏与膀胱以及母畜的子宫与妊娠情况等。

④对动物机体某一部位所给予的机械刺激,并根据其对此刺激所表现的反应,判断其感受力与敏感性。如检查胸壁、网胃或肾区的疼痛反应,腰背与脊髓的反射,神经系统的感觉、反射功能,体表局部病变的敏感性等。

(2)触诊的方法

①按压触诊法:以手掌平放于被检部位(检查中、小动物时,可用另一手放于对侧面作衬托),轻轻按压,以感知其内容物的性状与敏感性。按压触诊法适用于检查胸、腹壁的敏感性及中、小动物的腹腔器官与内容物性状。检查体表的温度、湿度,应以手背为主(手背对温度的感觉较为灵敏)。注意躯干与末梢的对比及左右两侧、健区与病区的对照检查(图 1.38)。

图 1.38 按压触诊法

②冲击触诊法:以拳或手掌在被检部位连续进行 2 ~ 3 次用力的冲击,以感知腹腔深部器官的性状与腹膜腔的状态,如揭示腹腔积液或靠近腹壁的胃囊,较大肠管中存有多量液状内容物;而对反刍动物可感知瓣胃或真胃的内容物性状。

③切入触诊法:用一个或几个并拢的手指,沿一定部位进行深入的切入或压入,以感知内部器官的性状,适用于肝、脾的边缘等深部组织检查。

(3)触感

①捏粉样感。触压时柔软,如生面团样,指压时留有痕迹,除去压迫后慢慢复平,为组织中发生浆液性浸润,多见于皮下水肿,常发生于眼睑、胸前、四肢、腹下等部位。临床上常见于心脏疾病、肾脏疾病、血液疾病及营养不良等。

②波动感。病变部位触压时柔软有弹性,指压不留痕,进行间歇性压迫时有波动感,表明存在含有液体的囊腔。常见于血肿、淋巴外渗、脓肿等。

③气肿感。触压病变部位有气体向邻近部位窜动,同时可听到捻发音,柔软稍有弹性。常见于皮下气肿、气肿疽、恶性水肿等。

④坚实感。触压病区如触压肝脏一样,感觉致密坚实。常见于蜂窝织炎(组织发生细胞浸润)、组织增生及肿瘤等。

⑤坚硬感。触压病变部位时,如触压骨、石一样坚硬。常见于骨瘤、尿道结石等。

⑥疼痛感。触压到疼痛部位或压痛点时,出现躲闪或抗拒,病畜表现出回头顾腹、后肢踢腹、皮肌抖动等疼痛症状。

⑦疝。触压柔软,有回纳性,内容物不定,可摸到疝孔和疝轮,常见于腹侧、腹下、脐孔或阴囊等处。

(4)注意事项

①注意安全。应了解待检动物的习性及有无恶癖,并在必要时进行保定。当需触诊马、牛的四肢及腹下等部位时,要一只手放在畜体的适宜部位作支点,用另一只手进行检查;并应从前往后,自上而下地边摸边接近欲检部位,切忌直接突然接触。

②检查某部位的敏感性时,宜先健区后病部,先远后近,先轻后重,并注意与对应部位或健区进行对比;注意不要使用引起病畜疼痛或妨碍病畜表现反应的动作。

触诊虽然是一种简便的方法,但若要取得判断上的准确,也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实践锻炼。显然,触诊也不只是单纯地用手去摸,而必须手、脑并用,做到边触诊边思索。

4)叩诊

叩诊是对动物体表的某一部位进行叩击,借以引起其振动并产生音响,根据所产生音响的性质特点,推断被叩组织和深在器官有无病理改变的一种检查方法(图 1.39)。叩诊包括直接叩诊和间接叩诊。

图 1.39 叩诊

(1)应用范围

①直接叩诊主要用于检查脊柱、副鼻窦、喉囊、心脏等,检查马属动物的盲肠和反刍动物的瘤胃,以判断其内容物性状、含气量及紧张度。

②间接叩诊主要用于检查肺脏、心脏及胸腔的病变;也可以检查肝、脾的大小和位置以及靠近腹壁的较大肠管的内容物性状。

叩诊可作为一种刺激,判断被叩击部位的敏感性;叩诊时除注意叩诊音的变化外,还应注意槌下抵抗。

(2)叩诊的方法

①用弯曲的手指或叩诊槌直接叩击动物的体表。

②间接叩诊。按是否用器械分为指指叩诊和槌板叩诊两种。

指指叩诊:将一只手的中指平贴于动物体表,用另一只手弯曲第二指节的中指或食指指尖叩击其上。由于此法叩击力量较小,振动范围也不广,所以,主要用于中、小动物的检查。

槌板叩诊:用特制的叩诊器械(叩诊槌和叩诊板)进行叩击。其方法是,一手拿叩诊板紧贴于动物体表,另一手握叩诊槌叩在叩诊板上。此法叩击力量可大可小,因此,对大、中、小动物都可用。

