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资产的积累是一个长期过程,并且会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变化而改变。然而,安达信构建的“价值动态”是一种静态的平面模型,只代表五种资产的现状,无法体现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特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和佐藤先生构建了一个新模型——“价值三角”,将五种资产随时间的变化考虑了进去。
说起这个模型的来历,还得从株式会社Value Create迎来第一名员工的事情讲起。当公司度过创业第一年的生存危机后,我和佐藤先生看到了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我俩的努力下,客户逐渐增多,公司经营开始慢慢走上正轨。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我和佐藤先生招募了一名新员工,这也是公司创立后迎来的首次招聘。说起这位年轻员工,与公司还颇有些缘分。以前,佐藤先生经常受邀到大学做演讲,有一次恰好去了这位年轻人当时就读的学校。演讲结束后,年轻人迫不及待地找到佐藤先生,表示对演讲内容很感兴趣,希望毕业后可以到佐藤先生的公司工作。当时,我和佐藤先生谁也没把这件事儿太当真,可没想到第二年这位年轻人大学毕业后竟然真的来到公司应聘了。
我和佐藤先生首先向这位新员工介绍了株式会社Value Create的基本情况,并向其解释了五种资产以及企业价值的创造过程。但在说明时,我俩总感觉有些不对劲。公司设立已经一年半多了,五种资产的规模也有了较大改变,但我和佐藤先生却不知道该如何进行说明才好。
当时,公司的五种资产与成立之初相比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人员资产方面,新员工的加入让公司的人员总数有所增加。物质资产方面,公司有了新的办公室,办公设备也增多了,资产价值也相应增多。客户资产方面,客户数量越来越多,有时只靠我和佐藤先生已远远不够。而工作订单的增加也让公司的金融资产慢慢增多起来。
尽管五种资产发生了一些变化,但由于公司的整体规模依然偏小,如果只是从表面观察,并不会感觉变化十分明显。可在我和佐藤先生的眼中,公司现在的状况与刚刚起步时的一穷二白相比简直恍若隔世。我俩眼巴巴地看着这些喜人的改变,却因为缺少有效的分析工具不能向员工进行很好的说明,不禁倍感苦恼。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和佐藤先生在改进原有的“动态价值”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价值三角”。它的三维结构形似一个倒金字塔,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五种资产的推移变化以及公司迄今为止取得的成果。模型灵感来自我在向新员工解释五种资产时随手描绘的一幅图,通过这幅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价值创造过程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图2-1)。
2001年5月株式会社Value Create刚刚成立时,人员资产、客户资产均为零,公司唯一仅有的资产便是创始人的创业激情。如果用模型图来表示这段时期的资产状况,除了创业激情以外,几乎没有其他可以计入的资产。而且,照这种状况发展,半年后创业资金也面临告罄,到那时公司将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一无所有。
图2-1 创业初期的价值三角
刚开始的时候总是四处碰壁。我和佐藤先生想了想,觉得要摆脱困境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到认同者。于是,我们就开始设法联系朋友见面,介绍我们的想法。渐渐地认同者多了起来,公司的人员资产不再为零。
最初,五种资产在我和佐藤先生的脑海中还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但在向支持者表达想法的过程中,我们对五种资产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向客户提供的服务内容也越来越完善。
一段时间后,一家企业成功地成为了我们的客户,客户资产不再为零。
客户支付费用后,创立以来只减不增的金融资产出现好转。随着价值创造过程依次按照组织资产→人员资产→物质资产→客户资产→金融资产的顺序旋转一圈,倒金字塔的规模稍有增大。
图2-2 支持者出现,人员资产不再为零
图2-3 “五种资产模型”形成
图2-4 出现第一位客户
图2-5 旋转一圈后价值三角稍有增大
曾经一度濒临倒闭的株式会社Value Create,在获得了客户和资金之后看到了生存希望,也极大地提升了我和佐藤先生对公司未来的信心。原来只要坚持用激情、想法去感染他人,就会遇到认同者(支持者)。通过这种方式,公司的组织资产开始慢慢增多。
我和佐藤先生恍然大悟,原来今后“只要维持这种循环就行”。在那之后,我俩更加积极地去试图将自己的想法传递给他人。令人惊喜的是,随着次数的增多,我们的表达精炼了许多,向既有客户提供的服务质量也较之前有了不少改善,而且在支持者的帮助下还结识了许多新客户。价值创造过程进入第2圈的旋转,倒金字塔的规模又变得稍微大了一些。
经过第3圈、第4圈甚至更多圈的旋转,倒金字塔的规模继续变大。等到公司的第二年度经营结束时,最初只有点状大小的倒金字塔明显增大,激情产生的向心力也越来越强。
我和佐藤先生都没有想到,起初为便于新员工理解价值创造的整个过程而制作的模型图竟然就是“价值三角”的雏形。
图2-6 新的经营模式出现,组织资产不再为零
图2-7 第2圈旋转
图2-8 第3圈、第4圈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