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常常想起小时候

樊丛辉

黄蓓佳是耳熟能详的儿童文学作家,提到她我们就会想到她的《我要做好孩子》,那是较早给学生们推荐的一本国内儿童文学作品,在阅读中,我们不仅看到了班里同学的影子,也回忆起了自己上小学的时光……

要说的当然不是那本书啦,而是正捧在你手上的这本黄蓓佳的中短篇小说集。如果说从《我要做好孩子》中能看到现实生活里学生的影子以及能勾起成人对小学生活的回忆,那么从这本书里的每一个故事里,都能发现自己内心的某种情绪。

开篇《小船,小船》中芦芦的生活和今天很多小学生的生活有很大距离,天生跛脚,坐摆渡船上学。但是这些距离感并不影响芦芦和小玲老师带给我们的感动,这感动那么真实,仿佛就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深山里的孩子们》《天边的桃林》《西瓜地》是一组和很多读者有着空间距离的故事,这些故事都发生在远离城市的山村、乡下,故事中的场景大多是我们不曾经历过的,“遥远”与“陌生”,“舒适”与“美好”都是读这些故事时最大的直观感受——清浅明澈的小河,羊群满坡的深山,云霞映衬的桃林……虽然很多人没有这样的经历,但这情景却令人十分向往。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发生在小孩子们身上的欢快、感动的故事一个接一个地展开了。

画面一转,《会跳舞的摇摇》《镜子里的小人儿》《写给兔子妈妈的信》《我亲爱的奶娘》又描述着城市孩子的童年。小鸭子摇摇和青青之间的快乐和遗憾;乐乐在爸爸的影响下对自己点滴生活的记录;两个班级的孩子之间交织着的浓浓的情谊;对童年中最亲近的人——奶娘阿妈的无限眷恋……

还有些故事,会让你不在意它发生的空间究竟是城市还是乡村。《月亮坐在屋檐上》让读故事的人沉浸在饱含深情的月光里,这样的深情又借着月光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下去,“月亮粑粑,肚里坐个爹爹/爹爹出来买菜,肚里坐个奶奶/奶奶出来绣花,绣出一块糍粑/糍粑跌到井里,变成一只蛤蟆……”当歌谣轻轻哼起,每个人的心就暖了;《小河流过门前》中的“猴王”们在暑假里的调皮捣蛋和稍有“遗憾”的温暖;在《心声》里,京京和课文《万卡》中的小万卡有着相似的经历,但朗读同学的名单里却没有自己,京京内心情绪饱满却又深情失落……

这其中,最特殊的要数《最温柔的眼睛》了。主人公是一只泥塑,是一个小男孩,名叫阿福。他是泥偶老艺人去世前一年亲手和泥,亲手打坯,满怀爱意制作而成的。他脑袋圆圆的,眼睛明亮,鼻梁挺拔,嘴巴微微含笑,穿着蓝色的水兵衫,配一条卷着裤边的牛仔裤,清爽,安静,俊秀。他是顾爷爷照着小孙子的模样制作的。他被一个穿着红裙子,扎着两根细细的麻花辫的小女孩艾艾从熙熙攘攘,人来人往的集市上发现并买了回去。阿福亲眼见证了艾艾成长的全过程,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工作……后来,一个跟艾艾长得一模一样的小女孩在海量的玩具中发现了被放置在纸箱中已经落了灰、褪了色、过了时的三十多岁的阿福。“多么可爱的小东西”,小女孩抱起阿福,惊喜万分,轻轻地轻轻地把他放进书柜里,轻轻地轻轻地说:“阿福,我好喜欢你的眼睛!你愿意永远做我的好朋友,看着我长大吗?”而这句话,艾艾也曾对阿福说过!

尽管故事内容不同,但情绪却仿佛连贯又自然地从一个故事跨越到了另一个故事,也总有一股神秘的力量把读过这些故事的读者和故事中的人物一点一点,慢慢拉近。

当一个成人读到描写儿童的作品时,收获最多的会是什么呢?可能是回忆,是能够让人想起小时候的回忆。无论故事中的事件是否真实经历过,情绪是否真实体验过,尽管其中的人物和每一个读者也隔着遥远的时空,但是透过文字浮现出来的亲切感、熟悉感总会扑面而来,和当下的自己撞个满怀。

那么,当读故事的人是和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同龄的你们,又会怎样呢?打开这本书的你,做好准备了吗? CGG3GSJtjLlxBi1tenj3k4riu+j4CdWBQeMH6JqIzmF1Td8iFQxq330ms7Pahhq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