(3)叩诊音

叩诊音是由被叩击的组织或器官发出的。叩诊音的强弱、高低和长短是由发音体振动幅度、振动频率以及振动持续的时间所决定的。由于肺组织含气多、弹性好、振幅大,所以音响强,持续时间也长,但因频率低,音调也就低,这样的声音听起来清晰,故称之为清音(满音)。肌肉、肝脏等部位,不含气体且密度较大,弹性差、振幅小、音弱、持续时间也短,但频率高,音调也高,听起来钝浊,故称之浊音(实音)。在盲肠基部、瘤胃的上部,由于含有少量气体,音响较强,持续时间较长,音如鼓响,称之为鼓音。在肺的边缘部位,由于含气较少,清音不那么典型,再向周边叩击则呈浊音,因为它是介于清、浊音之间的过渡音,一般称之为半浊音。动物体表叩诊音的特点如表 1.1 所示。

表 1.1 动物体表叩诊音的特点

(4)注意事项

①叩诊板(或作叩诊板用的手指)须紧贴动物体表,其间不得留有空隙。

②叩诊时,叩诊的手应以腕关节作轴,垂直、轻松地向叩诊板上叩击。不应过于用力,除作叩诊板用的手指外,其余手指不应接触动物的体壁,以免妨碍振动。叩击应短促、断续、快速而富有弹性。每一叩诊部位连续进行 2~3 次,时间间隔均等。

③叩诊时,用力的大小应根据检查的目的和被检查器官的解剖特点而不同。对深在的器官、部位及较大的病灶宜用强叩诊;对浅在的器官与较小的病灶则宜用轻叩诊。较轻的叩诊经常能得到清晰而易辨别的声音;用力过强常是初学者应注意防止的倾向。

④叩诊时,注意解剖上相同的对称部位的变化。

⑤叩诊必须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最好在室内进行。

叩诊要经常练习,以掌握其技巧:一方面要熟练叩诊方法,另一方面还要判断其声音,故叩诊比其他检查法需要更多时间在实践中练习。图 1.40 所示为指指叩诊的正确和错误姿势。

图 1.40 指指叩诊的正确与错误姿势

5)听诊

听诊是借助听诊器(也可直接用耳)听取机体发出的自然或病理性音响,根据音响的性质特点判断疾病的方法(图 1.41)。

图 1.41 听诊

(1)应用范围

①听取心脏血管系统,如心脏及大血管的声音,特别是心音。

②听取呼吸系统,如喉、气管、肺及胸膜的病理性音响。

③听取消化系统,如胃肠的蠕动音,以及腹腔的振荡音(当腹水、瘤胃或真胃积液时)。

(2)听诊的方法

听诊可分为直接听诊与间接听诊。

①直接听诊时不用器械,一般先于动物体表上放一听诊布做垫,然后将耳直接贴于动物体表的相应部位进行听诊。直接听诊具有方法简单、声音真实的优点,但因检查者的姿势不便,多不习惯应用。

②间接听诊即器械听诊,应用听诊器。但在兽医临诊上应注意听诊器的微音装置与动物体表被毛接触时,会产生很明显的杂音,从而干扰声音的听取与判断。

(3)注意事项

①为排除外界音响的干扰,一般应选择在安静的室内进行。

②听诊器的接耳端,要适宜地插入检查者的外耳道;听头要紧密地放在动物体表的检查部位,防止滑动,但也不应过于用力压迫。

③检查者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听取的声音上,并且同时注意观察动物的动作,如听呼吸音时应同时观察其呼吸活动。

