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写作型群文课怎么上?

研讨者:王 君 于修影 曹 静 张 娟 俞春霞 孙秋备 张 敏

王君:我们研讨写作型文本教学的时候,为了鼓励大家以更开放的心态使用教材,我曾经创造了两个短语来给大家壮胆,还记得吗?

孙秋备:我记得,一个是“文本觉醒”,一个是“文本自觉”。

王君:对。“文本觉醒”和“文本自觉”的前提是自我的觉醒,自觉的追求。唯有如此,我们看文本的时候才能获得独辟蹊径解读文本和开发文本的魄力和勇气。如果一个老师的思想和情感都处于懒惰甚至睡眠的状态,那绝对不可能有为文本赋能的能量。所以,无论哪种研究,归根结底都是自我的研究,自我的突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青春语文一定要落到“教法就是活法”这个原点的原因。所以,我自然而然地把“文本资源的创造性开掘”作为“写作型文本的群文教学”的灵魂。我相信大家是懂我的苦心的。

我们先复习一下去年我们研讨写作型文本教学时候的思维框架。当时的主讲老师是曹静老师,她是这样来为大家梳理的:

开发文本的写作资源,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语文经验。所谓“语文经验”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积累的范文、语感、语识、语式、措辞以及其他语言表达的经验。跟课文学写作,小到词语积累,大到篇章结构、风格意识,都可以作为写作训练点。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研究:

1.词语的学习。学生的写作水平,往往与其词汇积累的数量和质量相关。课文语言经典规范且意蕴丰富,不妨咬文嚼字,再遣词造句,把文字里蕴含的生命思想,融进自己的精神世界。

2.句子的学习。亚里士多德说过:“语言的生动性是来自使用比拟的隐喻和描绘的能力。”课文文质兼美,在作家笔下,每一个句子都仿佛有了灵性。写句子是思维和想象的体操。品味了句子的特点和意蕴,写句子自然水到渠成。

3.句段的学习。各种表达方式,尤其是描写手法的学习,是学生写作的难点。描写的核心就是写具体,就是把瞬间发生的事情展开来写,把综合性的事情分解开来。聚焦描写片段而提炼出的规律,会自然地迁移到自己的文字中来。

4.篇章结构的学习。写作是一种书面语篇构造,是有一定的样式的。跟课文学写作,可以帮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认识不同篇章的结构模型,从而训练文体思维能力。

5.形成风格意识。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因此,不能一味地模仿,要有自己的风格意识。法国著名作家伏尔泰说:“所谓独创能力,就是经过深思的模仿。”因此,要学会课文集美,把不同风格的语言融会贯通,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个性表达。

曹老师的这五条从整体上为我们的写作型文本“建模”了。我们这一次的研讨要往前推一步,当“写作型文本”和“群文”联姻,意味着什么呢?

俞春霞:我觉得,这意味着写作知识和写作能力点的开发资源库不再是一个文本而是多个文本。学生在多个文本的比较中学习这个写作知识和写作能力点,更加直观、深入,也比较容易得出规律性的认识,从而去模仿和再创造。

张敏:确定以写作为切入点的群文阅读教学,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更需要教师具备一流的文本聚焦力和整合力,找准教学中由“读”到“写”的贯通点,将阅读教学目标和写作教学目标深度融合。

张娟:这种文本解读方式,以数据化的整合内容和跨界联结为标识,融合历史文化、生活体验和现代多种元素的艺术手法,凸显文本价值,更借助课堂体验生命价值,自主实现人文内涵和工具性的统一。

曹静:对于“写作型文本”的解读,还需要“无中生有”的创造能力。把一组文章放在一起,沉潜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情感,往往会以相同或不同的写作方式遥相呼应。教师要独具慧眼,善于定格灵感火花闪现的瞬间,把文中隐性的思考、默会的表达,及时转化为显性的写作知识。

王君:我特别欣赏曹老师用“无中生有”来形容写作型文本群文教学的文本解读方式和教学方式。这里的“无”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无”,它其实是指文本相关知识的沉睡状态、休眠状态。也就是说,作家创造一个文本的时候,他们事实上是处于写作的潜意识状态——他们并不会刻意地去应用多少所谓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技能。因为这些知识和技能早已经内化为他们的一种本能。优秀的作家一定是这个样子的。但对于语文教学而言,为了尽最大的可能实现写作那“可教”的30%(还有很多老师认为不足30%呢),让写作教学在某种程度上“看得见”,我们就需要为学生寻找和创造相应的抓手。没有这部分货真价实的“硬通货”,我们就很难说我们这个学科是有尊严的。这个寻找和创造的过程,就是我说的“文本资源的创造性开掘”过程。

