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月14日夜,一场大风雪席卷了美国的东北部。华盛顿的街道铺上了厚厚的一层白雪。
当马歇尔陪着史迪威走进陆军部长亨利·史汀生那生着熊熊火炉的客厅的时候,史汀生已经等候在那里了。
史迪威对史汀生充满敬重之情。史汀生那双起了许多黑斑满是皱纹的手,久久地握着史迪威,史汀生想从史迪威身上寻找当年在法国战场上的影子。那时史迪威以自己一丝不苟的工作得到了史汀生的青睐。
史汀生兴致很好,他对史迪威的到来好像感到特别高兴,他让史迪威给他讲一些中国的事情,史迪威讲到他亲眼目睹“七·七”卢沟桥事变的情况:“那天北京的中国守军正在与日本军队隔河交战。我与包瑞德上尉驾着汽车到了前线,我们正在拍照,突然日本人向我们这边打起枪来,我们完全是连爬带滚钻进了汽车,马上开走了,当时什么也顾不得了,到了使馆包瑞德发现自己脚上少了一只鞋,而我的帽子也丢了。”史迪威的讲话使史汀生为之捧腹大笑起来。
史汀生问道:“你认为蒋委员长能够打下去吗?”
“我看他是能打下去的,为着他那个家族的利益他也要打下去的,”史迪威蛮有把握地说道,“不过他也许在打不下去的时候,可能会向日本人屈服的。”
“你的意思是,我们应帮助他强大起来,足以抵抗日本人的进攻。”史汀生站了起来。
“不,我的意思是帮助中国强大起来,去抗击日寇。”史迪威慎重地说。
“中国不就是蒋委员长吗?除了他还有谁呢?”史汀生不解地问。
“在中国,政治派系很多,有许多很有才能,有影响的人物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也在走向成熟,他们居然能调停‘西安事变’。在武汉我与共产党的代表周恩来先生、叶剑英先生会谈过,他们都很实际,对抗日战争有很大的信心,也有他们的打法。最根本的,是他们要发动民众,而蒋介石只能依靠他的黄埔军校的学生们,对抗日战争悲观情绪很重。我到过台儿庄前线,也到过安庆前线,我看到中国士兵作战很勇敢,很能吃苦,他们不逊色于世界上的任何军队,关键的问题是中国现在执政的官僚机构已经十分腐化了。”史迪威在讲述中国问题时溶进了许多自己的观点,那么新颖和独到,像是一阵春风吹拂着史汀生和马歇尔的心扉,给他们带来许多新的认识,更加坚定了他们的决心。
史汀生站起来,在各厅里踱着步子思索着,一会儿他十分严肃地说:“我们打算把你派到中国去,怎么样?”
史迪威完全没有料到史汀生会向他提出这样的问题,他连忙推辞:“不行,不行,你们一定不要考虑我,蒋介石至今还没有忘记我这个在他眼里无足轻重的小八拉子校官。”
马歇尔肯定地说:“我们将任命你为陆军中将。”
史汀生仰头大笑起来:“蒋委员长怎么也不会想到我们会挑选了这么一位中国问题专家中的专家到他身边去当参谋长。”
史迪威看见史汀生与马歇尔的态度如此明确,感到再推辞下去不好,而且史迪威自己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中国的问题,而当把去中国的任务交给自己的时候,怎么又反而为难了呢。史迪威便直接询问起他的任务是些什么。
马歇尔随手从茶几上拿起那个记录夹子,递给了史迪威。上面有罗斯福总统亲笔拟就的任务,那是几行不连贯的口语的记录:“协调,消除障碍,使公路畅通,将各派召集在一起,掌握指挥权,钱不成问题。”
马歇尔向史迪威解释道:“第一,协调。就是协调中国和英国在缅甸的军队和利益,使他们能够协同作战。蒋介石愿意派遣军队开进缅甸,保住由仰光到昆明的交通线,而英国人则唯恐中国军队进入缅甸会于自己的殖民统治不利。我们正在从中斡旋,中缅印战区的成立,将有利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前不久英国扣留了中国在仰光的物资,中英关系比较紧张。第二,要尽力使仰光到昆明的交通线畅通,保证租借法案物资的运输。第三嘛,”马歇尔说:“是要把中国的各派力量召集在一起,掌握指挥权,把任务交给他们。”
史迪威从马歇尔的解释中已经感到自己使命的艰难,他心情感到格外沉重。
史汀生问道:“你有成功的把握吗?”
“如果我有指挥权,成功是会有希望的。”
“你看这事怎么办?”
“这事应该征得蒋介石先生的同意”,史迪威说。
史汀生回过头来对马歇尔说:“好,把这个问题写下来,我们将交宋子文转告蒋介石。”
马歇尔在记录本上很快记下了史迪威的要求。
史汀生为史迪威的信心感染了,他握住史迪威的手说:“干吧,年轻人,我这个老头子会全力支持你的。”
其实,史汀生面前这位当年在法国战场上还是小伙子的人,心这时已经59岁了。