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重耳逃难的事,说来话长,得先从他父亲晋献公说起。
晋献公跟夫人生了一男一女,男的就是太子申生,女的就是嫁给秦穆公的那个大闺女。夫人去世以后,晋献公又娶了两个夫人,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重耳,一个叫夷吾。后来晋献公娶了两个妃子,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奚齐,一个叫卓子。这样,晋献公前前后后娶了五个女人,生了五个儿子,就是申生、重耳、夷吾、奚齐、卓子。家里的事就够烦的了。
晋献公到了年老的时候,糊涂到了家。为了向年轻的妃子讨好,要把小儿子奚齐立为太子,他听了妃子的话,杀了太子申生。太子一死,重耳和夷吾分别逃到别国去了。晋献公听说他们哥儿俩跑了,就认为他们是跟申生一党的,立刻派人去杀那两个公子。可是夷吾早已跑到梁国(在陕西省韩城西南),重耳跑到蒲城(在陕西省蒲城县)。那个追赶重耳的叫勃鞮(tí),一直追到蒲城,赶上重耳,拉住袖子,一刀砍过去。古人的袖子又长又肥,勃鞮只砍下了重耳的一块袖子,重耳跑了。
重耳跑到狄国(在河北省正定县),就在那边住下了。晋国有才能的人多数全跑出去跟着他。其中顶出名的有狐毛、狐偃(yǎn)、赵衰(cuī)、魏犨(chóu)、狐射姑(狐偃的儿子;射yè)、颠颉(xié)、介之推、先轸(zhěn)这些人。公元前651年,晋献公死了,晋国起了内乱,奚齐和卓子先后做了国君,都给大臣们杀了。接着秦穆公帮助夷吾回国做了国君,就是晋惠公。晋惠公跟秦国失和,屠杀反对他的人,不得民心,就有一批人指望公子重耳能做国君。晋惠公担心重耳回来,就打发勃鞮再去行刺。
有一天,狐毛、狐偃接到父亲狐突的信,上边写着:“国君叫勃鞮三天之内来刺公子。”他们赶快去通知重耳,重耳跟大伙儿商量逃到哪儿去。狐偃说:“还是上齐国去吧。齐侯(齐桓公)虽说老了,他终究是霸主。”他们就这么决定了。
到了第二天,重耳叫仆人头须赶紧收拾行李,打算晚上动身,就瞧见狐毛、狐偃慌慌张张地跑来,说:“我父亲又来了个急信,说勃鞮提早一天赶来了。”重耳听了,急得回头就跑,好像刺客已经跟在身后似的,也不去通知别人。他跑了一程,跟着他的那班人前前后后全到了。那平时管车马的壶(hú)叔也赶来了,就差一个头须。这可怎么办呐?行李盘缠全在他那儿呐!别人全没带什么。赵衰最后赶到,说:“听说头须拿着东西逃了。”他这一跑,累得重耳这一帮人更苦了。
这帮“难民”一心要到齐国去,可得先经过卫国。卫文公为了当初齐桓公要诸侯帮卫国建造国都的时候,晋国并没帮忙,再说重耳是个倒霉的公子,何必招待他呐,就嘱咐管城门的不许外人进城。重耳和大伙儿气得直冒火儿,可是有难的人还能怎么样,只好绕了个大圈子过去。他们一路走着,一路饿着肚子,到了一个地方,叫五鹿(卫地,在河南省濮阳县南;濮pú),瞧见几个庄稼人正蹲(dūn)在地头吃饭。那边是一大口一大口地吃,这边是咕噜咕噜地肚子直叫。重耳叫狐偃去跟他们要点儿。他们笑着说:“哟!老爷们还向我们小百姓要饭吗?我们要是少吃一口,锄头就拿不起来;锄头拿不起来,就甭想活了。”其中有一个人开玩笑说:“怪可怜的,给他一点儿吧!”说着就拿起一块土疙瘩(gēda)送了过去,说:“这一块好吗?”魏犨(chōu)就冒了火儿,嚷嚷着要揍他们。重耳也很生气,嘴里不说,心里可向魏犨点了头。狐偃连忙拦住魏犨,接过那块土疙瘩来,安慰公子说:“要弄点粮食,到底不算太难,要弄块土地,可不容易。老百姓送上土来,这不是一个吉兆吗?”重耳也只好这么下了台阶,苦笑着向前走去。