俞春霞:语文课必须要把握它的本质属性,不能架空。“写”是语文课综合培养能力之一,而现有教材的写作知识技巧还不够明晰,文本中的相关知识处于“休眠状态”犹待开发,所以,寻找和创造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语文老师责无旁贷。

王君:语文教学的最大魅力和最大困惑是一样的,那就是空白太多。“空白”在中国艺术的范畴中是一个中性词,或者说,简直就是一个褒义词。空白多,既意味着“空敞”,想充实就有空间;也意味着“留白”,自由度大,接受变化的柔韧度大。所以,我们要珍惜现阶段的“空白”,把充实空白的创造作为一种奖赏,一种幸运。这才是语文教学的好心态。

张敏:在我看来,聚焦某一写作手法的探究和运用,整合一组文章来进行专项写作训练,对于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比起单文本写作教学更科学。显性的聚焦、直观的比较、典型的列举,学生更容易学以致用。

王君:自己创造写作知识虽然很冒险,但也很快乐,很刺激。我们自己开发出来的东西,可能是对已有写作知识的再完善、再补充、再论证,也有可能完全是超越旧知识的“新产品”,这就需要“逻辑自证”,不仅要符合学理,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是能够对学生的写作有真实帮助的。大胆创新,小心求证,这是所有创新行为的原则。以群文的视野开发新的写作知识,也有宏观和微观之分。下面我们各举一个例子来研究一下其中的规律。

要说从宏观的角度去创造新的写作知识,我是很有体验的。2005年的时候,我接到了《语文教学通讯》杂志社的约稿,题目是关于“个性化抒情”这个写作知识点的综合复习。最初这个任务让我很为难,因为学界对所谓“个性化抒情”的研究也很薄弱,几乎没有什么现存的资料可寻。当时我只有一条路——自己发现,自己创造。于是我做了我早年的第一次“大群文研究”,写出了上万字的论文《个性化抒情》(《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5年第6期)。这篇文章涉及当年人教版一到六册的课文六十多篇,几乎“扫荡”人教版初中六册语文教材中所有的“抒情”文字。我非常大胆地用全新的归类和命名引导学生在整个中学学习的平台上去学习,从而获得了对个性化抒情的整体认知。我请秋备老师帮助我把这篇文章的思路梳理出来让大家看看。

不听陈言只听天——“个性化的抒情”解读

文/王君

作文归根结底是为了抒情。而最迷人的抒情,是充满个性的抒情。那么,抒情的个性是什么呢?

个性化抒情的心灵律动有两种:倾诉和爆发。倾诉的特征是尽情地表达和诉说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其呈现姿态或凝神静思或如诉如泣;爆发是情感不可遏制的倾泻。爆发之美在于激情涌动、酣畅淋漓。其类别有悲壮的爆发、诗意的爆发、崇敬的爆发、语重心长的爆发、自豪的爆发等。

个性化抒情的外在情态有婉约和豪放之别。婉约,是指抒情内容的缠绵、清新、恬淡、沉着等,情感流稳健而气定神闲;有缠绵悱恻型、清新明快型和哲理深蕴型。豪放,是指情感表达状态的激烈涌动。其常有的呈现状态是深沉炽热型和壮勇刚健型。

个性化抒情的表达方式有:

1.引吭高歌,直抒胸臆。其优点是爱憎分明、表达酣畅、情透纸背、入木三分。多用带有浓重感情色彩的判断句、陈述句等,并使用感叹词以助声势。

2.婉转沉吟,情感渗透。即间接抒情,在叙述、描写、议论、说明中渗透强烈情感。此表达方式美在渗透,巧在灵活。

个性化抒情的表达技巧有联想想象,象征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反复等修辞方法。

总之,个性化抒情是对自然、对人生、对自我独到的感受与思考,加上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其核心是真情实感。

