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习惯能束缚我们的思维

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猎人在一次打猎中捡回一只老鹰蛋,回到家里,他把老鹰蛋和母鸡正在孵的鸡蛋放在一起。

没过多久,小鹰和小鸡一起出世了。在母鸡的照顾下,小鹰很开心地和小鸡们生活在一起。

小鹰当然不知道自己是一只鹰,它和小鸡们一样学习鸡的各种生存本领。母鸡也不知道它是一只鹰,母鸡按照教育其他小鸡那样教育小鹰。这样这只小鹰一直按照鸡的习惯生活。

在它们生活的地方,不时有老鹰从空中飞过。每当老鹰飞过时,小鹰就说:“在天空飞翔多好啊,有一天我也要那样飞起来。”

听它这么说,母鸡每次都要提醒它:“别做梦了,你只是一只小鸡!”

其他小鸡也一起附和:“你只是一只鸡,你不可能飞那么高!”

被提醒的次数多了,小鹰终于相信它永远不可能飞那么高。小鹰再看到老鹰飞过时,它便主动提醒自己:“我是一只小鸡,我不可能飞那么高。”

就这样,这只鹰到死那一天,也没有飞翔过——虽然,它拥有翱翔蓝天的翅膀和体格。

看看我们自己,看看我们周围,看看芸芸众生,好习惯造就了多少辉煌成果,而坏习惯又毁掉多少美好的人生!习惯一旦形成,它就极具稳定性,心理上的习惯左右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决定我们的做事的方式与方法;生理上的习惯左右着我们的行为方式,决定我们的生活起居。所以,当我们的命运面临抉择时,是习惯帮我们作的决定。

一根矮矮的柱子,一条细细的链子,竟能拴住一头重达千斤的大象!

这令人难以置信的景象在印度和泰国随处可见。

原来,那些驯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把它绑在柱子上。由于力量尚未长成,无论小象怎样挣扎都无法摆脱锁链的束缚,于是小象渐渐地习惯了而不再挣扎,直到长成了庞然大物,虽然它此时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但是大象依然习惯地受制于铁链,因为在它的惯性思维里,仍然认为摆脱链子是永远不可能的。

故事中,小象是被实实在在的链子绑住,而大象则是被看不见的习惯绑住。习惯是某种刺激反复出现,个体对之作出固定性反应,久而久之形成的类似于条件反射的某种规律性活动。而且,心理上的习惯,即思维定式一旦形成,便会经年累月影响着我们的品德,决定我们思维和行为的方式,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阿西莫夫是一个很聪明的人。有一次,他遇到一位汽车修理工。修理工对阿西莫夫说:“我来考考你的智力,出一道思考题,看你能不能正确回答。”阿西莫夫点头同意。修理工开始说题:“有一位聋哑人,想买几根钉子,就来到五金商店,对售货员做出这样一个手势,售货员看见了,先给他拿来一把锤子。聋哑人摇摇头。于是售货员明白了,他想买的是钉子。”

“聋哑人买好钉子,刚走出商店,接着进来一个盲人。这位盲人想买一把剪刀,请问:盲人将怎么做?”

阿西莫夫顺口答道:“盲人肯定会这样——”他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出剪刀的形状。

听了阿西莫夫的回答,汽车修理工大笑起来:“哈哈,答错了吧!盲人想买剪刀,只需开口说‘我买剪刀’就行了,何必做手势?”

阿西莫夫和我们一样都是受到习惯性思维的影响,往往很容易局限在一个小的圈子里,这就是常说的“惯性思维”。跳不出来时,就找不到处理事情的正确方法;相反,当我们换个角度跳出原有惯性思维的框框时,我们就会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 eEOKaVFolw4seCsVLu7T0YRjbntlY5SZWHY7Q4kszpQiZTyEzGynhmb/wP9urYI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