又走了十几里,缺粮短草,人困马乏,真不能再走了。大家伙儿只好叫车站住,卸(xiè)了马,坐在大树底下歇歇乏儿。重耳更没有力气,就躺下了,头枕在狐毛的大腿上。别的人都去掐野菜,凑合着煮了点儿野菜汤,自己还不敢喝,先给公子送去。重耳尝了尝,皱着眉头,他哪儿喝得下这号东西。狐毛说:“赵衰还带着一竹筒稀饭呐,怎么他又落在后头了?”说着说着,赵衰也到了。他说:“脚底下起了大泡,走得太慢了!”他把一竹筒的稀饭奉给重耳。重耳说:“你吃吧!”赵衰哪儿能依。他拿点水和在稀饭里,分给大家伙儿,每人来一口,接接力。
重耳他们就这么有一顿没一顿地到了齐国。齐桓公大摆酒席给他们接风。他送给重耳不少车马和房子,叫每一个跟随公子的人能够安心住下。可是没多久,齐桓公死了,齐国起了内乱,他们就去投奔宋襄公。宋襄公刚打了败仗,大腿上受了伤,正在那儿害病,一听见公子重耳来了,就派公孙固去迎接。宋襄公也像齐桓公那样待他们很好。重耳他们都非常感激。过了些日子,宋襄公的病不见好转,狐偃私底下跟公孙固商量。公孙固说:“公子要是愿意在这儿,我们是十分欢迎的。要是指望我们发兵护送公子回到晋国去,这时候敝国还没有这份力量。”狐偃说:“您的话是实话,我们全明白。”
第二天,他们离开了宋国,一路走去,到了郑国。郑国的国君认为重耳在外边流浪了这些年还不能回国,一定是个没出息的人,因此理也不去理他。他们又恼又恨,可是不能发作出来,只好忍气吞声地往前走。没有几天工夫,他们到了楚国。
楚成王把重耳当作贵宾,还用招待诸侯的礼节去招待他。楚成王对他越来越好,重耳越来越恭敬,两个人就这么做了朋友。有一天,楚成王跟重耳开玩笑似的说:“公子要是回到晋国,将来怎么报答我呐?”重耳说:“金银财宝贵国多着呐,我真想不出怎么来报答大王的恩典。要是托大王的福,我能够回国的话,我愿意跟贵国交好,让两国的老百姓能过上太平的日子。可是万一发生战争,那我怎么敢跟大王对敌呐?那时候,我只能退避三舍(古时候行军,三十里为一舍,退避三舍,就是退九十里的意思),算是报答您的大恩。”楚成王听了倒没有什么,可把大将成得臣气了个倒仰儿。他回头偷着对楚成王说:“重耳说话简直没边儿,将来一定忘恩负义,还不如趁早杀了他吧!”楚成王说:“别这么说。他到底是客,咱们得好好地待他。”
有一天,楚成王对重耳说:“秦伯派人到这儿来,请公子到那边去。他有心帮公子回国,这是个好消息。”重耳故意客气一下,说:“我愿意跟着大王,何必到秦国去呐?”楚成王劝他说:“可别这么说。敝国离贵国太远了,我就是有心送您回去,还得路过好几个国家。秦国跟贵国离得最近,早晨动身,晚上就可以到了。再说秦伯肯帮助您,我也放心了。您听我的话,去吧!”重耳这才拜别了楚成王,上路到秦国去了。
秦穆公原来立夷吾为国君,就是晋惠公。晋惠公忘恩负义,反倒发兵去打秦国,可打了个大败仗,自己做了俘虏。秦穆公的夫人穆姬(jī)是晋惠公的异母姐姐,她替晋国求情。晋惠公也向秦穆公认了错,割让了河外五座城,又叫太子圉(yǔ)到秦国作抵押,秦晋两国这才重新和好。秦穆公为了联络公子圉,把自己的女儿怀嬴(yíng)嫁给他。公元前638年(就是宋国和楚国在泓水打仗那一年),公子圉听说他父亲病了,怕君位传给别人,就偷偷地跑回去。第二年晋惠公一死,公子圉做了国君,就不跟秦国来往。秦穆公后悔当初立了夷吾。现在夷吾死了,没想到公子圉又是一个夷吾。因此,他决定要立公子重耳为国君,把他从楚国接来。
