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章
驾驶员的小助手

每位“老司机”的养成都需要数千千米甚至更长道路的磨炼。在驾驶过程中,有两点至关重要:一是对驾驶技术的熟练度;二是对路况的熟悉度。电子地图作为驾驶员的“小助手”,能够帮助他们了解实时路况,并进行路况预测、时间预估,助力即将开启的行程,让新手、旅行者在驶入陌生道路时不再拘谨,大大缩短了“老司机”的修炼时间。

小提示

手机电子地图小程序和车载导航系统,均可预测一段时间之后的交通状况。虽然两者的载体不同,但两者的关键算法一致,因此可以统称为电子地图。

何为电子地图的“大脑”呢?如何为驾驶员推荐驾驶路线呢?答案是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获得的大量用户的位置变化数据——一条路线上的用户移动迅速,另一条路线上的用户移动缓慢,从而计算驾驶员所在路线的实时路况,考虑驾驶员的起点和终点之间所有可能的路线,给出几条推荐路线以供驾驶员选择。电子地图不仅可以基于路线时间、路况、用户使用习惯等多种因素,智能推荐行车时间最短、拥堵程度最小、距离最短或红绿灯最少等不同偏好的驾车方案,还能通过查看不同时间段出发的预估通行时间、设置到达时间反推最佳出发时间。出发、到达、路况等一切出行事宜尽在掌握之中。

那么,大量用户的位置变化数据从何而来呢?是用户自愿提供给电子地图的。用户在使用电子地图的同时,也把自己的实时位置数据发送给了电子地图背后的软件系统。同时使用一种电子地图的用户越多,电子地图背后的软件系统获得的路况信息也就越准确。

与此刻的行驶路线相比,电子地图还可以预测得“更远一点”,比如几小时或几天后的某个时间段,通过这段行驶路线将需要多长时间。对未来的洞察,基于对大量数据的积累和分析。交通出行具有很强的规律性,本周一的路况差不多是上周一、上上周一的翻版,某条路线的早高峰、晚高峰的路况,在连续几个周一基本相同。但请注意,周四和周五的路况可能存在很大不同。众多驾驶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使用电子地图,已经给它“投喂”了海量数据,足以获取精确到某小段道路在某小段时间内的路况规律。

当然,电子地图也有预测不准的时候。例如:

由交通事故带来的偶然堵车会在3分钟后还是10分钟后缓解,是难以预测的。

电子地图并不能体现路况中的车道差异。虽然电子地图告诉驾驶员正在进入行驶缓慢路段,但驾驶员却能快速行驶,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行驶缓慢路段中,一条车道行驶畅通,另一条车道几乎堵住不动,电子地图把获得的速度数据平均后,给出了行驶缓慢的判断。

之前介绍过,市面上的卫星导航芯片绝大部分兼容两种以上GNSS,只要其中一种GNSS的定位精度得到提高,那么卫星导航芯片的定位精度也会随之提高。随着北斗的天基增强系统和地基增强系统的能力得到不断提升,达到分米级甚至厘米级的定位精度已经成为现实。相信随着电子地图的不断升级,导航接收机将能感知车辆所在车道,从而提供更精确的导航服务。

小提示

天基增强系统是通过卫星导航系统的星座本身提高定位精度;地基增强系统是通过基站等地面设施提高定位精度。

身处繁华都市的驾驶员在到达目的地后,寻找停车位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目前,已经有城市开始尝试使用面向停车的北斗方案:首先,标定出所有公共停车位的位置,并利用传感器判断停车位上有无车辆;然后,将获取的信息通过手机中的小程序提供给驾驶员,甚至在驾驶员选定一个停车位后,手机中的小程序会显示一条引导路径,以帮助驾驶员高效停车;最后,驾驶员准备驾车离开时,停车总时间随即计算完毕,并自动支付停车费。

只提供引导停车服务还不算“无微不至”,“北斗数据+地面传感器网络数据”正在让道路变得“智慧”:基于驾驶员的实时位置,给出方便驾驶员识读的路况信息、气象信息、加油站的位置信息、大小车辆的分类停放信息、餐饮住宿的引导信息等,驾驶员可全面掌控行车环境。除此以外,一些从小处着手的技术解决方案看似简单,却十分有用。例如,在三角警示牌上加装卫星定位模块和通信模块。当汽车出现故障或事故,在路上无法移动时,驾驶员可将三角警示牌放至车后同一车道的一定距离处。此时,卫星定位模块可将三角警示牌的位置数据发送给电子地图。这样一来,正在开往三角警示牌所在位置的驾驶员,就能及时查看到电子地图中新增的三角警示牌信息,以便提前变道避让。

纵使路况千变万化,基于卫星导航系统的电子地图总能帮助我们找到更便捷、更省时的路,为真正实现高效出行提供助力。

想一想 搜一搜

1.请从交通管理部门的角度思考,实时路况信息能起到哪些作用?

2.请观察附近的停车场,其提供了哪些方便驾驶员找到空车位的方案? Bj4+QYPo4ayRh2n2g0Wiq5YKIfGba5EU6M+LHU716jW9Q8+T6vl9gCSLY+ey6nQ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