④防止一切可能发生的杂音,如听诊器胶管与手臂、衣服、动物被毛等的摩擦杂音等。

⑤听诊胆小易惊或性情暴烈的动物时,要由远而近地逐渐将听诊器集音头移至听诊区,以免引起动物反抗。听诊过程中仍须注意防止动物踢咬。

6)嗅诊

嗅诊是检查者嗅闻动物排泄物、分泌物、呼出气味及口腔气味,从而判断病变性质与疾病之间关系的一种检查方法(图 1.42)。

图 1.42 嗅诊

诊断的意义:肺坏疽时,鼻液带有腐败性恶臭。粪便腥臭或恶臭,口腔气味腐臭难闻,提示胃肠炎、细菌性痢疾。呼出气味和胃内容物散发出刺激性蒜味,见于有机磷中毒。牛羊酮血病时,呼出气体有酮体气味。厌气菌感染时,可闻尸臭气味。

1.2.2 检查程序

系统地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进行临床检查,会使工作更有秩序,并能获得有关的全面症状、资料,这在综合判断上是十分重要的。临床检查病畜,一般按下述程序进行。

1)病畜登记

病畜登记就是系统地记录就诊动物的标志和特征。登记的目的在于明确患病动物的个体特征,便于识别,同时也可为诊疗工作提供参考。主要的登记事项及其意义如下。

(1)动物种类

动物种类不同,因而所患疾病的类别、病程、预后,以及对毒物、药物的敏感性亦不同。

(2)品种

品种与动物个体的抵抗力及其体质类型有一定关系,如高产乳牛易患某些代谢紊乱性疾病,本地品种猪较耐粗饲等。

(3)性别

不同性别动物的解剖、生理特性,在临诊过程中应给予注意。如因结石而引起的尿道阻塞较常见于公牛与公羊;至于母畜的生殖器官疾病及乳腺病,则应给以更大的注意;而在妊娠期间及分娩前后的特定生理阶段,常有特定的多发病(如乳牛的产后瘫痪、乳腺炎、马的骨软症等)及治疗中的特别注意事项,在登记时对妊娠动物应该加以说明。

(4)年龄

动物的不同年龄阶段,常有固有的常发病,如幼畜的消化与呼吸道感染(如仔猪白痢、雏鸡白痢、幼畜肺炎等,猪则表现得更为明显)。此外,不同年龄的发育状态,在确定药量以及判断预后上也具有参考意义。

(5)毛色

毛色既是个体特征之一,也关系到疾病的趋向。如白色皮毛的猪,可患感光过敏性皮肤病(如当荞麦中毒时)。一般认为,深色动物较浅色动物对某些皮肤病的抵抗力更强。

此外,作为个体的标志,应注明畜名、号码、烙印等事项;为便于联系,更应登记动物的所属单位或管理人员的姓名及住址。通常应注明就诊的日期和时间。

2)临床检查的项目及顺序

(1)临床检查的项目

①一般检查。一般检查包括全身状态观察,被毛和皮肤、可视黏膜、淋巴结的检查,以及体温、脉搏、呼吸次数的测定。

②系统器官检查。系统器官检查包括心血管系统检查,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系统检查,神经系统检查。

③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主要是指必要的实验室检验,X射线、心电图和超声检查等。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并非对每个病例全部实施上述临床检查项目,应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决定需要检查的内容和次序。但有一条原则必须遵守,就是在临床上主要的系统和器官都必须详细和全面地进行检查,甚至在病因已被查明、病变部位已被确定的情况下,也应重视其他器官的检查,这样才不至于遗漏各种伴随症状或并发病。

(2)临床检查的顺序

视频 1.12 猫的临床检查

临床检查是应用基本诊断法,融会贯通各器官、系统的检查,面对具体的病例井然有序地进行全身体格检查,即一般检查和系统检查的综合应用。进行临床病畜全面检查时,应先将就诊病畜拴系于诊疗栏或保定柱上,也可由畜主徒手保定,让其恢复至自然平静状态,然后再按以下顺序分步检查。

①视诊与体温测定。先围绕病畜进行观察,注意动物的眼神、被毛和皮肤,精神状态,站立与运动姿势,腹围的大小和形状,呼吸及体表的色泽等;然后直肠测温。

②头颈部检查。观察眼、口腔可视黏膜及鼻镜(鼻盘);触诊颌下淋巴结;视诊和触诊咽喉、嗉囊与气管,观察人工诱咳反应,注意颈静脉沟和食道、颈椎状况。

③胸腹部检查。观察胸廓和脊柱的外形及呼吸运动;心区、肺部听诊,记录心音、呼吸频率、呼吸音的变化;腹部触诊和听诊检查胃肠内容物及蠕动音,必要时进行叩诊检查。

④会阴部检查。主要是肛门与会阴、外生殖器以及乳房的检查。

⑤四肢检查。观察动物的运动、步态、姿势,并进行各种反射检查。

⑥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在临床检查的基础上,根据疾病诊断的实际需要,选择针对性和特异性较强的项目进行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为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3)畜群的检查