王君:看了我这次早年的写作知识开掘,大家可以谈谈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孙秋备:王老师对初中六册课本内容进行整合、提炼,视野阔大,眼光敏锐,具有独创性。这样的整合,用学生熟悉的大量文章相互印证、互为补充,集中地、结构化地呈现个性化抒情这种表达方式;这样的提炼,让蕴藏在课文中的写作知识外显化、完整化,易于学生掌握学用。

俞春霞:王老师对“个性化抒情”的这一解读,由分类到总结,具体又深入,非常清晰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逻辑自证”的证明过程,在大量的“占有”材料后得出有效的结论。惊叹的同时我看到了一位教者严谨的态度和扎实的基本功。

张娟:钱锺书先生的“化书卷见闻作吾性灵”,正体现在这种对课文的全局掌控之中。从课文出发,通过提炼方法,实现了文道相辅,激发了写作热情,因而学生能够构建起自己的抒情语言体系。这也就是“教育无他,唯有爱和榜样”。

曹静:对写作知识的二次开发,一直是困扰一线教师的难点。王君老师立足整个初中教材来梳理写作知识,不仅给学生一个总览的视角,也给教师开发文本的写作教学资源提供了一个新思路:与其管中窥豹,莫如跳入云端、俯瞰全局。

王君:这其实就是一种“无中生有”的再创造。这种就属于典型的大群文研究、大群文提炼。接下来再说微观一点的。在两篇或者两篇以上的文本中去发现提取一个小的写作知识点,也非常有趣。我看了大家推荐的一些课例,就是很有想法的微观式群文研究。

俞春霞:我设计的《镜头式写人》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细致灵动逼真地去刻画人物。思路是由《故乡》中闰土月下刺猹一图看图说话,用学生的文字和原文进行优劣比较,引出“镜头式写人”的话题,再通过《背影》中的“背影”片段、《最后一课》中放学时韩麦尔的表现片段、《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睡成“大”字的片段带领学生感知“镜头式”写人的特点,抓“角度”“远近”“背景”还有“对焦”。然后通过自写和金庸写小龙女练武的文字比较看“镜头式写人”的作用: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后面用“空镜头”即没有人的镜头和“实镜头”即有人的镜头来补充,完善“镜头式写人”。让学生理解并学会“镜头式写人”:镜头式写人是最常见的写人创新构思之一。它借助电影蒙太奇的表现手法,抓拍若干个表现人物的生活气息浓郁的典型镜头,选用新奇灵动的组合形式,将最曲折动人的情节一目了然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恰似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面自然流动,使人仿佛亲见其人、亲闻其声。

张娟:统编教材七上第三单元的作文训练是“写人要抓住特点”,我用“两张偷拍照”作为写作的“种子”进行动作描写的微点训练。我设计了三级挑战:先分别“用一个词、一句话描述老师的特点”,在你说我说过程中,发现“概念化”“共性”复述较多,对人物“独特这一个”理解不足;于是,我整合了课文《驿路梨花》《再塑生命的人》里面的经典动作片段和《王君与语文教学情境创设艺术》一书里的学生精彩习作片段,让学生认识动作描写和表现人物特点之间的关系。然后出示第一张照片,取名“三言二拍考验视觉”。通过当场写作,我发现他们竟没有分辨出这是一张假的“偷拍照”,因而对肢体动作更加细致指导、观察。最后在“段落雕琢、提升能力”阶段,我利用一张真正的偷拍照“候车室里的时光”,再次进行训练,这一环节我整合了拍摄者的视频采访,背景材料十分充分。通过这堂课学生明白了“具体准确有动作,活灵活现形象显;逻辑连贯记心间,画面生动情感现;‘涂脂抹粉’化化妆,文章内涵意味见”等动作描写的口诀要领。

孙秋备:统编教材八上第三单元是古诗文单元,有四篇写景小品文。研读这些文章,我发现《答谢中书书》和《与朱元思书》在篇章结构、写景方法和句式特点方面有相同之处,可以整合两文,通过看篇、看层、看句,全面学习两文的写作技法。在看层环节,我让学生比读两文写山的句段,异中求同,发现并学用“以声衬静”“以动写静”的技法。修影老师更有整合力,她把《三峡》《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放在一起,聚焦“动静结合”这一写法进行群文读写教学。她先让学生比读三篇文章写山的句子,发现“以动衬静,用有声写无声;以动写静,用动态写静态”的写作方法,并勾连课外诗词印证这一写法。然后比读写水的句段,发现其共同特点“以静衬动,用静态写动态”。通过探究三篇文章的写法,触摸到作者热爱大自然、沉醉山水的喜悦宁静情感。修影老师的课,对动静结合这一写作知识开掘得更深入,呈现得更集中,提高了教学的效能。