秦穆公和夫人穆姬都很尊敬公子重耳。他们要跟他结成亲戚,想把他们的女儿怀嬴改嫁给他。怀嬴说:“我已经嫁了公子圉,还能再嫁给他的伯父吗?”穆姬说:“为什么不能呐?公子重耳是个好人,要是咱们跟他做了亲戚,双方都有好处。”怀嬴一想,虽说嫁给一个老头子,但这可是两国都有好处的事。她点头认可了。秦穆公叫公孙枝做大媒。狐偃、赵衰他们巴不得能够跟秦国交好,都劝公子重耳答应这门亲事。这么着,公子重耳又做了新郎。
大家正在那儿吃喜酒的时候,狐毛、狐偃哭着来见重耳,要他去给他们报仇。原来公子圉即位以后,就下了一道命令:“凡是跟随重耳的人必须在三个月之内回来,改过自新;过了期限,全是死罪,父兄不叫他们的子弟回来的也是死罪。”狐毛、狐偃的父亲狐突就因为不肯叫他们回去,给新君杀了。重耳把这件事告诉了秦穆公,秦穆公决定发兵替女婿打进晋国去。
公元前636年,秦穆公出动大军,亲自率领百里奚、公子絷、公孙枝等护送公子重耳回到晋国去。他们到了黄河,打算坐船过河。秦穆公分一半人马护送公子过河,自己留下一半人马在黄河西岸作为接应。他对公子重耳说:“公子回到晋国,可别忘了我们夫妇俩啊!”说着流下眼泪来。重耳对他们更是依依不舍。
上船的时候,那个管行李的壶叔,挺小心地把所有东西全弄到船上来。他还忘不了过去逃难时所受的苦。重耳这一班人曾经饿过肚子,要过饭,也喝过野菜汤。粮食不够吃,衣服不够穿,大伙儿都已经够困难的了,可是管供应的壶叔和他手下的人比别人更多操一份心。他们一辈子也忘不了过去穷困的情形,吃剩下的冷饭、咸菜,穿过的旧衣服、破鞋、破袜子等等,全舍不得扔下。公子重耳一瞧,哈哈大笑。他对壶叔说:“你们也太小门小户儿的啦!现在我回国去做国君,要什么有什么,这些破破烂烂的还要它干什么?”说着就叫手下的人把这些东西全撇在岸上。有不少人听公子这么一说,也觉得自己太可笑了。公子回国做国君,跟着公子的都是有功之人,荣华富贵享受不尽,怎么还露出这份穷相来呐?大伙儿七手八脚地把这些破烂儿都撇在岸上,有的人干脆把咸菜倒了,把破鞋破袜扔到黄河里了。
狐偃一瞧他们未得富贵,先忘贫贱,全变成富贵人的派头了,就拿着秦穆公送给他的一块白玉,跪在重耳面前说:“如今公子过河,对岸就是晋国。内有大臣,外有秦国,我挺放心。我想留在这儿,做您的外臣(在外国的臣下)。奉上这块白玉,表表我一点心意。”重耳愣了,他说:“我全靠你们帮助,才有今日。咱们在外边吃了十九年的苦,现在回去,有福同享,你怎么说不回去了呐?”
狐偃说:“以前公子在患难中,我多少也许有点儿用处。现在公子回去做国君,情形就不同了,自然另有一批新人使唤。我们就好比旧衣破鞋,还带去做什么呐?”重耳听了,脸红了,心里怪不好受,直怪自己不该得意忘形,存着享乐的念头。他流了眼泪,向狐偃认错儿说:“这全是我的不是!我可不是忘恩负义的人。你们的功劳我更忘不了。我可以对天起誓!”他立刻吩咐壶叔再把破烂的东西弄上船来。手下的一些人这才知道做人应当饱不忘饥。狐偃他们也没话说了。
他们过了黄河,接连着打了胜仗。公子圉逃了。晋国的文武大臣就迎接公子重耳,立他为国君,就是晋文公。他很快地真正继承了齐桓公的事业,做了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