畜群的检查,不仅在于早期诊断疾病,防止疾病蔓延;更重要的是通过检查,对疾病进行预测预报,防患于未然。畜群检查的程序包括以下 5 个方面。

(1)群体观察

群体观察的目的是客观地掌握疾病的发生状况,了解饲料配方、管理、环境卫生、畜舍通风、免疫接种、药物使用、生产性能等情况。养殖场一般应有计划地、经常或定期进行检查。

(2)个体检查

个体检查是指对单个的病畜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确定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主要侵害器官。

(3)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主要确定发病年龄、发病季节、发病率、死亡率、繁殖性能、疫苗接种情况、应激反应等。

(4)病理学检查

畜群发病后应尽可能进行尸体剖检和组织学检查,了解机体组织、器官和细胞形态的改变。根据特征性的病变,结合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症状,一般能做出初步诊断。

(5)实验室检查

对于一些群发性疾病,靠临床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很难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传染病应通过微生物学、血清学和变态反应等确定诊断;寄生虫病应进行虫卵和虫体检查确诊;中毒性疾病应对饲草料、饮水、胃内容物及相关的组织器官进行毒物分析。因此,实验室检查是疾病诊断的重要方法。

4)病历记录

病历记录是记载有关牲畜在病程经过中的临床检查所见以及诊断、治疗等方面的全面记录,是兽医师根据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获得的资料经过归纳、分析、整理而写成的。病历能反映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和诊疗情况,有时病历也是涉及医疗纠纷及饲料、兽药和生物制品质量或人为中毒事件认定的重要依据。认真、详细地填写记录,可以训练兽医师深入细致的观察能力以及养成随时记录资料的良好习惯。因此对临床检查的所有结果,都应详细地记录于病历中。

(1)填写时一般应遵循的原则

①内容全面详细。问诊、临床检查及某些辅助(特殊)检查的所见与结果,都应详尽地记录,某些实验室检查的阴性结果也应记录,因为可以作为排除诊断的依据。

②词句通俗易懂。词句应通顺,描绘应简要明了,便于理解。

③记载系统、科学。所见的各种症状应以通用的名词和术语按内容有序地记载,具有系统性,便于归纳、整理。

④内容肯定和具体。各种征候、表现,应尽可能具体和肯定,避免用否定或不确切的词句(如果不能确切肯定症状,可在后面加以问号,以便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和检查确定)。

(2)病历记录的一般内容、程序

病历内容,一般可依如下顺序记录。

第一部分:病畜登记。关于动物种属、名称、性别、年龄、特征等。

第二部分:主诉及问诊资料。包括病史经过;饲养管理与环境条件的内容;就诊前的经过及处理方式等。

第三部分:临床检查所见。这是病历组成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初诊更应详尽。

第四部分:补助或特殊检查的结果,一般以附表的形式记入。如:血、尿、粪的实验室检验结果;X线透视或摄影报告;心电图、超声波记录等。

第五部分:病历日志。逐日记载体温、脉搏、呼吸次数(或以曲线表表示之);各器官系统的症状、变化;各种辅助、特殊检查的结果;治疗原则、方法、处方、护理及改善饲养、管理方面的措施;会诊的意见及决定。

第六部分:总结。治疗结束时,以总结的方式,对诊断、治疗的结果加以评定,尚应指出今后在饲养、管理上应注意的事项;如以死亡为转归时,应进行剖检并附病理剖检报告。

最后应整理、归纳诊疗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或附病例讨论。

附:病历记录格式如表 1.2 所示。

表 1.2 病历记录格式

1.2.3 建立诊断

1)建立诊断的步骤

疾病诊断的步骤主要包括收集资料;分析综合,形成假设;临床实践,验证或修正诊断3 个基本步骤。

(1)收集资料

症状是疾病过程中患病动物所表现的病理性异常现象,是在病理生理和病理形态改变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应透过症状这个主观感觉异常的现象,结合基础兽医学的知识去认识疾病的本质。疾病资料的收集主要从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及特殊检查等完整、真实和准确地收集症状和有关发病经过的资料。