张敏:以群文阅读聚焦某一写作知识点,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专项写作训练,的确高效。部编教材七下第一单元中《邓稼先》和《说和做》两篇作品,谋篇布局时两位作家都选择了“板块式”的写作思路:《邓稼先》是典型的“小标题式”板块构思,《说和做》在结构布局上的“板块”尽管相对隐性,但从标题能得知文章内容紧扣“说”和“做”两个方面来构思行文。进行单元整合教学设计时,我将两文组合起来定为写作型文本,带学生以研讨写作特色为抓手,教给学生“小标题、板块式”构思技巧,专项训练学生谋篇布局的构思立意。要求学生借鉴“小标题、板块式”的构思布局,从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中提取素材,并结合鲁迅其他信息,学拟标题,试写构思提纲,效果良好。近90%的学生当堂列出结构完整、条理清晰的板块式作文提纲,其中一位学生《刚与柔——记鲁迅先生的言行片段》成为优秀习作,刊发在《星星》文学校刊上。

王君:曹静老师在写作型文本的研究方面确实探索得更多,请她多介绍几个自己的课例吧。

曹静:好的。《写出人物特点》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写作训练。如何写出人物特点,我们通常会引导学生关注描写片段。然而,我在教学中发现,只有描写是不够的,学生更需要写作框架。经过反复推敲,我发现《再塑生命的人》中莎莉文老师教我学“doll”、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水”,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问先生“怪哉”等片段,有着相似的结构。三个片段都是先叙述,交代事情的起因,再对老师的言行进行细致的描写,最后写出自己的感受。“叙述+描写+我的感受”的段落结构方式,聚合多种表达方式,有利于突出人物特点。这种框架的提取,贴近学情,即使是写作水平一般的学生,也觉得易懂易学。

《课文里的花儿,何以脉脉含情》是我整合《春》《紫藤萝瀑布》《散步》《秋天的怀念》《一棵小桃树》五篇课文,完成的一篇“花语”大解密。首先,人们往往“以我的情趣移注于物”。同样写花的活泼热闹,朱自清笔下的“春花图”写出了沉寂已久的梦想,宗璞笔下的紫藤萝写出了挣扎之后的生命喜悦。其次,人不但移情于物,还吸纳物的姿态于自我,还会不知不觉地模仿物的形象。莫怀戚笔下金色的油菜花,史铁生眼中的菊花,贾平凹的小桃树枝儿上的花苞,无不给作者、给读者以生命的鼓舞。由此,我引导学生发现了写景状物作文中常见的误区:一是“物”中没有“我”,没有把人的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中去,只是照片似的写景;二是“我”中没有“物”。只有努力拉近“物”与“我”的距离,才能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

王君:大家从这些课例中能够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吗?

孙秋备:我发现写作型文本群文教学可以采用“求同”和“比异”两种策略。互文理论认为,每一个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镜子,文本之间有关联性和参照性。我们可以把写作方法相同的多个文本放在一起相互支撑印证,也可以选择同一角度不同写法的多个文本,形成互补或对照,让学生发现规律,学用写作技法。

俞春霞:我觉得写作知识与群文之间形成“点”与“面”的关系,是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点”是对“面”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而获得的概念、形成的判断。“面”是检查和验证“点”的必要材料和步骤,二者之间相互映照,相互支撑。

曹静:无论是词句段篇的学习,还是风格意识的形成,这些写作知识的开发都需要群文阅读来做支撑。尤其是表达技巧的学习和篇章结构特点的把握,更是如此。前文中“镜头式”写人、“动静结合”、多种表达组合写人等多个案例均能突出这一点。

于修影:我觉得课文是我们学习写作的一个很好范例,几乎每一篇都能挖掘出写作的技巧。我们可以在不同篇章中挖掘相同的写作点,然后比较写法、角度、技巧的不同,开发写作知识,探究写作内容,让学生得到更好的训练。

