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一
解振华

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与主要国家领导人和联合国秘书长举行会谈,为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凝聚政治推动力。各方认识到,面对气候变化挑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同舟共济、合作共赢才是唯一选择。正是这样的共识和决心推动巴黎大会取得了重要成果,达成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巴黎协定》。2020年,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如今,可持续发展理念已在全球深入人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愿景,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这一趋势已不可逆转。

近十年来,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5%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降低26.2%,相当于节约14亿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9.4亿吨,在维护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为碳达峰碳中和的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开局良好,但任重道远。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能源资源利用率、技术创新能力还有差距。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阶段中后期,能源总需求在一定时期内还会持续增长。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中国承诺实现的时间节点,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能耗强度差距大、能源需求总量高、过渡时间短,这些都意味着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难度和力度要比发达国家大得多。因此,我国需要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和创新的步伐,通过付出艰苦的努力,迎来一场广泛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

能源是碳排放的大头,想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就必须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快转变用能方式,实行全面节约战略,从源头有效控制减少碳排放。这个源头既在制造端,也在消费端。不仅企业要转变传统的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生产方式,也要鼓励引导居民建立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这就需要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相关基础制度,持续拓展碳管理的广度、深度与精度,合理有效控制个人消费领域的碳排放,从而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碳管理。

作为新生事物,碳账户还处于发展起步阶段。数据核算的科学性和统一性有待加强,减排场景需要进一步丰富,建立生产端与消费端互通的碳信用市场还在摸索阶段,碳账户所承载的碳资产如何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综合价值……这些问题需要结合我国国内绿色金融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以及参与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碳定价合作的实践,不断研究、探索、论证,从而获得科学的解答,形成务实的方案。

本书的作者卢乐书女士是一名学者和金融从业者,同时也是一名碳账户产品的主理人。她长期关注研究这一领域的问题并开展了大量实践工作。她通过对国内外现存碳账户案例进行深度调研及比较分析,探索建立碳足迹追踪制度,完善碳信用方法学标准,拓展以碳账户为基础的绿色金融产品外延,思考碳账户背后的机制和未来发展方向。她将自己的研究思考进行整理归纳,完成了《碳账户》一书,为我们认识碳账户相关问题带来了很多新的视角和有益的启发,具有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希望通过《碳账户》一书的出版,能够让社会各界更加关注这方面的问题,鼓励多方支持推动碳达峰碳中和与应对气候变化事业,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全球绿色低碳发展贡献方案和智慧。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
2023年5月17日 a2G3Ji4aeaY8FuQSQRIo+ydLqZLzWGIAOb0b8jj4OBVPRC9mZY2BlkQGr+zJ6Oz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