(2)分析综合,形成假设

将上述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比较,总结病畜的主要问题,结合兽医基本理论和兽医师的临床经验,形成假设,也就是初步诊断。初步诊断只能作为进一步诊断的前提或试验性治疗的方向。

(3)验证或修正诊断

初步诊断必须经过临床实践的验证。只有客观、细致地观察病情变化,随时提出问题,查阅文献资料或展开讨论,才能不断解决疑难杂症。在临床实践中,对病情复杂的病畜,在提出初步诊断后,要通过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确定、补充和修正诊断或排除诊断。

2)建立诊断方法

(1)综合的临床诊断

综合的临床诊断是制订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临床上根据性质和内容主要将其分为以下几种。

①症状诊断。症状诊断是在临床上利用短暂的时间将发现的症状经过客观的分析作出的诊断。这种诊断不能确定疾病的性质,因为同一种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每一种疾病可表现出多种症状,而各个症状在诊断中的地位各不相同,需进一步对症状进行分析与评价。某一疾病的特异性(或称示病性)症状、可反映某种病理过程特点的特征性症状、某个疾病必然出现的固有症状等常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②病因诊断。病因诊断是根据引起疾病的原因,作出的诊断,对疾病的发展、转归、治疗和预防具有指导意义。此种诊断已广泛应用于传染病、寄生虫病、中毒病和营养代谢病的诊断。

③机能诊断。机能诊断是对各个器官的机能进行检查,对结果进行推测、分析所作出的诊断。这种诊断结果不仅可判断机体和脏器的功能,而且对判断疾病的预后和机体的生产性能均具有重要意义。

④病理解剖诊断。病理解剖诊断是将死亡的动物或病畜体内的各种组织器官,进行肉眼和组织学检查,确定疾病的部位和形态变化的诊断。

⑤试验性治疗。某些疾病在难以确诊的情况下,可按预想的疾病进行试验性治疗,再进一步观察,得出结论。

(2)建立诊断路径

诊断路径主要包括论证诊断和鉴别诊断两种。

①论证诊断。论证诊断是依据某疾病本质的特有症状提出该病的假定诊断,与实际所具有的症状、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主要症状和条件大部分相符合,所有现象和变化均可用该病予以解释,建立初步诊断。动物的种类、品种、年龄、性别及个体的营养条件和反应能力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症状,要找出各个变化之间的关系。因此,论证诊断应着眼于整个疾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同时对并发症与继发症、主要疾病与次要疾病、原发病与继发病要有明确的认识,以求深入认识疾病本质和规律,制订合理的综合防治措施。

②鉴别诊断。鉴别诊断根据某主要症状来考虑可能的、相近似的而有待区别的疾病,将已收集到的资料综合分析,将最可能的诊断从多种相似的病群中辨别出来,留下可能性最大的疾病,作为初步诊断结果,并根据治疗实践经验,最后作出确切诊断。

论证诊断和鉴别诊断在疾病诊断中相辅相成,互相补充。诊断一种疾病时,可通过论证诊断与近似疾病加以区别,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但同时有几种疾病时,则首先应进行比较、鉴别,经逐个排除,对最后留有的可能性疾病加以论证。

在作出诊断时,必须明确机体是一个整体,机体在解剖结构、机能活动方面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绝不能将某一器官孤立对待。同时还应考虑除检查者所具有的临床经验和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外的具体病例的个体条件和生存的各种外界条件,如饲养管理、使役、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其他与机体生存环境密切相关的各种因素对动物的影响。因此,在临床诊断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由此可见,只有通过系统的资料搜集和综合分析,才能正确认识疾病。只有反复地临床实践,才能提高诊断疾病的能力及水平。

3)疾病预后

疾病预后是对动物所患疾病发展趋势及结局的估计与推断。临床上一般将预后分为3 种。

(1)预后良好

病情较轻,经合理治疗,估计能完全治愈,而且保持原有的生产能力和经济价值。

(2)预后不良

病情严重,估计死亡或丧失其生产能力和经济价值。

(3)预后可疑

材料不全或病情正在发展变化之中,结局尚难推断,有可能治愈,有可能转为死亡或丧失其生产能力和经济价值,一时不能做出肯定的预后。 sqoDVKmqlcn8DmTvTvcNzg7if3wZ2amQ3WPwoJqCB2OsbrjQFRKRdXOlMtjJf7b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