张敏:通过群文阅读实施读写相长,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易提升。学习群文共性的篇章结构,积累构思技巧;仿写群文共性的写作手法,积累写作方法;针对群文共性的主题写体会,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王君:我一直在想,要把写作型文本的群文教学上得更有境界,更有风格,更让学生享受到这种教学的充实之美、灵动之美、新颖之美,还可能有哪些突破点?我们一定要有这样的追求,否则,仅仅是停留在从若干文本中提取相应的写作知识让学生练习写作上,我觉得思路还太狭窄了。后来我读到了修影老师的两个课例,觉得很有启发,也请大家来欣赏一下。

于修影:好的。我的《小诗妙契语文课,自撰诗文巧复习》教学思路是这样的:以写作为载体,进行整本书的梳理,既复习了课文的内容,又训练了学生写作的能力。仔细琢磨七下课本的诗文,既有大人物的情与志,也有小人物的平凡生活,更有花与树的顽强,还有古代文人身处逆境时,积极乐观的心态。我以哲理劝诫类、状物明理类、体悟情思类划分所学诗歌,让诗歌与文章对应,把相同的内容联结在一起,进行写作训练,读写同时进行,一举两得。具体做法如下:

(一)哲理劝诫。把文中身处逆境的作家、学者、诗人联结在一起,让学生重温他们的事迹,然后学用哲理劝诫类诗歌,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劝诫逆境中的人,要有不屈的灵魂,写一段小文。

(二)状物明理。把书中的景物——藤萝、小桃树、莲花与逆境明志类诗歌联结,在一草一木、一花一树中寄托己志,托物言志,状物明理。我以《像麦禾那样摇曳》为例,引导学生写作。如“像小桃树那样挺立”“像紫藤萝那样流淌”,让学生以全新的视角俯瞰文章,深读文本。

(三)体悟情思。把书中叙事类作品与“体悟情思”类联结起来,通过具体叙事,表达情感,颂扬品格。我以《木兰诗》为例,选择人物来写。如“致邓稼先”“致斯科特团队”“寻陈子昂”。

下面是我八上整本书写作型的复习课例。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教材八上整本书复习教学实录

执教:于修影

第一部分 导入学习

师:“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大家知道这是啥意思?

生(笑):这是电视剧的名字,还是李清照的词?

生:这句诗的意思是: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师:知否?知否?应是八上整本书复习。知否?知否?应是“群”肥“单”瘦。这个阶段要进行群文复习,不能单篇复习啦!

第二部分 梳理内容,建立“群”

师:如果让你梳理出这本书中的“群”,你会建立哪些“群”?

(小组学习,展示)

生:我们组觉得可建“人群”,即以“人”为单位,把书中写“人”的文章归纳到一起。如《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背影》《列夫托尔斯泰》《美丽的颜色》《愚公移山》《周亚夫军细柳》。

生:我们组觉得可建“景群”,即以“景”为单位,把书中写“景”的文章归纳到一起。如《白杨礼赞》《昆明的雨》《三峡》《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记承天寺夜游》。

生:我们组觉得可建“建筑群”,即以“建筑”为单位,把书中写“建筑”的文章归纳到一起。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

第三部分 课文“群”里觅诗魂

师:从“人群”中我们感受了平凡人的伟大,也体悟了科学巨子的严谨,见证了伟大文学家的平凡,形形色色的人,让我们从文中见到了自我,见到了众生,更见到了天地世界。

【屏显】

藤野先生、朱德的母亲、朱自清的父亲、愚公、周亚夫等;列夫托尔斯泰、居里夫人,我们探究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或不同点?你可用小诗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达探究结果。

生:我写的是《平凡又伟大的人》。

藤野先生,您不求回报,

您品质高尚,认真严谨,

您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

……

师:你是把普通的人物归为一类,从小人物大情怀的角度,颂扬平凡人高贵的品格。

生:我写的是《伟大又平凡的人》。

高山仰止的列夫托尔斯泰啊!

您那像有一百只眼珠的眼睛,

蕴含着您那天才的灵魂。

……

师:你是从大人物的平凡处着眼的,伟大的人也平凡。我们也可以给这些人写一段感谢的话,仍然可以写成小诗。

生:我写的是《感谢我认识的那些人》。

我所认识的人,感谢你们,

你们平凡而伟大。

感谢您,朱德元帅的母亲,

……

师:这些可歌可泣的人,平凡中显露着伟大,伟大中蕴含着平凡。我们再看看那些美景……

【屏显】

树,雨,山,水,猿,鸟,月,景物中有故事,有思想,有情怀……我们探究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蕴含怎样的思想情怀?你可以用小诗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达你的探究结果。

生:我写的是《赏美景,悟人生》。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三峡连山,隐曦月,

高峰生怪柏,水盛水急船儿快,

猿鸣三声,百姓苦;

……

师:这样的美景令人心驰神往,我们邀请好朋友一起欣赏如何,请你给好朋友写一封邀请函,邀请他与你共赏书中美景。

(生写)

邀请函

亲爱的小明:

我班于下星期三(1月9日)第六节课,在本班教室举办以“共赏八下语文课文中的美景”为主题的班会。请你以“月”为话题,和大家谈谈你所欣赏的月光。届时我们还会以“山水”为话题,共谈祖国山水之美。

敬请光临!

八(2)班小亮
2019年1月5日

师:发完邀请函,我们现在把下周发言的内容写出来。生:我写的是《山之美》。

你看,那山之高,

高峰入云,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生:我写的是《水之清》。

山奇水异,

水清处,清澈透明,千丈见底;

水急处,急如奔马,好似快箭。

生:我写的是《雨之思》。

你看,

那昆明的雨啊,

让我感受到雨季,

下下停停、停停下下,

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

师:他特别聪明,这首小诗几乎是每段的段首句。下周我们会以“共赏八下语文课文中的美景”为主题进行细致交流。

师:我们认识了善良的人,欣赏了优美的景,我们再领略我国的建筑之美,中国石拱桥中的赵州桥与卢沟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仍用小诗表达你的感受。

【屏显】

桥梁之美,园林之美,美在哪里,你可以用小诗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达你的探究结果。

生:我写的是《颂中国石拱桥》。

千年屹立的中国石拱桥,

赵州桥、卢沟桥是你的代表,

它们结构坚固,十分优美,形式多样。

……

生:我写的是《园林之美》。

苏州园林之美,

在于自然之趣,

在于图画之意,

……

第四部分 回望全书

师:回望全书,你望到了什么?

生:慈爱的父亲,勤劳的母亲。

生:负责任的师长,不畏艰难的愚公。

生:军纪严明的周亚夫。

生:山水美景,文人情怀。

生:园林建筑,美如图画。

师:我们从课本中望到的是一个个“群”,“人群”“景群”“建筑群”,我想八上语文课文教给我们见天地于大美之中,见众生于平凡之处,让我们在课文群里修炼一颗好心,走向广大的世界。

王君:请大家探讨一下修影这两堂课中潜藏的非常可贵的课程意识。

孙秋备: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学的独担之任,就是阅读的训练与写作的训练。修影老师这两节课,立根语文教学之任,以整本书为视野,整合同类文体,以诗解文,以写的方式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打通了阅读和写作教学,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益。

曹静:群文的读写教学,难点不在理念的更新,而在于如何课程化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尤其是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于修影老师在整本教材复习中,巧妙地融入群文读写元素,为群文阅读视野下的课型创新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张娟:这些课例,内容聚焦,方法灵动,不管单篇取材、微点整合,还是整本书的资源规划、统筹推进,都像古希腊人的“整块连写”“取法古朴”,对于培养学生的内在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俞春霞:窦桂梅老师说:一堂好课应该虚实结合。修影的这两节课既落实了课堂的写作训练又对文本做了深入的复习,可谓一举两得。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优秀的语文老师要敢于开发课程,“无中生有”,变僵硬的知识为灵活的运用。

张敏:课程视野下的群文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科学地教”。修影老师的这两节课是最好的示范。写作教学以课程目标为训练线索,结合单篇的“点”与群文的“面”,构成写作的“点”与“面”,简直妙不可言!

王君:在我们工作室进行文本特质与课型创新的持续研究中,我越来越深地感悟到自主开发教材能力的重要性。现在的“备课”和过去的“备课”的意义已经是迥然不同了。好老师,实际上做的都是创造教材的事情。没有什么死知识,迭代更新是大趋势。教材,仅仅是我们走向未来的踏板而已。

老师们,继续努力!我们研究文本特质与群文教学,所追求的却在这些学科范畴之外。只希望通过这样的思维放飞和思想研磨,我们都能拥有走向未来的勇气和智慧。 PMMGhjE2kgPvDIhMQMwOkKqv0YEZMWM5f6e1hwUVXNWYA4ndrfxYkLFqs/Z3QVI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